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3 毫秒
1.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品种,副区为密度,开展矮秆高粱生长发育动态变化及对密度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各生育时期不同高粱品种单株和群体叶片干重、茎干重、叶面积指数呈先增后降趋势,在开花期最高;单株和群体穗干重、生物量干重呈逐渐增加趋势,成熟期达到最大值。试验条件下,龙杂22在D4(25株·m-2)处理籽粒产量最高为9 540.30 kg·hm-2,龙杂25在D3(21株m-2)处理籽粒产量最高为9 710.40 kg·hm-2,龙杂22品种耐密性优于龙杂25。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根部照光对叶用甜菜(Beta vulgarisL. cv. Baby leaf)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和营养品质的影响,旨在为植物工厂条件下叶用甜菜生产的光照模式优化提供依据。本试验设置不同的根部照光光强度[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分别设置为0、30μmol·m-2·s-1、60μmol·m-2·s-1、90μmol·m-2·s-1],其中光强度0为对照(CK)。结果表明:在根部照光60μmol·m-2·s-1条件下,叶片中叶绿素和花青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根部照光90μmol·m-2·s-1处理下叶片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对照;对根部照光60μmol·m-2·s-1和90μmol·m-2·s-1处理显著提高了植株生物量和叶片蒸腾速率,降低了细胞间CO2浓度;根...  相似文献   

3.
吉小敏    彭钼植    雷春英    姜黎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2,37(3):114-119
以荒漠植物盐穗木为试验材料,研究其萌发和幼苗生长对不同类型钠盐的响应,探索盐穗木适应不同类型盐渍土的生物机制,旨在为干旱区利用不同类型盐渍土发展盐穗木牧草种植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表明,盐穗木种子的萌发率、萌发速率和萌发势均受到NaCl、Na2SO4、NaHCO3、Na2CO3的显著抑制,回归相关分析其萌发时耐受这4种钠盐的临界值分别是336、285、187、130 mmol·L-1,极限值分别是635、569、409、350 mmol·L-1。盐穗木萌发时耐盐性较高,特别是耐NaCl。盐穗木幼苗芽长和根长均受到NaCl、Na2SO4、NaHCO3、Na2CO3的显著抑制,根受到盐分毒害强于芽。这4种钠盐均显著抑制了盐穗木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但各种盐分抑制程度不同,二价盐的毒害性强于一价盐,碱性盐的毒害性强于中性盐。盐穗木幼苗可在含盐量较高(200 mmol·L-1 NaCl或100 mmol·L-1 Na2SO4)的盐渍土上正常生长。因此,盐穗木适宜在氯化盐和硫酸盐为主的盐渍土上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4.
【目的】微咸水灌溉是干旱地区增加灌溉水源,缓解农业用水短缺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不合理的灌溉水质会严重限制植物的生理活性和生长。开展不同盐类型的微咸水灌溉对番茄叶片生理变化影响的研究,有利于从生理水平揭示盐敏感型作物番茄对不同类型盐的耐受机理,对农业生产以及利用微咸水进行节水控盐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番茄为研究对象进行微咸水灌溉盆栽试验,设置灌溉水的盐类型(NaCl(T1)和Na2SO4(T2))和盐度(0、1.5(S1)、3.0(S2)、4.5(S3)和6.0(S4) dS·m-1)两个因素,分析各生育期番茄植株受不同类型和程度胁迫后叶片气体交换参数、渗透与抗氧化生理调节、离子平衡等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探讨NaCl、Na2SO4胁迫下番茄光合能力下降程度差异的产生原因。【结果】微咸水灌溉引起了番茄生育后期(成熟采摘期)和高盐度(S4)处理下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与CK相比的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不同光照条件对雾培马铃薯块茎形成初期植株生长、块茎形成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马铃薯品种‘中薯18号’和‘中薯早35’为材料,选取接种3周长势一致的脱毒试管苗,设置2个光照周期[12 h/12 h(P1)、16 h/8 h(P2)]和3个光照强度[150μmol·m-2·s-1(L1)、350μmol·m-2·s-1(L2)和550μmol·m-2·s-1(L3)]共6个试验组合:P1L1、P1L2、P1L3、P2L1、P2L2和P2L3。取样测定生长和光合指标及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P1条件下,2个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地上部生物量、地下部生物量、匍匐茎数、单株块茎数和单株产量从高到低的处理依次为P1L3、P1L2、P1L1;P1L3处理加速了‘中薯18号’和‘中薯早35’的块茎形成,分别比P1L1、P1L2处理提早了10.3、3.1 d和7.4、4.2 d。匍匐茎发生期和膨大期StPHYF、StCO1、StSP6A以及St...  相似文献   

6.
呼伦贝尔草原蘑菇圈对土壤呼吸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蘑菇圈是草原上常见的生态学景观,蘑菇圈的真菌不仅会影响植物的生长,而且会极大地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从而间接影响土壤呼吸。探究草原蘑菇圈的土壤呼吸作用,为精确估算草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Li-8100土壤呼吸监测系统,对呼伦贝尔草甸草原蘑菇圈不同位置(圈上、圈内、圈外)的土壤呼吸作用进行监测,并使用探针式电子温度计(CJTP-101)和手持式土壤水分仪测量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同时测定蘑菇圈土壤生物量和土壤养分,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蘑菇圈上的地上生物量为246.2 g·m-2,显著高于圈内(153.1 g·m-2)和圈外(132.6 g·m-2),圈上地上生物量分别为圈内和圈外的1.61倍和1.86倍;蘑菇圈上地下生物量为763.9 g·m-2,小于圈内(927.4 g·m-2)和圈外(824.8 g·m-2),圈上、圈内、圈外地下生物量差异不显著(P>0.05);蘑菇圈上枯落物量为17.9 g·m-2,大于圈内(13.1 g·m-2)和圈外(9.6 g·m-2),但差异不显著(P>0.05);圈上土壤速效氮和速效磷的含量分别为52.2和7.8 mg·kg-1,显著高于圈内和圈外(P<0.05),速效氮的含量分别比圈内、外平均值高42%和40%,速效磷的含量分别比圈内、外平均值高53%和59%;蘑菇圈上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分别为3 560.1和319.8 mg·kg-1,均低于圈内和圈外;而全磷含量为502.2 mg·kg-1,高于圈内和圈外,但均无显著差异(P>0.05)。草原蘑菇圈上平均土壤呼吸速率为5.26 μmol·m-2·s-1,显著大于圈内(4.07 μmol·m -2·s-1)和圈外(4.17 μmol·m -2·s-1),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之间分别存在显著的指数和线性回归关系(P<0.01)。【结论】 土壤温度和水分不是造成蘑菇圈土壤呼吸速率差异性的主导要素,蘑菇圈上的土壤呼吸速率增强与圈上较高的速效养分和较强的微生物活性及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寻求不同堆沤方式和秸秆还田密度结合下较为有效的径流泥沙与磷素减排农艺措施。【方法】在自然降水条件下,研究不同秸秆还田密度(0.75、1.5 kg·m-2)、不同秸秆粉碎粒度(1、5 cm)、加水或尿素堆沤对滇中二龙潭小流域烟草坡耕地产流产沙量及磷素流失量的影响。【结果】1.5 kg·m-2秸秆密度、5 cm秸秆粒度、加水堆沤均可有效降低烟草坡耕地产流产沙量,降低幅度分别为18.59%~38.60%、12.50%~38.60%、10.06%~38.60%;0.75 kg·m-2秸秆密度、5 cm秸秆粒度、加水堆沤较1.5 kg·m-2秸秆密度、1 cm秸秆粒度、加水与尿素堆沤的处理,径流泥沙总磷与径流PO4--P浓度分别降低2.82%~66.67%、0.38%~57.53%和1.97%~64.73%;径流中PO4--P占总磷浓度的35.30%~77.59%;0.75 kg·m-2秸秆密...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不同浓度哈茨木霉对小型西瓜生长、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筛选出施用于小型西瓜最适宜的哈茨木霉浓度。本试验在种植小型西瓜定植和授粉后2次施用浓度为0.15、0.30 g·m-2哈茨木霉,测量小型西瓜的株高、叶面积、茎粗、单瓜质量、果实横纵径、皮厚,以及果肉中心和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指标,比较施用不同浓度哈茨木霉对小型西瓜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0.15 g·m-2哈茨木霉时,可显著提高小型西瓜植株的株高、叶面积、茎粗和单瓜质量,提高产量和商品率,提高效果优于施用0.30g·m-2哈茨木霉;施用0.30 g·m-2哈茨木霉时,可显著降低小型西瓜皮厚,提高果实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作用效果优于施用0.15 g·m-2哈茨木霉。综上所述,在小型西瓜种植中,施用0.15 g·m-2哈茨木霉可以明显提高植株田间长势和产量,施用浓度为0.30 g·m-2哈茨木霉可以明显提高果实品质,不同浓度哈茨木霉对小型西瓜果实品质影响差异不大,考虑经济成本,...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NaCl胁迫对不同莴苣品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5个莴苣品种为材料,进行品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增大,5个莴苣品种在形态与生理指标的数值上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当NaCl浓度达到75 mmol/L时,卡那奇绿圆叶笋的发芽率最高为54%,明显高于其他品种;幼苗的最大根长、苗高、地上鲜重、地下鲜重值也最大,分别为35 mm、84 mm、0.443 g、0.026 g;同时幼苗光合速率值最大,蒸腾速率最低,分别为4μmolCO2·m-2·s-1、0.26 mmol·m-2·s-1,而MDA含量明显低于其他品种,其值为2.5μmol/g·FW;SOD活性明显高于其他品种,其值为376 U·g-1FW·h-1,幼苗保持较高的生理代谢活动,植株生长健壮。综上所述,不同品种耐盐性强弱顺序依次为卡那奇绿圆叶笋>金福来大尖叶笋>美国大速生>天脊尖叶笋>太原青笋。该研究可为莴苣的耐盐性品种的选择及实现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酿酒葡萄赤霞珠的优质栽培,以20年生赤霞珠酿酒葡萄为试材,采用直立独龙蔓和厂形两种整形方式,通过物候期的调查和果实品质的测定,研究不同整形方式对酿酒葡萄赤霞珠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厂形的萌芽期和着色期均较直立独龙蔓提前了5 d,且厂形的净光合速率(25.82μmol·m-2·s-1)、气孔导度(371.44μmol·m-2·s-1)、胞间CO2浓度(475.23μmol·mol-1)、蒸腾速率(8.08μmol·m-2·s-1)均高于直立独龙蔓(23.24μmol·m-2·s-1、254.72μmol·m-2·s-1、401.15μmol·mol-1、5.13μmol·m-2·s-1),但两种整形方式下叶片的蒸腾速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他光合指标差异均不显...  相似文献   

11.
利用微咸水膜下灌溉是缓解干旱区农业灌溉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分析不同矿化度水源膜下滴灌对土壤盐分分布及作物生长的影响对于确定灌溉水源矿化度阈值具有重要意义。开展4 a不同梯度矿化度水源膜下滴灌棉花测坑试验,设置6个处理矿化度分别为1 g/L(CK)、2 g/L(A)、3 g/L(B)、4 g/L(C)、5 g/L(D)和6 g/L(E),分析不同梯度矿化度水源膜下滴灌土壤盐分累积及棉花生长特征,确定微咸水膜下滴灌棉花灌溉矿化度阈值。结果表明:2019-2022年,0~100 cm平均土壤电导率以每年0.920dS/m、0.995 dS/m、1.196 dS/m和1.188 dS/m的速率呈线性增长的趋势。随着灌溉年限增加,不同梯度微咸水膜下滴灌下土壤电导率呈现增加趋势。5 g/L和6 g/L处理土壤盐分累积最大,分别为38.70%和39.19%;灌水12 h后,宽行表层20~40 cm土壤盐分累积最为明显,土壤电导率为0.30~2.1 dS/m;窄行土壤盐分在40~60 cm土层处出现累积,土壤电导率为1.26~1.93 dS/m。矿化度为3 g/L水源膜下滴灌棉花土壤盐分累积量较小...  相似文献   

12.
为阐明UV-B辐射增强对水稻籽粒中酚类化合物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通过大棚盆栽种植元阳梯田传统水稻品种——白脚老粳(OryzamIaponicamantiquam cum pedibusalbis)。在水稻各生长期进行不同强度UV-B辐射处理(自然光和2.5、5.0、7.5 kJ·m-2·d-1),研究UV-B辐射增强对水稻籽粒酚类化合物含量(包括总酚、总黄酮、总酚酸)的影响和酚类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包括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2,2′-联氮-双-3-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和羟自由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UV-B辐射强度增加至7.5 kJ·m-2·d-1时,相较于自然光,千粒质量降低了34.9%,每株籽粒生物量下降了45.8%,同时对水稻籽粒酚类含量及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产生影响。水稻籽粒中酚类含量在自然光下无显著变化,当UV-B辐射达到2.5 kJ·m-2·d-1时酚类含量显著升高,但7.5 kJ·m-2·d-1时酚类含量会显著降低,同样地,酚类对自由基的清除率在自然光下无显著影响,在2.5 kJ·m-2·d-1时清除率显著上升,7.5 kJ·m-2·d-1清除率显著下降。研究表明,UV-B辐射增强对酚类合成作用表现为低强度促进高强度抑制,且酚类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自由基的清除率。  相似文献   

13.
华北地区夏玉米滴灌施肥的肥料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研究华北地区中低产土壤条件下不同氮、磷、钾肥施用量在滴灌夏玉米上的肥料效应,从而优化滴灌施肥系统,为夏玉米高效滴灌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推进水肥一体化技术。方法 通过两年田间试验,以郑单958为供试品种,滴灌带设置为一管带两行,氮磷钾分别设4个处理,其中氮肥处理为0、144、180、216 kg·hm -2(记为N0、N1、N2、N3),磷肥处理为0、72、90、108 kg·hm -2(记为P0、P1、P2、P3),钾肥处理为0、72、90、108 kg·hm -2(记为K0、K1、K2、K3),氮磷钾肥料分4次滴施,以研究不同处理对夏玉米产量及不同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分析不同处理下肥料的利用率。结果 (1)华北地区中低产田条件下夏玉米产量随施氮磷肥的用量呈抛物线性变化,当施氮量为180 kg·hm -2,施磷量为90 kg·hm -2时,作物产量最高;当氮磷肥施用量超过最高产量施肥量时,作物产量随施氮磷用量的提高呈下降趋势,但氮肥处理的下降程度差异不显著,而磷肥施用量超过90 kg·hm -2时,作物产量随施磷量的提高显著下降(P<0.05);在本处理中,夏玉米产量随施钾量的提高,均呈增加趋势。(2)不同施肥处理对夏玉米生育前期干物质积累几乎没有影响,在灌浆期与收获期时干物质积累与施氮量、施磷量均呈抛物线性变化,变化趋势与产量基本相同。(3)不同处理的氮磷钾肥利用率不同,分别为33.39%—58.44%、14.15%—28.88%、54.70%—65.75%,当夏玉米产量最高时的氮、磷、钾肥利用率两年平均为51.21%、28.88%、65.75%;在最高产量条件下,氮、磷、钾肥的平均农学效率分别为8.08、11.41和8.83 kg·kg -1;偏生产力分别为59.88、119.75和100.65 kg·kg -1结论 在华北地区中低产土壤滴灌施肥条件下,最适宜的氮磷施用量分别为180 kg·hm -2和90 kg·hm -2,当施氮量超过180 kg·hm -2、施磷量超过90 kg·hm -2时,夏玉米产量会出现下降,但随施钾量的提高,产量有增加的趋势。滴灌施肥可获得较高的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为51.21%和28.88%和65.75%。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不同坡度景观林的叶面积指数及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等生理指标的测定,换算得到不同坡度景观林固碳释氧、吸热释水等生态效益指标。结果表明,若注重绿化覆盖度及三维绿量,则以叶面积指数为主导,在台地及0°~20°坡地选择侧柏(LAI∶0.648)为骨干树种;在20°~40°坡地选择山桃(LAI∶0.488)为骨干树种;在40°以上坡面,选择胶东卫矛(LAI∶0.743)和火棘(LAI∶0.589)为骨干树种。若注重生态效益,则以固碳释氧量为主导,在台地及0°~20°坡地选择侧柏(17.587、12.791g·m-2·d-1)为骨干树种;在20°~40°坡地选择山桃(18.662、13.572g·m-2·d-1)为骨干树种;在40°以上坡面,选择火棘(14.218、10.340g·m-2·d-1)为骨干树种。若注重城市或城镇热岛效应,则以吸热释氧量为主导,在台地及0°~20°坡地选择酸枣(1 149.524kJ·m-2·d-1,1 990.498g·m-2·d-1)为骨干树种;在20°~40°坡地选择山桃(929.407kJ·m-2·d-1,1 609.346g·m-2·d-1)为骨干树种;在40°以上坡面,选择火棘(1481.387kJ·m-2·d-1,2 565.145g·m-2·d-1)为骨干树种。针对不同生态需求选择不同景观林是完成干旱半干旱城镇(郊)陡坡及人工立面景观林配置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对14个北方早粳稻品种进行萌发期及幼苗期的耐盐性鉴定,以盐敏感品种越光(CK1)、耐盐品种ST1050(CK2)为对照。结果显示,10 g·L-1浓度NaCl盐胁迫对水稻种子的萌发起到明显抑制作用,能较好反映不同品种在萌发期的耐盐性差异;除沪旱6220表现中等耐盐外,包括CK1、CK2在内的15个品种均表现出强耐盐性,其中新粳4号、新稻1号、新稻11号表现尤其突出,10 g·L-1 NaCl盐胁迫下的相对盐害率分别为0、1.33%、2.68%。盐胁迫对水稻幼苗的生长也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从8 g·L-1浓度NaCl胁迫的枯叶率来看,新稻56号(36.00%)的幼苗生长较好,具强耐盐性,与耐盐对照ST1050(36.66%)相仿;新稻11号(46.26%)、新粳4号(48.62%)、沪旱6220(49.21%)、中农粳11(51.12%)、新稻1号(56.96%)、沪旱3032(57.20%)、新稻36号(57.88%)等7个品种的枯叶率均低于60%,具中等耐盐性。因此,综合2个时期的耐盐性表现,适合在台州市围垦涂地...  相似文献   

16.
选取102份遗传基础广泛的甘蓝型油菜骨干亲本,在油菜初花期使用便携式光合仪6400XT测定光合生理指标,分析102份骨干亲本的光合指标变异情况,运用相关分析探究影响油菜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同时选取8份代表性材料在苗期和初花期分别测定光合日变化,进一步探究甘蓝型油菜不同发育时期的光合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02份材料净光合速率变化呈现正态分布,最大净光合速率值为38.15μmol·m-2·s-1,最小净光合速率值为11.53μmol·m-2·s-1,根据净光合速率大小频率分布将102份材料分为4大类,第Ⅰ类8份(>31.53μmol·m-2·s-1),第Ⅱ类53份(22.53~31.53μmol·m-2·s-1),第Ⅲ类33份(17.53~22.53μmol·m-2·s-1),第Ⅳ类8份(11.53~17.53μmol·m-2·s-...  相似文献   

17.
为了鉴定筛选出光合作用强、抗旱性强的饲草型小黑麦品种,通过对不同饲草型小黑麦品种灌浆期进行正常供水和干旱胁迫处理,研究干旱胁迫对饲草型小黑麦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供水处理时,小黑麦光合速率的变化范围为14.04~24.22μmol CO2·m-2·s-1,光合速率排名前三位品种分别是NH3582、NH3514和NH3625,其值分别为24.22μmol CO2·m-2·s-1、22.35μmol CO2·m-2·s-1和20.71μmol CO2·m-2·s-1,供试品种中NH3468与中饲3241没有达到显著差异(p>0.05),其他品种之间均达到了显著差异(p<0.05);干旱胁迫处理时,不同小黑麦品种光合速率范围为10.65~20.74μmol CO2·m-2  相似文献   

18.
为充分利用新疆盐渍土地并促进枸杞大面积推广栽培,以新疆精河枸杞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不同浓度的NaCl和Na2SO4盐溶液中的发芽情况。通过不同浓度的盐胁迫处理,测定枸杞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结果表明,当NaCl溶液浓度在20~60 mmol·L-1时发芽率、发芽势和20~40 mmol·L-1时发芽指数均高于对照,但是差异不显著;NaCl溶液浓度在80~100 mmol·L-1时,精河枸杞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低于对照,且除80 mmol·L-1时发芽指数外均差异不显著(P>0.05);NaCl浓度达到120 mmol·L-1时精河枸杞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低于对照,发芽指数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Na2SO4盐溶液处理时,溶液浓度在20~120 mmol·L-1范围内精河枸杞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低于对照;Na<...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光强对苗期大豆叶片水力导度、光合特性和叶水势的影响,分析叶脉性状对不同生长光强的适应机制,为提高大豆光能利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选用强耐荫型的大豆品种南豆12和弱耐荫型的大豆品种桂夏7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气候室进行盆栽试验,设置高光强((424.47±12.32)μmol·m-2·s-1,HL)、中光强((162.52±20.31)μmol·m-2·s-1,ML)和低光强((93.93±9.87)μmol·m-2·s-1,LL)处理。在处理20 d后研究不同生长光强对苗期大豆叶片水力导度、光合参数、叶片水势及叶脉性状的影响。【结果】相对于高光强处理,低光强处理下南豆12和桂夏7的叶片水力导度显著降低,南豆12的叶片水力导度在3个处理下均显著高于桂夏7。与高光强处理相比,在中、低光强处理下南豆12的叶片水力导度分别降低7.56%和21.24%,气孔导度分别降低43.96%和58.89%,净光合速率分别降低29.44%和46.49%。同样,桂夏7的...  相似文献   

20.
在宁波杭州湾滨海围垦地区典型土壤中设置田间小区试验,设置有机肥(OM,15 t·hm-2)、菇渣(MR,15 t·hm-2)、化学改良剂(SA,1.5 t·hm-2)、对照(CK),探明不同改良剂对土壤性质及西兰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兰花收获期土壤电导率表现为MROM>SA>CK,其中MR处理的产量比CK增加62.2%,增产效益可达28 455元·hm-2;通过相关分析发现,西兰花产量与作物生物学性状(株高、叶长、展开度、茎粗和花球直径)呈显著正相关(P<0.05);通过冗余分析(RDA)发现不同改良剂处理被明显区分开来,西兰花生物学性状指标(如株高)与土壤速效钾、全氮和有机质有较高的正相关,而与电导率和碱解氮呈负相关。因此,在宁波杭州湾滨海围垦地区施用菇渣15 t·hm-2对盐渍土壤改良效果最佳,能显著提高西兰花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