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迟熟中粳品种“通育粳1号”为试材,研究了氮肥施用对水稻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肥施氮108 kg/hm2(有机肥)情况下,产量在分蘖肥0~108 kg/hm2氮用量范围内,均以穗肥施氮108 kg/hm2处理最高;分蘖肥施氮量81 kg/hm2时,收益明显低于54 kg/hm2的处理;穗肥施氮量162 kg/hm2时的收益明显低于108kg/hm2的处理;在分蘖肥施氮量≤54 kg/hm2、穗肥施氮量≤108 kg/hm2时边际成本报酬率较高;高产高效施氮方案为施氮量270 kg/hm2,基肥:蘖肥:穗肥氮素配比为40%:20%:40%。  相似文献   

2.
连续3年研究了福建单季稻区翻压紫云英绿肥下,水稻生长对减量氮钾肥施肥时期比例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紫云英鲜草每年翻压18 000kg.hm-2,单季稻氮钾肥施用时期与比例以基肥∶分蘖肥∶穗肥=0∶5∶5的籽粒产量最高,分别较基肥∶分蘖肥∶穗肥=3∶4∶3、基肥∶分蘖肥∶穗肥=5∶5∶0、基肥∶分蘖肥∶穗肥=0∶7∶3、基肥∶分蘖肥∶穗肥=0∶10∶0的增产3.6%、4.9%、3.0%、6.1%,均达到显著增产水平,其增产的主要经济性状表现为每穗实粒数的增加,显示紫云英翻压为水稻幼苗期生长提供了足够的营养。福建单季稻区翻压紫云英及水稻减量化施肥条件下,氮钾肥施用时期后移,增加孕穗期施肥比重可显著提高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融水县中晚稻施用配方肥的最佳用量及施肥效果,近几年来,融水县在水稻田共采集土壤样品4 868个,完成土壤化验87 624项次,完成水稻"3414"、对比和校正试验共计53个。结果表明,中稻最佳施肥量为35%配方肥(18-6-11)750 kg/hm~2、尿素30 kg/hm~2、氯化钾30 kg/hm~2;晚稻最佳施肥量为25%配方肥(13-5-7)750 kg/hm~2、尿素60 kg/hm~2、氯化钾60 kg/hm~2;超级稻最佳施肥量为35%配方肥(18-6-11)975 kg/hm~2、尿素45 kg/hm~2、氯化钾45 kg/hm~2。施用方法为氮肥基肥施30%、分蘖肥施60%、穗肥施10%,钾肥基肥施30%、分蘖肥施70%;配方肥基肥施60%、分蘖肥施40%。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秸秆还田条件下化肥减量配施缓释肥对单季稻产量、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于2019年在浙江金华、平湖2个试验点开展单季稻种植化肥减量施肥研究,以确定适合长三角地区秸秆还田条件下单季稻种植的化肥减量施肥方式。试验设置6个处理:不施氮肥(N0处理)、常规施肥(N1处理,基肥∶分蘖肥∶穗肥施用比例为4∶3∶3;纯氮施用量为225.0 kg/hm2)和4个化肥减量施肥处理[N2处理,常规施肥减氮,氮肥运筹同N1处理;SF1、SF2、SF3处理,缓释肥处理,基肥∶分蘖肥∶穗肥施用比例分别为7∶3∶0、7∶0∶3、7∶0∶0;纯氮施用量为187.5 kg/hm2],磷钾肥施用量一致。采集成熟期水稻植株,测定计算单季稻产量、植株生物量、氮含量、吸氮量和氮肥利用率等指标,并对上述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产量效益分析。结果表明,(1)与N1处理相比,SF处理水稻籽粒产量实现了稳产甚至增产,但等氮条件下金华试验点只有SF2处理相比于常规施肥减氮处理的单季稻籽粒产量仅提高1.43%;而平湖试验点SF处理的籽粒产量提高幅度为0.46%~9.38%。(2)N...  相似文献   

5.
基于稻草还田的氮肥优化管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田间试验比较研究了在水稻秸秆还田环境下不同施氮模式对土壤N素供应、氮肥利用率及其对水稻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还田改善了土壤的供氮能力,不论在背景氮较低的砂性土壤上还是在背景氮较高的粘性土壤上,稻草还田配施减量氮肥(N1、N3处理全年施氮量180kg.hm-2,其中桃江主试验中N1处理早稻施氮80kg.hm-2,60%为基肥,40%为分蘖肥施用;晚稻施氮105kg.hm-2,50%为基肥,40%为分蘖肥,10%为穗肥施用;桃源氮替代试验中N1、N3处理早稻施氮81kg.hm-2,晚稻施氮99kg.hm-2,N1处理早、晚稻氮肥施用分配比例为基肥30%,分蘖肥30%,穗肥40%,N3处理早稻氮肥50%为基肥,50%为分蘖肥施用,晚稻氮肥50%为基肥,40%为分蘖肥,10%为穗肥施用)处理,相对于移走稻草 高量氮肥(N2处理其中桃江主试验早稻施氮量115kg.hm-2,晚稻施氮量为150kg.hm-2,分别以60%为基肥,40%为分蘖肥施用;桃源氮替代试验早稻施氮量为108kg.hm-2,50%为基肥,50%为分蘖肥施用,晚稻施氮量为132kg.hm-2,50%为基肥,40%为分蘖肥,10%为穗肥施用)处理之间稻田系统生产力无显著差异,但每年节约60~80kg纯氮化肥的投入,提高了其边际成本报酬率。分次施氮的效果表明,稻草还田下等量氮肥不同施氮模式(N1、N3)处理之间,水稻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水稻吸氮高峰集中在分蘖旗至孕穗期,N1模式减少了基肥施氮量,防止了因作物未能及时吸收导致的土壤速效氮的损失,而适当增加作物后期施氮量又能有效缓减作物后期生长大量吸氮的要求与微生物分解稻草固持矿质氮之间的矛盾,改善了土壤的供氮状况,其效果最优。因此,在全年稻草还田量为7500kg.hm-2的红壤稻田系统,根据投入氮肥的边际收益,全年适宜配施氮量为180kg.hm-2,且各时期施氮量优化比例为基肥30%、分蘖肥30%、穗肥40%。  相似文献   

6.
水稻旱育秧栽培施氮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磷钾肥作基肥一次性施用,氮肥施用按照基肥195.6 kg/hm2、穗肥117.4 kg/hm2、粒肥78.3 kg/hm2的处理综合表现最好,产量最高。说明施足基肥,少施分蘖肥,适时适量地施用穗肥与粒肥,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设置不同比例的氮肥处理,观察水稻产量,提出适合当地的水稻氮肥施用量及施肥方式,从而解决冷凉区气候冷凉、水稻生长前期土壤养分利用率低下等造成粮食产量不高、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着重开展氮肥运筹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以施氮肥210~255 kg/hm~2,其中40%基施、40%作分蘖肥、20%作穗肥施用的处理产量最高,达到12 174.5~12 378.0 kg/hm~2,较不施氮肥的对照增产92.63%~95.87%。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调整水稻基肥蘖肥穗肥施用氮肥比例的方法,来减轻水稻生育前期大量氮素流失的面源污染风险。2015年在苏州市相城区御亭现代农业产业园,开展田间小区试验,以常规粳稻品种武运粳29号为供试材料,采用基肥机械深施,在施氮量300 kg/hm~2水平下,设计5个氮肥运筹处理,基肥∶分蘖肥∶穗肥的比例分别为5∶2∶3(N1,氮肥前置);4∶2∶4(N2,常规氮肥运筹);3∶2∶5(N3,前氮后移);2∶2∶6(N4,前氮后移),以及不施氮肥处理(N0,空白对照),研究前氮后移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除N0处理外,不同处理间水稻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差异不显著。与N2处理相比较,N4处理水稻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均有所下降,但处理间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与常规氮肥运筹相比,将20%作为水稻基肥的氮肥后移至穗肥施用,对水稻产量、氮素累积量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氮肥基追比例运筹方式对水稻生长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氮肥不同基追比例运筹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氮肥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并采用适宜基追比例运筹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肥料利用效率和施肥经济收益。施氮增产36.1%~52.1%,增收5 272~7 605元/hm~2;基肥—追肥相结合的处理较一次性施肥产量提高4.0%~11.7%,平均增产9.0%,氮肥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为4∶3∶2∶1和4∶2∶2∶2处理产量高、经济收益多、氮肥利用效率高,是当前潘集区较为适宜的一季中稻氮肥运筹方式。  相似文献   

10.
氮肥用量和运筹方式对机插早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225 kg/hm2的范围内,机插早稻的单位面积产量与施氮量呈二次函数关系,其关系式为y=-0.0742x2+28.979x+4068.3,即当施氮量为195.3 kg/hm2时,单位面积产量最高。与习惯施肥方法(基肥∶蘖肥∶穗肥=7∶3∶0)相比,适当增加分蘖肥的施用比例,有利于机插早稻产量的提高,在大田总施氮量为180 kg/hm2的条件下,施用比例以基肥∶分蘖肥∶穗肥为4∶5∶1或5∶4∶1的运筹方式为佳。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明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法肥料运筹配套技术,于2013年开展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法不同施氮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施纯N210 kg/hm2,氮、磷、钾比例为1:0.5:1,氮肥基蘖肥:穗肥为6:4,基蘖肥中基肥:分蘖肥为4:6;穗肥,按促花氮肥:保花氮肥=6:4;磷肥作基肥一次性施用;钾肥按50%作基肥,50%作促花肥,获得产量最高,达8 400.0 kg/hm2。  相似文献   

12.
在江苏沿江地区,研究了"麦一稻"两熟制稻田麦秸全量还田下,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及其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肥40%、分蘖肥20%、穗肥40%的施N比例下,麦秸全量还田的水稻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相关指标均随施N量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但各指标达到最高值时的N用量有所差异,高产水稻N用量范围为286.78—427.83 kg/hm~2,在此范围内降低施N量能够实现节氮增效;水稻施N量300 kg/hm~2时,随着穗肥施N比例(20%—50%)提高,其单位面积穗数增多,单穗颖花数和单穗实粒数减少,麦秸全量还田下以基肥40%、分蘖肥30%、穗肥30%的施N比例,其穗粒结构较为协调,单位面积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胡法佳 《农技服务》2011,28(7):969-970
重点分析了不同施肥期氮肥用量配比对杂交中稻产量及结构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合理控制氮肥施用总量前提下,不同施肥期氮肥用量配比对水稻全生育期、株高及总茎蘖数影响不显著。提高分蘖期氮肥施用比重有延缓茎蘖高峰期、减缓茎蘖数日增量的趋势,分蘖氮肥施用比重与茎蘖日均增量呈反相关。适当提高拔节长穗期氮肥施用比重有利于提高分蘖成穗率、结实率,但穗肥用量与千粒重有一定的负相关。氮肥施用偏迟可导致结实率、千粒重下降,这主要与后期氮营养过度导致光合产物向籽粒的分配与积累减少有关。综合分析,黟县杂交中稻氮肥以基肥、分蘖肥、穗肥3次施用,其中40%~50%作基肥,35%~30%作分蘖肥,25%~20%作穗肥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4.
探索了适宜超级稻高产的氮肥基肥、分蘖肥与穗肥运筹比例,形成了可量化的氮肥施入量及高效运筹技术。在超级稻高产攻关项目区采用精确定量施肥技术,开展氮肥基肥、分蘖肥、穗肥3个不同比例试验,找出最佳施肥方法。结果表明:用氮肥作基肥、分蘖肥与穗肥按4∶3∶3处理的施肥效果最佳,产量最高,达667.0kg/667m2,比对照增产82.3%;经济效益和产投比最高,分别达到16700.4元/hm2和8.23,与其他处理有极显著差异。在水稻生产中应重视穗肥的施用、运筹比例和施用时期。  相似文献   

15.
天两优616氮肥运筹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了适宜超级稻高产的氮肥基肥、分蘖肥与穗肥运筹比例,形成了可量化的氮肥施入量及高效运筹技术.在超级稻高产攻关项目区采用精确定量施肥技术,开展氮肥基肥、分蘖肥、穗肥3个不同比例试验,找出最佳施肥方法.结果表明:用氮肥作基肥、分蘖肥与穗肥按4:3:3处理的施肥效果最佳,产量最高,达667.0 kg/667m2,比对照增产82.3%;经济效益和产投比最高,分别达到16 700.4元/hm2和8.23,与其他处理有极显著差异.在水稻生产中应重视穗肥的施用、运筹比例和施用时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油菜季氮肥投入与水稻季氮肥运筹对杂交籼稻光合生产力及产量的影响,为水旱轮作模式下水稻适宜的氮肥运筹方式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杂交籼稻‘F优498’为试验材料,研究油菜季2种氮肥投入量(常规施氮:180 kg·hm~(-2),减量施氮:150 kg·hm~(-2))、水稻季150 kg·hm~(-2)施氮量基础上3种氮肥运筹模式[M1—m(基肥)∶m(分蘖肥)∶m(穗肥)=2∶2∶6,M2—m(基肥)∶m(分蘖肥)∶m(穗肥)=3∶3∶4,M3—m(基肥)∶m(分蘖肥)∶m(穗肥)=4∶4∶2]对杂交稻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相对于常规施氮,油菜季减量施氮影响了杂交稻齐穗期光合特性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水稻季M1、M2、M3处理杂交稻齐穗期和齐穗后15 d的光合生产力均增加;油菜季减量施氮和水稻季M3运筹模式杂交稻的光合速率增幅最大。油菜季减量施氮处理杂交稻齐穗期和成熟期茎鞘干物质质量、转化率和产量均增加;水稻季M1、M2、M3处理杂交稻齐穗期茎鞘干物质质量和产量增加;油菜季减量施氮和水稻季M3运筹方式干物质积累增幅最大。【结论】油菜季减量施氮和水稻季M3运筹方式可增强杂交稻生育后期光合性能,提高杂交稻叶面积指数,增加杂交稻干物质积累与转运,从而提高杂交稻产量,为本研究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17.
水稻不同施肥方式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对比试验探究不同施肥方式下水稻的肥料利用率,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常规施肥比缺素区千粒重高、有效穗多,配方施肥无钾千粒重下降严重,常规施肥磷肥30%后移可提高千粒重。氮肥常规施肥比配方施肥基肥少37.5kg/hm~2、分蘖肥多28.5kg/hm~2、穗肥多15kg/hm~2,氮利用率比配方施肥高。常规施肥磷肥后移可提高磷肥吸收利用率,配方施肥后期增施钾肥提高了钾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为了摸清优质中稻鄂中5号的适宜氮肥施用量和最佳施用方法,开展氮肥施用量和施肥方法的试验。结果表明,鄂中5号最高产量(6055.5kg/hm2)施氮量为225kg/hm2,氮肥的施用方法以基肥60%,分蘖肥30%(分两次追施,第一次在返青后追20%,7d后再追10%),10%作穗肥的分配方法为宜。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明确侧深施肥对肥料利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寻求水稻种植节约成本新路径,舒城县开展了水稻机插侧深施肥简化减量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基肥机插侧深施肥+分蘖肥或穗肥处理,在施氮量为232.5~243.0 kg/hm~2时,水稻均表现出高产优势,增产和节肥2项都明显优于一次性机插侧深施肥和常规施肥。一次性机插侧深施肥在施氮量低于252 kg/hm~2的情况下,较常规施肥也有一定的产量优势。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田间微区框试验,对水稻基肥、分蘖肥、拔节肥分别设置0、30、60、90、120、150、180、210 mg/kg的供氮浓度处理,研究不同供氮浓度与时期对水稻产量及氮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无论是用作基肥、分蘖肥还是用作拔节肥,水稻产量均随供氮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供氮210 mg/kg作基肥时水稻产量最高,为91.5 g/穴,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不同时期施氮浓度越大,干物质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越低,其中用作拔节肥时不同浓度间的差异较小。3个时期供氮,籽粒、秸秆氮含量亦随供氮浓度的增加明显增加,用作拔节肥增幅最明显。拔节期供氮水稻籽粒氮积累量增幅最大,明显高于基肥和分蘖肥。基肥供氮浓度对水稻产量影响明显,拔节期施氮可提高水稻籽粒氮吸收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