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同施钙方式对火龙果幼苗钙及其他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技服务》2019,(9):7-13
为探明外源钙对火龙果幼苗钙及其他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以"紫红龙"火龙果幼苗为材料,设置浇灌和喷施硝酸钙[Ca(NO_3)_2]溶液0毫摩尔/升、5毫摩尔/升、10毫摩尔/升、15毫摩尔/升和20毫摩尔/升5个处理试验,测定火龙果幼苗不同部位的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浇灌处理,嫩茎中钙含量在Ca(NO_3)_220毫摩尔/升处理4天时最高(44.82毫克/克,干重),老茎中钙含量在5毫摩尔/升处理4天时最高(133.96毫克/克);茎中钾含量在不同Ca(NO_3)_2水平下均有所升高,但根系中变化不明显;镁含量在不同Ca(NO_3)_2水平下差异不明显;不同Ca(NO_3)_2水平对茎、根中铁、锰含量增加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嫩茎中铜含量。喷施处理,Ca(NO_3)_2在一定时间内也能促进火龙果对钙的吸收,但检测值较浇灌处理低;不同Ca(NO_3)_2水平能增加嫩茎中钾含量,但对老茎和根中钾含量的影响不明显;茎中镁含量在Ca(NO_3)_2处理第4天时明显升高;Ca(NO_3)_2施用能促进茎中锰含量增加;铜、锌含量在不同程度上均受到抑制。外源钙施用可不同程度提高火龙果幼苗中钙含量,且浇灌处理较喷施处理的作用明显,结合对其他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以15毫摩尔/升浓度处理4天为宜。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蛭石引发和KNO_3渗透引发对辣椒和茄子种子在不同温度下萌发和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引发提高了辣椒和茄子种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萌发和出苗特性,温度越低,效果越显著。与对照相比,在昼温20℃/夜温15℃时,蛭石引发处理后辣椒和茄子种子的发芽势提高了53.3%—82.0%,发芽指数提高了3.1—6.8,活力指数提高了0.1—0.3,出苗率提高了25.7%—57.1%,出苗指数提高了0.8—2.3,鲜重增加了0.80—0.89 g,平均出苗时间提前了2.9—4.9 d;KNO_3渗透引发处理后辣椒和茄子种子的出苗率提高了5.7%—17.1%,差异达显著水平。蛭石引发效果好于KNO_3渗透引发。  相似文献   

3.
不同引发因子对辣椒和茄子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引发温度、引发时间、水份、渗透势等不同引发因子对辣椒和茄子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固体基质引发和渗透调节引发的最适条件分别为15℃、80%含水量、5 d和15℃、-1.5 MPa KNO_3、24 h,均显著提高了辣椒和茄子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固体基质引发效果好于KNO_3渗透调节引发。  相似文献   

4.
以菜用枸杞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GA_3、KNO_3、98%H_2SO_4不同处理时间对菜用枸杞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三种方法均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并缩短种子的萌发天数。不同浓度的GA_3和KNO_3浸种,菜用枸杞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随药剂浓度的增大均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50 mg/L GA_3和3 g/L KNO_3浸种其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最高;98%H_2SO_4浸种对菜用枸杞的萌发有促进作用,但处理时间不宜过长,以浸种3 min效果最佳,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最高。  相似文献   

5.
试验研究外源赤霉素(GA_3)处理对红地球葡萄果实中绿原酸含量的影响,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果实发育过程中种子、果皮和果肉中绿原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经10毫克/升、20毫克/升和30毫克/升GA_3处理后,红地球葡萄果实中绿原酸含量随着浓度的提高,其含量随之增加,且明显高于对照;经浓度为40毫克/升GA_3处理后,红地球葡萄果实中绿原酸含量则低于对照。当GA_3处理浓度为30毫克/升时最为显著,并且处理后,红地球葡萄的籽粒、果皮、果肉中绿原酸含量峰值出现时间有明显不同,三者最大峰值出现时间分别为花后65天、75天和85天,绿原酸含量分别为34.02微克/克、22.35微克/克、7.62微克/克。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适用于胡杨幼苗最佳脱盐效果的盐生植物,以一年生胡杨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控盐胁迫的方法,选取新疆常见盐生植物碱蓬(T_1)、盐角草(T_2)和盐节木(T_3)作为伴生植物进行脱盐试验,设置5 g/L NaCl(B)和11 g/LNaCl(C)2个盐分处理,以及1个平行处理对照(CK_0:0 g/L NaCl+胡杨)和3个各区组对照(CK_1:0 g/L NaCl+碱蓬;CK_2:0 g/L NaCl+盐角草;CK_3:0 g/L NaCl+盐节木),通过测定胡杨幼苗叶片生理生化指标探讨脱盐作用对其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伴生盐生植物对土壤具有明显的脱盐效果(P0.05.),在5 g/L NaCl(B)条件下,T_1脱盐率为26.8%,T_2脱盐率为22.0%,T_3脱盐率为14.2%,在11 g/LNaCl(C)条件下,T_1脱盐率为14.9%,T_2脱盐率为23.1%,T_3脱盐率为19.7%。胡杨幼苗叶片脯氨酸(proline,Pro)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较各对照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增加均不明显。在同一B盐分条件下,不同盐生植物处理的胡杨Pro含量变化为T_3T_2CK_0T_1CK_3CK_2CK_1,MDA含量变化为T_3CK_0CK_3T_2T_1CK_2CK_1;在同一C盐分条件下,不同盐生植物处理的胡杨Pro含量变化为T_3T_1T_2CK_0CK_3CK_2CK_1,MDA含量变化为T_3T_1T_2CK_0CK_3CK_2CK_1。抗氧化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与MDA含量呈线性相反的趋势。综合各项生理生态指标可见,3种伴生盐生植物在30 d内产生了较为显著的脱盐效果,其中:在5g/L NaCl条件下,伴生碱蓬对胡杨幼苗脱盐效果最佳;在11 g/L NaCl条件下,伴生盐角草脱盐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为选择适合黄芩生长的引发剂,提高人工栽培黄芩的产量和质量,以商洛黄芩种子及1年生黄芩幼苗为材料,采用20%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设蒸馏水处理(CK_1)和20%PEG-6000处理(CK_2)2个对照,研究了3种单引发剂和8种复合引发剂对黄芩种子萌发和幼苗耐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引发剂处理黄芩种子以20 mmol/L CaCl_2效果最好,黄芩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较CK_2分别增加120.47%和103.66%;复合引发剂以0.3%NaCl+5 mmol/L Na_2SO_3+15 mmol/L CaCl_2处理效果最佳,黄芩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较CK_2分别增加97.91%和86.94%;2种引发剂比较以20 mmol/L CaCl_2效果最好。用单引发剂处理黄芩幼苗以0.4%NaCl效果最佳,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分别比CK_2增加147.75%、182.47%、166.47%,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CK_2分别增加41.75%、80.29%、82.24%,MDA含量较CK_2降低65.94%;复合引发剂处理黄芩幼苗以0.4%NaCl+5 mmol/L Na_2SO_3+15 mmol/L CaCl_2效果最佳,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较CK_2分别增加114.61%、146.75%、146.83%;SOD、POD、CAT活性较CK_2分别增加34.42%、65.69%、64.80%;2种引发剂相比以0.4%NaCl效果最佳。可见,种子引发能有效提高黄芩种子的萌发率及幼苗的耐旱性,单引发剂处理种子以20 mmol/L CaCl_2效果最好,复合引发剂处理种子以0.3%NaCl+5 mmol/L Na_2SO_3+15 mmol/L CaCl_2效果最佳;单引发剂处理黄芩幼苗以0.4%NaCl效果最佳,复合引发剂处理黄芩幼苗以0.4%NaCl+5 mmol/L Na_2SO_3+15 mmol/L CaCl_2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小冬瓜种子发芽力及培育壮苗,采用不同浓度的KNO_3、CaCl_2、GA_3、6-BA及几种药剂组合处理小冬瓜种子,研究其发芽力及壮苗情况。结果表明,各处理均能不同程度促进小冬瓜种子萌发,提高其发芽势和发芽率。其中,KNO_3 4 g/L、CaCl_2 1 g/L、GA_3 300 mg/L、6-BA 100 mg/L以及6-BA 50mg/L+KNO_3 500 mg/L处理的小冬瓜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比清水对照提高54.66%和21.69%、37.34%和13.20%、40.00%和20.74%、48.00%和16.98%、48.00%和26.40%,综合子叶面积、下胚轴粗和根长等壮苗因子,以6-BA 50 mg/L+KNO_3 500 mg/L处理的促进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正为耐盐辣椒新品种的选育和合理种植提供参考,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宇航四号朝天椒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100毫摩尔/升)NaCl溶液对宇航四号朝天椒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高浓度(≥200毫摩尔/升)则显著抑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其中,100毫摩尔/升Na Cl溶液处理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幼苗鲜重等指标分别较对照提高13.67%、34.00%、30.07%、0.69和  相似文献   

10.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分布有丰富的野生草地早熟禾资源,对本土气候有极强的适应性,但种子萌发能力差是制约其开发利用的关键因素之一。选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钾(KNO_3)、硝酸钙(Ca(NO_3)_2)、抗坏血酸、酒石酸对山西野生草地早熟禾浑源居群进行浸种处理,通过测定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平均发芽时间、幼苗鲜质量、根长、芽长等指标来研究不同浸种剂、浸种时间对草地早熟禾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浓度梯度的KNO_3和Ca(NO_3)_2处理均可提高早熟禾种子的萌发能力,尤其以4%的KNO_3浸种1 d效果最好;各浓度梯度的抗坏血酸、酒石酸和水浸种后均对种子萌发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对山西野生草地早熟禾的成功建坪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以橡胶草叶片为试材,喷施不同质量浓度(0、50、100、150、200、300、600毫克/升)赤霉素(GA_3),研究其对橡胶草叶片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酶活性、开花及主要开花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喷施GA_3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处理叶片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整体上呈逐渐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较小,且不喷施处理最高;GA_3处理均使叶片SOD、POD、CAT活性下降,其中,150毫克/升的酶活性较其他处理低,且叶片SOD活性在处理后10天与不喷施处理相差最大,活性下降25.39%,活性最低峰时较不喷施下降  相似文献   

12.
不同化学药剂对黄秋葵种子的引发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农业科学》2016,(11):115-119
为了研究不同化学引发剂对黄秋葵种子的引发效果,以黄秋葵品种"五福"种子为试材,进行不同化学试剂、不同浓度和不同引发时间的引发处理试验,筛选出适宜的引发试剂及其引发浓度和引发时间。结果表明:适宜浓度和适宜引发时间的KNO_3、MgCl_2和CaCl_2溶液对黄秋葵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而Ca(NO_3)_2溶液对黄秋葵种子的萌发无促进作用。在提高种子发芽率效果上,0.05%KNO_3溶液浸泡24 h、0.05%MgCl_2溶液浸种15 h发芽率均达到了100%;0.05%MgCl_2溶液浸种24 h、0.15%KNO_3溶液浸泡24 h,以及0.15%CaCl_2引发15 h的发芽率均超过了90%,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适宜的板蓝根种子引发剂,采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以PEG-6000、CaCl_2、GA_3、水4种不同引发剂对板蓝根种子进行引发处理,探讨板蓝根种子在干旱胁迫下的发芽特性及幼苗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干旱胁迫(20%PEG-6000模拟干旱)下,4种引发剂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板蓝根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综合比较来看,18 h水引发处理效果最好,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较CK2(干旱胁迫但未进行引发)分别提高33.3%、36.6%、106.4%。其次是25%PEG-6000引发处理,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较CK2分别提高35.2%、51.2%、32.8%;50 mg/L GA_3引发处理下的种子发芽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较CK2提高171.1%,可有效提高种子的发芽速率;1.5%CaCl_2处理引发效果最差,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较CK2分别提高16.7%、19.5%和23.9%。种子经过引发后,可不同程度提高板蓝根幼苗的株高、根长、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片的相对电导率。综上,4种不同引发剂对板蓝根种子的引发效果依次为18 h水25%PEG-600050 mg/L GA_31.5%CaCl_2,建议在板蓝根种子播种前进行18 h水引发处理。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夏季草莓品种无土栽培的最佳营养液配比,以圣安德瑞斯品种作为材料,以霍格兰通用配方为对照,研究5种不同营养液配比对夏季草莓品种的生长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Ca(NO_3)_2·4H_2O,KNO_3,NH_4H_2PO_4,MgSO_4·7H_2O,NH_4NO_3含量分别为236,303,57,123,80 mg/L的营养液配比在株高、花序长、花枝数、花蕾数等方面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5.
长柄扁桃种壳较坚硬,出苗率低且死亡率高,自然繁殖困难,研究其种子萌发特性对提高栽培成活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长柄扁桃种子为试验材料,分别用4个浓度梯度的KNO_3,H_2O_2,GA_3,NAA进行处理,通过记录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高度和种子胚根长度等指标来探究不同浓度的化学试剂和激素对长柄扁桃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长柄扁桃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0.2 mol/L KNO_3,750 mg/L GA_3,10 mg/L NAA,0.6%H_2O_2的处理对长柄扁桃种子萌发效果较好,其中以0.2 mol/L KNO_3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文冠果种子的发芽率,并为其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湿沙催芽法研究浓硫酸、GA_3及物理破壳3种处理方式对文冠果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文冠果新种子发芽率低于陈种子;GA_3可促进文冠果种子的萌发,浓硫酸处理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文冠果陈种子的发芽率,但物理破壳处理无明显效果;文冠果新种子的发芽率随GA_3浸种时间的延长显著提高,浸种24h发芽率最高,为55.3%;随GA_3处理浓度增加,文冠果陈种子和新种子的发芽率及发芽势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500mg/L GA_3处理的发芽率最高,分别为55.3%和32.0%。500mg/L GA_3浸种24h为打破文冠果种子休眠的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Ca (NO_3)_2对百香果种子萌发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Ca (NO_3)_2溶液对台农一号、紫香1号、黄金3个百香果品种的种子进行处理,研究Ca (NO_3)_2对百香果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百香果品种的种子发芽率随Ca (NO_3)_2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除10mg·L~(-1)处理外,其他处理与对照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紫香1号百香果种子丙二醛(MDA)含量随Ca (NO_3)_2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台农一号和黄金百香果种子除10mg·L~(-1)处理外,其他处理与对照相比均显著降低;3个百香果品种的种子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相对电导率和胚芽鲜质量均随Ca (NO_3)_2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因此,Ca (NO_3)_2处理对百香果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且随着Ca (NO_3)_2浓度的提高,抑制萌发效果增加。  相似文献   

18.
为了摸清不同浸种时间、预处理和不同试剂对波棱瓜种子萌发的影响,在种子培养箱中模拟种子萌发环境,研究不同浸种时间(3、6、9、12、15、18、21、24、27 h)、不同预处理(低温、高温、超声波)和不同质量分数的赤霉素(GA_3,50~200 mg/L)、6-苄基腺嘌呤(6-BA,10~40 mg/L)、硝酸钾(KNO_3,1 000~4 000 mg/L)及3种试剂混合(6-BA+GA_3+KNO_3)浸种方法对波棱瓜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浸种时间下,波棱瓜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差异显著,最佳浸种时间24 h;不同预处理都可以促进种子萌发,在40 k Hz强度的超声波处理60 min后种子萌发有明显的提高;不同质量浓度的KNO_3溶液和赤霉素GA_3溶液都能促进波棱瓜种子萌发,6-BA溶液质量浓度升高对波棱瓜种子发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混合试剂对波棱瓜种子萌发率不如单一试剂高。波棱瓜的种子采用40 k Hz强度的超声波处理60 min后,用1 000 mg/L KNO_3溶液浸泡24 h处理效果最好,发芽率为62.5%。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夏枯草种子预处理方法,提供苏北盐碱地引种夏枯草的理论参考。分别运用不同浓度的PEG、GA3和复合盐KNO_3-KH_2PO_4对夏枯草种子进行引发处理,田间考察夏枯草种子在盐碱地的出苗质量。结果显示,3种引发处理对夏枯草种子在盐碱地中出苗质量均有显著性提高作用;400~550 mg/L GA3引发的夏枯草种子出苗率和出苗势最高;1.5%~2.0%复合盐KNO_3-KH_2PO_4引发的夏枯草种子出苗整齐度最好;400~550 mg/L GA3引发的夏枯草幼苗生物量最大;1.5%~2.0%复合盐KNO_3-KH_2PO_4引发的夏枯草根冠比最大。因此,种子引发显著提高了盐碱地夏枯草出苗质量,以400~550 mg/L GA3引发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温室条件下,采用基质袋式栽培方式(长12.7 m、宽30 cm、高20 cm),通过改变营养液KNO_3与NH_4H_2PO_4含量得到4个不同营养液氮磷钾补充水平,各处理物质的量浓度比分别为:CK为Ca(NO_3)_2·4H_2O:KNO_3:NH_4H_2PO_4:MgSO_4·7H_2O=4.00:6.00:1.00:2.00,T1为Ca(NO_3)_2·4H_2O:KNO_3:NH_4H_2PO_4:MgSO_4·7H_2O=4.00:4.00:0.80:2.00,T2 为Ca(NO_3)_2·4H_2O:KNO_3:NH_4H_2PO_4:MgSO_4·7H2O=4.00:8.00:1.20:2.00,T3 为Ca(NO_3)2·4H_2O:KNsdfO_3:NH_4H_2PO_4: MgSO_4·7H_2O=4.00:10.00:1.40:2.00;研究营养液氮磷钾补充水平对基质栽培番茄品质、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影响。结果表明,提高营养液氮磷钾水平可促进番茄各器官对氮磷钾吸收,超量施用抑制氮磷钾吸收;果实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还原糖、可溶性总糖含量均随营养液氮磷钾补充水平提高呈先增后降趋势,而可溶性固形物与硝酸盐含量逐渐增加;各处理间单果重、产量差异显著;与CK相比,T2单果重增加6.85%、产量增加13.10%,T3单果重减少2.29%、产量减少2.92%,且存在显著差异。综合考虑番茄养分吸收利用、品质和产量等因素,在试验条件下,T2处理营养液氮磷钾补充水平最佳,推荐用量为:KNO3 8 mmol·L~(-1)、NH_4H_2PO_4 1.2 mmol·L~(-1)、Ca(NO_3)_2 ·4H_2O_4 mmol·L~(-1)、MgSO_4·7H_2O_2 mmol·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