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单项农艺性状对综合性状的影响,以2018—2022年黄淮海夏大豆南片区域试验中完成2年试验的59份大豆品种(系)为材料,采用变异分析、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对9个农艺性状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有效分枝的变异系数最大(32.79%),生育期的变异系数(2.77%)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均最小(1.897 6),底荚高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2.079 1);主成分分析将9个农艺性状指标转换为5个独立的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达92.262%;利用隶属函数法计算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值(D),综合评价值D与产量及9个农艺性状指标均达极显著相关水平;通过逐步回归建立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模型D=0.539+0.042X2+0.048X8+0.020X6+0.038X3+0.023X5+0.029X4(R2=0.989 0,F=761.723,P<0.0001);通径分析...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不同产地香椿品种在宁夏地区种植的生态适应性,本文以6个产地香椿品种为材料,对其农艺性状、品质性状等指标进行考察,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香椿品种生物学特性、产量性状、营养品质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10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5.42%~40.46%,叶绿素SPAD、胞间CO2浓度变异系数较小,产量变异系数较大,胞间CO2浓度与净光合速率、地径与蒸腾速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芽长与叶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11个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为4.73%~47.53%,蛋白质含量变异系数最小,钙含量变异系数最大,维生素E含量与α-生育酚、β-生育酚、γ-生育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前2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86.72%,并以前2个主成分的线性回归方程和贡献率构建了适应性综合评价模型,综合得分最高的2个品种为陕西安康红香椿和陕西渭南红香椿,适宜在宁夏地区及相似温室栽培条件下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针对南疆枣种植品种单一,无法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的现状,本研究综合评价引进枣品种,为筛选出适合当地立地条件的优良枣品种提供依据。本研究以新疆南疆引进的20个枣品种为供试材料,评价果实的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9个性状进行综合分析,建立枣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模型,为选择优良枣品种提供数据支持。结果表明,9个性状指标提取出5个主成分,分别为可食率因子、酸度因子、果形因子、营养因子、果实硬度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5.49%;不同枣品种果实品质的综合评价模型为F=0.242 8F1+0.203 1F2+0.171 1F3+0.140 1F4+0.097 7F5;综合评价排名前5的品种是长鸡心、上海白浦、茶壶枣、骨头小枣、冬枣,综合评价的结果与实际栽培表现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为选育高粱理想株型突破性新品种,对以恢复系7037和矮四为亲本构建的F2分离群体的7个株型相关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F2群体中7个株型性状的变异丰富,不同性状间相关关系复杂,群体中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比率为52.4%。通过主成分分析均确定了4个公共因子,其中株高因子为株型的主要影响因子,依据综合评价得分,在82份材料中筛选出8个株型优异的后代品系。根据聚类分析将82份材料划分为3个类群,其中类群Ⅰ中的35份材料具有较高的育种价值。该研究为高粱的理想株型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株型突破性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5.
陇东旱塬区复种不同藜麦品种(系)的适应性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不同藜麦品种(系)在陇东雨养地区夏播复种的生态适应性,以12个藜麦品种(系)为材料,对其物候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品质性状等指标进行考察,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其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12个藜麦品种(系)除LY-2无法复种成熟外,其余的11个品种(系)均能完成生育期;对其19个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单位面积籽粒产量与单株粒质量和千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根倒率、茎倒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株高与千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籽粒粗蛋白和淀粉分别与籽粒直径和千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对其15个性状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提出的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5.04%,根据综合得分,筛选出适应性最好、得分最高的2个品种(系)‘陇藜4号’和‘Q2’;聚类分析表明,11个藜麦品种(系)系统聚为3大类型,各品种(系)间性状与遗传距离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第三类产量最高,第二类有矮秆、早熟等特性,可根据生产需要和育种目标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6.
【目的】 筛选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好、高产优质的棉花品种(系),为新疆棉花生产提供品种支撑。【方法】 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法,对参试20份棉花材料的19个性状连续2年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受气象因子影响,不同年份间参试品种(系)生育期变化差异较大;从20个材料的19个性状的主成分分析中提取到6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在两年间分别达到了78.154%、82.839%。2017年综合因子得分最高的是J170634(0.517),2018年综合因子得分最高的是J170647(0.609)。【结论】 20份材料中,J170640、J170647、J170650三份综合性状2年表现均较好,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J170644、J170645、J170646等2年适应性表现差异较大,稳定性较差; J170633、J170632在该地区的生态适应性较差。稳定性是棉花适应性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为构建不同糯玉米品种萌发期耐低温评价体系,以48个糯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低温胁迫下糯玉米的10个萌发及生长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法、聚类分析和回归分析,对糯玉米品种耐低温性进行综合评价与分类。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将10个测定指标转化为根系生长因子和种子萌发因子2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建立了糯玉米耐低温综合得分模型Y=0.647 7Y1+0.144 2Y2(其中,Y1Y2为2个主成分,Y1代表的主要指标包括相对根干重、相对根表面积、相对根体积、相对根长,反映低温胁迫下糯玉米根系生长的状态;Y2代表的主要指标包括相对苗干重、相对发芽率、相对活力指数、相对发芽势,反映低温胁迫下糯玉米的萌发情况)。通过隶属函数法对48个糯玉米品种的耐低温能力进行排序,筛选出5个耐低温能力较强的品种,依次为‘润彩糯686’‘景坡82’‘润糯175’‘润糯605’和‘天贵糯932’。聚类分析将48个糯玉米品种划分成4个类群。回归分析表明,相对根干重、相对苗长、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苗干重和相对根表面积可作为糯玉米耐低温评价的重要指标。多方法关联分析的综合评价方法可对不同耐低温能力的糯玉米品种进行有效筛选分类,为糯玉米耐低温评价及耐低温种质资源的筛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四川崇州市种植的65个无性系879株核桃的经济性状进行研究,为四川核桃优良无性系的选育提供一套合适的评价方法。【方法】测定了核桃无性系的地径及抗病性进行初步筛选,对筛选后核桃的17个经济性状指标进行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经过初步筛选有9个核桃无性系的适应性和抗病性较强,再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5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92.396%,可以代表核桃干果、鲜果、果形、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5种利用类型的相关指标。建立了核桃经济指标综合评价模型:Y_综=0.322 2Y_1+0.196 15Y_2+0.174 66Y_3+0.143 25Y_4-0.087 7Y_5。其中CZ-65号的整体品质最优,可考虑作为引种四川的优良无性系,而其余单项性状指标表现优异的无性系则适宜作为遗传资源进行品种改良研究。【方法】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可以为核桃优良无性系的选育与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揭示藜麦农艺性状及其籽粒矿物质元素含量并评价藜麦种质资源品质状况。【方法】以筛选出的89个藜麦高代品系为材料进行农艺性状测定及其籽粒矿物质元素含量检测。【结果】农艺性状及其籽粒矿物质元素含量平均变异系数为27.01%,其中镁的变异系数最小为10.61%,相对变幅较小;千粒重、单株产量及铁、锌、钙含量的变异系数均高于14%,钙的遗传变异最大,变异系数高达64.11%,铁的变异系数为43.40%仅次于钙;相关分析表明株高与千粒重、单株产量之间相关性较强,千粒重与单株产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显示5个主成分代表了89个藜麦品系农艺性状及其籽粒矿物质元素遗传信息的83.34%;聚类分析将89个藜麦品系分为5类,说明其遗传特性与材料分离后代来源和籽粒颜色相关性不大。【结论】经分析筛选出4个具有较高综合利用价值的高代品系:滇藜-3、滇藜-4、滇藜-21、滇藜-25。研究结果可为加快藜麦育种进程以及中国藜麦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回交创制优质稳产的茶用菊新种质,并对获得的BC1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和评价,以筛选综合性状优良或特定性状突出的优异材料应用于进一步的育种改良。[方法]将‘苏菊14号’(‘滁菊’杂交1代)与‘滁菊’回交获得BC1株系群体。对102个BC1扩繁株系的12个相关产量、外观性状以及绿原酸、木犀草苷、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和总黄酮4种功能性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再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BC1群体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大多数BC1群体花朵分布特征和田间适应性表现优异且遗传稳定。着花部位为偏母性遗传,花期茎枝直立程度、田间生长势、花期3个性状为偏父性遗传。12个性状的灰色关联分析权重值以田间适应性、花朵分布特征的权重值最大。利用评价结果结合聚类分析将102个回交BC1株系分为优、良、中、差4个级别。BC1群体中4种功能性成分含量均达到药用菊花规定的株系有8个,占比为7.84%,可作为茶、药兼用种质。通过综合评价,共筛选出4个...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适宜玉露香梨生长及提质的最优施肥处理,采用主成分分析的评价函数确定常规测土配方施肥处理(T1)、有机肥替代25%(T2)、50%(T3)、75%(T4)的化肥氮和单施有机肥(T5)5个处理对玉露香梨生长及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前2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90.946%。第一主成分占70.492%的累计贡献率,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是改善果实品质的主要指标;第二主成分(F2)占20.454%的累计贡献率,其中果实纵径占比最高。结合PCA综合评价,有机肥替代化肥氮50%处理果实品质综合得分最高。可见,T3处理是促进玉露香梨生长及提质的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室内人工接种鉴定法对冀东地区主栽的11个甘薯品种(系)进行了盆栽试验,并结合甘薯不同农艺性状及其生物量指标与甘薯块根发病程度2种方法进行了室内抗性评价,分析了不同品种(系)对茎线虫病的抗性表现。结果表明,根据接种茎线虫溶液和无菌水后甘薯农艺性状的表现筛选出抗性较强品种(系)3个,腾飞(B8)、济薯7(B9)、JK147(B11),抗性中等品种(系)5个,遗字138(B3)、北京553(B4)、商薯19(B5)、开花红(B6)、西瓜红(B7),抗性较弱品种(系)3个,哈密(B1)、济薯25(B2)、JK7(B10);根据甘薯茎线虫病发病等级评价结果筛选出高抗病品种(系)2个,西瓜红(B7)、JK147(B11),中抗品种(系)6个,遗字138(B3)、北京553(B4  相似文献   

13.
杂种小麦品质性状的性状相关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究化杀杂交小麦品质性状在不同世代的表现,以4个品质不同小麦品种组配的4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对杂种F1代(杂交当代种子)和F2代(F1代植株上的自交种子)及其亲本的籽粒品质性状和面团品质性状进行了杂种优势、亲子相关、性状相关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杂种小麦 F1代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远远大于F2代杂种优势,杂种小麦F2代存在较强的面团品质杂种优势;(2)在小麦品质改良过程中,以籽粒硬度和蛋白质含量作为选择指标,有利于筛选出高面筋含量、高沉淀值以及蛋白质品质和磨粉品质优良的基因型;(3)在杂种早代选择籽粒蛋白质含量时不能忽视低亲的影响,要提高杂种F2代的沉淀值,关键是提高高亲和中亲的水平;(4)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将F2代8个品质性状综合成2个主成分因子。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夏播花生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客观准确地评价11个花生品种在鄂北地区夏播种植的适应性,对其农艺性状、生育期、产量性状、品质性状等指标进行调查测定,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中前6个主成分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90.064%,并以此构建适应性综合评价模型,筛选出综合得分较高的适宜鄂北地区夏播种植的品种有中花16、天府22、宁泰9922、中花215、湘花645。11个品种聚类分析为3个类群,各类群间农艺性状存在较大差异,第一类群品种与主成分分析得分较高品种基本一致。综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可以更准确地进行客观评价,有利于品种引进和筛选。  相似文献   

15.
进行不同播期和地力对藜麦品种红藜农艺性状影响的试验,在土壤肥力等级分别为大田(P1)和油茶林下(P2)分别布设7月3日至8月5日(D1~D4)4个播期。结果表明:1)4个播期的红藜皆能正常成熟,全生育期83~118 d,总体上,随着播期的推迟,生育期延长;随着地力等级下降,生育期缩短7~20 d。2)随着播期的推迟,倒伏率下降;分枝数、有效分枝数减少,第1有效分枝部位上移,株高、茎粗、主穗粗、主穗长呈抛物线变化趋势。地力等级间的倒伏率差别不明显,但P1的株高、茎粗、第1有效分枝部位、分枝数、有效分枝数显著大于P2。3)随播期推迟,产量呈抛物线变化趋势,D2播期产量最高,D1播期次之,D3、D4最低;相同播期P1、P2产量间存在一定差异,以D1播期差别最大,D2播期次之,D3、D4播期产量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不同评价体系下主成分模型对水分[50%E、75%E、100%E(E为水面蒸发量)]-沸石(0、3、6、9 t/hm2)耦合下交替膜下滴灌番茄生长综合评价结果的影响,构建了PCAg、PCAq、PCAp、PCAc等4种主成分模型,并对其番茄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差异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表明,PCAg、PCAq、PCAp、PCAc模型均提取出2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均命名为非水分因子,方差贡献率分别为79.18%、71.05%、76.83%、77.52%;第2主成分均命名为水分利用因子,方差贡献率分别为14.51%、21.56%、17.05%、16.31%。在PCAq中,Z0W100条件下番茄种植综合评价得分最低,Z3W50条件得分最高;在PCAg、PCAp、PCAc中,均为Z0W50条件下番茄种植综合评价得分最低,Z6W100条件得分最高。基于PCAp和PCAc模型的番茄综合评价结果的相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多指标烤烟综合评价模型,并利用主成分散点图进行烤烟质量综合评价,为西南烟区烤烟质量的综合评价及烟叶工业应用的质量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烟叶选择云南普洱(C2F、C3F、B2F)、四川会理(C3F)、云南曲靖(B2F)和四川西昌(B2F),验证试验烟叶选择云南普洱(C2F、B2F)和云南曲靖(C2F、B2F)的原烟和复烤后片烟,以化学成分、感官质量及致香物质为评价指标,构建多指标烤烟综合评价模型,利用主成分散点图法进行烤烟质量综合评价。【结果】样品不同指标共提取4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81.848%,第1主成分为感官指标,贡献率为32.024%;第2主成分为化学指标,贡献率为24.308%;第3主成分为致香指标,贡献率为18.821%;第4主成分贡献率仅6.695%;4个主成分(y1、y2、y3、y4)综合评价(得分)的数学模型分别为y1=0.225x1-0.059x2-0.434x3-0.4...  相似文献   

18.
对来源于不同亲本组合的13个大豆新品系产量相关性状和遗传距离进行综合分析,旨在为区域性大豆生产中品种更新、筛选和亲本选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探讨了各产量相关性状以及各品系综合主成分值的大小与产量高低的关系;根据品系间的遗传距离,通过聚类分析将13个品系分为4类,结果表明亲本来源与遗传距离没有必然联系。在选择大豆品种时,应根据育种目标确定各个主成分值的大小;在评价品种间遗传差异时,应根据育种过程中对品种的选择方向和环境因素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9.
以28份樱桃番茄组合为试材,通过对15个果实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及对其抗病性的分子标记鉴定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樱桃番茄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28份樱桃番茄杂交组合之间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以方差贡献率大于79%为标准,提取5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79.64%,对主成分因子进行未旋转因子得分,计算各樱桃番茄的综合得分并对其进行排序,以综合得分大于0.9为标准,有A6、A1、A8、A28、A7综合得分位居前5,且通过抗病性分子标记鉴定表明这5个组合均含有10个抗病位点基因,因此这5个组合的综合品质和抗病性均表现较好,适合进一步试种推广。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甜仁用杏品种"龙王帽"种子苗进行优良类型筛选,结果表明,在KMO值=0.541时,4个性状指标提出了2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3. 117%;第一主成分代表仁重、核重和产量等经济性状,第二主成分主要代表树高;根据各品系第一主成分得分,筛选出"23号"、"24号"和"5号"3个经济性状优良的品系,考虑到"5号"和"23号"在第二主成分的得分,这2个品系具有一定的生长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