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明确不同竹醋液复配剂对田间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效果,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竹醋液复配剂对烟草赤星病发病率及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相比,竹醋液复配菌核净与竹醋液复配波尔多液均能有效防治烟草赤星病,且以竹醋液复配菌核净防治效果最好。综合来看,在黔东南烟区喷施竹醋液与菌核净复配剂可有效防治烟草赤星病,提升烟叶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
6种杀菌剂对烟草后期主要病害防治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筛选有效防治烟草赤星病和白粉病的药刺。[方法]以烟草硒26为供试品种,通过喷雾处理比较6种常用杀菌剂对烤烟后期白粉病、赤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6种药剂对烟草白粉病和赤星病均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其中以15%三唑酮WP防治白粉病效果最佳,50%退菌特WP对赤星病表现较好的防治效果。白粉病防治在高山烟区还可选用80%的杜邦克露WP,在低山烟区可选用50%退菌特WP;赤星病防治在高山烟区可选用75%百菌清WP,中山烟区可选用15%三唑酮WP。在兴山烟区大田后期选用15%三唑酮WP和50%退菌特WP可综合防治烟草赤星病和白粉病,通过轮换用药,可以提高防治效果。[结论]该研究为烟草赤星病和白粉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烟草赤星病是烟草主要病害之一,本文对烟草赤星病的发生、病害类型、流行规律、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综述,进一步探讨了烟草赤星病防治的发展方向,以期为赤星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竹醋液复配剂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竹醋液与菌核净复配剂对烟株大田生长及烟草赤星病防治的影响。结果表明:复配剂对烟株大田生长发育与清水处理无明显差异,但可增加烤后烟叶总糖、还原糖和钾的含量,平均较清水处理增加3.47%、4.28%、15.96%;减少氯的含量,平均较清水处理减少11.11%;复配剂对烟草赤星病的田间防效与菌核净差异不明显,但农药残留量显著降低,平均较菌核净处理下降3.88倍。施用复配剂能够在不影响烟株田间外观表现前提下达到防治烟草赤星病且减少农药残留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烟草赤星病研究进展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烟草赤星病研究进展及对策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全方位防治烟草赤星病的对策:首先选择抗赤星病较强的品种进行种植,其次通过调节营养方式的办法控制赤星病的发生和流行,最后采用化学农药防治赤星病。  相似文献   

6.
烟草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病虫害防治是其种植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目前烟草病虫害主要有斜纹夜蛾、烟青虫、烟蚜、小地老虎、黑胫病、病毒病、赤星病、炭疽病和青枯病等。在病虫害防治方面,部分烟区仍存在使用高毒化学药剂、农药品种单一、偏向传统剂型等现象,造成病虫害抗药性提高以及烟叶农药残留超标;另外,由于化学药剂使用不当使烟草或其他轮作作物产生药害,严重影响土壤性质及农业生产,因此合理选用安全有效的药剂防治烟草病虫害亟待解决。总结和分析了截至2020年12月7日在我国烟草主要病虫害防治药剂登记的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经与同类病虫害使用药剂的登记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烟草主要病虫害防控用农药登记现状有一个基本了解,并提出今后烟草主要病虫害防治药剂登记对策,为提高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农药合理使用技术水平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赤星病是烟草生长中后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晒烟较烤烟收获晚更易受赤星病危害,且近年来发病情况呈逐年加重的趋势,特别是老烟区发病严重,本文从赤星病的发病规律、侵染循环、农药使用等环节探讨赤星病的防治要点。  相似文献   

8.
不同药剂防治烟草赤星病药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不同药剂防治烟草赤星病药效研究,结果表明:10%宝丽安可湿性粉剂、40%灰核宁可湿性粉剂、80%大生可湿性粉剂、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以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效最高,达78.2%。为避免农药残留和烟株抗药性,建议生产上交替使用上述药剂防治烟草赤星病。  相似文献   

9.
防治烟草赤星病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2006年烟草病害发生严重,近几年烟草又大多是重茬,一旦条件适合势必导致病害大发生,赤星病在烟草生产上属于常发生病害,如果大面积发生,既影响产量又影响品质。为了确保烟农利益不受损失,我们进行了烟草赤星病不同药剂防治效果筛选试验,从中选出了最佳药剂,为今后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济源市烟草赤星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草赤星病是烟叶生产中主要病害之一,俗称"红斑"、"斑病".它主要为害成熟的叶片,对成熟度、采收率、外观等级、内在质量影响较大.近年来,由于济源市烟区栽植密集,防治不力,常引起烟草赤星病暴发和流行,严重影响烟叶生产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济源市烟草生产条件的分析,探索烟草赤星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从而促进济源的烟叶生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烟草赤星病防治效果药剂筛选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防治烟草赤星病的部分药剂进行了筛选,以期为选择防治赤星病的药剂提供依据。[方法]进行了5种药剂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效果及对烟叶产质量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各种药剂对防治烟草赤星病有一定的效果。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30%菌核.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的效果均较好,平均防治效果分别达60.21%、59.82%、57.63%。5个施药处理均可以提高烟叶的产质量。[结论]生产上进行烟草赤星病防治可采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30%菌核.福美双可湿性粉剂3种药剂交替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2.
烟草赤星病是烟草上一种危害性极大的叶斑病,对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根据两年来对赤星病的研究,如采取单一技术防治措施难以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必须采取综合治理才能获得好的效  相似文献   

13.
我国烟草病害及抗赤星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目前我国烟草病害情况 ,赤星病病症和防治途径 ,抗赤星病烟草育种的现状及对几种育种途径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烟草赤星病的发病特点及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了南漳县烟草赤星病的防治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黔东南州烟草赤星病的田间防治参考,综述了烟草赤星病的发病症状、发生规律、危害及防治措施等研究进展,结合黔东南州实际,提出了防治该病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湖北枣阳烟区烟草赤星病病原菌的种类,给产区综合防治烟草赤星病提供依据。从枣阳烟区采集典型烟草赤星病样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在致病性测定的基础上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分离出的菌株ZY-1为烟草赤星病病原菌,其分生孢子卵形或椭圆形,褐色,具有3~6个横隔膜和1~4个纵隔膜,分生孢子链较短呈树状,多分枝,病原菌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菌株ZY-1与链格孢(A.alternata)同源性最高,达100%。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确定为链格孢(A.alternata),这是首次在湖北枣阳烟区发现由链格孢(A.alternata)引起的烟草赤星病。  相似文献   

17.
赤星病是普通烟草主要的真菌性病害之一,具有潜育期短、暴发速度快、流行范围广、危害程度大等特点,严重影响烟叶的产量与品质。对烟草赤星病的发生、病原菌特征、病害流行条件及综合防治措施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烟草赤星病是由链格孢菌引起的叶部真菌病害,对烟叶产量和质量影响较大。收集山东诸城、即墨、高密3个地区的烟草赤星病病原菌,通过病原菌菌落和分生孢子形态特征研究,明确所收集的12株病原菌均属于链格孢属真菌。利用DNAMAN软件和NCBI数据库进行真菌r DNA-ITS区域序列分析,初步确定:A3、A4、A7为Alternaria sp.;A1、A2、A5、A6、A9、A10、A11、A12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A8为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表明山东部分地区烟草赤星病的病原菌主要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此研究为链格孢菌致病机制研究和烟草赤星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烟草赤星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烟草赤星病是烟草成熟时期发生的一种由交链孢菌(Alternaria sp.)引起的真菌性叶斑病害,使烟叶的产量和品质大幅度下降.本文对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生物学特性、病害的发生条件、症状、流行规律、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等方面作了总结阐述,为有效防治赤星病提供科学依据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中国烟叶公司出台《2015年度烟草农药使用推荐意见》(中烟叶生〔2015〕24号),推荐2%吡虫啉颗粒剂等174种农药2015年在烟草上使用。日本曹达株式会社生产的3%啶虫脒乳油等3种农药本年度暂停在烟草上推荐使用,47种农药或化合物禁止在烟草上使用。《2014年度烟草农药使用推荐意见》同时废止。《意见》强调注重科学安全合理用药。要加强对烟叶技术人员和烟农的培训,严格掌握施药剂量、方法、次数、防治时期和安全间隔期,提高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