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饲草新品种花溪芜菁甘蓝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生产上对优良芜菁甘蓝新品种的需求,开展芜菁甘蓝地方品种提纯选育,实现品种的更新换代和大面积推广应用,采用在花溪农家收集的芜菁甘蓝种子为育种材料,以早熟、生物产量高、种子结实性好为主要育种目标,用混合选择法系统选育出花溪芜菁甘蓝。其生育期255d左右(比对照威宁芜菁甘蓝生育期短15d),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全株生物产量、种子产量分别达7 348.3kg/667m2和184kg/667m2,均高于拿破伦灰萝卜、四川圆根萝卜和威宁芜菁甘蓝。  相似文献   

2.
为满足生产上对优良芜菁甘蓝新品种的需求,开展芜菁甘蓝地方品种提纯选育,实现品种的更新换代和大面积推广应用,采用在花溪农家收集的芜菁甘蓝种子为育种材料,以早熟、生物产量高、种子结实性好为主要育种目标,用混合选择法系统选育出花溪芜菁甘蓝.其生育期255 d左右(比对照威宁芜菁甘蓝生育期短15d),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全株生物产量、种子产量分别达7 348.3 kg/667m2和184 kg/667m2,均高于拿破伦灰萝卜、四川圆根萝卜和威宁芜菁甘蓝.  相似文献   

3.
采用三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影响直播双低油菜产量的农艺措施,建立了双低油菜国豪油8号在四川丘区直播种植的高产栽培数学模型,并对8个重要农艺性状与小区产量之间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四川丘区,直播播期、密度和施肥量对国豪油8号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该品种直播栽培获得产量2 799 kg/hm~2的农艺方案为:9月25—30日播种,密度45.0万~52.5万株/hm~2,施肥量0~750 kg/hm~2。农艺措施增产效应顺序为播期密度播期与施肥量施肥量。直播油菜株高、有效分枝高度、主花序有效段长、一次有效分枝、二次有效分枝、单株有效角果数、千粒重和根茎粗对油菜产量的直接影响为单株有效角果数主花序有效段长二次有效分枝数有效分枝高度千粒重株高根茎粗一次有效分枝数。直播油菜的二次有效分枝、根茎粗是影响油菜产量的重要农艺性状,二次有效分枝对产量起直接作用,而根茎粗主要是通过间接作用起到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4.
采用大田栽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收获时间对威宁芜菁甘蓝生物学特性和种子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芜菁甘蓝块根和茎叶最佳收获期为3月下旬,可获得最高的块根产量49 608.5 kg/hm2、茎叶产量33 211.0 kg/hm2和总产量82 819.5 kg/hm2;芜菁甘蓝种子最佳收种期为完熟期,此时收种能获得最高的种子产量,种子千粒重达2.2 g,而且种子品质好,发芽率高;芜菁甘蓝种子产量与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实粒数和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油菜品种中双11号直播的适宜密度。[方法]研究5种栽培密度(15万,30万,45万,60万,75万株/hm~2)对中双11号产量、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不同栽培密度对油菜农艺性状影响较大,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和主花序长度降低,分枝数减少,分枝高度逐渐增高;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影响最大的是单位面积角果数,其次是千粒重和每角粒数,产量最高值时单位面积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并不同时都为最大值。[结论]中双11号直播适宜密度为60万~75万株/hm~2,产量最高可达3 055.50kg/hm~2。  相似文献   

6.
以提那罗爪哇大豆为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底肥、追肥、灌水次数对提那罗爪哇大豆生长、草产量及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种植密度1.0 m×1.0 m处理,生长量最大,主蔓长205.33 cm,但草产量最低;种植密度0.5 m×1.0 m处理,产量最高,为1 074.84 kg/hm~2。(2)2个磷肥水平处理生长量、草产量和种子产量均高于未施磷水平。磷肥水平1 kg/102处理,主蔓长208.00 cm,一级分枝数25.33枝/株,草产量2 724.53kg/hm~2,种子产量最高,为1 022.99 kg/hm~2。(3)每株追施尿素6 g水平处理,生长量显著高于其它2个处理,主蔓长193.67 cm,一级分枝数22.67枝/株,且草产量比其它2个处理高,为2 690.20 kg/hm~2;每株施尿素3 g处理,种子产量比其它2个处理高,为824.71 kg/hm~2;(4)15 d灌溉1次水处理,生长量和种子产量均高于其它2个处理,主蔓长166.67 cm,一级分枝数21.00枝/株,种子产量1 050.62 kg/hm~2。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生态畜牧业快速发展中人畜争粮争地的矛盾及提高土地利用率,开展经果林下套种花溪芜菁甘蓝试验,观测不同种植方式(条播、穴播及育苗移栽)芜菁甘蓝的生长速度和鲜草产量,分析芜菁甘蓝营养成分、土壤养分变化与套种模式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经果林内3种方式套种花溪芜菁甘蓝均有较好表现,以育苗移栽种植方式的鲜草产量最高,达125 580.0kg/hm~2;经济效益最好,纯利润达16 674.0元/hm~2。花溪芜菁甘蓝能适应林下土壤及生态条件,改善林下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养分,并能抑制果园杂草生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明甘蓝型杂交油菜较常规油菜的产量优势机理,为油菜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06—2019年度国家油菜区域试验数据资料,对杂交油菜与常规油菜的植株、品质性状及产量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杂交油菜与常规油菜的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明确影响油菜产量的主要性状因子。【结果】杂交油菜的最高产量为254.98 kg/667m2,平均产量169.31 kg/667m2;常规油菜的最高产量为204.28 kg/667m2,平均产量159.83 kg/667m2;杂交油菜较常规油菜平均产量提高5.93%。影响杂交油菜产量的主要因子是含油率、分枝部位、有效分枝数、角果密度、单株有效角、角粒数和千粒重;影响常规油菜产量的主要因子是含油率、分枝部位、有效分枝数、角果密度、角粒数和千粒重。【结论】杂交油菜在株高、有效分枝数、主花序长、主花序有效角、单株有效角、千粒重、单株产量较常规油菜显著增加,产量显著高于常规油菜。  相似文献   

9.
播种量对紫云英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5个播种量(7.5~37.5 kg/hm2)对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紫云英鲜草产量和种子产量与播种量呈抛物线关系,均随播种量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播种量22.5 kg/hm2时最大。根据种子产量与播种量效应函数,在节约用种原则下,推荐江汉平原稻区紫云英种子高产播种量为15~24 kg/hm2。紫云英种子产量与鲜草产量呈正相关。随着播种量增加,紫云英群体密度增加,株高、茎基部直径、单株重、单株一级分枝数、一级分枝花序数显著降低,每有效花序结荚数、每荚粒数和千粒重受影响较小。单位面积一级分枝数和花序数随着播种量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与种子产量显著正相关,是影响种子产量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0.
对引进的苜蓿品种甘农5号进行了种植密度试验,观察了密度对其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对株高、一级分枝、结荚花序数和荚果数的影响较大,对籽粒数和千粒重影响较小。在试验设计的密度范围内,甘农5号苜蓿种子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当密度为82 530株/hm~2时产量达到最高。产量与构成因素间的相关分析表明,结荚花序数、荚果数、籽粒数及千粒重均与种子产量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20,0.39,0.14,0.53。甘农5号苜蓿获得较高种子产量的种植密度为82 530株/hm~2,即行距60 cm、株距30 cm。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不同施肥量对旱地垄膜集雨沟播种植胡麻农艺性状及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垄膜集雨沟播种植胡麻不同施肥处理各农艺性状(株高、单株有效分枝、单株有效结果和单株粒重)与产量表现均以施肥82.5 kg/hm~2处理最高,其产量为981.75 kg/hm~2,较不施肥处理增产11.71%。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晚播和播量对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为油菜机械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以甘蓝型油菜主推新品种‘陕油28’(矮秆抗倒伏)和主栽品种‘秦优7号’(高秆不抗倒伏)为材料,设置3播期和5播量的二因素裂区试验,分析其对油菜成株密度、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油菜成株密度增加,株高、分枝数、主花序长、主花序有效角果数显著降低,分枝高度显著增加,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质量显著降低,群体角果数、群体产量显著降低。随着播量增加,油菜成株密度增加,株高、分枝数、主花序长、主花序有效角果数显著降低,分枝高度显著增加,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显著减少,千粒质量变化不显著,群体角果数和群体产量先增后减。‘陕油28’‘秦优7号’群体角果数和群体产量最大值对应的播量分别为5.56~6.67 kg/hm、4.44 kg/hm。播期对‘陕油28’产量的影响小于对‘秦优7号’的影响。由此可见,晚播导致油菜农艺性状变劣、产量降低。播期和播量对产量的影响存在品种差异。‘陕油28’的耐密性和耐迟播能力优于‘秦优7号’,播期9月21日和播量5.56 kg/hm是‘陕油28’播种的最佳组合,对应成株密度46.24万株/hm,可获得最高小区产量4 811.35 kg/hm,晚播条件下,播量6.67 kg/hm(对应成株密度67.65万株/hm)对产量有较强的补偿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卓椒八号在道真县的推广种植施肥提供依据,设置田间试验比较商品有机肥6 000kg/hm~2+复混肥750kg/hm~2(处理1)、商品有机肥7 500kg/hm~2+复混肥1 125kg/hm~2+硼肥15kg/hm~2(处理2)、商品有机肥9 000kg/hm~2+复混肥1 500kg/hm~2+硼肥22.5kg/hm~2(处理3)3个施肥处理对卓椒八号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施肥处理辣椒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产量均以处理3最优,其中,株高为85.6cm,株幅为98cm×78cm,茎粗为2.4cm,门椒高度为28.4cm,分枝数为124个,果长为19.2cm,果径为1.4cm,单株果数为117个,单果重为10.5g,产量达30 264kg/hm~2,极显著高于处理1和处理2。卓椒八号以施用商品有机肥9 000kg/hm~2+15%复混肥1 500kg/hm~2+硼肥22.5kg/hm~2处理的植株长势最好,产量最高,建议生产上以此次试验结果为基础,结合辣椒种植地的实际肥力情况调整不同肥料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14.
为在西藏机械化生产油菜,研究不同氮肥水平下密度对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甘蓝型油菜品种藏油12号为试材,在常氮(285 kg/hm~2)和低氮(150 kg/hm~2)条件下,设置种植密度为30万、60万、90万、120万株/hm~2,分析氮肥水平与密度对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主茎长度和有效分枝数明显减小,株高略有降低,而分枝高度呈持续增加的趋势,且常氮处理的各株型指标高于低氮处理。在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方面,随着密度的增大,单株产量减小,千粒质量持续增加,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和油菜产量先增加后减小,常氮处理在种植密度为60万株/hm~2时各值达到最大,低氮处理在种植密度为90万株/hm~2时各值达到最大。因此,施氮量正常时(285 kg/hm~2),种植密度应控制在60万株/hm~2左右;施氮量较低时(150 kg/hm~2),种植密度应控制在90万~120万株/hm~2范围内,这有利于油菜农艺性状的发挥和籽粒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5.
通过烟后种植不同密度的苦荞田间试验,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烟后苦荞产量及生物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苦荞的生育期影响不明显,对主茎节数、一级分枝、茎粗、千粒重等生物性状影响不显著,株高、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差异均显著,表现出与种植密度呈负相关性。不同种植密度产量差异极显著,种植密度为135万株/hm~2产量最高,达2 366.79 kg/hm~2;其次为150万株/hm~2,达2 133.44 kg/hm~2;种植密度为90万株/hm~2产量最低,仅为1 733.42 kg/hm~2;种植密度由135万株/hm~2增加到150万株/hm~2,产量呈有所降低的趋势。通过试验结果综合分析表明,在玉溪市生态环境条件下,烟后种植苦荞的最佳种植密度控制在135万~150万株/hm~2,烟后苦荞田间生长的综合生物性状较好,同时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6.
河西走廊水肥耦合对杂交玉米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西走廊灌漠土杂交糯玉米生产中,研究了水肥耦合对杂交玉米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在田间持水量为75%~90%和施肥水平纯N650kg/hm~2+P_2O_5450kg/hm~2+K_2O225kg/hm~2时,杂交玉米株高、茎粗、叶长、叶宽、叶片数、气生根数明显高于其它处理,植株的光合速率最高可达20.32μmolCO_2·m-2·s-1,同时植株在穗重、穗长、穗行数、单株平均结穗数、单株均产量等性状的表现上也最优,本处理种子产量最高可达5250kg/hm~2。  相似文献   

17.
杂交油菜产量与相关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伟  肖华贵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5):1961-1962
[目的]研究杂交油菜选育过程中各农艺性状对油菜产量的相对重要性。[方法]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油菜产量与株高等9个农艺性状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结果]株高等9个农艺性状对产量的重要性依次为:每角粒数〉单株有效角果数〉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分枝部位〉结角密度〉千粒重〉株高〉一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有效长。影响杂交油菜产量的经济性状的作用依次为:每角粒数(r=0.4169)〉单株有效角果数(r=0.3927)〉主花序有效角果数(r=0.3204)〉分枝部位(r=0.3049)〉结角密度(r=O.2947)〉千粒重(r=0.2921)〉株高(r=0.2741)〉一次有效分枝数(r=0.2602)〉主花序有效长(r=0.21917)。[结论]该研究为杂交油菜的选育及其新组合的综合评定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氮素营养对赣油14号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不同氮肥处理的田间试验 ,研究氮素营养对赣油 14号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施纯氮 2 2 5kg/hm2是三系杂交油菜赣油 14号的最佳施肥水平 ,产量达到 2 396 .6kg/hm2 ;产量构成因素以单株有效角果数对产量影响最大 ,其次是千粒重 ,每角粒数对产量影响较小 ;随着施氮量的增加 ,各处理平均株高明显降低 ,单株一次有效分枝数明显增多 ,每角粒数变化较小 ,千粒重和单株有效角果数呈先增后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杂交油菜品种沣油682在湖南省的种植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2009年度在湖南省8个试验点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沣油682油菜在湖南省不同地区种植的综合表现。结果表明:沣油682油菜8个试点平均产量为165.0 kg/667m2。经济性状表现为植株生长整齐,株高较矮,平均株高155 cm,分枝发达,一次有效分枝数8.2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18个,主花序角果数69个,每角粒数20.0个,千粒重3.89 g。平均生育期216.9 d,病害发生轻,抗倒能力强。其中以常德、衡阳、怀化和岳阳4个试点的产量较高,产量最高为169.3 kg/667m2,其次为165.5 kg/667m2。  相似文献   

20.
甘蓝型油菜DH系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甘蓝型油菜DH系群体为材料,连续3 a在不同环境下,对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表型变异,相关性和主成分进行分析,研究影响产量及构成的主导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单株产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2.24%,其次为单株生物量,为20.16%,株高的变异系数最小,为8.88%;单株产量与大多数相关性状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且与千粒重和单株生物量的相关性最高,达到0.8以上,表明了生物量和千粒重对于产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千粒重和一次有效分枝数皆与角果粒数呈极显著的负相关,表明了角果粒数的减少有利于油菜籽粒重量的增加和一次有效分枝数的增多;株高与分枝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降低株高可以有效降低油菜分枝高度,从而有利于选育抗倒伏油菜材料。对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发现,这些性状可归纳为产量因子、籽粒因子、有效分枝相关因子和主花序角果因子等4个综合指标;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82.40%,基本上可以反映油菜在正常生长条件下,产量相关性状和产量状况。因此,在油菜高产育种中,首先需要加强单株生物量、千粒重和角果粒数的选择;其次是株高、分枝高度、一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长度和主花序角果数等性状的改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