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辣椒籽油中脂肪酸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辣椒籽油的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探讨辣椒籽油成为新的食用油资源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辣椒籽油中脂肪酸的组成。[结果]辣椒籽油中含有34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8.10%,其中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含量为69.79%。[结论]该研究表明辣椒籽油是一种营养很高的优质食用植物油。  相似文献   

2.
采用索氏提取法从湖南山核桃( Carya hunarensis)仁中提取山核桃油,设计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各因素对山核桃油提取率的影响.优化的工艺条件为以石油醚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9(m:V,g/mL)、提取温度55℃、提取时间5h,在该条件下湖南山核桃油的提取率为68.5%.提取所得山核桃油呈浅金黄色,酸值 (KOH)0.400 mg/g、碘值(I2)105.5 g/100、皂皂化值(KOH) 185 mg/g,折光指数n20d 1.4704.采用气相色谱对山核桃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山核桃油中总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为92.16%,其中油酸的质量分数为68.03%.  相似文献   

3.
山核桃仁油中脂肪酸组成的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志刚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6):2473-2474
[目的]分析山核桃仁油的脂肪酸组成,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核桃仁油、红松籽油、接骨木油和橄榄油为材料,利用GC/MS对各油脂肪酸组成进行比较,找出山核桃仁油的特色。[结果]共鉴定出山核桃仁油中的5中化合物,即亚油酸、油酸、亚麻酸、棕榈酸和硬脂酸,其含量分别为63.48%、19.90%、11.96%、3.31%和1.35%;山核桃仁油中n-6:n-3脂肪酸比例为5.31,与我国推荐的n-6∶n-3脂肪酸比例(4-5)∶1非常接近;山核桃仁油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为1∶4.3∶1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偏高,但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包括亚油酸和a-亚麻酸,均为人体必须脂肪酸。[结论]山核桃仁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n-6∶n-3脂肪酸比例合理,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4.
将50只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对照组、山核桃油低剂量组、山核桃油高剂量组,每组分别进行D-半乳糖皮下注射并用等量的蒸馏水、人参造甙和山核桃油进行灌胃,灌胃42d后,测量血清T-SOD、MDA含量以及脑组织MAO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山核桃油低剂量组9ml/(kg·d)与高剂量组9ml/(kg·d)都有提高小鼠血清T-SOD含量,降低小鼠血清MDA和脑组织MAO的作用,且高剂量组的作用极显著.认为山核桃油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于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5.
以10个不同品种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为试材,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品种的薄壳山核桃的脂肪相对含量及脂肪酸组成成分。测定结果表明:核桃仁中的脂肪相对含量为69.11%~78.19%,出仁率为36.79%~59.47%,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90.00%,其中以油酸最高,其次是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亚麻酸、花生酸,且油酸和亚油酸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不同品种的薄壳山核桃油脂肪酸组成相同,但脂肪酸相对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其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相对含量为73.01%~58.76%;多不饱和脂肪酸以亚油酸为主,相对含量为32.20%~19.69%,且出油率与出仁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同出籽率和果皮厚度没有明显的关系。图3 表3 参12  相似文献   

6.
四种山核桃种仁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比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测定采集自浙江省余杭、建德、富阳,以及安徽省宁国、金寨,湖南省的4种山核桃果实含油率及其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山核桃种仁含油率为以湖南山核桃为最高,达63.88%;浙江山核桃次之,为62.72%;最低的是大别山山核桃,为51.00%。经一元方差分析得出4种山核桃含油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5%)。山核桃脂肪酸主要由棕榈酸、硬脂酸、棕榈烯酸、油酸、亚油酸和顺-11-二十碳烯酸组成,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是湖南山核桃,最低的是浙江山核桃;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是大别山山核桃,最低的是美国山核桃;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是美国山核桃,最低的是大别山山核桃。  相似文献   

7.
对藿香籽油物理化学性质参数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藿香籽油碘价为201.7(10-2Ig/g),脂肪酸组成中α-亚麻酸的含量为60.61%,亚油酸含量22.89%,油酸10.59%,棕榈酸3.05%,硬脂酸1.79%.藿香籽油含不饱和脂肪酸94.5%,是含不饱和脂肪酸极高的植物油之一.不饱和脂肪酸中2种人体必需脂肪酸即亚油酸、亚麻酸含量之和为83.5%,高于文献报道的其他植物油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核桃仁含油量高,核桃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90%左右,且营养成分丰富,是理想的健康油料。结合理论和实践经验介绍了核桃油加工的前处理技术、压榨技术、精炼技术与储藏技术,为核桃油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明不同食用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及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为消费者针对性地选择食用植物油提供指导,并为油脂加工企业生产推广食用油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普通菜籽油、双低菜籽油、橄榄油、大豆油、山茶油、玉米油、葵花油、棕榈油、调和油、花生油和冷榨紫苏油11种常见食用植物油中脂肪酸、甾醇含量,采用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E含量。【结果】棕榈油的饱和脂肪酸含量为45.32%,属饱和脂肪酸类食用油;山茶油、橄榄油、普通菜籽油、双低菜籽油、花生油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81.9%、76.21%、66.90%、64.57%、44.74%,属单不饱和脂肪酸类食用油;葵花油、玉米油、大豆油、调和油ω-6的类亚油酸含量分别为56.53%、56.82%、54.00%、45.58%,属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类食用油;冷榨紫苏油ω-3的亚麻酸含量为65.89%,属多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类食用油。冷榨紫苏油的维生素E含量最高,达91.30mg/100g;玉米油的植物甾醇含量最高,为749mg/100g;棕榈油、橄榄油以及花生油甾醇含量均低于92.70mg/100g。【结论】双低菜籽油、普通菜籽油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64%,且ω-6与ω-3 比例接近2︰1,是11种植物油中脂肪酸组成最均衡的食用油。冷榨紫苏油属于低亚油酸高亚麻酸类食用油,其维生素E和甾醇含量相对丰富,配合其他食用油使用可解决我国膳食油脂肪酸组成及营养不均衡问题。  相似文献   

10.
常见植物油脂肪酸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常用的6种植物油中39种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显示,植物油中脂肪酸组成以16碳和18碳脂肪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都在80%以上,6种植物油中葵花油、豆油和玉米油亚油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1.
用热解四甲基铵盐法对植物油和脂肪酸直接甲酯化、气相色谱法测定,并与其他常规甲酯化法比较.结果表明:pH=7.0时,热解四甲基铵盐法更能反映植物油脂肪酸的含量;先皂化再甲酯化的常规方法不适于亚油酸和亚麻酸的测定;槭属植物种子油含有10%~20%的芥酸.  相似文献   

12.
采用索氏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对陕西黄龙薄皮核桃油进行提取,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所得核桃油进行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提取方法以正己烷为溶剂时出油率均超过45%;核桃油中分离鉴定出6种脂肪酸化合物,分别为亚麻酸、亚油酸、棕榈油酸、油酸;超声波提取法中还含有两种不饱和脂肪酸:花生酸、反十八碳烯-9-酸,说明不同提取方法对脂肪酸的分离有一定的影响,亚麻酸和亚油酸的总含量占到78.14%以上,黄龙产核桃油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亚麻种子油脂及其功能特性,以不同亚麻种子为材料,采用脂肪测定仪(SZC-D)和CG-MS联用仪,对其出油率、油脂肪酸组成与含量及其相关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亚麻籽含油率变幅为30.12%~39.92%,平均值为35.00%;亚麻籽油主要含有的脂肪酸为α-亚麻酸、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此5种脂肪酸的总含量占96.54%,其中,α-亚麻酸高达50%左右。亚麻籽含油率与各类脂肪酸含量存在正相关性,但未达显著性差异。结合出油率和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分析,以中亚2号、日本3号、F2004023等3个亚麻品种较为理想,具有更好的保健油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4.
通过低温液压压榨技术研究火麻仁油脂的提取工艺。首先对火麻仁原料进行筛选,然后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压榨的时间、温度、压力以及投料量对火麻仁出油率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对液压压榨火麻仁油的工艺进行优化,并对火麻仁油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广西巴马产的去壳火麻仁原料含油率高达56.53%,且以液压压榨出油率最高,其压榨油脂品质最佳。液压法压榨火麻仁油的最佳工艺为:投料量500 g,压榨压力50 MPa,压榨温度70℃,在此最佳条件下火麻仁油的出油率为44.01%。经检测,所得的火麻仁油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均符合食用植物油标准。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棕榈油的提取工艺,分析棕榈油的脂肪酸组成。[方法]使用螺旋压榨法提取棕榈油,用气相色谱分析棕榈油的脂肪酸组分。[结果]提取得到的棕榈油含有7种脂肪酸成分,以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为主,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约占53.3%,饱和脂肪酸约占45.3%。[结论]螺旋压榨提取棕榈油的工艺可行,提取的棕榈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不同加工工艺对菜籽油脂肪酸各组分含量的影响,从市场收集到57个品牌食用菜籽油,通过气相色谱法分析了每个油的脂肪酸含量,比较了不同制油方法和不同精炼等级所获得菜籽油中脂肪酸组分含量的差异。研究表明,浸出法处理对脂肪酸的损失较小,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等脂肪酸含量均比压榨法高,而芥酸的含量则低于压榨法。菜籽油的精炼等级越高,油酸和亚油酸含量越高,而亚麻酸和花生烯酸的含量则越低,芥酸含量下降的最为明显,一级菜籽油芥酸含量低于1%。本结果为改进菜籽油加工工艺和提高菜籽油营养保健功能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无患子籽油,分析其种仁含油率高达40.7%,全果压榨出的油脂含油酸和亚油酸高达62.5%。无患子籽油脂肪酸的碳链长度为C16-C22,其中C16-C20的脂肪酸占98.2%,无患子籽油作为生物柴油原料油十分理想。通过研究各种无患子籽油提取工艺寻找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刺梨籽油脂肪酸的提取及其成分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索氏提取法,采用无水乙醇、正己烷、石油醚(60~90℃)、乙醚及丙酮5种溶剂对贵州产刺梨籽油脂肪酸进行提取,经过氢氧化钾碱催化法进行脂肪酸的甲酯化处理后,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提取溶剂对刺梨籽油脂肪酸的组成和相对含量影响很小,刺梨籽油主要含有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硬脂酸及花生酸5种脂肪酸,其中以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为主,平均相对含量为92.3%.  相似文献   

19.
冷榨植物油工艺会使核桃油中存在水包油(O/W)型的的乳状液,水包油乳状液易出现聚结、凝絮、沉降、分层等现象,使得核桃油变质,更易氧化,脂肪酸增多从而浪费。本论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储存温度、乳化剂种类及浓度、水相pH对水包核桃油乳化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剪切速度为2 000 r·min~(-1)下、储存温度为0℃时,以0.50%(质量百分浓度)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乳化剂,水相pH为7.0,水包核桃油乳状液稳定性最高,且乳状液随着时间的延长,稳定性越差。  相似文献   

20.
藿香籽油脂肪酸组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藿香籽油物理化学性质参数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藿香籽油碘价为201.7(10^-2I g/g),脂肪酸组成中α-亚麻酸的含量为60.61%,亚油酸含量22.89%,油酸10.59%,棕榈酸3.05%,硬脂酸1.79%。藿香籽油含不饱和脂肪酸94.5%,是含不饱和脂肪酸极高的植物油之一。不饱和脂肪酸中2种人体必需脂肪酸即亚油酸、亚麻酸含量之和为83.5%,高于文献报道的其他植物油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