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6 毫秒
1.
李鑫 《农家参谋》2014,(6):26-26
小反刍兽疫,又名小反刍兽假性牛瘟、肺肠炎、口炎肺肠炎复合症,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临床上以高热、眼鼻有大量分泌物、上消化道溃疡和腹泻为主要特征。OIE将其列为A类疫病。我国规定为一类动物疫病。该病是《国家动物疫病中长期防治规划(2012—2020年)》明确规定重点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2.
小反刍兽疫是我国影响比较大的外来动物疫病,2007年之前,我国没有出现过小反刍兽疫。2007年7月,我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和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在我国西藏阿里地区发现了第一起小反刍兽疫疫情,之后几年在西藏零星发生过几起。2011年之后也未再出现。直到2013年年末,新的一波小反刍兽疫疫情从境外传入到我国新疆,经全国活养交易几个月后迅速传播到多个省份。我国卫生、农业等部门高度重视这一疫病,本文浅谈该疫病的处理和控制。  相似文献   

3.
正小反刍兽疫是由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山羊和绵羊最易感,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世界动物卫组织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2016年5月9日,龙里县醒狮镇晴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小反刍兽疫疫情,疫情发生后,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启动《龙里县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按照《小反刍兽疫防治技术规范》,坚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  相似文献   

4.
刘冬梅 《河南农业》2014,(13):54-54
<正>小反刍兽疫(羊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山羊、绵羊是本病的唯一自然宿主,不传播人,不是人畜共患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2007年7月,该病首次传入我国,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自2013年12月份以来,我国多个省份发生小反刍兽疫疫情,给养殖场(户)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为做好河南省对该疫病的防控工作,避免小反刍兽疫给河南省养羊业造成  相似文献   

5.
<正>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山羊、绵羊及野生小反刍动物发生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主要特征,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1小反刍兽疫简介小反刍兽疫在我国流行时间不长,但并不是一种新病,1942年该病首次在非洲暴发,2007年由境外传人我国西藏。  相似文献   

6.
薛玉华 《农家参谋》2014,(12):22-22
小反刍兽疫,又名小反刍兽伪牛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OIE将其列为A类疫病.我国将该病确定为一类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7.
小反刍兽疫,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小反刍兽疫,俗称羊瘟,又名小反刍兽假性牛瘟、肺肠炎、口炎肺肠炎复合症,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发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以发势、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  相似文献   

8.
<正>小反刍兽疫又称羊瘟、小反刍兽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80%~100%,死亡率50%~100%;主要感染山羊、绵羊;临床以突然发病、发热、溃疡、流眼泪、流鼻涕,坏死性口腔炎、肺炎、腹泻及流产为特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雨季节和干燥寒冷季节多发;潜伏期一般为4~6天,短者1~2天,长者10~21天;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是《国家动物疫病中长期防治规划(2012~2020年)》明确规定重点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9.
陈代华  蒲大章  刘巍申 《农技服务》2014,(5):129-129,131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小反刍兽疫列为法定报告的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2007年,我国首次在西藏阿里地区发现该病,2013年底又在新疆、甘肃、内蒙古等省区发现小反刍兽疫疫情。为了保障养羊业生产健康发展,农业部高度重视,采取了相应措施积极开展防控。笔者对小反刍兽疫的流行、诊断与防控进行了探索,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发热、口炎、腹泻和肺炎为特征的接触性传染病,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该病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2007年,我国首次在西藏阿里地区发现该病,2013年底又在新疆、甘肃、内蒙古等省区发现小反刍兽疫疫情。为了保障养羊业生产健康发展,农业部高度重视,采取了相应措施积极开展防控。笔者对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检疫与综合防控等进行了论述,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小反刍兽疫,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法定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俗称羊瘟、小反刍兽瘟、小反刍兽假牛瘟、Kata、胃肠炎-肺炎综合症、传染性脓疱状胃炎、肺炎肠炎综合症。又名小反刍兽伪牛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为感染山羊、绵羊和野生小反刍兽疫动物的严重的急性、烈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一、病原学小反刍兽疫病毒与牛瘟病毒有相似的物理化学及免疫学特性,属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病毒通常为粗糙的球形  相似文献   

12.
<正>羊小反刍兽疫又称羊瘟、假性牛瘟,是由副黏膜病毒科麻疹病毒属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羊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羊感染后表现为发热、腹泻、口炎、肺炎,我国将其列为一类疫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A类疫病。小反刍兽疫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一旦发生,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对养羊生产威胁很大。一、流行病学小反刍兽疫潜伏期4~5天,最长也可以达到21天。在雨季和寒冷季节容易爆发,并且传播速度特别  相似文献   

13.
<正>小反刍兽疫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2007年首次在我国西藏阿里地区发生,后经历几年的平稳期,但自从2013年以来,小反刍兽疫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我国的很多省份都有发生,如新疆、甘肃、宁夏、河南等,给养羊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小反刍兽疫是外来地方疫病,各地要加强监管、检疫,严禁疫病的传播和流行。1流行特点  相似文献   

14.
小反刍兽疫又名小反刍兽假性牛瘟、肺肠炎、口炎肺肠炎复合症,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感染羊,山羊较绵羊更为易感,并且症状也较重。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近年来,我国有不少地区发生该病,由于该病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用扑杀的办法来控制疫情的蔓延和发生,所以给我国养羊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小反刍兽疫又叫小反刍兽瘟、胃炎肺肠炎综合症、小反刍兽伪牛瘟综合征,是由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热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兽,如山羊、绵羊、羚羊、美国白尾鹿等,其中以山羊最为严重。小反刍兽疫是我国农业部规定的一类动物疫病,也是国际兽医局OIE法定必须报告的疫病。  相似文献   

16.
正1小反刍兽疫的历史与现状小反刍兽疫又称羊瘟、伪牛瘟,与牛瘟有相似抗原性和亲缘关系,是一种急性接触型病毒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A类传染病,我国规定为一类重大动物疫病。据记载,1942年首次在西非科特迪瓦发现小反刍兽疫,随后在非洲快速蔓延。目前世界上近30个国家爆发过小反刍兽疫。我国2007年在西藏阿里地区日图县首次发生,2013年12月  相似文献   

17.
小反刍兽疫也称羊瘟、小反刍兽瘟、小反刍兽假牛瘟、胃肠炎-肺炎综合症等。是由副黏病毒引起的山羊、绵羊、野生小反刍兽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18.
陈政 《农民致富之友》2014,(10):223-223
小反刍兽疫是感染小反刍兽的严重的接触性、烈性传染病,在东西非、西亚及中东爆发流行过,2007年7月在我国西藏发生首例小反刍兽疫[1],引起我国对动物防疫检疫高度重视。小反刍兽疫对当地养殖业及外贸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如何有效防控小反刍疫病对我国动物防疫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挑战。  相似文献   

19.
小反刍兽疫又称羊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所引起的急性、烈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动物为小反刍兽,山羊尤为易感,发病率最高达90%~100%,病死率可高达50%~100%.其特征发病急,危害严重,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它定为A类烈性动物疫病,我国也将它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管理.  相似文献   

20.
正为切实做好小反刍兽疫消灭工作,有效保障养羊业稳定健康发展,根据《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要求,日前,农业部印发了《全国小反刍兽疫消灭计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全面启动全国小反刍兽疫消灭行动,力争到2020年全国消灭小反刍兽疫。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羊的一种高度接触性动物传染病。该病是OIE法定报告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