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作者以5年生的灰枣为试验材料,通过对种植密度为8 325株/hm2的密植灰枣园进行隔行隔株间伐,进而研究灰枣园疏密前后对灰枣的单株枣吊数、木质化枣吊数、叶片数、单株产量、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密植灰枣园在经过有计划的间伐后,灰枣的叶片数、枣吊数都有明显增加,特别是木质化枣吊数间伐前后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处理区比对照区木质化枣吊数增加53个;相比密植园,第一年间伐后灰枣的平均亩产量有所下降,亩产量下降了191.34 kg;间伐前后灰枣果实品质有所变化,疏密后灰枣果型指数、单果重有一定增加,果实单果重增长趋势明显,间伐后果实单果重增加了1.4 g;疏密后灰枣果实的总糖含量显著提高,相比密植园增加了15.15%;果实总酸含量相比密植园虽增加了25.74%,但增加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优化改造成龄苹果乔砧郁闭园,提高果实品质,以红富士郁闭苹果园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隔行去行、隔株去株、隔行间株3种降密方式对果园微环境、树体结构、叶片光合作用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隔行去行、隔株去株、隔行间株均可明显降低果园覆盖率,提高树冠透光率,其中,隔行去行对改善郁闭果园的群体结构效果最好,果园覆盖率较对照降低55.68%,树冠透光率较对照提高82.38%。不同降密方式均可明显降低郁闭果园的树体枝量,并优化枝类组成,3种降密方式处理的单株枝量分别较对照降低了18.96%、12.41%和19.58%,短枝和叶丛枝占总枝量的比例分别较对照提高了17.13个百分点、14.27个百分点和7.37个百分点,长枝和发育枝占总枝量的比例分别较对照降低了24.47个百分点、18.04个百分点和10.79个百分点。不同降密方式处理对冠层内温度、相对光照强度、叶片SPAD值和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均表现为隔行去行隔株去株隔行间株CK,对冠层内相对湿度的影响表现为隔行去行隔株去株隔行间株CK。隔行去行处理的苹果果实平均单果重(238.3 g)、着色指数(89.2)、光洁度指数(83.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1%)和优质果率(82.4%)均高于其他降密方式处理,指标值分别较对照提高了18.2%、11.4%、5.85%、26.9%和25.2%。隔行去行对于改善苹果园微环境,提高叶片光合效率和果实品质综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以“鄂柑1号”椪柑密闭园为试材,设计隔行间伐(A)和隔株间伐(B)2种处理和不间伐的对照(CK),对它们的光照、树体生长、叶片干物质和叶绿素以及产量和品质的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分析.3年的结果表明,各处理树冠内0~200 cm的光照强度远高于对照;除CK外,各处理的树冠覆盖率在3年间均逐渐增加,但B和A均小于CK;各处理叶片干物质含量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2种处理的公顷单产量在间伐当年均明显低于CK的,但到间伐第三年就可恢复,其公顷单产量与CK相当;3年果园改造后各处理的平均单果重、果皮亮度值(L)、果皮色泽指数(a/b)、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的含量、优质果率等品质指标均好于CK,具体表现为处理A、B的明显好于CK的;各处理每年的修剪和病虫害防治成本大大降低,具体表现为A<B<CK.因此,适宜的间伐和树体改造方式除在短时间内产量有一定下降外,可从根本上改善果园光照状况、增加叶片干物质含量,提高光合效率和果品质量,而且从较大程度上降低生产成本,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密植夏橙园封行后采取隔行间伐技术,能改善通风透光,增强光合作用,达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提高果实外观品质。该试验结果表明:间伐产量达4182.5 kg/667 m2,比对照增产822.5 kg/667 m2,增产率24.48%;间伐技术优果率达98%,而对照处理优果率仅84%,因此,间伐技术在封行果园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苹果树冠内膛和外围叶片光合及荧光特性对不同间伐方式的响应关系.【方法】以陇东旱塬15年生乔化密植红富士苹果树为试材,通过对隔行间伐、隔株间伐及CK的树冠不同部位叶片光合及荧光参数的分析比较.【结果】与CK相比,隔行间伐和隔株间伐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最大荧光(Fm)、初始荧光(F0′)、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量子产量(PhiPS2)等参数显著提高;隔株间伐的树冠外围,内膛叶片的Pn显著高于隔行间伐与CK,分别较其提高了52.28%,30.08%;Pn与Gs呈显著正相关性,与Ci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综合分析可以看出,隔株间伐的效果最好,苹果树冠内膛和外围叶片光合性能明显优于隔行间伐.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通过隔株间伐并结合适度回缩及疏剪和只进行简单的疏剪(对照,基本封行)2个处理,探讨修剪对荔枝的枝梢生长、树体营养及成花坐果的影响。结果显示,修剪处理更有利于荔枝的枝梢生长,可明显提高树体营养及成花坐果率,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7.
间伐改形对成龄密植红富士苹果园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间伐改形对红富士成龄乔化密植栽培果园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为大面积红富士苹果乔化密植园改造提供技术依据。【方法】以典型15年生红富士乔化密植栽培果园为试验材料,研究间伐改形对红富士乔化成龄密植果园树冠结构、枝类组成、叶片质量、果实品质、产量及经济效益等指标的影响。【结果】与传统整形修剪相比,间伐改形修剪后,苹果园总枝数降低到约1.07×106条/hm2,树冠下光合有效直接辐射提高了152.3%以上,枝类组成明显优化,短枝数提高了49.2%,长枝数下降了63.8%,冠径增长了65.9%,单株总枝数增加了47.0%,树冠结构趋于合理;叶片光合功能改善,单叶面积、百叶质量、百叶厚、干鲜比、叶绿素含量平均分别增加14.6%,32.6%,36.5%,18.4%和34.3%,抗病能力增强,腐烂病发生率降低了86.8%,单果质量、果面着色指数、光洁指数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提高了34.1%,49.0%,45.6%和18.3%;第3年的平均产量和产值分别增加了199.9%和407.5%。【结论】在陕西渭北富士成龄密植果园管理中,采用隔行或隔株间伐,降低果园群体密度,促进个体扩冠生长,是提高果品质量与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苹果密闭园不同间伐方式对光照、光合和生长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苹果密闭园的不同间伐方式对果园光照状况、叶片光合指标、果树生长和产量质量的影响,为密闭园的合理改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红富士’苹果郁闭园为试材,设计隔行间伐(A)、隔株间伐(B)和行内隔3去1间伐(C)3种处理和不间伐的对照(CK),对它们的光照、光合、树体生长以及产量和质量的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3年的结果表明,除CK外,各处理的树冠覆盖率在3年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仍表现为CK>C>B>A;果园透光率和树冠内透光率表现为A>B>C>CK;在生长季,各处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羧化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表现为A>B>C>CK,各处理叶片的胞间CO2浓度结果与此相反;3处理每公顷的产量在间伐当年均明显低于CK的,但间伐第二年就可恢复,到间伐第三年处理A、B每公顷的产量则显著高于处理C和CK的;3年间各处理的平均单果重、着色指数、可溶性糖含量、滴定酸的含量、优质果率等质量指标均好于CK,具体表现为处理A、B的明显好于处理C和CK的。【结论】适宜的间伐方式除在短时间内产量有一定下降外,可从根本上改善果园光照状况、提高光合效率和果品质量。  相似文献   

9.
苹果密闭园间伐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13年生的富士苹果园进行密闭园隔株间伐改造,株行距由2 m×3 m改造成3 m×4 m。结果表明,改造一年后,666.7m2留枝量由207 570个减少到70 235个,果实着色面积达到50%以上的占85%,远远高于改造前的20%,改造后666.7m2产量下降23%;但其产值由改造前的7 150元增加到7 560元,增加幅度为5.7%。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苹果园选择最佳的间伐方式.【方法】以18a生‘红富士’为试材,研究了隔行间伐(T1)、隔株间伐(T2)、隔2伐1(T3)等不同间伐方式和对照(CK)对‘红富士’枝类组成及不同长度枝条内含物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间伐有效调节了长、中、短枝的数量及比例,T1、T2的5cm枝条的比例为42.38%、46.32%;每公顷总枝量大小依次为:CKT3T2T1.T2的5cm、5~15cm枝条的可溶性糖含量高于T3及CK各个长度枝条,其含量分别为4.15%、4.08%;3个间伐处理各个长度枝条的淀粉含量均显著低于CK的5cm、5~15cm枝条;T2的5cm枝条的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余3处理的5cm枝条;各枝条硝态氮和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490**).【结论】T2的5cm枝条所含内含物较均衡,有利于成花;隔株间伐(T2)更加具备促进结果、确保丰产的树体条件.  相似文献   

11.
间伐对梨园地面不同区域太阳辐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牛自勉  蔚露  降云峰  王建新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12):1252-1255,1259
在12 a生梨树高光效开心树形果园进行了隔行间伐试验,测定了树冠外围及树冠中部投影下方的果园地面太阳辐射强度。结果表明,成龄梨园隔行间伐后,9:00—17:00果园地面太阳辐射强度比未间伐果园(对照)均显著增加,全天平均增加了1.65倍;果园间伐后外围地面太阳辐射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南侧太阳辐射增加幅度最大,北侧次之,东侧、西侧、南侧及北侧地面全天太阳辐射总量分别为对照的2.44,2.11,4.71和2.79倍;树盘中部地面相应方位全天太阳辐射总量分别为对照的1.85,1.82,2.60和2.34倍;间伐处理和对照果园全天太阳辐射透射率分别为30.42%和7.68%。  相似文献   

12.
对株行距2 m×3 m的丰水梨园进行间伐,使株行距变为2 m×6 m,研究了间伐后丰水梨产量和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间伐后当年梨园产量降低,而单株产量提高,优质果率增加44%,果实品质提高,用工、肥料、农药等生产成本减少。  相似文献   

13.
LED株间补光对日光温室番茄产量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不同LED株间补光对温室番茄产量、干物质分配及光合作用的影响。【方法】在日光温室中以番茄品种‘瑞粉882’为试材,以红蓝光LED灯管为补光光源,设置3种红(R)蓝(B)光比例(R/B=4∶1、R/B=7∶1、R/B=9∶1),以未补光植株为对照(CK),研究不同红蓝光比例株间补光对番茄产量、干物质分配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3种红蓝光比例株间补光处理均显著提高番茄产量,R/B=4∶1、R/B=7∶1、R/B=9∶1处理较对照分别增产25.9%,28.5%和22.7%。3种红蓝光比例株间补光处理地上部分总干质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26.2%,30.4%和28.4%,果实干质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31%,38.6%和36%,株间补光处理番茄果实干物质分配比例较对照增加,但差异不显著。株间补光提高了番茄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和波长在500~650nm的光吸收率;降低了叶片的比叶面积。【结论】株间补光显著提高了番茄地上部分总干质量及果实产量,改善了冠层光分布,提高了光合能力,但不同红蓝光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营养液滴灌频率对设施番茄生长与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营养液滴灌频率对温室番茄植株生长及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为设施番茄实际生产中营养液滴灌频率的合理安排、提高番茄产量和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金鹏一号”为试材,采用槽式栽培方法,以常规滴灌施肥为对照,设置1 d 1次、3 d 1次、5 d 1次、7 d 1次(T1、T2、T3、T4)4个营养液滴灌频率,测定植株营养生长期的株高、茎粗以及成熟果实内可溶性总糖、有机酸、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及番茄红素含量,并比较各处理的果实产量。【结果】营养液滴灌频率对植株株高影响不显著,但对植株茎粗影响显著,以T2处理茎粗最大,比对照增加0.82 mm;与对照相比,T1、T2、T3、T4处理番茄果实产量分别提高 37.0%,46.1%,36.5%和35.2%,但不同滴灌频率处理对番茄单株产量、果实产量无显著影响,且随着营养液滴灌频率的增加,番茄果实单果质量、单株产量及果实产量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以T2处理果实产量最高;但T2处理果实糖/酸值最低,口感差;T3处理果实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糖/酸值最大,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0.01%,22.41%,22.22%,果实口感好,风味较佳,且产量与T2处理差异不显著。【结论】番茄最佳营养液滴灌频率为每5 d 1次,该处理可以同时促进果实产量及品质提高。  相似文献   

15.
郁闭密植澳洲坚果园封行后采用隔株间伐技术,可以提高单穗挂果数和产量。间伐后单穗挂果数为1.83个/穗,比对照1.43个/穗增加0.4个/穗,增长率为28.0%;亩产壳果达303.35kg,比对照产量185.74kg增产117.61kg,增产率为63.32%。因此,间伐后可增产增效,值得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在日光温室蔬菜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ALA处理对日光温室番茄生产的影响。【结果】ALA以及ALA+N叶面施用均明显提高了番茄植株株高、叶绿素相对含量和果实产量,并改善了番茄果实品质;与对照相比,外源ALA各处理植株株高、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单株生物产量均有明显提高,其中D处理(ALA1号肥料第1次2 kg/hm2,第2~4次1 kg/hm2)效果最佳,植株株高、叶绿素相对含量及单株生物产量分别提高27.18%,17.75%和13.93%;外源ALA对番茄果实产量和品质也有明显的提高和改善作用,其中处理B(ALA1号肥料第1次0.5 kg/hm2,第2~4次0.3 kg/hm2)对果实产量效果最明显,处理E(ALA3号肥料第1次2.5 kg/hm2,第2~4次1.5 kg/hm2)对果实品质效果最佳。【结论】处理E(ALA3号肥料第1次2.5 kg/hm2,第2~4次1.5 kg/hm2)既有利于番茄生长发育,又能增加产量并改善品质,为最佳的ALA施用量及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葡萄常规施肥模式的基础上,增施阿姆斯生物有机肥3 000 kg/hm2,以常规施肥模式为对照,研究增施生物有机肥对葡萄生长和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3 000 kg/hm2阿姆斯生物有机肥能够有效促进葡萄生长,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与对照相比单株抽稍数量增加1.1组;糖分提高1.2个百分点;单株商品穗数增加0.8穗;单穗重增加162.3 g;单粒重增加3 g;葡萄增加7 381.5 kg/hm2,增产幅度达到23.04%。  相似文献   

18.
罗辉  杜凌  殷建强  许慰辉  吴国武  韦小丽 《农技服务》2012,29(6):683-684,686
为了提高榕江县低产脐橙果园的产量,整形修剪方法,研究其对高接换种纽荷尔脐橙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整形修剪可以显著增加纽荷尔脐橙冠幅和果实产量,尤以第3年最为明显,其冠幅是对照的1.95倍,单株挂果数较对照提高55%(增加46个),单位面积产量比对照提高60%。整形修剪是一项改造低产果园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以鸡心黄皮为试材,研究了3种不同疏花疏果措施对黄皮果实发育和成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作任何修剪对照相比,3种疏花疏果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同一果穗中的正常果比例;除了果穗修剪处理的单穗果数明显低于对照、单果重和果实大小高于对照外,人工疏果处理和花穗修剪处理的影响不太明显;3种疏花疏果处理均显著提高了果实的成熟整齐度,而且人工疏果处理还起到了推迟果实完全成熟的作用;此外,3种疏花疏果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接近,但都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隔年交替结果对砂糖橘树体生长结果的影响,为省力化栽培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6年生枳砧砂糖橘结果树为对象,应用隔年交替结果技术,调查植株生长量和产量,分析果实品质与经济效益。【结果】广东砂糖橘采用隔年交替结果技术,结果年(2016年、2018年)平均株产分别为43.3、57.4 kg,显著高于传统栽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和总酸含量分别为13.2%、12.26%和0.51%,均高于传统栽培。隔年交替结果技术明显提高了果实商品率,显著降低人工成本和劳动强度,生产成本比传统栽培方法少10.80%。单位产量、产值均低于传统栽培,纯利润比传统栽培增加不显著,隔年交替结果技术在广东砂糖橘的应用没表现出明显效果。【结论】通过砂糖橘隔年交替结果试验启示,密植郁闭砂糖橘园通过合理间伐和开天窗压顶等回缩修剪,新种园推广合理疏植,保持砂糖橘果园的树冠矮化、通风透光良好,可显著提高产量、果实品质和果实商品率,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果园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