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华南水稻品种香粘米为供试材料,采用小区对比试验,研究缓释肥、专用配方肥、农户习惯施肥对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减肥增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缓释肥和专用配方肥水稻的穗长、有效穗数、株高、分蘖数均较不施肥及习惯施肥处理呈显著差异。施用缓释肥比习惯施肥处理水稻产量增长23.9%~29.2%,与专业配方肥处理产量基本持平,但施用缓释肥较习惯施肥节省总养分8.9%,较专用配方肥节省总养分20%,科学施肥既增产也节肥。一次性施用缓释肥水稻产量略低于缓释肥分2次施用,意味着在缓释肥施用方面仍有改进空间。  相似文献   

2.
松江区泖港镇水稻缓释肥应用效果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缓释肥在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在泖港镇腰泾村开展了普通配方肥与缓释肥的肥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生产上施用缓释肥作基肥,并适量减少氮肥用量和施肥次数,对水稻生产无不良影响,且缓释肥处理比常规施肥处理每667 m~2纯氮用量减少18.6%,但水稻产量平均增加4%。  相似文献   

3.
为验证比较常用配方肥、缓释肥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在上、中、下肥力水平地块进行同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配方肥、缓释肥可改善水稻经济性状,增产效果极显著,经济效益明显。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施用常用配方肥平均增产53.54kg/667㎡,增产率9.97%,缓释肥平均增产28.04kg/667㎡,增产率5.22%;常用配方肥平均新增纯收入104.7元/667㎡,缓释肥平均新增纯收入93.5元/667㎡;肥料利用率常用配方肥平均提高9.5个百分点,缓释肥平均提高4.95个百分点。综合比较,水稻配方施肥中常用配方肥(10-8-7)施用效果优于缓释肥(22-8-10)。  相似文献   

4.
高效缓释肥在鲁中夏玉米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示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大田试验示范研究了缓释肥在玉米种肥同播条件下对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缓释肥能有效改善玉米各农艺性状,一次性施用不会造成玉米生长后期脱肥;对比各处理玉米产量,全量缓控释肥和90%缓释肥两处理差异不显著,极显著高于习惯施肥处理,90%缓释肥处理玉米产量最高,两处试验点666.7m2产量分别为688.3 kg和711.0 kg;全量缓释肥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明显高于普通配方肥和习惯施肥,其中,以90%缓释肥处理氮肥利用率最高,比普通配方肥提高11.25个和15.68个百分点,分别比习惯施肥提高14.42个和21.01个百分点,节本增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通过施用包膜型缓释肥进行等氮、减氮及减少施用次数试验,探究包膜型缓释肥减量减次对岱山县盐碱改良田单季稻生产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与常规处理相比,包膜等氮处理水稻增产3.9%,包膜减氮20%处理水稻减产1.6%,而包膜不追处理水稻产量下降较为明显,达6.9%。包膜型缓释肥是一种优良的缓释肥,对于岱山县盐碱改良田水稻种植,可施用包膜型缓释肥替代普通复合肥,施用方式为“一基一追”,可比常规施肥减少一次追肥,达到省时省工的目的,也可适当减少肥料投入,达到减量增效的目的,同时应及时关注水稻长势,如果水稻后期出现脱肥现象,应及时追肥。  相似文献   

6.
针对常山县早稻施肥现状,应用有机缓释肥、当地常用配方肥和常规单质化肥进行肥料利用率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有机缓释肥、配方肥处理每667 m2产量分别为482.7和457.3 kg,用肥符合浙江省水稻化肥定额制施用指导意见。有机缓释肥处理通过延长养分释放期提高氮肥利用效率,而磷、钾肥利用率与配方肥处理相近。基肥施有机缓释肥,配合追施速效肥,可明显提高氮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缓释肥方肥在上海市青浦区逐渐推广应用,为进一步验证缓释配方肥在水稻生产上的减肥、增收效果,2018年特在青浦区朱家角镇实施了缓释配方肥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缓释配方肥与常规施肥相比,可在减少1次施肥、减少肥料纯量的情况下,增加水稻的株高、穗长、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从而维持水稻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以处理(2)的水稻产量、净收益最高,分别比常规施肥增产0.14%、增收2.29%。  相似文献   

8.
不同缓释肥在水稻上的减肥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验证缓释肥在上海市奉贤区水稻生产上的减肥效果,于2018年在上海南渡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了不同缓释肥在水稻上的减肥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施用42%缓释肥(22∶8∶12)和42%缓释掺混肥(30∶6∶6)处理区,比常规施肥区减少1次施肥,并分别减少纯氮用量12.9%和27.6%,且水稻秧苗生长发育良好,水稻产量与常规施肥区无明显差异,稳产增收效果显著;施用42%缓释肥(22∶8∶12)处理区比施用42%缓释掺混肥(30∶6∶6)处理区增产2.35%。  相似文献   

9.
为减少化肥用量,提高种粮经济效益,在单、双季晚稻上通过施用不同类型缓/控释肥料,研究不同缓/控释肥对水稻茎蘖动态、氮素效率、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质素缓释肥能显著提高成穗率,增加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与常规肥料相比,单季晚稻上木质素缓释肥在氮肥用量减少56.00%情况下,产量仅减产0.89%,且高于水稻配方肥及金正大控释肥。木质素缓释肥氮肥农学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施肥及金正大控释肥,虽然经济效益略低于常规施肥处理,但肥料利用率明显提高。在双季晚稻上木质素缓释肥处理氮素农学效率达23.95%,但产量和经济效益较常规施肥处理分别减少5.61%、3.49%,也低于金正大控释肥处理。综合相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表现,木质素缓释肥在单季晚稻上施用效果较优,能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氮素利用率,有利于实现稳产,并且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宁海及类似地区青花菜定额制施肥方案的优化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养分减量条件下不同肥料及其运筹对青花菜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总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以减肥17.6%的配方肥(20-15-10)处理和减肥20.3%的缓释肥(13-4-8)处理产量高于均衡肥(CK,15-15-15)处理,产量分别为1271.1kg/667m2和1252.6kg/667m2;效益以减肥23.4%的配方肥处理最优,为4468元/667m2,减肥21.6%的缓释肥(20-10-10)处理和减肥17.6%的配方肥处理次之,减肥20.3%的缓释肥处理与CK的效益基本持平。基于化肥定额制,化肥总养分减量 17.6%~23.4%的条件下,配方施肥和缓释肥施用均能很好地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不同缓控释肥在籼粳杂交稻上应用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籼粳杂交稻上应用3种缓/控释肥进行效果试验,化肥总养分比常规肥料和配方专用肥分别减少25%和20%条件下,比较其化肥减量增效的效果。结果表明,施用欧润尼有机缓释肥水稻综合表现最佳,分蘖快、蘖本比较施用常规复合肥和配方专用肥分别提高4.7%和4.2%,株高分别增加1.4%和8.4%,有效穗分别减少6.6%和2.2%,产量分别增加8.8%和5.0%,分别实现节本增效2 863.2和1 033.5元·hm~(-2),可作为当地推荐的水稻缓/控释肥料加以推广;施用金正大控释肥,水稻综合表现次之;施用红四方缓释肥,水稻综合表现不甚突出,与2个对照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2.
以缓释肥、有机肥为试验对象,常规肥和无肥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产量、主要农艺性状以及植株中氮磷钾变化规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肥相比,缓释肥处理的水稻增产1.9%4.0%,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提高1.4%4.0%,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提高1.4%2.2%和1.9%2.2%和1.9%3.5%,生育期没有差异,而有机肥处理较之延长23.5%,生育期没有差异,而有机肥处理较之延长23 d;缓释肥处理和有机肥处理均促使肥效后移,水稻生长前期,缓释肥处理的肥料吸收量及吸收比例相对适中,而有机肥处理显著低于缓释肥处理和常规肥处理,水稻生长后期,缓释肥处理的肥料吸收量及吸收比例较常规肥处理高,而有机肥处理显著高于缓释肥处理;与其他处理相比,缓释肥处理表现出干物质积累前期慢、后期快,至成熟期其干物质积累量比常规肥处理增加3.0%3 d;缓释肥处理和有机肥处理均促使肥效后移,水稻生长前期,缓释肥处理的肥料吸收量及吸收比例相对适中,而有机肥处理显著低于缓释肥处理和常规肥处理,水稻生长后期,缓释肥处理的肥料吸收量及吸收比例较常规肥处理高,而有机肥处理显著高于缓释肥处理;与其他处理相比,缓释肥处理表现出干物质积累前期慢、后期快,至成熟期其干物质积累量比常规肥处理增加3.0%3.7%,收获指数提高0.23.7%,收获指数提高0.20.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以缓释肥、有机肥为试验对象,常规肥和无肥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产量、主要农艺性状以及植株中氮磷钾变化规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肥相比,缓释肥处理的水稻增产1.9%~4.0%,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提高1.4%~2.2%和1.9%~3.5%,生育期没有差异,而有机肥处理较之延长2~3 d;缓释肥处理和有机肥处理均促使肥效后移,水稻生长前期,缓释肥处理的肥料吸收量及吸收比例相对适中,而有机肥处理显著低于缓释肥处理和常规肥处理,水稻生长后期,缓释肥处理的肥料吸收量及吸收比例较常规肥处理高,而有机肥处理显著高于缓释肥处理;与其他处理相比,缓释肥处理表现出干物质积累前期慢、后期快,至成熟期其干物质积累量比常规肥处理增加3.0%~3.7%,收获指数提高0.2~0.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通过设置不同缓释肥配方的小区试验,探讨施用缓释肥料在减少再生稻施肥次数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通过施用不同配比及类型的缓控释肥,与TCK相比,头季和再生季株高无明显差异,分蘖数略有提高,表明减少施肥次数并未影响水稻的生长。与TCK相比,缓释肥配方T_1、T_2、T_3、T_4处理产量均有一定提高,头季稻产量分别提高了14.7%、16.7%、23.5%、17.5%,再生季产量分别提高了6.3%、5.8%、7.4%、8.1%,两季水稻产量增幅在10.8%~16.1%之间,表明缓释氮和速效氮肥的合理配施可满足再生稻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施用缓控释肥可减少再生稻施肥次数。综合头季和再生季水稻产量及缓释肥料成本,优选T_3配方,即基蘖肥施用脲醛型缓释氮肥,穗芽肥施用聚氨酯包膜型缓释氮肥。  相似文献   

15.
为缓释肥在怀宁县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提供依据,以常规氮、磷、钾肥施用量为对照,设置缓释配方肥按10%减量施用氮、磷、钾肥用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一次性施用缓释肥的亩产量为776.69公斤,与常规施肥的产量(780.36公斤)相当。缓释肥搭配分蘖肥、穗肥均可增加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推进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特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进行了不同施肥水平下新型缓释肥料在稻田中的施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减少纯N常规用量8%~16%的情况下,施用缓释肥料后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表现均较好,其中,不同缓释肥处理的经济效益表现为华昌稳定性肥料马拉松缓释掺混肥艾萨斯新型缓释肥。但施用缓释肥的水稻在生长后期普遍发生叶片贪青迟熟的现象,因此建议适当提前水稻移栽期。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在海岛地区水稻应用缓释肥的效果,在秀山岛秀北明环家庭农场进行了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施用缓释肥作为基肥,可降低株高,增强抗倒伏能力,提高水稻适应海岛环境的能力。与常规水稻配方肥和复合肥相比,施用缓释肥可减少肥料施用量、提升肥料利用率,提高水稻产量且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18.
试验设计了在水稻等氮情况下不同缓释肥的肥效对比试验。试验表明,施用缓释肥能够在减少一次分蘖肥的前提下,取代农户传统施用化肥模式,达到省工节本、增产增效的目的。但不同品牌缓释肥之间由于养分配方、缓释工艺存在差异,田间施用效果有所不同。好乐耕与多益成2个品牌缓释肥增产作用相对优于其他2个缓释肥品牌。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缓释肥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和效益,开展了普通配方肥与缓释肥的小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缓释肥料,水稻增产31kg/667m2,增幅4.65%,且减少了一次施肥的劳动成本,达到了节本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集成水稻侧深施肥、水稻专用配方肥、缓释肥、根外追肥等技术,形成水稻全程机械化轻简施肥模式。通过大田对比试验,研究该模式对水稻产量、效益、肥料当季利用率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基肥撒施相比,采用插秧施肥一体机侧深施用专用配方肥或缓释肥,水稻全生育期可以减少氮肥用量19%~34%,减少机械作业次数1~4次,水稻产量提高21.7~111.2 kg/亩。因肥料减量及机械施肥减次,水稻生产成本下降27.3~56.4元/亩,净收益增加170.7~496.5元/亩。另外叶面硅肥施用可有效提升水稻产量,增产率约为8.7%。基于侧深施肥的全程机械化轻简施肥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氮肥农学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