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柞蚕空胴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柞蚕空胴病为辽宁柞蚕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据1960~1961年调查,全省平均发病率为30—40%,重者达70%以上。通过病原、发病机制、病变和病征的研究,查明该病是由柞蚕链球菌的寄生,破坏了柞蚕中肠的围食膜和肠壁细胞而引起发病。致死的病蚕,具有一定的病变和病征。这些特征与目前昆虫病理学和蚕体病理学中记载的各种类型软化病有明显的区别,是柞蚕的一种新型病害,命名为“柞蚕空胴病”。  相似文献   

2.
柞蚕空胴病严重威胁着柞蚕生产的安全,为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研制出一种防治柞蚕空胴病的新药蚕康宁。将蚕康宁与现行生产中应用的防治柞蚕空胴病的药剂保蚕宁3号和蚕得乐进行了抑菌和防病效果比较试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蚕康宁的抑菌圈平均直径为47 mm,明显大于保蚕宁3号的25 mm和蚕得乐的24 mm。防治柞蚕空胴病试验结果表明,蚕康宁对柞蚕空胴病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保蚕宁3号和蚕得乐,且对柞蚕安全。  相似文献   

3.
柞蚕链球菌在柞蚕世代之间的水平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柞蚕空胴病是柞蚕软化病的主要类型之一,在生产中发生十分严重,而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20世纪50 ̄60年代,该病的发病率达30% ̄40%,发病最重的可达60% ̄70%,严重危害了柞蚕生产。从60年代开始,于溪滨等对柞蚕空胴病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卵面消毒控制母体传染的技术措施,卢长祯等研究了混合液卵面消毒法,这些技术方法在生产中先后应用,使得柞蚕空胴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是根据调查,近几年柞蚕空胴病的发生又呈明显上升趋势,对柞蚕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于溪滨等研究认为,柞蚕空胴病的病原菌是柞蚕链球菌,它可以随着柞蚕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郭殿荣  吴玉林 《蚕业科学》1994,20(4):225-230
室内药敏试验0.1%—0.5%保蚕宁2号对柞蚕链球菌有抑制作用,四龄盛食期添食0.13%保蚕宁2号对柞蚕再感染空胴病有防治作用,旦效果显著。小区试验经添食药物的空胴病发病率下降69.5%,死笼茧率平均下降38.25%,结茧率平均提高50.25%。农村多点试验治愈率达63%,发病率下降67.3%,结茧率提高52.11%。保蚕宁2号药源充足,价格适宜,可在柞蚕生产区普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柞蚕空胴病的病原及蚕期、蛹期、蛾期的病症,从传染源与传染途径阐述了传染规律。提出了在制种生产中要选择无毒蚕种、采取卵面消毒及蚕期科学放养等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马文石 《北方蚕业》2006,27(4):29-30
由细菌寄生柞蚕引起的细菌病,主要有柞蚕空胴病、柞蚕败血病、柞蚕中毒性软化病和欧文氏软化病。这些病害在我国柞蚕产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据东北三省调查,年年因细菌病的发生,少收蚕茧上万吨、经济损失达亿元。给柞蚕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细菌病大发生的原因是卵期和蚕期  相似文献   

7.
柞蚕饰腹寄蝇(Crossocosmia tibialis chao)是柞蚕的主要害虫之一,每年春期对3—5龄蚕儿为害特别严重,辽宁省的各柞蚕产区几乎普遍发生,平均受害率达60%以上,严重的可达100%。由于寄生蝇的猖獗为害,蚕民被迫停止放春蚕,或者远至黑龙江、内蒙自治区一带去放春蚕,给辽宁省的柞蚕生产造成极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8.
柞蚕饰腹寄蝇是辽宁、吉林等省主要柞蚕害虫,严重威胁柞蚕生产。辽宁省平均受害率为65%左右,重者达100%。“灭蚕蝇三号”是继“灭蚕蝇一号”之后,又一种新型的高效低毒药剂。该药剂有高度的选择性,比“灭蚕蝇一号”具有防治效果高、药效稳定、使用简便、用药量少、不用药械等优点。 使用方法是以0.025%浓度的稀释液,浸渍5龄期5~8天的被寄生蚕10秒钟,可杀死蚕体内寄蝇幼蛆,蚕儿可继续营茧化蛹,防治效果为96.1%。此药对柞蚕的当代及于代的蚕、蛹、茧、蛾、卵均无不良影响。目前,“灭蚕蝇三号”已在全国广大蚕区应用。它也能防治寄生柞蚕的其它多化性寄蝇。  相似文献   

9.
“灭线灵一号”防治柞蚕寄生线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柞蚕寄生线虫是柞蚕重要敌害,严重影响柞蚕茧生产。辽宁省约有三万把(210万亩柞林)蚕场受害,吉林、山东、河南、贵州亦有发生和危害。经过几年(1973—1978)的研究,找出给蚕儿添食0.03%浓度的“灭线灵一号”的防治方法,小区试验效果为100%,生产应用效果达94.7—100%,颇受蚕民欢迎。  相似文献   

10.
柞蚕链球菌(Streptocouccus pernyi sp. Nov.)可导致柞蚕空胴病,严重危害柞蚕。苯并异噻唑啉酮(benzisothiazolinone, BIT)具有抗菌谱广、抑菌活性高、低毒性、环境友好等优点。采用琼脂孔穴扩散法、比浊法测定BIT对柞蚕链球菌的抑菌活性后,在室内通过对试蚕先添菌后添药处理,测定BIT对柞蚕空胴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25、250、500 mg/L BIT药剂在平板上可分别形成直径为6.3、10.7、17.7 mm的抑菌圈,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为62.5 mg/L,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为125.0 mg/L。1×109 mL9 mL(-1)菌液喷叶后添食柞蚕72 h可使对照区试蚕发病率较快到达97.8%,两次叶面添食500、1 000 mg/L BIT处理,防效可达84.1%~88.6%。以上结果表明BIT有望成为防治柞蚕空胴病的优良药剂。  相似文献   

11.
柞蚕空胴病是危害柞蚕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分布范围广泛,在全国大部分柞蚕区普遍发生,危害严重,一般年份发病10%左右,严重时可达50%以上。本文根据已有的研究报道及作者多年生产经验,阐述了我国柞蚕空胴病研究进展、发病症状、传播途径以及目前生产上的主要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2.
应用噬菌体对由柞蚕空胴病蚕、病蛹中分离的69株柞蚕链球菌,以斑点法和试管法作了裂解试验。结果表明,均能很好裂解,其滴度可达10~8—10~(10)单位/毫升,而对国际15群(A、B、C、D、E、F、G、H、K、L、M、N、O、P、Q)标准链球菌均不裂解,说明该噬菌体具有明显的特异性。因此,认为该噬菌体可用于柞蚕空胴病的诊断,亦可用于柞蚕链球菌的鉴定。此法,特异、准确、快速、经济、简便、适用。同时对上述69株菌株的生化反应进行了观察,初步可归为9个生化型。应用生化反应能否作为柞蚕链球菌进一步的分型,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柞蚕寄生线虫是辽宁省柞蚕主要虫害之一,分布于丹东、凤城、岫岩、宽甸、盖县、海城、庄河等十余个市县。据文献记载,辽宁省以Pernyimermis SP.分布最广,为害最重。此虫为害4—5龄春柞蚕及1—4龄秋柞蚕。凡是被害的柞蚕,一般均随着寄生线虫的脱出而死去,极个别被寄生晚的柞蚕,也只能作个薄茧,而不能正常化蛹、发蛾、繁殖后代。据调查,辽宁省已发生线虫为害的蚕场范围很广泛,为害面积正在扩大。这些有线虫的蚕场用于养蚕,常常因线虫寄生造成减产。严重地区,不得不被迫停止养蚕,致使大片蚕场常年不能利用。  相似文献   

14.
<正> 中国农学会、蚕学会接受国际昆虫学会的邀请,派辽宁省蚕业研究所于溪滨同志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叶元柏同志,前往日本参加了1980年8月3日至9日在日本京都召开的第十六届国际昆虫学术会议。中国代表在8月4日的野蚕学组会上,宣读了“柞蚕空胴病的研究”论文,受到了各国代表的赞扬。在会议期间,野蚕学组还专门召开了一次国际野蚕讨论会,讨论会由联合国、中国、印度及日本的四个大学、八个蚕业试验场、协同饲料株式会社研究开发部的代表参加,重点讨论了成立国际野蚕丝学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柞蚕饰腹寄蝇(以下简称寄生蝇)为害柞蚕生产,由来已久;但未有象近几年来的猖狂严重。其种类很多,有产白卵、灰卵、黑卵之分;其寄生习性,有的产卵于蚕的体皮上,化蛆钻入蚕体内为害;有的产卵于柞叶上,被蚕儿食下寄生;其化性有一化多化之别;在分布地区上,几遍全国各柞蚕区,贵州、陕西等省系多化性,东北、内蒙等地,系一化性,而为害最严重的,是辽宁省;轻者寄生春蚕百分之二、三十,重者百分之七、八十甚至全部寄生,致使辽宁省的柞蚕生产受到极大威胁。  相似文献   

16.
柞蚕病害种类多、病因复杂,根据其是否具有传染性可分为传染性病害和非传染性病害。传染性病害由致病微生物感染引起,根据致病病原物的种类可分为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和原虫病,如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柞蚕空胴病、柞蚕白僵病和柞蚕微粒子病等。非传染性病害指生理性病害和由农药等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中毒症等。柞蚕病害是影响柞蚕茧  相似文献   

17.
曲福祥  江利臣  于静 《北方蚕业》2010,31(2):61-61,63
放养柞蚕是庄河一大特色传统产业,全市每年放养柞蚕12000多把,其中春柞蚕1500多把,养蚕收入是山区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可是,从2000年开始,庄河地区春柞蚕寄生蝇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到2009年所有蚕场均有发生,寄生率高达60%~95%。不仅在庄河地区,整个辽宁春蚕均受其害,防治蚕寄蝇成为庄河乃至辽宁省春蚕生产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18.
陈忠艺 《北方蚕业》2018,(2):42-43,47
对河南柞蚕区一化二放秋蚕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秋蚕用种、蚕期管理、鸟虫危害、蚕病综合防治四方面提出了技术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9.
柞蚕微粒子病是柞蚕受微粒子原虫寄生而引起的一种蚕病,既能食下传染,又能通过胚胎传染给后代,蚕的各个阶段都可发生,该病分布很广。对柞蚕育种影响很大,以1962年为例,因受微粒子病的危害,全省种茧生产合格率仅占17%。我场制造柞蚕无毒种的经过: 我场早先是个林场,兼生产柞蚕普通种。那时柞蚕微粒子病十分猖撅,以1952年  相似文献   

20.
浅谈柞蚕脓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刁玉泉 《北方蚕业》2006,27(1):28-29
近年来各蚕区每年都有一定把数因脓病的发生而造成减产,甚至绝收。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我们观察到了脓病的发生与环境条件有一定关第,也摸索出了一些相应的防治措施,下面谈谈自己对柞蚕脓病的发生及防治的认识:1柞蚕脓病的病原柞蚕脓病的病原为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原属杆状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