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选取云南不同区域的水稻土、水稻籽粒55个样品,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分别测定糙米、精米及其对应种植土壤中18种矿质元素的含量,比较了糙米和精米中18种矿质元素的含量差异,并对矿质元素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迁移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8种矿质元素含量在水稻品种(系)间差异极大.糙米中各矿质元素的平均含量高低排序为P、K、Mg、S、Ca、Zn、Mn、Al、Na、Fe、Cu、B、Mo、Sn、Ni、Cr、Ba、Sr,精米中各矿质元素的平均含量变化趋势与糙米相似.除Na外,糙米中K、P、Ca、Mg、Cu、Zn等17种元素含量极显著高于精米.2)不同地点间各元素含量的差异较大.各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Ca、Ni、Cr、K、Mg、Mn、Sr、Cu、Ba、S、Na、Zn、Fe、Sn、P、Al、B、Mo.3)稻米与土壤间各矿质元素含量密切相关.水稻籽粒中P、Cr、Sr、Mg、Zn、Cu、S和Ni的聚集,主要归因于水稻土中矿质元素的聚集和迁移,其迁移能力大小依次为P、Cr、Sr、Mg、Zn、K、Ca、S、Cu、Ni.  相似文献   

2.
红米杂草稻中矿质元素及蛋白质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蛋白质和矿质元素(Ca、Fe、Cu、Mn、Se)为主要指标对药食两用的红米稻不同部位的药用价值与营养价值进行初步的评价,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了不同部位的蛋白质含量,采用原子吸收法对Ca、Fe 、Cu、Mn、Se等矿质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红米稻的米皮中蛋白含量最高,精米中蛋白含量略低于米皮,米壳中蛋白含量显著低于米皮与精米.矿质元素以米皮的Ca、Fe、Mn含量最高,均显著高于精米与米壳,而米壳中也含有较多的Ca、Fe、Cu、Mn,均高于精米.  相似文献   

3.
分析测定了产自北京、吉林、云南、广西的115个水稻品种(品系)的糙米及其中12个品种的精米的 Fe,Zn,Ca,Se 四种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①115份糙米的上述四种元素的平均含量(μg·g~(-1))分别为21.31,42.12,205.91,0.0621不同品种间四种元素的含量差异常很大;②不同种皮颜色的糙米间各元素含量的差异多数不显著;③产自不同地区的糙米间四种元素含量的差异极显著,广西米的各元素含量最高,北京米其次;④糙米中四种元素的含量高于相应的精米的含量;⑤稻米中 Ca,Zn 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分析测定了49个水稻品种(其中有45个黑稻育成品系和4个白米品种)的糙米和其中7个品种的精米的20种矿质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水稻品系间各元素的含量差异极大;黑米和白米间各元素的含量不尽相同,Se、Cu、Co、Pb元素白米中的含量显著高于黑米中的含量,而Mg、Mn、P、K元素黑米中的含量显著高于白米中的含量,其它元素差异不显著;所有元素糙米中的含量高于精米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中微量元素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及人类健康都有及其重要意义,作物灌浆结实期对中微量元素的需求量及需求规律是提高作物籽粒中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及科学合理施肥的理论依据.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糙米中Fe、Zn、Cu、Mn、Mg、Ca含量和积累量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开花后,水稻籽粒中Fe、Zn、Cu、Mn、Mg、Ca的含量迅速降低,开花10天后降速变缓,20天后趋于稳定;就花后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幅度而言,6种矿质元素中以Ca的变幅最大,Mg的变幅最小,供试品种中籼型品种滇屯502的变幅明显大于粳型品种合系39;水稻花后籽粒中Fe、Zn、Cu、Mn、Mg、Ca含量的变化趋势与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蛋白质含量与6种矿质元素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水稻花后籽粒中Fe、Zn、Cu、Mn、Mg的积累动态符合Logistic方程,其积累的快增期和实际增长期较籽粒干物质积累的快增期和实际增长期早而短,花后前10天的肥水管理是提高稻米中6种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6.
不同色稻的精米与米糠中矿质元素的含量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选用有代表性的不同种皮颜色类型的36个水稻推广品种和种质资源,比较分析了不同环境(季节、地点)条件下,精米与米糠中Se、Cu、Fe、Zn、Ca和Mn6种矿质元素含量的差异、变化趋势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精米中6种矿质元素的平均含量排序为:Ca>Mn>Zn>Fe>Cu>Se,其平均含量分别为65.809、9.915、7.988、6.025、2.205、0.024μg·g-1;米糠中为:Ca>Mn>Fe>Zn>Cu>Se,其平均含量分别为297.221、125.705、62.189、26.761、14.580、0.061μg·g-1.(2)6种元素在米糠中的含量都显著高于其在精米中的含量,其中,Mn在米糠中的含量是精米中的13.07倍,Fe为12.76倍,Cu、Ca、Zn、Se分别为7.48、5.07、3.56、2.71倍.(3)除黑米精米中Ca含量极显著高于白米、红米精米,白米米糠中Mn含量极显著高于黑米、红米米糠外,其余各元素含量在不同种皮颜色类型间差异不显著.(4)在3种环境下均表现显著正相关的包括:精米Zn与精米Mn、米糠Fe与米糠Zn、精米Se与米糠Se、精米Mn与米糠Mn,而米糠Fe与米糠Ca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稻米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受种植环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3种种皮色的36个水稻推广品种和种质资源,分析比较了在不同环境(季节、地点)条件下,精米中Se、Cu、Fe、Zn、Ca和Mn 6种矿质元素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①精米中6种元素的平均含量依高低排序为Ca>Mn>Zn>Fe>Cu>Se,各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高低排序为Fe>Ca>Cu>Se>Zn>Mn.②筛选出多种元素含量高,且在3个不同环境下稳定的品种:Fare Bardhi富含 Se、Cu、Fe、Zn元素且较稳定,崇阳糯含Cu、Fe、Zn、Mn矿质元素高且稳定,培两优288中 Se、Cu、Mn 含量高且稳定.③黑米Ca含量(平均75.832 μg·g-1)极显著高于白米 (63.876 μg·g-1)和红米 (59.224 μg·g-1),其余的各元素差异不显著.④ Cu、Ca、Se 3种元素含量表现生态环境与稻米种皮颜色基因型间的互作,而Fe、Zn、Mn 3种元素在3个不同环境条件下,不同稻米种皮颜色精米中的含量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不同亚种间粳型、籼型、爪型、亚种间杂交改良系籼粳型和籼爪型耐镉水稻品系糙米镉含量的差异,以及糙米镉含量和微量元素之间、微量元素相互间的相关关系,同时为高必需微量元素且低镉水稻品系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低镉邻近品种‘湘晚籼12号’为对照,筛选出粳型、籼型、爪型、籼粳型、籼爪型共77份相对低镉水稻品系为材料,在镉重度污染区全生育期种植,成熟期测定供试材料的糙米Cd、Zn、Mn、Cu和Fe元素含量。【结果】不同类型耐镉品系糙米镉含量为籼粳型>籼爪型>籼型>粳型>爪型;粳型、爪型水稻糙米镉含量与生育期为差异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籼型、籼粳型、籼爪型水稻糙米镉含量与生育期无显著相关性;粳型水稻糙米Cd与Zn、Cu含量分别为差异极显著正相关,籼型水稻糙米Cd与Mn、Cu、Fe含量均为差异显著正相关(P<0.05),与Zn含量为差异显著负相关,爪型水稻糙米Cd与Zn、Cu含量分别为差异极显著、显著正相关,籼粳型水稻糙米Cd与Mn含量为差异显著正相关,籼爪型水稻糙米Cd与Zn、Mn、Cu、Fe含量无显著相关性。微量元素间的分析表明,籼型水稻...  相似文献   

9.
燕山山区苹果叶片矿质营养标准范围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燕山山区,分富士和国光2个品种采集了20个苹果园120份叶样,对叶片中的矿质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Mg外,不同果园苹果叶片中其他营养元素含量差异较大;将2个品种间的各矿质元素含量进行比较发现,同一元素含量平均值差异不大。苹果叶片中N、P、K、Ca、Mg、Fe、Cu和Zn元素含量取值遵从正态分布,采用4点5分段的概率分级法,确定了2个品种叶片营养元素含量标准值中的缺乏、低值、正常值、高值、过高5个数值范围;Mn含量取值近似X2分布,参考高产果园叶片营养分析值对概率分级法进行了矫正。与国内外标准相比,燕山山区矿质元素含量标准值表现出N水平高,P、K、Mg和Zn水平低的特点,Ca、Fe、Mn和Cu含量标准值与国内外其他标准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Fe、Mn、Cu对扁桃叶片中各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2009~2010年连续2a在结果期扁桃园内萌芽前土施不同浓度梯度的Fe、Mn、Cu肥,在扁桃果实膨大期采集叶片,对其中N、P、K、Ca、Mg、B、Zn、Fe、Mn、Cu10种矿质营养元素舍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萌芽前土施不同浓度Fe、Mn、Cu元素,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扁桃叶片中Fe、Mn、Cu含量,且均为施用最高浓度提高最显著;同时Fe、Mn、Cu元素在吸收过程中与其它9种矿质元素形成促进和拮抗双重关系,Fe促进K、B的吸收,但与N、P、Mn、Ca、Cu、Zn发生拮抗;Mn促进K和Cu的吸收,但与Ca、Fe、Mg发生拮抗;Cu促进K、Zn、Mn的吸收,但与Fe发生拮抗。  相似文献   

11.
对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品种资源库保存的186份材料的铁、锌尧锰和铜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稻米中微量元素含量主要由品种的遗传特性决定,稻米中铁、锌尧锰、铜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存在极显著的基因型差异。比较不同类型品种Fe、Mn、Cu和Zn平均含量,白米和黑米之间Mn和Cu含量差异不显著,而黑米Fe和Zn含量则显著高于白米;黑米糯稻Fe和Zn含量显著高于白米糯稻,两者之间的Mn和Cu含量则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品种Fe与Zn、Mn与Cu之间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Cu与Zn之间相关性达显著水平;Fe与Mn、Fe与Cu、Mn与Zn的相关性未达显著水平。精米中Fe、Mn、Cu和Zn含量显著低于糙米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灰胸竹鸡的开发利用及其专用饲料的配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以野生灰胸竹鸡为材料,用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Ca、Fe、Zn、Cu、Mn等矿质元素在其胸肌、腿肌、骨骼和羽毛中的分布情况,并对雌雄个体矿质元素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灰胸竹鸡各部位Ca、Fe含量最高,Cu、Zn次之,Mn含量最低。雌雄个体不同部位、不同矿质元素含量存在较大差异,除Zn外,雌性胸肌中其他元素的含量高于雄性,雄性腿肌中Ca、Fe含量、骨骼中Ca、Cu、Mn含量、羽毛中Cu、Mn含量均高于雌性,雌性羽毛中Ca、Fe、Zn含量高于雄性。不同部位同一元素的含量有明显差异,骨骼中Ca含量最高,腿肌中各元素含量明显高于胸肌。[结论]灰胸竹鸡体内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  相似文献   

13.
利用自由空气CO_2浓度升高(Free-air CO_2 enrichment,FACE)平台,在CO_2浓度高于对照200μmol/mol的条件下,以籼稻IIY084和粳稻WYJ21(23)为材料,连续2年(2012和2013年)研究其糙米与精米的品质性状(N、K、P、Ca、Mg、Ni、Mo含量等)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结果表明:CO_2浓度升高条件下,水稻糙米、精米产量连续2年显著增加,其中,IIY084 2年平均分别增产37. 1%、39. 6%,WYJ21(23)则增产10. 9%、9. 2%。CO_2浓度升高处理的IIY084糙米、精米N含量2年平均分别降低11. 1%、7. 7%,而WYJ21(23)分别降低4. 2%、5. 9%。品种效应显著,IIY084糙米、精米产量及其N含量均高于WYJ21(23)。CO_2浓度升高对籼稻和粳稻品种糙米、精米K、P、Mg、Ca、Ni、Mo含量没有显著影响。此外,籼稻与粳稻品种糙米中矿质元素含量平均值是精米的1. 10(N)~9. 89(Mg)倍。与WYJ21(23)相比,IIY084糙米、精米产量及N含量对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更明显,并且糙米中矿质元素含量对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强于精米。因此,糙米、精米搭配食用是缓解大气CO_2浓度升高引起的食用稻米人群部分矿质营养匮乏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
高矿质元素糙米品种筛选与亚显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静  李明  华泽田  陈雅蕾  杨剑  刘雅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559-17561
[目的]从20种糙米中以蛋白质和矿质元素(Ca、Fe、Se)为主要指标对糙米的营养价值进行初步筛选,并观察筛选品种的形态结构,为功能稻米的选育提供依据。[方法]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原子吸收光谱和原子荧光光谱法比较矿质元素含量差异,SPSS软件分析相关性,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筛选品种的形态。[结果]筛选出高Fe、高蛋白糙米ZT11(Fe 17.29 μg/g,蛋白质9.80%)和高Ca、高Se糙米小品比71(Ca65.50 μg/g,Se 0.050 μg/g)。蛋白质含量与Fe含量在0.01水平有显著正相关性。糙米横断面有一定的差异,蛋白质含量一定程度上影响糙米品种米糠层的分布情况。[结论]筛选的富Fe、Ca、Se糙米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保健效果和附加价值。  相似文献   

15.
云南百合矿质元素的变异特征和性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对云南百合品种60份材料的15种矿质元素(S、P、K、Na、Ca、Mg、Fe、Zn、Cu、Mn、B、Mo、Sr、Ni、Al)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ICP-AES同时测定百合中15种元素含量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不同百合品种间矿质元素中S、Na、Mg、Fe、Mn、Mo、Ni含量变异小(5%~13%),而P、K、Ca、Zn、Cu、B、Sr、Al含量变异大(17%~54%);在百合的15种矿质元素中,K和Na,Ca和Mo,Zn和Mn都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而P和Mg,Cu和Sr也达到显著相关水平,其它矿质元素间的相关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文章为探讨利用矿质元素,对百合繁育材料进行快速、可靠筛选的可行性提供了大量有益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6.
枣树年周期中叶片矿质元素含量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梨枣和骏枣叶片中的七种矿质营养元素(K、Ca、Mg、Fe、Mn、Cu、Zn)含量的年周期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枣树叶片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差异显著,但元素含量在生长季的波动规律基本相同;试验显示,枣叶分析适宜采样时期为8月份;相关分析表明,各元素问存在一定相关性。试验结果为枣树的丰产、优质栽培和科学的配方施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氮肥用量对江淮粳稻稻米品质及主要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3个氮肥水平下(0 kg/hm2、150 kg/hm2、300 kg/hm2)江淮粳稻(镇稻88、南粳44)主要稻米品质指标和精米中主要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氮肥用量对稻米主要品质指标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显著,两个品种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水稻的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大小、垩白米率、垩白度均呈现下降趋势,但米粒的长宽比升高,外观品质改善的效应高于加工品质的下降效应,且在高氮水平下,整精米率、垩白米率显著下降,长宽比显著增加。籽粒中直链淀粉含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下降,而蛋白质含量相反,且在高氮水平下,蛋白质含量明显提高。精米中的主要矿质元素(Mg、Ca、P、Fe、Mn、Zn、Cu)含量,除Mn之外,均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呈现下降趋势,但有些矿质元素受到氮肥的影响程度因品种而异。上述结果表明,施氮量增加,将影响稻米的加工品质和矿质营养水平,但外观品质可以得到明显改善。在施氮水平确定中,不仅要考虑水稻高产与氮肥高效的协调,还应该兼顾产量与矿质营养品质的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香梨叶片中各种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及相关关系,对不同产量园的香梨生育期叶片9种矿质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量园香梨叶片内同一种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香梨的生长发育,香梨叶片中的N、P含量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Mg、Mn含量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K、Ca、Cu、Fe、Zn含量总体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香梨生长发育期叶片内各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平均值表现为NKCaPMgFeMnZnCu,N、P、Ca、Mg、Cu、Mn含量的平均值表现为低产园中产园高产园,K含量的平均值表现为低产园高产园中产园,Fe、Zn含量的平均值表现为高产园中产园低产园。相关性分析表明,库尔勒香梨叶片中各营养元素间存在一定的协同性与拮抗性。N、Mg、Mn含量的平均值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含量的平均值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Fe含量的平均值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N与Mg、P与Ca、Ca与Cu、Mg与M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N与Mn、P与Cu、Fe与Zn、K与Ca和Cu含量呈显著正相关,N与Fe、Mg与Fe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Fe与M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生产中要在继续稳定香梨N、P、K、Ca、Mg含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微量元素Fe、Zn、Cu、Mn肥料的施用量,平衡树体营养,实现香梨稳产、高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日光温室甜樱桃果实中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生长季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年生甜樱桃品种‘红灯’为试材,对设施栽培樱桃叶、花、果实中矿质营养元素(Cu,Zn,Fe,Mn,Ca,Mg,K)的含量、生长期动态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始花期至终花期,7种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均下降;果实进入生长发育阶段,7种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变化表现为前期含量较高,后期含量较低,并呈“下降—平缓—下降”的变化趋势,且7种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变化相互间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生长期叶、果间Cu,Zn元素呈极显著正相关,Ca,Mn元素呈极显著负相关,其他元素相关性均不显著。果实中7种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均值)大小顺序为:Ca>K>Mg>Mn>Fe>Zn>Cu。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明B、Zn元素对扁桃叶片中各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为新疆扁桃营养诊断平衡施肥技术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2009~2010连续2年在结果期扁桃园内萌芽前土施不同浓度梯度的B、Zn元素,在扁桃果实膨大期采集叶片,通过对其中N、P、K、Ca、Mg、B、Zn、Fe、Mn、Cu 10种矿质营养元素含量测定分析,[结果]不同浓度梯度B、Zn元累能分别提高扁桃叶片中B和Zn含量,且浓度越高含量越大,与对照相比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B和Zn元素对扁桃叶片中其它9种矿质元素的含量分别形成促进和拮抗的双重关系.[结论]B促进了B、N、Zn吸收,但与Fe、Ca、Mn发生拮抗而对P、K、Mg、Cu作用不明显;Zn促进了Zn、N、B、K、Mn、Cu吸收,但与P、Ca、Fe发生拮抗,而对Mg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