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氮素形态及其组合对滇重楼产量及有效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混料试验设计、盆栽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氮形态(NO3--N,NH4+-N,尿素-N)单施及其配合施用对滇重楼产量及有效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氮量条件下,不同形态氮单施对滇重楼生物量增重百分数、根茎增重百分数、新根茎皂甙含量、新根茎皂甙产量的影响基本一致,其顺序为NH4+-NCO(NH2)2-NNO3--N。但单施对生长和光合速率的促进作用显著小于不同形态氮配施。所有单施和配合施用处理中,新根茎皂甙含量以NH4+-N单施最高,生物量增重百分数、根茎增重百分数、新根茎皂甙产量,均以CO(NH2)2-N为主,NO3--N为辅效果较好。综合考虑不同形态氮及其组合对滇重楼生长、根茎增重、总皂甙产量的影响,建议滇重楼施氮以CO(NH2)2-N∶NO3--N=6∶4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
一年生杉苗器官生长与干物质积累分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福建林学院苗圃,测定1年生杉木苗高、地径、根系的生物量及净同化率,分析研究1年生杉木实生苗干物质的生产、分配、积累及其器官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杉苗的生长初期苗高、地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缓慢;6~8月份杉苗体内干物质分配的重心是叶子;9~10月份苗木干物质分配重心转移到根、茎;11月份以后主要是根系的生长和茎干的充实.杉苗各器官的生物量与D2H存在着极紧密的幂函数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运转与播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0年在泾阳县良种技术推广服务站以青贮50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播期处理,研究玉米干物质的积累、分配和运转规律与不同播期的关系。结果表明:适期早播为后期干物质增长和长时间维持较高的积累速度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有利于玉米干物质积累。早期玉米干物质积累速度快,持续时间适中,且维持时间较长,这是光、温、水对玉米群体在时间和空间上良好协调作用的结果。随着播期的推迟,干物质积累量逐渐减少,收获时茎生物量所占比例下降,叶生物量所占比例升高。由于玉米茎、叶的饲用性和牲畜利用效率不同,可针对不同饲喂需求选择播种时间,以提高青贮玉米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经过拟合方程定量地研究了乳源木莲苗期生物量积累过程,以及不同生长时期干物质在各器官的分配规律 根、茎、叶干物质的积累符合理查德模型;根、茎、叶干重与全株干重的百分比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反映了干物质在各器官中的分配差异;不同季节各器官的干重变化反映了由于自疏造成叶脱落情况,各模型的相关系数几乎都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以重庆主城区14种木本植物为对象,研究了不同功能群、生境类型和发育阶段(新生期、花期和果熟期)对茎、叶、花和果实的生物量分配与相关生长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茎、叶、花和果实的生物量分配研究中,不同物种间生物量分配差异极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活型对生物量分配影响较大(p0.05),而生长型仅对花枝的叶生物量分配和果枝的茎生物量分配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生境类型对生物量分配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发育阶段对生物量分配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上表现为叶和茎生物量分配随发育历程的进行有增大的趋势,而繁殖器官生物量分配下降;②在繁殖分配与营养分配的相关性研究中,不同功能群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花枝中营养投入与繁殖投入除外)(p0.05);不同生境类型和不同发育阶段间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生物量分配受功能群、生境类型和发育阶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植物通过调节分配给各个器官的生物量比例以促进自身的生长和繁殖.  相似文献   

6.
 滇重楼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多年来的大量采挖,已使其野生资源濒临灭绝的境地。钙与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品质形成和中药功效密切相关。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钙水平对滇重楼生长、养分元素吸收和总皂甙含量的影响,以期为滇重楼野生资源的保护和人工栽培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施钙可明显增加滇重楼株高,以钙40mg/kg处理株高增幅最大。总生物量和根茎增加百分数以钙80mg/kg处理最高,高于此水平时,滇重楼总生物量和根茎增加百分数显著下降(P<0.05)。随施钙水平增加,叶片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分别呈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的增加。不同钙水平对滇重楼各部位N,P含量和茎中K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叶片和新、老根茎中K含量有显著的影响(P<0.05)。叶片中K含量以钙80mg/kg处理最高,新、老根茎中K含量以钙40mg/kg处理最高。叶片、新根茎和老根茎中钙含量与施钙水平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但茎中钙含量与施钙水平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新根茎总皂甙含量与施钙水平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但不同钙水平对老根茎总皂甙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综合考虑滇重楼生长、总生物量累积、药用部位生物量累积、养分元素含量和总皂甙含量,滇重楼施钙水平在钙40~80mg/kg之间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2个不同亚麻品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纤维亚麻的株高的生长呈"S"型生长曲线.不同品种不同时期的干物质积累强度不同,各产量也存在明显差异.各品种从快速生长期-开花期茎的生长速度最快,群体生物产量积累强度从出苗-枞形期较弱,随后至快速生长期干物质积累强度较强.  相似文献   

8.
巴山重楼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不同遮荫方式对巴山重楼根茎存活率、增重倍数的影响,比较露天、遮阳网和林下遮荫条件下巴山重楼生长情况。结果表明,3年期间,最佳的重楼根茎移栽种植遮荫方式是郁闭度为0.4的林下栽培,无性繁殖根茎横切的存活率、增重倍数显著优于纵切(P<0.05)。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盆栽,并以不同氮素水平处理的稻田杂草野慈菇(Sagittatia trifoliaL.)的取样测定,研究野慈菇在不同生育期各构件的生物量分配特点以及形态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野慈菇的叶柄长和叶片长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而处理间的变异度较小;从开花前期到结实期,野慈菇各器官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呈增加趋势,根茎生物量分配比例上升,叶生物量分配比例下降,生殖器官分配比例上升;在盛花期,生物量分配格局表现为:叶>根茎>生殖附属器官(花葶)>花,随着供氮量的增加,根茎生物量分配呈增大趋势,叶生物量分配呈减小趋势;在结实期分配格局则为:根茎>叶>果>生殖附属器官(花葶),优先将生物量分配给营养贮藏器官——根茎,随着供氮量的增加,根茎生物量分配呈下降趋势,叶生物量分配呈上升趋势.同时,在低供氮量下(CK和N1),氮素成为限制因素,野慈菇以营养生长和无性繁殖为主;在高供氮量下(N2和N3),野慈菇则以生殖生长和有性繁殖为主.供氮量影响野慈菇营养繁殖器官和有性繁殖器官生物量分配策略,使其生长和繁殖策略都出现权衡.  相似文献   

10.
对泡桐一年生埋根苗生长、干物质积累、储存/结构分配、同比物分配等规律进行了定量研究。并结合不同群体结构的研究,优化了育苗密度。研究结果表明:在年生长周期中,泡桐一年生埋根苗的叶面积增长和干物质积累规律均符合Logistic 方程,净同化率和比叶面积为单峰曲线,相对生长率和叶面积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小,储存/结构分配的变化规律与净同化率一致:而同化物的分配在各生长时期不同,生长初期主要分配给根系和叶片,速生期主要分配给叶片和茎,生长后期主要分配给茎和根系.同时,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长和分配具有交替节律性。密度影响单株叶面积、叶片的解剖结构和光能的分布,从而影响净同化率。随着密度的增大,净同化率降低,单株生物量减小。密度对储存/结构的分配没有显著影响,但它影响同化物在各器官间的分配。通过优化方法,确定育苗密度以每亩555株为最佳.  相似文献   

11.
无患子苗期生物量积累和分配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定量分析无患子苗期生物量的积累和分配规律,并通过SPSS进行回归分析,拟合苗木根与茎生物量的异速生长方程、各器官及全株生物量与苗高、地径的回归关系。结果表明:无患子1年生播种苗生物量积累可划分为幼苗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3个阶段。幼苗期根生物量分配比例最少,叶生物量分配比例最大,分别占全株生物量的16.85%和58.80%;进入速生期后,生物量的积累中心逐渐转移到根、茎,而茎是生物量积累的最主要器官,占全株生物量的61.55%。进入生长后期,根、茎进一步木质化,而叶片由于脱落生物量分配比例骤减,仅占全株生物量的11.44%。根与茎生物量的异速积累、苗木各器官及全株生物量与苗木地径、苗高生长量均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关系,拟合的数学模型W=0.05(D2H)0849可靠性较高,可用于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12.
实际生产中,温室番茄果实产量是由各果穗产量构成的,并由分配到各果穗中的干物质量来决定的,分析各果穗的干物质生产规律有助于了解整株果实生产的动态。本试验采用了果穗和果穗下的三片叶及对应的茎作为一个源库生长单位的研究方法,详细研究了越冬温室番茄果实干物质生产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叶面积指数在定植三个月之内几乎呈直线增加,达到3.3,之后随打叶和叶片生长维持在2.6左右;植株干物质累积明显地分为缓慢积累阶段和快速积累阶段,生长202d后,干物质累积达到1.6kg/m2;植株座果后,地上部干物质分配到果实的比例占到70%;源库生长单位的果实所分配到的干物质为98%-48%,随着果穗数从下而上的不断增加,在前七穗果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每产生一穗果实,各生长单位往果实的干物质分配就下降6%左右,这与果穗的库强有关,随着成熟果实的采收,干物质在新果穗的分配比例增加;除第一生长单位外,其余生长单位内茎、叶分配比均为3:7。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黄连干物质积累规律,为规范化栽培技术提供依据,分析了黄连干物质累积动态规律和干物质在各生长部位的分配状况.结果表明,全株干物质积累量随生长发育进程推进而增加,各器官的积累规律略有不同,其中,根茎的干物质积累量呈不断增加趋势,而叶、须根的干物质积累增加至3年生就达到高峰,随后保持稳定.1~2年生黄连干物质主要分配到叶部,3~5年生主要分配到根茎.结论:可根据黄连干物质积累规律制定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土壤pH对滇重楼生长、养分含量和总皂甙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土壤pH对滇重楼生长状况、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及根茎总皂甙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根茎增长率、茎叶鲜重、根数、根系鲜重、根长随pH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根茎增长率以pH 6.54最高,茎叶鲜重、根数、根系鲜重、根长以pH7.42最高。土壤pH对滇重楼各器官N、P、K含量的影响规律各异:土壤pH对新老根茎、根系氮含量有显著的影响,但对茎叶氮含量影响不大;新老根茎磷含量随土壤pH升高而增加,而茎叶和根系磷含量则有相反趋势;土壤pH对根系和茎叶钾含量的影响远大于对根茎钾含量的影响。新老根茎总皂甙含量随土壤pH升高而增加。综合考虑土壤pH对滇重楼生长、营养状况、药用部位生物量积累和总皂甙含量的影响,建议在滇重楼人工栽培中,土壤pH应控制在中性范围(6.50~7.50)为宜。  相似文献   

15.
从构件入手,研究了内蒙古大青山地区4种根茎禾草:羊草(Leymus chinesis)、赖草(Leymus secali-nus)、米氏冰草(Agropyron michnoi)和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种群根茎、营养枝和生殖枝及其构件结实期生物量的生殖分配,研究表明:4种不同根茎类型的根茎禾草种群生物量生殖分配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各种群用于根茎和营养生长的生物量生殖分配占有绝对的优势,生殖分配比例很高,而用于有性生殖生长的生物量生殖分配均较小,大约在16%以下;在各种群主要构件的生物量生殖分配中,根茎和营养枝叶片占有较大比例(20% ̄40%),而用于有性繁殖体种子生产的比例都很小,基本在2%以下。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苗木年龄云南松苗木生物量分配的变化规律,对云南松苗木各器官生长性状和生物量积累状况进行2~4 a的跟踪调查,分析各器官的生长量、生物量及分配特征。结果表明:随着苗木年龄的增加,云南松苗木的根、茎、叶各器官所积累的生物量均呈上升趋势。云南松不同苗木年龄之间各器官生物分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2年生云南松苗木分配给叶的生物量较多,而分配给根的较少;随着苗龄的增加,生物量分配的优先选择次序发生了变化,4年生云南松苗木选择优先于茎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2019年在山东省德州市黄河涯试验基地进行黄淮海夏大豆新品种圣豆18播期试验,旨在通过研究分析其植株干物质积累、分配特点及产量的田间表现,以充分发掘其增产潜力。结果表明,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和成熟期,6月15日播种的大豆单株干物质积累总量及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均最高;4个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最大的器官分别为叶片、茎、豆荚和豆荚,生育后期积累的干物质由叶片、茎等营养器官逐渐分配至生殖器官豆荚;6月15日播期大豆产量比6月5日及6月25日播期处理分别增产13.92%和22.63%。因此,黄淮海及相似生态区6月中旬播种该品种,有利于调动植株生长因素,促进干物质积累及分配,更大发挥其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yunnanensis)抗旱种源,为滇重楼抗旱种源筛选及种质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个种源(温带种源、南亚热带种源和北热带种源)的滇重楼为试验材料,结合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及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对比分析充足水分(W0)、轻度干旱(W1)和重度干旱(W2)3个水分梯度下,不同种源滇重楼根茎叶性状、生物量分配及总皂苷产量等性状的变异,并对抗旱种源进行评价。【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土壤水分显著影响滇重楼地上、地下多个性状(P<0.05,下同)。干旱胁迫下,3个种源滇重楼的根茎、须根及茎和叶的鲜重、生物量呈明显下降趋势。随着干旱胁迫加剧,温带种源根质比降低;南亚热带种源和北热带种源根质比则呈升高趋势;所有种源中,南亚热带种源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的药用部位生物量(W0:6.16±2.78 g、W1:4.78±1.51 g和W2:2.98±0.59 g)及总皂苷产量(W0:60.51±28.23 mg、W1:45.96±16.88 mg和W2:13.62±2.51 mg)最高;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株高、茎粗、茎鲜重、茎生物量、叶鲜重、叶生物量、叶长和叶宽与滇重楼根及根茎部位的鲜重、生物量及总皂苷含量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种源W1处理的植株根茎直径、根茎长、须根直径、须根长、须根数、茎鲜重、茎生物量、叶鲜重、叶生物量、叶片含水率、株高、茎粗、叶长和叶宽明显高于W2处理;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种源的株高、叶长、叶宽、茎鲜重、须根长、须根数的VIP值>1.0,表明上述性状对干旱胁迫较敏感。【结论】综合分析地下器官生物量和总皂苷产量,南亚热带滇重楼抗旱性最佳;其高产优质性状在未来抗旱优良种源培育中应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19.
围栏封育对蒿类荒漠建群种伊犁绢蒿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不同围栏年限对蒿类荒漠建群种伊犁绢蒿生长的影响。【方法】试验设置围栏4年、围栏2年两个处理,以全年放牧草地作对照。在不同处理的样地里,分别在植物生长旺盛期、现蕾期、夏季休眠期及开花结实期,测定不同围栏年限下伊犁绢蒿构件的生殖分配。【结果】围栏封育对伊犁绢蒿的平均株高、株丛径均有显著影响,围栏4年的平均株高、株丛径均显著高于未围栏,而且在不同生长时期,平均株高、株丛径都表现为围栏4年与未围栏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围栏2年差异不大,可能由于围栏时间比较短的缘故。整体上讲,伊犁绢蒿在种群生物量分配的总体格局是根>茎>叶。随着季节的变化,不同围栏年限中伊犁绢蒿根系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变化基本一致,季节变化对各构件生物量的变化没有影响,而不同围栏年限对其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围栏年限的增加各构件生物量的变化明显。但随着季节的变化,不同围栏年限中各构件生物量的分配变化趋势没有规律,仅随着围栏年限的增加,根生物量分配减少,茎和叶生物量分配增加。【结论】随着季节的变化,伊犁绢蒿地上生物量都是围栏4年的最大,伊犁绢蒿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变化基本一致,而根茎比却是未围栏最大。所以围栏对提高植物生物量,降低根茎比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一年生樟子松苗的营养规律,讨论了一年生樟了松苗干物质和主要营养元素积累与分配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一年生樟子松苗在整个生长期间,干物质的积累和对氮、磷、钾的吸收利用都是以叶为中心,到生长的中后期,根、茎、叶中的干物质积累和对三要素的吸收积累速率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