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甲元 《农家顾问》2011,(12):24-24
为了解适期晚播对小麦生育后期光合性能的影响.以弱春性小麦强筋品种郑麦9023、中筋品种偃展4110和弱筋品种豫麦50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早播10月17日、适播10月24日、晚播10月31日)下小麦灌浆期旗叶的光合性能和产量特征。结果表明,郑麦9023晚播的子粒产量比适播低8.26%,比早播高4.68%;偃展4110和豫麦50晚播子粒产量分别比适播和早播平均高14.38%和18.55%。  相似文献   

2.
以扬麦11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播期处理,研究了晚播对冬前麦苗素质、全生育期、生育进程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小麦生育期缩短,生育进程推迟。晚播麦产量构成表现为有效穗数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减少,最终产量下降,其中穗粒数的降低是小麦产量下降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3.
<正> 豫麦17是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的小麦新品种。为了使其在生产上发挥更大的增产作用,1989年进行了多点播期试验。通过研究不同播期对产量、生育期、冬前个体发育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确定出豫麦17的适宜播期及最佳播期。一、试验方法试验分别设在内乡县农科站、南召县农科所、淅川县九重农场,统一方案、统一栽培措施。试验共设5个播期(10月5日、10月  相似文献   

4.
2021年罕见秋汛等异常气候,造成全国1.1亿亩小麦晚播了大约15 d,滑县小麦播期普遍推迟10~20 d,为了研究豫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在一年两熟模式下晚播冬小麦的配套高产种植技术,以百农207冬小麦为试验材料,设置小麦晚播条件下不同播期、播量大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异常气候下播期、播量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因素均有显著影响,随着播期推迟,小麦前期营养生长和幼穗分化时间缩短,冬前叶龄小、分蘖总数减少,株高降低,亩穗数减少和千粒重略有降低。同一播期内播量增加,单株分蘖少,因播量的弥补作用总茎数和成穗数增加。产量结果表明,10月25日播种15.0 kg/亩、11月4日播种17.5 kg/亩、11月14日播种20.0 kg/亩有利于发挥百农207的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5.
由于不良天气如小麦适播期持续阴雨等,或前茬作物茬口的影响,每年总有一定面积的小麦不能适时播种。小麦晚播,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积温不足,幼苗发育不良,不仅成穗数减少,而且对穗粒数、千粒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处理不好,易造成小麦减产严重,品质下降。为了尽量减少损失,提高晚播小麦的产量,我们根据近几年的调查研究,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晚播小麦增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不同小麦处理在各生育时期群体动态的调查,分析播期播量对小麦群体、产量及其产量三要素的影响,以半冬性小麦品种豫麦49-198和弱春性小麦品种偃展4110为例,找出半冬性小麦和春性小麦在本地区适宜的播期播量,为黄淮南部(河南)小麦丰产高效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适期播种是小麦增产的必要因素,为探究晚播对不同小麦品种生育期、茎蘖动态、抗逆性表现、穗部性状及产量等因素的影响,选用“扬麦16号”“扬麦23”“宁麦19”“镇麦12号”作为参试品种,在12月1日、12月10日两个播期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晚播情况下,4个参试小麦品种的生育进程差异不大;但播期延迟后,千粒重指标上,“扬麦23”受影响较小,其他3个品种下降明显;从产量表现来看,“扬麦23”产量差异不明显,“宁麦19”“扬麦16号”“镇麦12号”受晚播影响产量显著下降,但“扬麦16号”在晚播情况下实收产量仍尚可,总体而言,“扬麦23”“扬麦16号”耐迟播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播期播量对豫中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百农矮抗58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探讨了播期播量对豫中生态环境下高产小麦群体与个体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小麦单茎干物质积累的影响显著,播量对其影响不显著,晚播×小播量处理下,小麦单茎干物质积累量在成熟期表现最高(4.039g).播期对小麦群体数量的影响显著,早播处理下的小麦有效群体最大(700.8...  相似文献   

9.
播期对不同感温性小麦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郑州地区小麦品种合理布局提供理论依据,于2014—2016年以冬春性不同的4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不同播期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适播期在10月14—21日,半冬性品种小麦适播期时间长于弱春性品种。播期对小麦产量、生育进程和收获指数的影响显著,播期后移,小麦产量和收获指数呈先升后降趋势;早播或者晚播的产量均低于适播期;有效积温显著影响小麦的生育进程和株高,弱春性品种晚播可降低倒伏概率,但对半冬性品种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选用皖麦33、皖麦41、皖麦44、皖麦48、郑麦9023、豫麦18,共6个小麦品种进行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对小麦的生育进程和产量影响较大,随播种期推迟,各品种抽穗期延迟,全生育期缩短,产量下降明显;各期播种皖麦44、皖麦33产量均低于对照及其他品种,皖麦41、皖麦48、郑麦9023与对照豫麦18产量相当。  相似文献   

11.
纹枯病、蚜虫、倒伏、早衰是小麦由高产向超高产转变的主要障碍因素,作看认为适期晚播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措施;同时适期晚播迎可以有效防止冬前旺长减轻小麦冻害;适期晚播,同时适当加大播量,还可以有效藏少超高产田所存在的缺苗断垅现象,而缺苗断垅也是影响超高产实现的一个重要障碍。但多年来,人们在生产上把适期早播敢为促使冬前形成壮苗、提高小麦产量的一项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以豫麦49、郑麦004、周麦19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播期对半冬性小麦品种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冬性小麦以10月13—23日为最佳播期,早播、晚播小麦产量构成因素效应均较低,产量明显低于适播期;相对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是穗粒数、千粒质量、穗数,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程度最高的是穗数,千粒质量次之,穗粒数最低,说明本生态条件下,在保证有足够的基本苗、稳定千粒质量的条件下,通过提高穗粒数来提高小麦产量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运城盆地小麦产能约占全省56%,其小麦产量的提高关乎山西的粮食安全。受多种因素影响,近年来运城小麦的单产呈逐年升高趋势,2022年小麦单产更是突破了历史峰值。分析不同年份下的小麦丰产原因,以期为今后小麦高产创建提供指导。从2001—2020年间小麦单产的波动式升高趋势看,2004、2008、2012、2015、2017、2020、2022年,运城小麦平均单产显著高于相邻年份,对小麦播期、秋季降雨量等因素比较可知,小麦高产年份7—9月降雨量明显高于相邻年份,受播前降雨影响,播期相应推迟10~15 d,冬前积温显著减少。7—9月的高降雨量不仅可踏实土壤,提高小麦播种质量,为丰产奠定良好的苗情基础,也为来年小麦丰收累积丰富的底墒;推迟播期减少冬前积温,避免了冬前旺长造成的养分水分前期无效消耗,减少了病虫发生基数,同时,使生育进程适当延后,降低了冬季冻害和春季倒春寒发生风险。越冬期平均气温、极端低温升高,极端低温天数减少,也有利于小麦安全越冬。返青拔节期积温降低,降雨增多,也适度延缓了拔节期,提高抗晚霜冻能力;春季灌水提前,“一喷三防”提早增次等措施,为晚播高产群体创建提供了保障。灌浆成熟期积...  相似文献   

14.
采用半冬性和弱春性小麦品种,研究不同播期及播量对小麦叶龄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冬性品种适当晚播只要加大播量不会影响高产群体的形成;春性品种晚播将影响群体的总生长量和群体穗数,适期播种最好,有利于形成高产群体,并能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不同品种播期与产量的互作不一致,成产因素对产量的贡献也不一致:半冬性品种晚播并不会降低产量;弱春性品种晚播和早播均可导致产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小麦是南阳市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000万亩以上。由于遭遇灾害天气造成秋作物晚收、晚茬(红薯、棉花等)秋作物收获较晚以及播种期出现干旱、雨涝等不利情况等原因,致使每年南阳市都有一定面积的晚播小麦。为了探索晚播小麦在南阳市的生长发育规律及产量形成特点,研究救灾应对措施,2011~2012、2012~2013年南阳市连续两年安排进行了弱春性品种为主的小麦品种不同播期晚播试验,从试验结果情况看,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小麦晚播只要技术措施和管理跟得上,在不影响南阳市下茬秋作物在适期内播种的情况下,可以获得不错产量。因此,2013~2014年在前两年开展小麦品种晚播试验经验的基础上,组装出晚播小麦综合配套技术,继续开展了小麦晚播试验,现将今年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晚播条件下播期、播量对小麦产量构成的影响,以中强筋小麦扬麦23为参试品种,采用裂区设计,探讨播期与播量对小麦生长性状、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偏晚播条件下播期与播量显著影响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生长指标和干物质积累及转运。随着播期推迟,小麦的产量大幅下降,生长指标降低,干物质积累量减少,但花后同化干物质对籽粒产量贡献率提高。增加小麦播种量,可以提高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与单位有效穗,增加小麦最终产量,但随着播期进一步推迟,增量作用越来越小。本次试验条件下,在江苏中部地区,扬麦23在10月底前的播种播量宜在105~120 kg/hm2;11月15日前的适宜播种量在120~150 kg/hm2,11月中下旬的播种量可控制在225 kg/hm2,12月初播种量为300 kg/hm2。  相似文献   

17.
郭恩伟 《安徽农学通报》2013,(18):37-38,122
为了探索小麦晚播在南阳盆地的生长发育规律和产量形成特点,于2010-2013年进行了小麦晚播试验。结果表明,在设定播期处理内,半冬性小麦和弱春性小麦各个播期均能正常完成生育期,并获得较好的产量,最晚播期小麦成熟收获不会影响下茬秋作物适期播种。  相似文献   

18.
春小麦晚播技术可以躲过小麦"掐脖旱",避免对产量造成影响。为了研究此项技术,选择当地2个小麦主栽品种,确定3个播期进行对比试验。试验表明,小麦晚播对产量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葛自强 《农家致富》2004,(21):28-29
秋播时节,由于干旱、连续阴雨、腾茬不够及时等原因,有一部分小麦不能适期播种,造成晚播,由于晚播,小麦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积温不足,幼苗发育不良.不仅成穗数减少,而且对穗粒数、千粒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类小麦若按常规办法进行管理,势必使产量遭受损失。实践经验表明,晚播小麦要获高产,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摸清白湖地区小麦不同播期适宜播量,2015—2016年在白湖地区进行小麦不同播期试验,调查了小麦成苗率、生育进程、群体动态、生物学特性和产量结构性状表现。结果表明,白湖小麦不同播期对田间成苗率有一定影响,一般随着播期的推迟,成苗率呈下降趋势;对产量影响极显著,2015—2016年扬麦13适播麦产量可达到8 250 kg/hm~2以上,晚播麦与适播麦相差750 kg/hm~2左右,迟播麦与晚播麦相差1 500 kg/hm~2左右,过迟麦与晚播麦相差3 000 kg/hm~2左右。因此,白湖小麦6 000 kg/hm~2以上高产栽培,可靠播种期在11月20日以前,临界播种期在11月25日左右,这与根据小麦生育特点和白湖气候特点理论推算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