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雏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肝脏肿大并有出血点。本病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2005年5~6月份,江苏省铜山县茅村镇先后发生了两起雏鸭病毒性肝炎,3日龄发病的一起,死亡雏鸭1600只(共养殖3000只);27日龄发病的一起,死亡800只(共养殖2000只)。给养殖场造成了很大经济损失,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鸭肠炎病毒(DEV)人工感染雏鸭引发的临床症状及解剖病变,以DEV GZ株人工感染90只15日龄健康雏鸭,分别在感染后3、6、10、18、30、48、72、96、108 h剖杀,通过观察其临床症状和解剖病变初步研究其致病机理.结果显示,感染的雏鸭48h后开始出现临床症状,72 h出现死亡,均在108 h内死亡,且随感染时间表现出精神沉郁、呼吸急促、排白色或绿色稀粪、眼部、鼻腔及口腔周围有分泌物附着等临床症状;剖杀雏鸭后发现各组织器官均18h后出现病变,且随着感染时间延长病变越发严重,主要以出血和坏死为特征.说明已成功复制了 DVE动物感染模型,明确了DEV致雏鸭临床症状及各器官解剖病变特点,为该病的诊断初步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采文华  刘伯虎 《吉林农业》2011,(10):183-183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氏杆菌病,原名鸭疫巴氏杆菌病,主要会对2—7周龄雏鸭造成危害的一种传染病。近日,作者接诊一例17日龄蛋雏鸭爆发传染性浆膜炎的病例,经过5天的治疗,前后共死亡苗鸭200余只,现将诊治情况总结成文,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鸭肝炎俗称"花肝病",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率的传染性疾病.雏鸭一旦感染,会迅速发病并出现死亡.该病已成为鸭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给养鸭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2010年4月,东陵区某饲养场引进200只1日龄雏鸭,饲喂条件适宜,雏鸭精神状态良好,饮食粪便均正常。但18日龄时突然有5只雏鸭相继死亡,开始无明显症状,向后仰头、踢腿,即后全身抽搐,倒向一侧而突然死亡;第2天又有10只死亡,均呈角弓反张状。笔者对死亡鸭解剖,见肝脏肿大且有出血点,按照鸭肝炎病紧急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雏鸭传染性窦炎病报道较少,2004年6月我市农户一群肉鸭患了该病,经笔者及时治疗后痊愈。现将情况报道如下,供养鸭户参考。一、临床症状我市一鸭农饲养天府肉鸭600只,15日龄时脱温即第二天,约有100只雏鸭发病,并已死亡两只。患病鸭有的一侧、有的两侧眶下窦肿大,面积1.5~2厘米,  相似文献   

7.
鸭肝炎俗称“花肝病”,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率的传染性疾病。雏鸭一旦感染,会迅速发病并出现死亡。该病已成为鸭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给养鸭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正> 1988年8月×旅行社养鸭场雏鸭突然大批死亡,损失严重,经笔者诊断确定为变质饲料引起暴发型雏鸭曲霉菌病,经积极治疗,效果满意。一、发病情况 1988年夏季该场引进雏鸭6000多只,饲养1个月后突然发现大批发病,死亡200多只,病状基本相同,发病急死亡快。经实地词查,该场为省事一次性购进大批饲料,由于贮存条件不善,库底饲料已结块变质,而  相似文献   

9.
刘利祥 《新农业》2013,(5):20-21
一、雏鸭的挑选雏鸭品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鸭日后的育成率和生产性能,在购买时必须逐只加以选择。不同孵化场提供的雏鸭质量有较大差异,即使同一个孵化场提供的雏鸭,批次不同,也存在着一定差异,如果不加以选择就会直接影响养殖效益。1.对供雏场的选择肉鸭生产需要有规范的良种繁育体系和严格的制种要求,饲养商品肉鸭必须到父母代肉种鸭场购买鸭苗。供种的  相似文献   

10.
信阳市某鸭场25日龄肉雏鸭群出现厌食少食、运动失调、排绿色粪便、角弓反张等症状,死亡200多只。本研究对发病鸭群采样进行解剖、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试验分离到鸭疫里氏杆菌,该菌对氟苯尼考、头孢曲松、大观霉素等药物高度敏感,而对氨苄西林耐受。  相似文献   

11.
雏鸭传染性窦炎病报道较少,2004年6月我市农户一群肉鸭患了该病,经笔者及时治疗后痊愈.现将情况报道如下,供养鸭户参考. 一、临床症状 我市一鸭农饲养天府肉鸭600只,15日龄时脱温即第二天,约有100只雏鸭发病,并已死亡两只.患病鸭有的一侧、有的两侧眶下窦肿大,面积1.5~2厘米,指压患部有波动感,用注射器可抽出透明液体.当天上午,气温异常低,鸭舍温度计显示只有17℃,鸭群偶有咳嗽声.主诉购雏鸭时也曾听到该声音.鸭群采食量减少.  相似文献   

12.
从陕西周至县某鸭场疑似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和病死肉雏鸭的肝脏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电镜观察、鸭胚中和试验鉴定为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并从接种雏鸭死亡情况得知该分离株为强毒株。从而证明引起雏鸭大量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为鸭病毒性肝炎所致。用公鸡高免血清紧急注射发病雏鸭,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默氏病,是由于鸭感染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类传染性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已成为危害养鸭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其主要病变为全身的浆膜面发生纤维素性的炎症,病鸭无法站立等病变特性,急性病变以死亡为转归,慢性病变多会耐过,但是失  相似文献   

14.
2003年4月,齐齐哈尔市龙沙区大民镇某养殖户饲养商品代金定鸭雏2 050只,35日龄时死亡10只,36日龄时,死亡15只,并有100余只精神沉郁,运动失调,食欲废绝。经临床检查,尸体剖检,试验室检查确认为鸭传染性浆膜炎。1 临床症状 病鸭精神沉郁,羽毛蓬松,食欲下降或废绝,病鸭堆挤在一起,闭眼嗜睡;眼和鼻有分泌物,轻度咳嗽。打喷  相似文献   

15.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以危害雏鸭为主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与致病性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后.常造成雏鸭短期内大批发病和死亡.生长发育严重受阻.给养鸭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自2005年3月份以来,柳州市郊区沙塘镇多户养鸭场饲养的肉仔鸭相继发生以打喷嚏,眼、鼻流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腿软、扭头、抽搐等为特征的疫病。  相似文献   

16.
雏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鸭高度致死性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1月龄以下的雏鸭,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冬春季节发病较多,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给养鸭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现将其中一起典型病例介绍如下。1.发病情况2012年1月,贵州省惠水县和平镇爬头寨养鸭专业户张某饲养的5000只23日龄樱桃谷肉鸭发病,当天死亡103只,到第6天共  相似文献   

17.
浙江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浙江省某养鸭场类似于Ⅰ型雏鸭病毒性肝炎的病死鸭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9日龄非免疫鸭胚接种传4代后,能致鸭胚100%死亡,毒力稳定;测得的半胚致死量(ELD50)为10-6.4;人工发病试验能致1~3日龄非免疫雏鸭66.7%死亡,其病变与自然发病相同;经中和试验证实,该病毒鉴定为非经典Ⅰ型雏鸭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18.
<正>在禽病流行期,或发生死亡率高的传染性疾病时,如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鸭瘟、小鹅瘟、鸭病毒性肝炎等,一般需要进行解剖检察,再依据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方可进行诊断。有些技术人员和养殖户偏重于解剖病活禽,认为病活禽更有代表性,这其实是一个误区。疾病的发生、发展到死亡,要经历一个由轻到重、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现阶段,兽医临床诊治疾病基本上是靠肉眼来观察识别,而不是通过化验提供多种生理、生化指标来判断。如果病禽在病毒、细菌感染的初期或中期,各内脏器官仅表现出轻微病变,或根本就没有特征性明显病变,就不容易确诊。  相似文献   

19.
鸭疫里默氏杆菌分离鉴定及蜂胶灭活疫苗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危害雏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为预防鸭传染性浆膜炎,从疑似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鸭分离鉴定了鸭疫里默氏杆菌,并制备了蜂胶灭活疫苗,结果表明该灭活疫苗用于鸭场免疫,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以危害雏鸭为主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与致病性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后,常造成雏鸭短期内大批发病和死亡,生长发育严重受阻,给养鸭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自2005年3月份以来,柳州市郊区沙塘镇多户养鸭场饲养的肉仔鸭相继发生以打喷嚏,眼、鼻流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腿软、扭头、抽搐等为特征的疫病。剖检最明显的病理变化是浆膜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尤以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肝周炎和纤维素性气囊炎最明显。初步诊断为鸭传染性浆膜炎,后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病原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