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新疆核桃8个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的SSR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斌  田嘉  李疆 《新疆农业科学》2012,49(12):2180-2188
[目的]为进一步建立新疆核桃种质资源的分子指纹鉴定体系奠定基础,为制定新疆核桃资源的有效保育和利用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深入研究新疆栽培与野生核桃资源间的系统关系提供实验数据.[方法]应用12对稳定、适用性好的SSR引物对新疆南北疆核桃的8个栽培及野生群体的230份样品进行扩增,研究其遗传多样性.[结果]12对SSR标记揭示了新疆核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等位基因93个,平均多态性带比率96.77;,平均Nei多样性指数(H)0.315 1,平均Shannon多样性指数(Ⅰ)0.382 0.8个新疆核桃群体的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群体间分化较小,遗传分化系数仅为0.172 0.估测的群体间基因流(Nm)为1.712 6,表明新疆8个核桃群体之间存在适度的基因交流,种子的传播或人为实生选种以及杂交育种可能是基因交流的主要原因.对新疆核桃8个群体的Nei多样性指数(H)与Shannon多样性指数(Ⅰ)及多态位点百分比进行分析,表明和田实生核桃的遗传多样性最高,伊犁霍城野生核桃的遗传多样性最低.采用UPGMA方法进行供试核桃的遗传距离聚类分析,8个群体被聚为两大类:和田、叶城及温宿等3个群体聚为一大类;而巩留、霍城、吐鲁番、哈密、鄯善等5个群体聚为另一大类,Mantel检测与UPGMA聚类均表明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与群体的地理距离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结论]新疆核桃有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同时揭示了新疆核桃属植物的遗传变异、群体扩散及其地理系统发育进化等方面的规律,在此基础上,认为在进行遗传多样性保护和种质资源的保存时,应充分重视群体内不同类型个体的保存,同时也要在分布区不同区域内保存不同的群体.  相似文献   

2.
以78份核桃农家品种及栽培种为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从25对SSR引物中筛选出8对引物对78份核桃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为核桃种质资源保存和利用、培育核桃优良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共检测到55个多态性位点,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6.875个,等位基因的变化范围为1~16个,每个SSR位点的多肽信息含量(PIC)在0.075~0.228,平均为0.151。基于遗传相似系数,利用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供试材料之间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605~1.000,当遗传系数为0.704时,可将78份资源分为5部分,分析发现栽培种与农家品种以及不同地理来源的核桃品种界限不明显,存在相互渗透的现象。78份材料间遗传距离较小,平均为0.23,遗传相似度高。用Structure 2.2分析群体结构发现最佳亚群体数为2,分别包含25和53份核桃资源。  相似文献   

3.
以78份核桃农家品种及栽培种为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从25对SSR引物中筛选出8对引物对78份核桃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为核桃种质资源保存和利用、培育核桃优良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共检测到55个多态性位点,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6.875个,等位基因的变化范围为1~16个,每个SSR位点的多肽信息含量(PIC)在0.075~0.228,平均为0.151。基于遗传相似系数,利用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供试材料之间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605~1.000,当遗传系数为0.704时,可将78份资源分为5部分,分析发现栽培种与农家品种以及不同地理来源的核桃品种界限不明显,存在相互渗透的现象。78份材料间遗传距离较小,平均为0.23,遗传相似度高。用Structure 2.2分析群体结构发现最佳亚群体数为2,分别包含25和53份核桃资源。  相似文献   

4.
为对核桃品种资源和栽培信息进行有效管理,采用Visual Studio 2010中的C语言,以及SQLite数据库构建了核桃品种资源及栽培信息库系统.系统主要包括品种信息管理、栽培技术、病虫害监测、采收及采后管理和系统维护5个功能模板.系统的应用,为云南乃至中国核桃种质资源收集和保护提供信息平台,也为核桃种质资源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适宜阿坝州推广的核桃良种,通过对芦92、薄壳早、珍珠核桃、理县香和香玲5份核桃种质资源的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5份核桃种质资源都表现出生长迅速、早实、丰产、品质优良、抗性强等特点,总体表现排序是薄壳早、香玲、理县香、芦92、珍珠核桃,建议薄壳早、理县香申报省级良种审定,在阿坝州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核桃属材用核桃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国黑核桃、核桃楸、青林核桃实生子代及部分普通品种共86份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利用8对SSR引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8对黑核桃引物共扩增出48条带,其中多态性带44条,占总扩增带的91.67%;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197 2~0.473 4,Shannon指数为0.304 3~0.666 3。说明黑核桃微卫星在核桃近缘种中能得到有效扩增,可以用于近缘种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核桃属种间关系研究。聚类结果表明,青林实生子代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与核桃楸及黑核桃具有明显差异,但与其他普通品种界限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普通核桃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探讨普通核桃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更有效地保护和利用这些品种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AFLP-银染分子标记技术,对131份核桃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应用 NTSYSpc2.11a 分析软件对统计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选用20对多态性高、分辨力强的EcoR I/Mse I引物组合分别对供试材料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获得1 643条清晰可辨的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 512条,平均每个引物组合可检测出82.15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位点百分率高达92.03%.得到131份材料间的相似系数范围为0.637-0.928.当相似系数为0.76时,UPGMA分析将131份资源分成8个品种群.[结论]普通核桃种质资源具有丰富遗传多样性和复杂的遗传背景.在品种群中,通过聚类分析难以将早实核桃和晚实核桃截然分开.  相似文献   

8.
对漾濞核桃古树资源现状、资源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开发利用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古树核桃开发利用建议,以期提升漾濞核桃古树资源的附加值,从而通过开发核桃古树资源带动核桃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核桃与铁核桃种间关系的RAPD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RAPD技术对核桃与铁核桃特征性条带进行标记。分别利用8个核桃样品和8个铁核桃样品构建2个物种的基因池,用327个随机引物,选出10个多态性引物,进一步用这10个引物进行单株确认,发现只有引物D6在核桃类群的8个样品中扩增出一条250bp的特异带,而在铁核桃类群的8个样品中无此特异带。初步分析认为,D6-250可能是核桃与铁核桃之间的特异性分子标记,该结果可为核桃和铁核桃种质鉴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新疆核桃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采用ISSR技术从DNA水平探讨核桃材料亲缘关系,为核桃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及新品种选育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核桃叶片为材料,利用ISSR标记技术,筛选出8条引物对24份DNA进行PCR扩增.以NTSYSpc2.1软件计算样品的遗传相似系数(GS),并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共扩增位点86个,其中多态位点60个,多态位点百分率70.00;;样品间的GS在0.29~0.93,在GS=0.37处将栽培核桃与野生核桃分成2组.[结论]供试核桃具有较高的多态性,样品间有明显的基因分化,其亲缘关系也较远,并且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核桃核心种质以便更好地保存、评价和利用丰富的核桃种质资源。【方法】利用AFLP分子标记,对131份核桃原始种质采用逐步聚类法建立候选核心种质,比较不同候选核心种质的多态性位点数、多态性位点百分率,结合形态学指标及地理来源,最终确定核桃核心种质,并进行评价。【结果】建立的核桃核心种质保留了原始种质10%的样品,分别为河北的天桥1号、陕西的西洛2号和西林1号、山西的晋龙1号、山东的丰辉、辽宁的辽宁8号和辽73013、新疆的温185、河南的绿波、北京的北京746、美国引进品种维纳、日本引进品种清香和朝鲜的品种安边1号。根据遗传多样性评价结果,与原始种质相比,核心种质的多态性位点保留率为75.4%。【结论】构建的核桃核心种质能较大程度地代表原始种质的遗传信息,符合核心种质要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核桃果实性状遗传多样性。[方法]以53份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国家核桃种质资源圃的核桃坚果为研究对象,测定横径、纵径、侧径、干果重、仁重、出仁率、壳厚等主要数量性状。[结果]53个核桃家系坚果重为7.95320.719 g,果仁重为4.854 9.866 g,出仁率为39.15%71.57%,横径为27.72539.463 mm,纵径为31.83548.223 mm,侧径为31.15741.435 mm,壳厚为0.5641.794 mm。其中,果仁重、干果重、壳厚具有相对较高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4.19%、18.51%、22.13%。[结论]调查的核桃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果仁重、单果重和壳厚可作为核桃良种选育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西藏核桃优良单株的FISH-AFLP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深入了解西藏核桃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和遗传多样性,采用FISH-AFLP技术,筛选9对EcoRⅠ+3和MseⅠ+3引物组合,对我国西藏核桃主产区加查和郎县的11个核桃(JuglansregiaL.)优良单株进行基因组DNA水平检测。结果表明:在获得的1103条可统计条带中,1076条呈多态性,多态性达97.67%;9...  相似文献   

14.
从核桃(Juglans regia L.)的根、茎、叶、果中分离得到27株内生真菌,对27株核桃内生真菌进行化感作用和抑菌活性研究的结果表明,27株核桃内生真菌对5种供试菌都有抑制作用的有21株;对小麦幼芽及幼根的抑制率均在50%及以上的有9株,且除S20Y、S57X外,其余25株对小麦幼根的抑制作用都大于对幼芽的抑制作用.核桃内生真菌具有与宿主基本相同的生物活性,可以作为寻找安全、高效的生物源活性物质的筛选资源.  相似文献   

15.
不同坡位下罗甸小米核桃枝构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索不同坡位下罗甸小米核桃枝构件特征,运用Harper构件理论对处于中坡位、坡下位以及无坡位的罗甸小米核桃枝构件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坡下位罗甸小米核桃分枝数较大,生长较旺盛;(2)罗甸小米核桃空间拓展能力大小为无坡位>中坡位>坡下位,光照和二氧化碳的利用潜力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一级枝的分枝长度;(3)罗甸小米核桃分枝能力大小为无坡位>中坡位>坡下位,枝条分枝能力大小为三级枝>二级枝>一级枝;(4)一级枝与二级枝之间水分和养分的运输状况对罗甸小米核桃的生长发育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6.
核桃植株挥发性气体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植物活体采用动态顶空套袋采集法以及热脱附、GC-MS等措施,成功地采集和分析了核桃在自然状态下的气体挥发物成分,共确定出47种化合物,占总检出量的98.6%,其中主要成分(依据相对含量)为萜烯类(79.23%)、烃类(8.85%)、和酯(7.47%)类化合物。其中主要成分中包括了柠檬烯这种具有化感潜力的物质,因此核桃气体挥发物也具有化感作用潜力。  相似文献   

17.
以40%~70%饱和度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SepharoseiCL-6B、SephadexG-100、羟基磷灰石、PhenylSepharoseCL-4B和制备电泳分离纯化了小麦的尿卟啉原合酶(UROS)。酶的亚基分子质量为54ku,全酶分子质量为66ku,酶的等电点6.3,在pH8.2时比活为257μmol/(mg·min),最适反应温度40℃,5mmol/L的巯基乙醇和Mg2+促进酶活,纯化的小麦UROS在-20℃下0.1mol/L,pH8.5的Tris-HCl,内含质量分数为50%的甘油,5mmol/L的巯基乙醇和MgCl2中贮藏7d酶活损失90%。  相似文献   

18.
水分胁迫下核桃叶片生理生化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水分胁迫下核桃离体叶片的生理生化特性。[方法]以2年生核桃树离体叶片为试材,采用室内PEG溶液模拟干旱处理,设置3种PEG6000浓度(质量比分别为3%、9%和15%),以蒸馏水为对照,分别于胁迫6、12、30h时进行取材,并进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水分胁迫下,核桃叶水势急剧下降,且PEG浓度在9%条件下下降最明显;叶片相对电导率上升,但各处理差异不明显;叶片SPAD值和Fv/Fm值下降,胁迫至30h时,其值降至最低;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和可溶性糖上升,其中,脯氨酸含量大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先上升后急剧下降。[结论]胁迫条件下,核桃离体叶片的叶水势、SPAD值和Fv/Fm值下降;叶片相对电导率、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及SOD酶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19.
核桃(Juglans regia L.)光合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普通核桃'清香'为试材,利用CI-301PS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在田间条件下,测定了核桃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及季节变化,进行了核桃净光合速率与光合影响因子的相关性研究,为核桃栽培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核桃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与叶温极显著正相关,与光合有效辐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显著正相关,与胞间CO_2浓度极显著负相关。核桃净光合速率季节变化与蒸腾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胞间CO_2的浓度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