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镉(Cd)污染蔬菜地,通过施用不同梯度调理剂、有机肥和叶面阻控剂,探究镉污染菜地生菜安全种植过程中调理剂、有机肥最佳施用量,为污染菜地蔬菜安全种植技术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撑。试验结果表明,单施调理剂1 500 kg·hm-2以上,可有效降低生菜可食部分Cd含量,但施量增至6 000 kg·hm-2时,其效果与3 750 kg·hm-2无显著差异;单施有机肥1 500 kg·hm-2以下对Cd向生菜可食部分的迁移无明显抑制作用,但施用量在3 750 kg·hm-2以上,则随着有机肥施入量增加而有效降低生菜可食部分Cd含量,且效果优于单施调理剂;调理剂和有机肥同时施用,且施用量大于3 750 kg·hm-2时对生菜可食部分降Cd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响应曲面分析结果显示,单施6 000 kg·hm-2有机肥即可达到理想的安全利用效果,若能配套叶面阻控剂的喷施,则能更有效阻控Cd在生菜可食部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2.
摘要:通过大田种植试验,探索不同治理措施对中度Cd污染水稻农田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土壤调理剂(叶面阻控剂)、土壤调理剂+叶面阻控剂使土壤pH分别提升0.02、0.17个单位;土壤降低有效Cd含量、颖壳降低Cd含量及降低颖壳富集能力的效果均为土壤调理剂+叶面阻控剂>叶面阻控剂>土壤调理剂,有效Cd含量降幅9.23%~11.71%,颖壳Cd含量降幅31.25%~100.00%,BCF颖壳减少0.001~0.013;水稻增产效果为土壤调理剂+叶面阻控剂>土壤调理剂>叶面阻控剂,增幅0.59%~3.98%。综合考虑,在中等Cd污染水稻农田的常规种植下,土壤调理剂+叶面阻控剂联合治理效果相比较好,为该区稻田Cd污染土壤改良及安全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大田种植试验,探索不同治理措施在中度Cd污染水稻田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土壤调理剂(叶面阻控剂)处理和土壤调理剂+叶面阻控剂处理使土壤p H值分别提升0.02和0.17;土壤降低有效Cd含量、颖壳降低Cd含量及降低颖壳Cd富集能力的效果均为土壤调理剂+叶面阻控剂处理>叶面阻控剂处理>土壤调理剂处理,土壤有效Cd含量降幅9.22%~11.65%,颖壳Cd含量降幅31.25%~100.00%,颖壳Cd富集系数减少0.001~0.013;水稻增产效果为土壤调理剂+叶面阻控剂处理>土壤调理剂处理>叶面阻控剂处理,增幅0.59%~3.98%。综合考虑,在中等Cd污染水稻田的常规种植模式下,土壤调理剂与叶面阻控剂联合治理效果较好。该结果可以为稻田Cd污染土壤改良及安全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连作调理剂对贵阳植烟土壤和烤烟品质的影响, 探明基于连作调理剂的贵阳植烟土壤保育技术措施。结果表明, 当地常规施肥+连作调理剂3号(每667 m2施1 kg)和当地常规施肥+连作调理剂4号(每667 m2施5 kg)有利于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提升;当地常规施肥+连作调理剂3号(每667 m2施1 kg)对烟草植株的生长促进效果最好, 可显著提升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在湖北省荆州市松滋市纸厂河镇受Cd污染地区开展大田试验,分析不同钝化处理与叶面阻控剂对土壤中pH、有效Cd及糙米中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pH(0.16%~6.06%),降低土壤中有效Cd含量,与对照相比,土壤有效Cd含量降低了3.57%~33.33%。叶面阻控剂对土壤pH和有效Cd含量无显著影响,但能有效抑制Cd在水稻植株内的转运,降低糙米中Cd含量。土壤调理剂、重金属钝化剂能够适当调节土壤pH,降低土壤有效Cd含量,进而降低水稻对Cd的吸收。3 750 mL/hm2叶面阻控剂+1 200 kg/hm2土壤调理剂+1 200 kg/hm2重金属钝化剂处理效果最好,糙米中Cd含量最低,土壤中有效Cd和糙米中Cd含量分别下降了33.33%、44.95%。  相似文献   

6.
为在喀斯特山区筛选出最佳的土壤调理剂、叶面阻控剂和镉低累积水稻品种,并为贵州喀斯特山区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提供数据支撑,通过对贵州中部喀斯特山区高镉稻田土壤及稻米进行采样分析,合理设计田间处理方案,采取相同背景下田间小区试验的方式探讨不同土壤调理剂、不同叶面阻控剂对稻米中镉元素含量的降低效果,对比分析不同水稻的籽粒对镉元素的吸附强弱情况。结果显示,在高镉稻田中施用4种含氧化钙的土壤调理剂后,稻米中镉元素含量分别降低83.9%、74.6%、82.1%、51.8%。在分蘖期至灌浆期喷施含锌、硒元素的叶面阻控剂后,稻米镉含量分别降低54.7%、51.7%。3种受试水稻品种稻米镉含量比常规水稻品种降低8.36%、24.5%、33.3%。说明喀斯特山区水稻土中镉元素含量越高,稻米中镉元素的含量就会越高。在高镉区稻田施用由硅灰石、生石灰、沸石及海泡石组成的土壤调理剂(D3)、喷施含Zn元素的叶面阻控剂(Y2)、种植水稻品种成优1479(P3),通过这3种调控措施的联合作用可以达到最大的稻米降镉效果。  相似文献   

7.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可以分为5大类别:隔离、固化、降低毒性、物理分离和萃取。自2009年以来,湖南省在长株潭地区开展了以"VIP"、"VIP+n"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技术,通过污染源头控治,农田土壤pH值调节、优化田间水分管理、低累积镉品种推广加土壤调理剂、叶面阻控剂、植物提取、秸秆移除和生产改制等技术措施开展农田重金属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治理经验和教训。本试验仅设计土壤调理剂一个因子,旨在以不同浓度的"亚科丰土壤调理剂"为材料,在慈利县土壤镉中度污染田块进行单因素的降镉效果比较验证试验,结合常规施肥和管理方法,探索使用"亚科丰土壤调理剂"在镉污染农田生产合格农产品的经济浓度。结果显示:"亚科丰土壤调理剂"对中度污染土壤(pH值5.5~6.5、土壤全镉0.3~0.6mg/kg)降镉有显著效果;使用100kg/667m2调理剂的用量是有效和经济的处理浓度。  相似文献   

8.
李娟 《湖南农业科学》2023,(1):52-54+63
为了验证中量元素肥料对杂交中稻的降镉增产增效作用,选择叶面阻控剂“归欣甲”水剂作为降镉肥料,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分别在水稻分蘖末期和灌浆期叶面喷施“归欣甲”水剂(T1和T2处理用量分别为4 500和3 000 mL/hm2),以不喷施叶面阻控剂和清水作为对照处理进行杂交中稻大田试验。结果表明:T1和T2处理的稻米镉含量分别为0.146和0.162mg/kg,低于国家限量标准(0.2 mg/kg),分别比CK降低0.189和0.173 mg/kg,降幅达56.42%和51.64%,差异极显著;杂交中稻的株高、有效穗、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略有增加;T1和T2处理的稻谷产量分别为7 920和7 800 kg/hm2,分别比CK增产6.88%和5.26%,差异极显著;经济效益分别比CK增加1 092和858元/kg。这说明施用叶面阻控剂“归欣甲”水剂对杂交中稻稻米的降镉及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建议在中低度镉污染农田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降镉技术对烟叶镉吸收及烤烟品质的影响。[方法]研究了不同处理对烟株生长发育、烟株主要农艺性状、烟叶主要经济性状、烟叶镉含量和化学品质的影响。[结果]不同降镉技术处理对烟叶生长发育和生育期无明显影响,但是对烟草产量有一定影响。各处理间的产值和上中等烟比例无显著差异。不同处理均可有效降低各部位烟叶的镉含量,但降镉效果有较大差异,其中施调理剂+叶面阻控剂处理的降镉效果最好。各处理对烟叶中烟碱与钾含量均有增加效果,但对烟叶总氮、还原糖、糖碱比、氮碱比等有降低作用。各处理均可改善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其中施调理剂+叶面阻控剂处理和施腐殖酸络合钾处理较协调。[结论]施调理剂+叶面阻控剂处理的效果总体较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蚯蚓肥复配土壤调理剂(SA1(蚯蚓肥1.50 kg/m2,土壤调理剂3.00 kg/m2)、SA2(蚯蚓肥2.25 kg/m2,土壤调理剂2.25 kg/m2)和SA3(蚯蚓肥3.00 kg/m2,土壤调理剂1.50 kg/m2))和空白对照对盐碱土理化性质和中科羊草生长的影响,以期为蚯蚓肥复配土壤调理剂改良盐碱地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结果表明,蚯蚓肥复配土壤调理剂能有效改善盐碱土物理性质,与空白对照相比,SA1、SA2、SA3处理土壤含水率得到显著提升,分别提高3.32%、12.96%和27.68%,容重分别降低4.61%、3.31%和6.62%;蚯蚓肥复配土壤调理剂能够有效改善盐碱土化学性质,与空白对照相比,SA1、SA2和SA3处理的pH值分别降低5.18%、8.15%和5.73%,有机质和速效养分相较于空白对照得到显著提升,其中,有效磷提升最为显著,SA1、SA2和SA3处理分别提升54.67%、105.95%和129.76%;...  相似文献   

11.
如何降低水稻中镉(Cd)的含量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在湖南省衡阳县某地受轻度镉污染的农田上种植两季水稻(早稻、晚稻),随机采购市场上销售的阻控剂(石灰、硅肥和叶面锌肥),研究这3种类型阻控剂对水稻富集镉及稻谷中镉含量的影响,这3种类型的阻控剂的施用方式是石灰和硅肥作为基肥施于土壤,叶面锌肥通过叶面喷施。结果表明:与没有施加阻控剂相比,除石灰和晚稻锌处理之外,其他处理增产效果显著。在3种类型的阻控剂中,叶面锌肥对籽实富集镉的阻控效果最佳,分别使早稻Y俩优792和晚稻农香130降低了51.28%和50.92%,基施硅肥阻镉效果次之。田间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施硅肥和喷施叶面锌肥可作为当地的水稻镉污染阻控剂,但叶面锌肥与稻谷中镉的交互作用需要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为有效解决龙里县镉超标水稻安全生产问题,筛选出水稻中镉含量低、稳定性好、适应当地环境的品种,开展镉低积累的水稻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泰丰优238产量为551.6 kg/667m2,且镉含量(0.019 mg/kg)不超标;金龙优263产量为547.8 kg/667m2,且镉含量(0.098 mg/kg)不超标;泰丰优208产量为521.3 kg/667m2,且镉含量(0.122 mg/kg)不超标;华浙优1号产量为496.8 kg/667m2,且镉含量(0.077 mg/kg)不超标;瑞优727产量为428.8 kg/667m2,且镉含量(0.028 mg/kg)不超标。泰丰优238、瑞优727、华浙优1号、金龙优263和泰丰优208可推荐为龙里县安全利用类镉污染耕地推广种植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3.
以酿酒葡萄‘威代尔’为试验材料,探讨河西走廊酿酒葡萄不同产量水平对果实品质及其枝条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018年和2019年,不同产量水平下‘威代尔’果实的单粒重、纵径、横径以及果形指数等外形指数无显著性差异;随着产量水平的升高,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升高,且在1 200 kg/667m2下最高;500、800、1 000 kg/667m2处理组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1 200 kg/667m2最低;随着产量水平的升高,2018年,果实中的Vc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2019年Vc含量逐渐降低;500、800、1 000、1 200 kg/667m2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均在25%。不同产量水平下,800 kg/667m2和1 000 kg/667m2枝条的第4节长度显著高于500 kg/667m2和1 200 kg/667m2,第4节髓心直径显著低于500 kg/667m2和1 200 kg/667m2。随着4℃~-25℃温度的逐渐降低,2018年和2019年不同产量水平下枝条的电导率呈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2018年,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升后降再升再降的趋势,2019年,500 kg/667m2和800 kg/667m2呈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1 000 kg/667m2和1 200 kg/667m2呈先降后升的趋势;2018年枝条的可溶性淀粉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含量均逐渐升高,2019年,可溶性蛋白含量、SOD含量均升高,可溶性淀粉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经隶属函数综合分析评价,经2 a控产试验,800 kg/667m2平均隶属函数值均为最高。表明河西走廊酿酒葡萄产区,保证树体正常越冬,‘威代尔’酿酒葡萄的适宜产量水平为800 kg/667m2。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土壤调理剂对设施番茄生长发育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在河南省许昌地区以番茄品种“农园1号”为研究对象,设4个土壤调理剂用量处理,分别为0、100、300、500 kg·667 m-2。定植10 d后测定其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理化性状,定植后每隔1个月测定番茄株高、茎粗等生长指标,成熟后计算其果实产量。结果表明,施用土壤调理剂后,土壤养分含量提高、理化性状有所改善。试验初始阶段,各处理的各项测定指标差异不显著;试验后期,各处理的各项测定指标差异显著,土壤调理剂的各处理均有利于番茄的生长发育,以土壤调理剂施用量300 kg·667 m-2效果最好,土壤养分、理化性状、生长发育等指标最佳,单株产量最高。土壤调理剂施用量达到500 kg·667 m-2时,产量有所下降,说明土壤调理剂施用量过高并不利于番茄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探索不同药剂不同剂量叶面喷雾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控效果,临渭区植保站于2022年3月28日下午(小麦拔节初期)使用2%大丽轮枝孢激活蛋白大量元素水溶肥料DP50 g/667m2、40%苯甲·醚菌酯SE30 g/667 m2、40%苯甲·醚菌酯SE20 g/667 m2、430 g/L戊唑醇SE25 mL/667 m2用植保无人机喷雾,40%苯甲·醚菌酯SE30 g/667 m2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喷雾,调查不同药剂、相同药剂不同用量、相同药剂不同施药器械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大丽轮枝孢激活蛋白大量元素水溶肥料DP50 g/667 m2在拔节期、抽穗期、乳熟期防效均最高,分别为85.62%、73.21%、62.69%,说明其对小麦茎基腐病有很好的抗病效果,且持效性好,实际产量为568.89 kg,增产效果最好;40%苯甲·醚菌酯SE30 g/667 m2拔节期、抽穗期、乳熟期的防效分别为82.29%、59.84%、46.69%,均...  相似文献   

16.
土壤重金属因不能被土壤微生物分解而易蓄积,影响玉米安全生产,危害人体健康,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势在必行。为进一步验证施用叶面阻控剂、土壤调理剂、微生物菌剂对玉米籽粒中镉、铅重金属的吸附能力大小,为今后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特安排本试验。结果表明,喷施叶面阻控剂可显著降低玉米籽粒镉含量;施用土壤调理剂可有效降低土壤有效态砷含量而降低玉米籽粒砷含量;施用微生物菌剂可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镉含量而降低玉米籽粒镉含量。  相似文献   

17.
探明赫章县苦荞的适宜播种量,为其规范种植提供技术支撑,采用同一苦荞品种,设置3 kg/667m2、4 kg/667m2、5 kg/667m2、6 kg/667m2、7 kg/667m2、8 kg/667m2共6种不同播种量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播种量对苦荞生育期无影响;整体上播种量越大植株经济性状越差;产量表现为随播种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播种量为5 kg/667m2时,产量最高,达208.99 kg/667m2,产值为1 044.97元/667m2,经济效益为541.97元/667m2,极显著高于其他播种量处理。在赫章县海拨1 800 m区域及相似地区种植苦荞的适宜播种量为5 kg/667m2。  相似文献   

18.
在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将生物有机肥、商品有机肥与土壤调理剂配施,分析在轻度盐碱地施用不同用量的有机肥与土壤调理剂对玉米生育期、产量和土壤盐分的影响,为有机肥和土壤调理剂的配施应用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各有机肥与土壤调理剂配施处理对玉米的生育进程没有影响;各有机肥与土壤调理剂配施处理中,BM200+ST2处理(生物有机肥3 000 kg/hm2+土壤调理剂30 kg/hm2)玉米产量最高,BM300+ST2处理(生物有机肥4 500 kg/hm2+土壤调理剂30 kg/hm2)玉米产量居第二;生物有机肥与土壤调理剂配施的改土效果明显优于商品有机肥与土壤调理剂配施,且高施用量优于低施用量。从产量、投入和改土效果综合考虑,生物有机肥3 000 kg/hm2与土壤调理剂30 kg/hm2配施可实现玉米增产,并减缓土壤盐分表聚。  相似文献   

19.
为观测新型肥料与常规肥料不同配施方案在辣椒生长和产量上的作用,选用菌肥(地康宝)、有机硅钙镁肥和土壤调理剂(蓝海半岛)3种新型肥料,设计了9个肥料配施方案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有机肥增施和复合肥减施,产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T2[机肥2 000 kg·(667 m2)-1+复合肥40 kg·(667 m2)-1]时最高,较对照总施肥量提高30.77%,增产25.25%,但肥料利用率(PFP)较对照下降4.25%;新型肥料处理相较于对照均增加了地下部分干物质含量,其中T6[有机肥1 500 kg·(667 m2)-1+复合肥60 kg·(667 m2)-1+有机硅钙镁肥60 kg·(667 m2)-1]有明显增产效果,产量和偏生产力(PFP)分别比对照高43.81%和38.61%,较T2总施肥量减少20.59%,增产14.82%,PFP提高44.76%;T5处理地康...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提高黔北中高海拔区玉米土壤生产能力,实现玉米高产稳产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持,在正安县庙塘镇板房村进行大田试验,设置常规种植方式(玉米秸秆不还田,CK)、秸秆旋耕还田(T1处理);秸秆覆盖还田(T2处理)3个处理进行玉米栽培。结果表明:秸秆旋耕还田和秸秆覆盖还田能改善土壤肥力。秸秆旋耕还田的玉米产量为697.45 kg/667m2,纯效益为1 013.84元/667m2;秸秆覆盖还田的玉米产量为685.95 kg/667m2,纯效益为977.04元/667m2;玉米秸秆不还田的玉米产量为635.64 kg/667m2,纯效益为816.04元/667m2,秸秆旋耕还田和秸秆覆盖还田的产量分别较常规种植高9.7%、7.9%,纯效益分别较常规种植高24.24%、19.73%。秸秆旋耕还田的综合效果更理想,适宜在正安地区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