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省实施科教兴林战略的指导思想是:以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以转变林业发展模式为目标,促进林业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努力推动我省林业尽快实现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为建立比较完备的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保证我省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地向前发展。按照上述指导思想,我省实施科教兴林战略的奋斗目标是:到2000年,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50%以上,科技进步对林业经济建设增长的贡献率在目前20%的基础上提高到45%以上;科技系统结构趋向合理。科技队伍素质明显…  相似文献   

2.
科技成果推广工作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是科技与生产的结合部,是依靠科技振兴林业的首要任务.1991年全国林业科技工作会议提出:"把计划、财务、生产、科技四者捏成一体,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这在科技成果推广中是一个突破,也是林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重大改革.本文拟结合我省林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实际,简要阐述一下在我省林业科技推广工作中如何建立"四位一体"运行机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四川竹产业发展机遇、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充分论述了我省的竹资源优势、竹产业发展现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基于我省竹产业发展的目标与任务,提出了我省竹产业发展基本对策:建立丰产工业原料林基地,培育优质资源;壮大龙头企业,扶持中小企业;强化技术支撑,实现科技兴竹;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加强宏观指导。  相似文献   

4.
吴师强  黄国宁 《热带林业》2007,35(4):I0001-I0001
根据省委及省林业局局党组的部署,结合我省林业建设和科研工作实际,日前省林科所召开大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省林科所提出,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为海南生态省和林业“三大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一是加强科技与生产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二是积极开展科技综合服务,强化林业重点工程科技支撑措施。三是强化林业重点工程规划设计、咨询和监理工作,服务于全省林业建设。紧紧围绕全省林业三大体系的建设任务,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战略要求,建立科技与生产结合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8月20日全国林业产业大会暨中国林业产业协会成立大会之后,各地掀起了贯彻“两会”精神,推动林产业快速发展的高潮。9月6日,中国林科院为贯彻落实全国林业产业大会精神,在京召开了院产业工作会议。中国林科院分党组书记、院长张守攻作了题为《实施科技带动强化机制创新为现代林业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的主题报告。张守攻院长在报告中总结了近年来中国林科院科技产业发展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经验,明确了今后中国林科院产业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和发展重点,加快推进全院科技产业发展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充分发挥科技对林业产业发展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实现科技优势向产业强势的转化,为现代林业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我们进行了编辑加工,现飧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我省林业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目前我省林业产业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并指出我省林业产业的发展存在认识不足、资源短缺、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对我省林业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各市(州)林业(农林)局、厅直各单位:“十五”期间,全省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科研推广部门、林业院校和林业生产单位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科教兴林和人才强林战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作用,大力开展科技攻关和自主创新,积极推广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林业科技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和显著成效,为我省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涌现出一批优秀林业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科技图书、示范园区(基地)、优秀专家和成绩优异、事迹突出的先进单位、优秀个人。  相似文献   

8.
《中国林业产业》2007,(9):54-54
9月6日,2007年中国林科院产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雷加富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雷加富强调,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强化科技创新,加速成果转化,为构建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中国林科院分党组书记、院长张守攻作了题为《实施科技带动强化机制创新为现代林业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的主题报告,报告认真分析了全国林业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总结了中国林科院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中国林科院产业发展的思路和重点,对中国林科院今后科技产业发展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作了全面的部署。[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进步是林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从世界上许多先进发达国家林业发展历程和我省林业发展的经验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本文从分析我省林业发展面临问题和林业科技现状入手,阐述了“科技兴林”是我省林业发展的必然。在林业发展战略、总体规划、科技管理、推广应用、技术培训和资金支持等方面探讨了“科技兴林”的对策。并提出了当前“科技兴林”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同志们:这次全省林业科技大会是我省林业建设进入新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对于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上有关会议精神,认真总结和研究部署全省林业科技工作,进一步提高林业科技创新能力,支撑和引领林业生态与林业产业建设快速发展,扎实推进我省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广东林业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建国50多年来,广东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林业生态建设已成为广东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助推器,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纽带。文章从林业生态建设的地位、作用和主要内容入手,针对其在产业结构、资源结构、分类经营、科技人才和森林旅游等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促进广东林业生态建设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毛竹林是南京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状况关系着该区域森林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发挥。文章调查分析了紫金山毛竹林的起源、林分结构及经营管理现状,提出了改善毛竹林质量的经营措施,包括:调整竹林结构、混交阔叶树种、生态防治病虫害等生态培育措施,垦复、施肥、劈山除灌、疏伐等退化竹林复壮措施,以及控制竹林扩张、改造荒芜竹林等措施。这些经营措施为紫金山毛竹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随着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林业行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也迎来了新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充分发挥森林资源调查的价值,也应该对其技术要点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使得调查工作能够具有较高的成效。本文从小班去细班化的调查优化、融入四结合的调查理念、增设森林生态状况调查因子、使用现代化的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技术等方面综述了广东省茂名地区森林资源新一轮二类调查的技术要点;分析了新一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斑竹为豫北地区主要栽培竹种,曾经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传统手工业的衰落,竹材价格逐年走低,竹林从材用林向笋用林转变已是大势所趋。文章在总结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封园清杂、林地垦复、水肥管理、结构调整、合理采笋等将斑竹林改造为笋用林的关键技术措施。实践证明,改造后的斑竹林生长良好,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该技术可在豫北地区推广应用,为豫北地区竹林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林业分类经营理论的背景及我国林业分类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对黑龙江省森工林区的生产力布局中存在的问题给予了客观的阐述与分析,阐述了林业分类经营思想在指导林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及森工生产力布局调整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林下生态经济产业发展模式与千岛湖区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林下生态经济产业的内涵、林下生态经济产业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在分析、评价、总结千岛湖区不同林下生态经济产业发展实例的基础上,提出了林下生态经济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根据森林采伐行业建设的特点和现状,提出了通过建立林业局(场)等评价参数测算模型,在计算模型的投入、产出等经济数据后,通过分析确定森林采伐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参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国有森工企业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森工企业国有经济占绝对主体的现状出发,指出了其存在的弊端,提出了在国有森工企业内部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构想,为森工国有林区打破旧的发展模式,实现我省森工林区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林业行业标准LY/T 1977-2011《木质板材用热熔胶线》的主要内容.该标准结合木质板材用热熔胶线的生产工艺提出了相关技术要求及相应检测方法,以确保对木质板材用热熔胶线的性能评价标准化、规范化,从而充分发挥该标准指导及规范生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湖南省南洞庭湖区森林资源贫乏,引种适合当生长的树种对于发展当地林业产业具有重要意义。试验表明,慈竹、青皮竹和黄竹等部分丛生竹种适合在南洞庭湖区栽植,可以营造工业原料林。文章重点介绍了丛生竹在当地的繁殖与造林的技术,为南洞庭湖区发展丛生竹工业原料林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