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温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来文风昌盛。其书院园林自北宋始建,注重建筑与山水的关系、园林与文化的结合,继承了浙江传统园林的造园艺术,具有独特的地域特征以及深厚的文化意蕴。基于温州书院园林的生成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发展脉络、分布等方面的调查与研究,总结出温州书院园林的巧借自然、高雅脱俗,布局灵活、礼乐相成,人文构景、意境深邃等营造特色,体现出温州书院园林是清闲旷远造园的典范,加强温州书院园林的保护,对丰富温州园林类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月瑶  潘泰妙  钱勇  陈波 《浙江农业科学》2022,63(11):2661-2668
温州是一座山水城市,特殊的自然条件与地域文化使得在继承传统江南园林的理景艺术的同时,又形成造就其独一无二的园林风格。基于温州私家园林的生成环境、发展脉络、分布等方面的调查与研究,总结了温州私家园林在选址、叠山、理水、植物和建筑的营造特色,体现出温州私家园林是生态和谐、巧借自然造园的典范,对当代园林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六朝南京园林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喜全  姚亦锋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470-11472
研究了六朝南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的分布、结构及园林特色,实地调查了这些历史园林的现状情况,并对历史园林的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具象及具象艺术在寺观园林中的应用实例分析可推广具象艺术表象手法、强化寺观园林的景观营造和意境表现。【方法】理论推导具象与寺观园林的关系,结合广元天台山、大黑山莲花寺、西佛寺、清河古镇等实例具象手法在寺观园林中的应用。【结果】寺庙(观)园林从选址到意境营造均与具象有机结合;因地制宜选择具象、园林要素强化具象是寺庙(观)园林景观具象化的重要原则;再者,建筑布局可强化具象主体、道路线形勾画具象轮廓、植物造景营造具象意境等均是具象手法在寺观园林应用的具体措施。【结论】具象化设计的新构想和理念在实践中具有极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意境的营造是其核心审美范畴和艺术精髓所在。本文从解析中国传统园林意境营造的精髓入手,重点分析其师法自然的造园理念、诗情画意的表现手法、巧于因借的景观布局、精妙得宜的造园手法的借鉴之处,结合西安市丰庆公园设计实践案例总结山水布局、诗画意境、植物造景、建筑景观的意境创作要点,指出必须从继承民族文化的高度出发,在传承及解析中国传统园林的基础上弘扬与创作,才能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现代园林景观。  相似文献   

6.
扬州园林地域特征自然属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州园林地域特色的形成和其气候、地形、水文等条件以及植物资源、造园材料(建筑材料、假山石)的地方性有关。扬州园林"北雄南秀"特点的形成,得益于历史上的扬州曾为重要的水运交通枢纽,南北造园、建筑匠师因而得以交流。扬州园林中水、月、石、花、茶等自然属性及其衍生出的文化特色,使扬州园林在构思立意、基址选择、园林布局、植物配置、叠山置石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利条件,是扬州园林的物质基础和创作的源泉。也正是由于扬州园林善于利用自然资源,把握"借宜造景"及"借因造景"的造园主旨,扬州园林才能傲立于中国古典园林之林,享有"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垒石胜"的赞誉。  相似文献   

7.
湖山春社是清朝西湖十八景之一,由清代浙江总督李卫建造并举办花朝节的场所,它将民俗活动和园林营造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曲水环绕、花木扶疏、景致极为秀丽的寺观园林,每年三春之月都人士女竞集于此。通过研究民俗活动花朝节与湖山春社园林营造的关系,总结出湖山春社既体现了清代寺观园林的公共性,营造手法上又兼具私家园林的特点:园林选址相地合宜,可达性好;空间布局旷奥有度,宜于活动;园林要素曲水流觞,奇花异木。  相似文献   

8.
论寺观园林的植物配置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悠久,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直到19世纪末叶封建社会解体为止,在三千余年漫长的、不间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世界上独树一帜的风景式园林体系——中国园林体系。按照其隶属关系可以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寺观园林即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总体环境氛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植物的营造。其植物配置自然遵循着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原理和方法,但由于独特的功能性质,又决定了除此共性外还有鲜明的个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以及寺观园林为代表的自然山水园林,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古典园林体系屹立于世界园林的高峰,影响着世界园林和现代园林的发展。继承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精华对创新现代园林设计作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渝东南地区独特的地貌为寺观园林选址创造了丰富的条件,且大部分的寺观园林是与山地相结合而修建的山地型寺观园林.笔者将渝东南寺观园林与山体的结合方式分为山顶型、山腰型、山麓型,认为寺观周边环境主要有寺观置于旅游开发古镇之中和置于山林自然景区之中两种.渝东南山林景区中寺观规模大小不一,建筑布局也各有千秋,现存的寺观园林的建筑布局主要有井院式布局、线性布局和综合布局方式.研究渝东南寺观园林的环境特征,旨在为充实地方寺观园林研究,补充巴渝园林特点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以园林学、生态学、文学等学科为基础,从历史溯源、社会背景、造园特点、文化内涵及美学思想等角度对江南园林进行解析,运用比较法、田野调研、案例解析等方法系统阐释江南古典园林诗意设计,总结出其诗情画意的美学内涵,对现代设计中地域特色营造,文脉传承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传小林  肖斌  李佳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25(2):208-211+215
园林是城市文化的载体之一,从文化的角度探讨唐长安城园林体系内皇家园林、寺观园林、私家园林和曲江公共景区的历史背景、风格特点与发展变迁。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园林景观的同质化,使园林景观毫无新意、失去特色,外地游客失去兴趣,当地居民失去认同感和归 属感。园林景观是在历史和自然的双重作用下逐步形成,蕴含着特有的乡土气息和地域特色,包括历史、文化、习俗、 自然等具有地域特征的景观。本文在明确研究目的和意义的基础上,理清地域景观的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采取 实地调查、资料分析总结等方法,对地域特色景观的分类、地域特色景观在园林建设中的功能、地域特色景观在园林建 设中应用、地域特色景观的设计载体和表现手法等进行研究,并研究总结出地域特色景观的设计原则,为各地独具特 色的园林景观建设奠定基础、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4.
西蜀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重要分支,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园林四大造园要素为建筑、山石、植物与水体,山石这一造园要素往往被忽视。该研究以西蜀园林山石这一造园要素为切入点,分析西蜀园林山石造景的自然特性与文化内涵,展示西蜀园林山石独特的营造手法,探析如何通过山石造园体现西蜀园林文风氤氲、古朴幽秀之园林意境,并借此为今后在地域园林中的山石创作给予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艺术独具特色,对营造现代园林景观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本文以中国古典园林为出发点,系统阐述了古典园林造景艺术特点,对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进行分析,进而探索古典园林的造景艺术对现代园林景观的影响,并给出传统造景手法在现代园林造景中的发展方向和策略,以期营造出更具特色且富有文化内涵的现代园林景观。  相似文献   

16.
冯玉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859-14861
在文化回归的背景下,强调建筑、环境特色可以成为一所大学的代名词,中国大学的校园环境理应富有中国人文特色。对传统书院园林进行解构,指出书院的建设、构造深受书院文化渲染,重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且在选址上注重依山傍水,以满足文化陶冶与修身养性的目的;建筑构造上大部分采用对称的分布局势;内部借助人工建筑烘托书院文化气息。分析了古代书院与现代校园的差异,指出传统书院与现代大学有着天然的传承与遗传关系,文化一脉相承,其造园理念及科学性等对现代造园极具价值,从而进一步从选址、布局方面研究了传统书院园林在现代大学校园园林中的借鉴意义,强调园林环境的营造应注重多样性、实用性、生态性、文化性,以实现现代大学校园对民族传统人文的继承与融合。  相似文献   

17.
王静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3):148-152
以历史为主线,从艺术的角度,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园林分类。着重从隶属关系将中国园林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和陵寝园林,并以私家园林为主对其进行论述,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中国园林分类研究的概况。  相似文献   

18.
南阳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南阳有武候祠、医圣祠、汉宛城遗址、山陕会馆、福胜寺塔、文庙大殿,南阳有中国唯一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衙—内乡县衙,南阳汉画馆收藏画像石刻3 000余块,南阳积淀着丰富独特的历史价值与社会价值。南阳园林文化内涵丰富,在自然和人文两方面都体现着南阳的地域文化特色,形成了独特的南阳园林文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传统园林有3 000a以上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发展出皇家园林、私人园林、寺庙园林、风景名胜区等多种类型。并产生岭南园林、江南园林、北方园林,等主要的地方风格,以及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具有特殊民族风格的园林。现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潮流,将各民族的文化艺术也带向一元化的发展方向。在这个领域都充满了参照的时代,中国现代景观设计如何形成既有本土自然文化特征,又符合国际发展潮流的园林文化,是摆在每一个园林师面前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在寺观园林中,植物既是风景与空间的构成要素,也是文化与意境的媒介;而寺观园林在植物材料的选择、种植手法、空间组织和意境营造等方面均有独特之处。北京卧佛寺作为京郊著名的古寺,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注重植物景观的经营,其植物景观留存完好又屡有更新,因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对北京卧佛寺植物景观实地调查、统计与分析,在明晰自然条件、历史沿革和盛期结构布局的基础上,分析寺院中、东、西三路院落及附园的种植手法与空间序列,从植物种类、空间特征、意境传达、传承与创新等方面总结卧佛寺植物景观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