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工作为奶牛场提供了完整的生产性能记录体系,为牛场进行科学管理提供了可靠依据,是目前奶牛养殖最困难时期转型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在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中所看到的问题,分析其问题,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了加强并完善湖南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检测工作的管理,提高DHI在牛场健康计划中的应用,普及DHI并提高奶牛育种水平,分析了湖南省DHI工作中存在的数据繁多分散、相关部门系统信息得不到充分应用等问题,探讨了云技术平台在当前大数据环境下对牛场DHI检测的重要性,运用DHI大数据信息管理平台将大数据与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相结合,整合多系统分析数据,利用DHI检测结果对奶牛的繁殖育种、疫病流行、营养配方、市场趋势等进行系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DHI大数据信息管理平台能有效解决目前牛场管理工作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对牛场的规模化系统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在现代奶牛场的生产管理中具有重大意义。准确、全面解读DHI报告在解决奶牛场实际问题以及牛群改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宁夏某规模化奶牛场荷斯坦奶牛群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DHI相关指标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使DHI报告在奶牛场的实际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是通过测定奶牛泌乳性能、乳成分,信息反馈来反映牛群及牛只个体的生产性能实际情况的一项技术,对奶牛场的饲养管理、繁殖育种、疾病控制,奶牛生产性能发挥和牛场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生产意义。该技术已成为奶牛场管理的有效工具,但在生  相似文献   

5.
人们养殖奶牛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获取奶牛产品和经济效益,因此,必须要保障奶牛和产品安全性。由此可见,奶牛疾病预防至关重要,奶牛的疾病预防在规模化牛场中具有重要作用。要求牛场必须要建立起科学、具有针对性的疾病防控措施,将奶牛患病率有效降低,减少奶牛患病所带来的危害和损失。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指导养殖者科学管理牛群,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湖南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中心对全省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免费提供DHI测定服务。测定牧场有湖南省奶牛原种场、湖南阳光乳业第一牧场、湖南阳光乳业第二牧场、湖南阳光乳业第五牧场、  相似文献   

7.
不同养殖模式及存栏规模牛场奶牛生产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东省86家奶牛群体改良(DHI)参测牛场的生产性能数据进行了综合统计,采用最小二乘分析法探究了养殖模式(规模化牧场和小区)及饲养规模对牛只生产性能是否存在影响,同时比较了近年来不同规模奶牛场生产性能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山东省DHI参测奶牛场以规模化牧场为主,牧场的存栏规模以300~600头最多,其次为300头以下、600~1000头、1000头以上。不同养殖模式和养殖规模牛场之间在各项生产性能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牧场养殖模式下牛群平均胎次、生奶产量和质量水平显著高于小区模式;不同养殖规模牛场生产性能比较显示,日产奶量、校正奶量和305天奶量均以300头以下牛场为最高(P<0.05),乳脂率以1000头以上牛场为最高(P<0.05),乳蛋白率以600~1000头存栏规模的牛场最高(P<0.05)。从近7年校正奶量变化情况看,存栏600~1000头的奶牛场校正奶量上升趋势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新农业》2020,(18)
正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DHI,Dairy Herd Improvement的缩写)又称奶牛群体改良,是一套完整的生产记录和管理体系。通过测定奶牛的乳脂肪、乳蛋白、尿素氮、体细胞数等指标,结合奶牛的基础档案资料进行DHI报告分析,对奶牛场的个体和牛群的生产和遗传性能进行综合评定,查找奶牛生产管理和育种方面的问题,适时调整奶牛场饲养管理措施,挖掘奶牛生产潜能,提高奶牛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该技术是世界普遍采用的奶牛育种和生产管理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9.
DHI报告可以为奶牛场饲养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也可以为育种工作提供完整而准确的资料。利用河北省某奶牛场2010年12月~2011年9月的DHI测定数据资料,对牛群的305 d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计数和胎次等生产性能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明确奶牛场日常饲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有利于牛群保持较高的生产潜力。结果表明:该牛场牛群平均胎次2胎,平均泌乳天数为243.2 d,牛群整体育种工作失衡;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均随产奶量的增加而降低,牛群的日粮营养结构不合理;体细胞数50万个/mL,牛群乳房炎发生率较高。牛场管理者应对奶牛按产奶水平进行分群管理,适当调整日粮结构,给予平衡的营养日粮;加强牛群的繁殖配种工作,降低奶牛淘汰频率,延长奶牛使用的年限;改善奶牛的饲养环境,加强奶牛在应激期的饲养管理水平以及奶牛乳房炎的检测与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
利用宁夏贺兰县某规模牛场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DHI报告数据,对奶牛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体细胞等指标进行跟踪分析,结果表明:该牛场泌乳牛日粮不合理,泌乳持续力差,体细胞时高时低,存在环境性乳房炎,脂蛋比偏高,奶牛日粮结构不合理,平均泌乳天数过长,奶牛存在繁殖问题。建议牛场从以下方面改进,从而提高奶牛生产性能:1调整泌乳牛日粮,使日粮营养均衡,能蛋平衡;2控制环境卫生降低环境性乳房炎发病率,对体细胞过高的牛只报送兽医处理;3加强繁殖管理,缩短泌乳天数,减少潜在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09-2011年浙江省伊康、佳乐2个牛场1 222头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数据,分析牛场、产犊年份、产犊季节、胎次等环境因素对奶牛305 d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牛场、产犊年份和产犊季节均极显著影响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胎次极显著影响产奶量;秋季产犊产奶量最高,夏季最低;夏季乳蛋白率和乳脂率最高。  相似文献   

12.
奶牛乳体细胞数变化及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分析了大庆地区四个规模化牧场近3年奶牛DHI数据。结果表明,乳体细胞评分均值为5.05(其乳体细胞数均值为49万·mL-1)。75.75%的奶牛个体,其生鲜乳体细胞数小于50万·mL-1。胎次、泌乳阶段、自然月份等因素影响奶牛生鲜乳体细胞数。调查结果为牛场奶牛综合管理及制定科学可行的乳房炎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张佳兰  茹彩霞  王建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158+14259-14158,14259
[目的]分析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情况,为隐性乳房炎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个牛场2009年DHI报告的体细胞数大小来分析隐性乳房炎在不同牛场、泌乳阶段和胎次的发生情况。[结果]不同牛场隐性乳房炎发生率存在差异,牛场1泌乳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另外2个场(P〈0.05)。随着泌乳时间的增加,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率呈增加的趋势,牛场3在第6、7、8和第12泌乳月隐性乳房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泌乳月。随着胎次的增加,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率呈增加趋势,牛场1在4胎以后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率显著增加且与其他2个场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率与泌乳阶段和胎次有关,与牛场自身的饲养管理有关。各个牛场应根据自身条件及DHI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掌握基本疫病防控措施,改进牛场养殖技术,提升管理理念,规模化牛场已经成为现代养殖发展方向,但在这过程中出现大量疫情,影响牛群成长。本文主要通过对规模化牛场养殖出现的疫情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目前,我国规模化养牛场已经得到加速兴建,养牛行业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发展,肉牛规模化养殖数据有了良好的效果。毫无疑问,我国养牛行业逐渐步入产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由此推进了我国养牛业加速发展,养牛数量已经得到显著地提升,进而提升了我国养牛生产质量水平。但硬币总有两面性,随着我国养牛业的不断兴起,规模化养牛场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其中尤为重要的便是牛场疫病的控制问题,如何根据牛场实际情况对疫病进行有效地防治工作已经成为关键问题,急需解决。文章从规模牛场出现的疾病类型、牛场疫苗使用及误区进行分析,针对性给出解决措施,为牛场疫病防治提出前车之鉴。  相似文献   

16.
奶牛乳房炎是造成奶牛生产损失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在发病严重的牛场或地区,该病的发病率最高可达5613%,为了掌握吴忠市区规模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和临床性乳房炎致病菌种类,我们对市区某规模牛场产奶牛进行了采样监测和实验室病原菌分离培养,现将检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长沙地区奶牛养殖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湖南奶牛养殖发展缓慢的原因,以促进湖南奶业的发展,对长沙地区主要奶牛场奶牛的产奶性能和饲料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季节对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有极显著影响,8月奶牛的产奶量降至最低;2)不同牛场间4~9月乳成分存在极显著差异,且测定月份和牛场对乳蛋白互作影响极显著;3)长沙奶牛粗饲料明显缺乏.据此,笔者提出了发展长沙(湖南)奶业的主要措施:1)立足本地资源,开发具有长沙(湖南)特色的奶牛饲料,如全株青贮饲料稻和整粒棉籽;2)采取综合措施缓解奶牛热应激;3)提高奶牛饲养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在忻州市推广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技术,共实施5个县(市、区)的11个奶牛养殖场,涉及存栏牛8184头,其中产奶牛4243头,参加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奶牛3493头,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技术推广背景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技术是通过技术手段对奶牛场个体牛和牛群状况进行科学评估,依据科学手段适时调整奶牛场饲养管理,最大限度发挥奶牛生产潜力,达到奶牛场科学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DHI技术是奶牛场管理和牛群品质提升的基础。通过对DHI技术报告层层剖析,使问题得以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畜禽养殖大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奶制品使得需求不断增加,以黑龙江地区为例,有诸多规模化奶牛养殖基地为完达山乳业等提供生产原料。但由于大量奶牛排泄物没有妥善处理,导致资源浪费和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需要通过有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对规模化奶牛养殖污染物的来源及特征进行概述,并分析如何对规模化奶牛养殖污染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希望可以实现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是当今奶业发达国家普遍应用的成熟技术服务体系。现通过黑龙江垦区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效果,分析生产性能测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希望对垦区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