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为青藏高原牛蒡的人工种植和植被恢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烫种、GA3、KNO3及不同萌发温度对室温与冷冻越冬的牛蒡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研究牛蒡种子萌发的特性。[结果]随着烫种水温的升高,牛蒡种子的萌发率下降,50℃时萌发率最高,80℃时萌发率最低。GA3100 mg/L时牛蒡种子萌发率最高,随着浓度的增大,萌发率下降。100 mg/L GA3处理的冷冻组种子与室温组差异极显著。0.50%KNO3处理的牛蒡种子萌发率最高,冷冻组经0.50%KNO3处理的效果最好。种子在变温条件下具有较高的萌发率,变温与恒温处理下的牛蒡种子萌发率差异显著,冷冻组变温处理的萌发率最高。[结论]牛蒡种子在50~60℃热水烫种1、00 mg/L GA3、0.5%KNO3、15~30℃变温处理下萌发率最高,且冷冻越冬种子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两型豆(Amphicarpaea edgeworthii Benth.)种子硬实特性,探讨破除种子休眠的方法。[方法]以两型豆种子为材料,观察种子形态特征,并采用浓硫酸处理、热水烫种、机械损伤等方法处理两型豆地上种子,探讨了两型豆地上种子的硬实特性和破除种子休眠的方法,同时探讨了两型豆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结果]两型豆地上种子为扁圆形,长3.38mm,宽3.02mm,厚1.88mm,千粒重为15.32g,自然成熟后硬实率高达98%,地下种子近扁球形,最大直径可达15mm,百粒重50.08~58.26g;破除硬实方法中,以划破种皮和浓硫酸处理20min效果最好,热水烫种处理效果最差;20℃~30℃恒温条件下萌发是两型豆地上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而30/20℃变温为两型豆地下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结论]破除两型豆种子硬实效果最好的方法是划破种皮和浓硫酸处理20min。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温度和播种深度对红砂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50℃水浸种发芽率最高为74.8%;恒温分别在20℃、25℃、30℃、变温20~30℃的不同温度处理条件对红砂种子萌发和发芽率的影响,在不同温度下,红砂种子萌发率和胚根生长速度明显不同,认为红砂种子最适萌发温度为20~30℃的变温。播深试验表明:红砂种子为子叶出土发芽类型,达到最大出苗率的播深红砂种子为0~0.5cm。  相似文献   

4.
张立峰  吴兴文  佘跃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698-13701
[目的]了解两型豆(Amphicarpaea edgeworthii Benth.)种子硬实特性,探讨破除种子休眠的方法。[方法]以两型豆种子为材料,观察种子形态特征,并采用浓硫酸处理、热水烫种、机械损伤3种方法处理两型豆地上种子,探讨两型豆地上种子的硬实特性和破除种子休眠的方法,同时探讨两型豆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结果]两型豆地上种子为扁圆形,长3.38 mm,宽3.02 mm,厚1.88 mm,千粒重为15.32 g,自然成熟后硬实率高达98%,地下种子近扁球形,最大直径可达15 mm,百粒重50.08~58.26 g;破除硬实方法中,以划破种皮和浓硫酸处理20 min效果最好,热水烫种处理效果最差;20~30℃恒温条件是两型豆地上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而30/20℃变温为两型豆地下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结论]破除两型豆种子硬实效果最好的方法是划破种皮和浓硫酸处理20 min。  相似文献   

5.
利用控制试验研究了乌拉特肋脉野豌豆种子对温度(15℃,20℃,25℃和30℃)和干旱胁迫(PEG-6000,0%,5%,10%,15%和20%)的响应,以探索其在不同水热条件下种子的萌发状况。结果表明,温度、干旱胁迫及其互作对肋脉野豌豆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均具极显著影响;肋脉野豌豆种子在4个温度下的发芽率均较高且无显著差异,但发芽率在25℃时达到最高,30℃下最低,表明高温条件不利于肋脉野豌豆种子的萌发;各个温度下,随着PEG处理浓度的增加,种子的各项指标均呈递减趋势,且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强萌发进程减慢,但在0%~15%的胁迫处理下,15℃~25℃下种子的发芽率基本无显著差异,而当温度到达30℃,种子萌发率显著下降,表明在较高的温度下,PEG对种子的萌发抑制作用加强,且其抑制作用随着PEG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15℃下,5%PEG胁迫处理对肋脉野豌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等指标均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幼苗生长促进作用明显,表明低温处理下肋脉野豌豆幼苗对水分胁迫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山野豌豆种子的形态特征、萌发和休眠特性及萌发吸水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在温室条件下对山野豌豆的幼苗生长发育特性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山野豌豆种子呈球形、椭球形、卵圆形,表面呈棕揭色、墨绿色,且表面有黑色线状或点状斑纹;种脐呈线形,近种子颜色或较浅;山野豌豆种子具有较高的硬买特性,不同生境条件下的种子硬买休眠程度存在差异,自然状态下种子硬买率为87%~89%;机械破皮处理可有效地破除硬买,发芽率可提高到70%~96%;山野豌豆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5~25℃ ,最低温度巧℃,最高温度25℃;吸水率超过120%时种子开始发芽。  相似文献   

7.
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及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均是北方最常见的优质牧草、饲料。针对北方地区这3种牧草的栽培种植适时问题,采用纸上萌发试验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下这3种牧草种子的萌发特性,以期确定其适宜的萌发温度范围。结果表明:无芒雀麦种子的适宜萌发温度范围广,为恒温10~30℃之间及5~40℃之间的变温;扁穗冰草种子的适宜萌发温度范围也较广为恒温10~25℃之间及5~30℃之间的变温;芨芨草种子的适宜萌发温度范围较小为恒温15~25℃之间及10~30℃之间的变温。  相似文献   

8.
不同温度、光照和覆土厚度对百里香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了在恒温15℃、20℃、25℃、30℃不同处理下,温度对百里香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及15℃/20℃、20℃/25℃变温条件下百里香种子的萌发情况。并采用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始发芽天数、发芽天数等指标对百里香种子发芽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随着温度从15℃升高到25℃,百里香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上升。15℃~25℃是百里香的最适发芽温度区间,20℃/25℃是最适发芽温度条件。在不同光照情况下,25℃是最适发芽温度,16h光照/8h黑暗是百里香种子发芽的最佳光照条件,昼夜变温条件下更有利于百里香种子萌发。覆土厚度不应超高0.5 cm。储藏1 a的百里香种子发芽率可达86%,种子活力较高。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沙棘和大果沙棘种子为材料,研究温度及浸种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萌发温度对沙棘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发芽时间均有极显著影响,30℃恒温和30℃/20℃变温条件有利于种子萌发,15℃恒温条件不利于种子萌发;中国沙棘种子在较低温度条件下比大果沙棘种子萌发能力更强;沙棘种子较容易萌发,3%~9%浓度的过氧化氢、40℃~60℃热水浸种处理对提高沙棘种子萌发能力无效果。  相似文献   

10.
杜仲种子发芽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启高  姚茂桂 《农技服务》2010,27(11):1455-1455,1460
在不同温度、不同药剂处理条件下,对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杜仲发芽的最适温度为恒温25℃或变温20/30℃;发芽势计算应以前12 d发芽数为标准;杜仲种子采用400 mg/LGA3处理10 m in发芽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马先蒿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及土壤含水量。[方法]以马先蒿种子为材料,采用室内发芽试验研究不同温度和土壤水分对其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恒温条件为20℃时,马先蒿种子的萌发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萌发系数及峰值均最高(分别为43%、35%、12.82、13.79和2.92),萌发时滞、萌发历期和达峰时间均最短(分别为3、9、6 d),温度过高或过低均抑制种子萌发。变温条件为25℃/10℃时,马先蒿种子的发芽势和峰值分别为42%和1.55,明显高于其他变温处理。土壤含水量为7.5%时,种子萌发指数、萌发系数、发芽势和峰值最大,达峰时间最短。[结论]马先蒿种子萌发的最适恒温条件为20℃、最适变温条件为25℃/10℃、最适土壤含水量为7.5%。  相似文献   

12.
朝鲜百合种子萌发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温水浸种和低温冷藏处理、光照、温度和基质对朝鲜百合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30 ℃温水浸种和4 ℃冷藏对朝鲜百合种子萌发影响不明显;光照对朝鲜百合种子的开始萌发时间、萌发率、萌发势均没有明显影响;在20~25 ℃恒温培养皿萌发条件下,其萌发率最高,达97.00%以上,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其萌发率均下降.朝鲜百合种子5 d开始萌动,20 d 左右全部萌发,朝鲜百合种子萌发的最适宜基质是V(草炭) ∶ V(珍珠岩)=2 ∶ 1,在该基质中种子萌发率为79.80%.  相似文献   

13.
樟树、檫树、闽楠种子的休眠和萌发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樟科Lauraceae3个属的代表性树种的种子休眠与萌发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采集的樟树Cinnamoumcamphora(linn.)Presl、棕树Sassafras Tzumu(Hemsl.)Hemsl和闽楠Phoebe bournei(Hemse.)Yang的种子胚形态发育正常,除橡树种子外。樟树和闽楠种子的离体胚能正常萌发,在黑暗条件下,3个树种的完整种子于15~05℃温度范围内,无论恒温和变温均不能萌发,闽楠种子仅在光照下30、35℃恒温和30℃日/20℃夜变温中较窄的温度范围内能萌发,但发芽迟缓、过程长、萌发率低;3个树种的种子均具生理休眠特性,种皮透气性差和存在发芽抑制物质是樟树种子休眠的原因,低温(5℃)层积80d,不能完全解除休眠,在30℃日/20℃夜最适变温条件下,并给予适当光照,萌发率仅为41.00%;采用0.5%KNO3+0.10%GA3溶液浸种2h后低温层积80d,在光照条件下,萌发率可提高到74.00%;胚存在发芽抑制物质和种皮透气性差是引起檫树种子休眠的最初原因,经低温层积后,种皮防碍抑制物质向外渗透是种子不能完全解除休眠的关键因素,低温层积240d,在25℃日/15℃夜最适温度下,光暗中的萌发率仅为59.00%~54.00%,而采用4%H2O2+0.10%GA3溶液浸种后低温层积,萌发率可高达87.00%;种皮透气性差,发芽要求特殊的温度和一定的光照是闽楠种子休眠的原因,低温层积60d,在光照条件下,20、25℃恒温和30℃日/15℃夜变温适宜温度中,萌发率能达77.33%~85.33%.  相似文献   

14.
香果树种子休眠和萌发的生理特性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为了解决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种子萌发困难的问题.使用不同的光照条件较系统地研究了香果树种子休眠和萌发的生理特性.结果表明:香果树种子属典型的光敏感性种子,在黑暗中无论恒温或变温条件下均完全不能萌发;整个萌发过程需l000lx光照强度和每天照光16h;在光照条件下适宜的萌发温度为20℃、25℃恒温,其次是30℃恒温和30℃(日)、20℃(夜)变温。  相似文献   

15.
《天津农业科学》2016,(7):111-114
对新疆天然分布的两种沙棘属植物种子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种子萌发特点进行了研究。以野生中亚沙棘、引进俄罗斯大果沙棘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其在20/30℃、15/25℃、5/25℃、10/20℃、20℃、5/15℃、2/5℃条件下的萌发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种的沙棘种子萌发情况差异均较大,2/5℃低温可以完全抑制两种沙棘种子的发芽,温度升高对沙棘种子发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野生中亚沙棘在各变温条件下萌发率均高于俄罗斯大果沙棘。两种沙棘的最适温度均为20/30℃,在此温度下野生沙棘种子萌发率为92%,大果沙棘为74%。  相似文献   

16.
红花种子发芽检验标准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不同温度、不同发芽床等条件对红花种子萌发影响的研究,找出红花种子发芽的最佳基本条件,从而为红花的规范化栽培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的发芽试验方法进行试验,设置不同温度(10、15、20、25、30℃恒温和15/25、20/30℃变温)、不同发芽床(纸间、纸上、砂间、砂上)等处理对红花种子进行发芽试验,测定其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结果]在25℃恒温和15/25℃变温条件下,红花种子发芽率为79.5%和80.0%;在10℃恒温条件下,红花种子发芽率最低,只有26.5%。发芽床以砂上和纸上为佳,发芽率分别达到79.5%和67.5%;砂中为最差,发芽率只有29.5%。[结论]在25℃恒温和15/25℃变温条件下进行砂上和纸上培养是红花种子萌发检验的最适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不同温度对素花党参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测定5、10、15、20、25、30℃恒温光照及15/25℃、20/30℃光照黑暗交替变化条件下素花党参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动态指标,探寻温度条件对素花党参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素花党参种子发芽质量随温度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不同温度条件下终发芽率变幅为1.33%~96.33%,发芽势变幅为1.33%~50.33%,发芽指数变幅为0.08%~21.52%,活力指数变幅为9.22%~53.52%;25℃、20℃光照条件下和15/25℃光照黑暗交替条件下种子发芽率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尤其25℃恒温光照条件下种子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最高,幼苗生长最佳.说明25℃恒温光照条件为素花党参种子发芽的最适宜条件,可作为其种子发芽质量检验的参考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一、发芽期 种子发芽阶段的最适温度为25~30℃,最高温度40℃,最低温度15℃。若低于25℃,发芽缓慢,且不整齐;超过35℃,发芽快,但长势不一致,易衰弱。一般茄子的种子在恒温条件下,发芽不良,采用变温处理可促进发芽,即白天保持8小时在30℃、夜间保持16小时在20℃的变温处理。新采收的种子在恒温下更不易发芽,随着种子贮藏年限的增加,恒温下也能发芽,而且适应范围也较大。  相似文献   

19.
以白花野牡丹(Melastoma candidum D.Don.)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培养皿纸上法,分别研究了不同温度处理、不同时间低温(4℃)预处理及不同体积分数硝酸盐类、赤霉素GA_3和聚乙二醇PEG6000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恒温(25℃)条件下种子的萌发率较室温(日平均温度16℃)下的高。不同时间低温预处理均可以促进黄色种子萌发,其中12 h预处理萌发率最高。在室温下,不同体积分数硝酸盐类、PEG6000和GA_3处理都可以大幅增加黄色种子萌发率;而在恒温(25℃)下,0.1%、0.2%硝酸盐对种子萌发无影响,0.4%硝酸盐抑制种子萌发;0.1%、0.5%、1%PEG6000处理和50、100 mg·L~(-1)GA_3处理均对种子萌发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地促进美国红枫(Acer rubrum L.)在河南商丘的引种栽培和推广,对3个美国红枫品种四季红、红点和秋火焰的种子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室内30℃/20℃、25℃/15℃、20℃/10℃和15℃/5℃(12 h/12 h)的4个温度梯度及每天12 h光照或全黑暗条件下培养28 d,未处理种子和室温干藏4周种子均不萌发,低温层积4周和温水浸泡后层积4周种子萌发,12 h光照下比全黑暗下种子萌发率提高0~4%和0~14%;温水浸泡后层积4周比低温层积4周种子萌发率和萌发速率分别提高2%~21%和0.02~2.17;温水浸泡后层积4周,3个品种种子萌发率和萌发速率均在30℃/20℃条件下最低,秋火焰种子萌发率和萌发速率在20℃/10℃条件下最高,分别与最高温下相差12%、2.15,四季红和红点种子萌发率和萌发速率均在15℃/5℃条件下最高,分别与最高温下相差16%、21%和0.91、1.93,说明低温比高温更有利于种子萌发;田间4月15日至5月15日的种子萌发特性与室内20℃/10℃和25℃/15℃下的种子萌发特性相近。因此,如在本地利用种子繁殖法引种栽培这3个美国红枫品种,需将其种子经温水浸泡后层积,然后在本地温度较低的月份浅播,较有利于引种栽培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