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卫亮 《新农村》2014,(7):14-15
松阳县地处浙江省西南部,拥有1800年历史,目前全县有保存较好的古村落98个,约占村落总数的四分之一;具备较高保护利用价值的历史文化村落50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区)6个。如何保护发展好这些历史文化村落,成为松阳县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完成“田园松阳”战略任务的关键节点。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既为古村落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处理好历史文化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变得更加迫切。在黄岩,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历史文化村落的价值,积极探索推动古村落活态再生的新路子,成效显著。但同时也要看到黄岩的古村落保护和开发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目前的现状距离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和社会的期待差距还较大。对推动黄岩历史文化村落活态再生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3.
<正>历史文化村落(以下简称古村落)是农耕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被誉为"活态文化"。浙江省诸暨市为保护利用好当地的古村落,上年底,组队赴松阳、莲都、武夷山等地考察学习,并结合实际,提出了把古村落的"形"留下来、"神"活起来的意见。1.松阳等地的主要做法松阳的古村落"活态保护"做到了"见人见屋见未来";莲都用一条"千年通济堰",串起"千年古樟群、千年古村落、千年庙会、千年古窑址、千年古碑林"等古老而灿烂的处州民俗和  相似文献   

4.
历史文化村落是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它经历时代的变迁,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结晶。龙泉作为一个千年古县,境内遍布着众多的历史文化村落,龙泉市政府在编制保护利用规划、加大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力度不断加强。通过对27份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信息采集表(龙泉地区)、12份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现状调查提纲(龙泉地区)进行分析,以及对龙泉市7个村进行实地调研和访谈,了解龙泉市历史文化村落基本情况,针对龙泉市在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方面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郑有贵 《农业考古》2017,(4):243-246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不能片面追求所谓的现代文明,应把乡村文化的根留住。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浙江省通过《千村故事》"五个一"行动计划促进保护利用历史文化村落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推进的实践表明,保护利用好历史文化村落,讲好乡村故事,可以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使美丽乡村有深厚的文化之蕴,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突破口和动力,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保护利用好历史文化村落,还应对如何构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价值取向、形成基于共享发展成果的共同体传承发展机制等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探讨,探索形成讲好乡村故事、传承好乡村文化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2012,(7):3-5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及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利用好我省历史文化村落建筑风貌、人文环境和自然生态,彰显我省美丽乡村建设的地方特色,现就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提出如下意见。 1.充分认识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历史文化村落包括古建筑村落、自然生态村落和民俗风情村落等。古建筑村落是指现存古民宅、古祠堂、古戏台、古牌坊、古桥、古道、古渠、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仓城为例,坚持以协调、共享、创新的发展理念为指引方向,采用收集文献、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形式获取可靠数据,结合古村的经济、文化、社会和空间环境特征,探讨历史文化村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的保护规划和发展模式,创意地组织新的功能和新的社会关系,赋予古村落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历史文化村落作为一种文化景观,是弘扬和发展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也是现阶段彰显美丽乡村建设特色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对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利用,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但如何在保护利用中实现双赢,是值得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2017,(9)
<正>从2013年开始,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按照"三融合"的理念,即"传统与现代相融合、文化与生活相融合、保护与发展相融合",对4批次、17个历史文化村落(4个重点村落、13个一般村落)进行了保护开发,打造了一批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村落。1.做法与成效(1)互动式规划模式日趋成熟黄岩区专门成立规划设计工作指导小组,同时组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专家智库,对接同济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德国包豪斯大学等高校,设立合作平台。专家们每半个月来黄岩实地  相似文献   

10.
结合丽水市特色文化村落实地考察的情况,系统阐述了特色文化村落的保护现状和主要困难,提出坚持特色、文化传承、保护优先、统一规划、机制创新的村落保护开发思路与对策,为浙江省推进特色文化村落保护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古村落遗址是浓厚历史文化的积淀,古村落遗址保护意味着对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一种崭新"保护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古村落遗址的保护、研究和利用将极大地推动当地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它与农村生产力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2.
<正>散落在广大农村地区的古老村落,犹如一条灿烂星河,传承着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基因"。在我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专家呼吁新农村建设中要大力加强对古村落这一特殊群体的保护,以传承我国文化"基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邹宗根  章秀梅  关诚 《新农村》2014,(11):13-14
近年来,浙江省建德市高度重视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先后出台了保护政策,落实了保护资金,有力地促进了全市传统村落的保护开发和农村历史文脉的传承,先后荣获浙江省文化先进市、"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等一系列文化金名片。有着"露天明清建筑博物馆"美誉的新叶古村的保护模式更被专家誉为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典范。其做法与成效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宁多  李国庆  董向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899-21901
探讨了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历程与保护意义,介绍了我国历史文化村镇的的调查与理论研究情况,将我国的历史文化村镇保护模式划分为整体原貌保护、更新利用保护、异地迁建保护、仿古开发保护、地产开发保护5种模式。指出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政策法规不健全,保护措施滞后;领导决策盲目,轻视专家意见;只顾眼前利益,不讲可持续发展;缺乏资金,管理混乱;宣传工作不到位,群众缺乏较高的保护意识。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我国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工作,强调要完善法规体系与管理体制,加大资金投入、宣传教育力度,深入挖掘历史文化村镇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理论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15.
游文亭 《吉林农业》2014,(15):59-60
本文对古村落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古村落的保护现状,进而分析出我国现今对古村落保护的法律现状,可知法律法规亟待完善。本文并未从这一方面对此提出具体建议,而是先提出了"病症在哪里"及"如何治病",进而探讨究竟怎样的立法措施才能真正保护的古村落。作者希望能从原真性保护、居民参与、文化认同三个角度立法来提出保护策略,这将最大程度地保护和延续传统古村落中历史文化的精髓,协调居民与村落保护的矛盾,包容更为丰富的村落功能,为古村落民居的科学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实证研究——以徽州古村落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叶 《农业考古》2012,(4):245-248
古村落作为一种传统的人居空间,有着悠久的历史,璀璨的地域文化,是历史的微缩景观,在历史、艺术、美学、建筑、科考等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1]被专家誉为"藏在深闺中的瑰宝",应加以保护性地利用、开发,以实现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唯一的古村落型旅游地,徽州古村落已成为中国古村落旅游的代表,吸引着众多旅游者、研究者。与此同时,不断增加的客流量正在给这些古老的村落构成巨大的压力和威胁。本文以徽州古村落为例,结合其保护与开发现状,探究古村落今后保护与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2016,(6)
正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梳理总结"十二五"时期温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借鉴各地经验,研究提出"十三五"时期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路对策,对打造温州市美丽乡村升级版,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1.美丽乡村建设概况和成效"十二五"时期,温州市以"四美三宜两园"为目标,以城乡统筹综合改革为统领,从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着手,深入实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历史文化村落保  相似文献   

18.
<正>老树、古井、袅袅炊烟在挖掘机声中消失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在提升自然村落功能基础上,保持乡村风貌、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保护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民居。城镇化大潮中"城进村退"。有识之士呼吁加强对古村落及乡村文明的保护。古村落"临危"古村落是农耕文明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伴随热潮涌动的城镇化进程,那些古村落是偏僻的、寂静的,有些甚至渐渐隐去。但根植于民族和地域文化的古村落  相似文献   

19.
鄱阳湖区古村落东源村历史悠久,约有六百余年。古村落东源文脉兴盛,文人众多,《梅花阁集》是其文化基因的重要见证之一。古村落历史文化遗迹散落于村子四周,老房子"禾谷桶屋"、碾米厂、牌坊等,残垣断壁,多储存于老百姓的集体记忆空间中,民间习俗流转;当前,文化传承与文化强国不仅是顶层设计,也是民间社会乡土文化兴起的有力回响,而古村落的保护与建设,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与思考,就保护与发展而言,抑或能得到更多与更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傅得芳 《新农村》2015,(1):10-11
<正>金东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如何发掘、保护、传承和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和潜在旅游文化资源,把古村落培育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结合的文化特色村,是"深化千万工程,全面建设美丽乡村"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农办对全区508个村(居)古村落的基本现状进行了调查,提出了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与利用,深入推进文化特色村和美丽乡村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