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海洋与渔业》2009,(3):39-39
病名:疖疮病(鳖穿孔病、白点病、鳖洞穴病) 病原:点状产气单胞菌点状亚种(Aeromonas punctata subsp.puncta)。  相似文献   

2.
一、病原 竖鳞病(lepidorthosis)亦称“鳞立病”、“松鳞病”,是鱼体受伤后被细菌感染,引起鳞囊内积聚液体导致鳞片竖立的一种细菌性鱼病。病原为水型点状极毛杆菌(Pseudomomnas punctata f.ascitae)或嗜水气单胞菌等。本菌短杆状,近圆形,单个排列,有动力,无芽胞,革兰氏阴性。  相似文献   

3.
三角帆蚌死亡情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淡水珍珠生产大多是采用三角帆蚌育珠。作为育珠生产用的三角帆蚌,在生产过程中常大批死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为广大蚌珠生产者及有关科研人员所关注。作者曾在1982年报道了三角帆蚌细菌性疾病的研究,认为点状产气单胞菌的一新亚种一帆蚌点状产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ctata hyriopsae)是三角帆蚌细菌性疾病的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4.
在欧鳗养殖过程中,小瓜虫病是白仔养殖阶段发病率高、危害大的一种常见病,如防治不及时及方法不当,将会造成极大的损失。 病原:多子小瓜虫 病症:小瓜虫一般寄生在鱼皮肤和鳃,在眼角膜和口腔等处也有寄生,侵袭部位肉眼可见由于细胞增生而形成的白色点状胞囊,因此又称之为“白点病”。病情严重时,由于虫体侵入鱼的皮肤和鳃的表皮组织,引起宿主的病灶部位组织增生,并分泌大量的粘液,形成一层白色薄膜覆盖于病灶表面,同时鳍条病灶部位遭受破坏,出现腐烂。病鱼呼吸困难,游泳迟钝,有时集群绕池并摩擦其他物体,造成鱼体充血、损伤…  相似文献   

5.
在欧鳗养殖过程中,小瓜虫病是白仔养殖阶段发病率高、危害大的一种常见病,如防治不及进及方法不当,将会造成极大的损失。   病原:多子小瓜虫   病症:小瓜虫一般寄生在鱼皮肤和鳃上,在眼角膜和口腔等处也有寄生,侵袭部位肉眼可见由于细胞增生而形成的白色点状胞囊,因此又称之为“白点病”。病情严重时,由于虫体侵入鱼的皮肤和鳃的表皮组织,此起宿主的病灶部位组织增生,并分泌大量的粘液,形成一层白色薄膜覆盖于病灶表面,同时鳍条病灶部位遭受破坏,出现腐烂。病鱼呼吸困难,游泳迟钝,有时集群绕池并摩擦其他物体,造成鱼体…  相似文献   

6.
为确定七彩神仙鱼(Symphysodon aequifasciatus)肠炎的致病菌并筛选敏感药物,利用传统培养法,从该鱼的肠道组织中分离出优势菌,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 DNA序列测序比对确定菌种信息,并使用药敏纸片法筛选致病菌的敏感药物。试验结果表明:优势菌株QC3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ctata),是七彩神仙鱼肠炎的致病菌株,此菌对氟苯尼考、强力霉素、庆大霉素、诺氟沙星高度敏感,对链霉素中度敏感,对土霉素、红霉素、青霉素、头孢唑林、氨苄西林表现出耐药性。根据研究结果,建议使用氟苯尼考、诺氟沙星、强力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对七彩神仙鱼肠炎病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7.
鳗鱼爱德华氏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德华氏病又称肝肾病,是我国鳗鱼生产中的常见病,也是鳗病中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直接影响着养鳗单位的经济效益,应当引起高度的重视。[症状与诊断]病鱼一般潜伏在他的浅水区或让水面无力漂游,根据细菌侵害部位所表现的症状可分一为肝脏型、肾脏型、混合型。l、肝脏型病鱼初期外表无明显症状,解剖可见肝脏有一个或数个病灶,肝脏部分坏死,组织切片下,病灶区可见许多细菌菌落;肝区腹剖肌肉呈明显的炎症反应,严重的肌肉坏死造成溃疡穿孔,肝脏暴露在外,溃疡孔周围出现红色炎症带,体表常见点状出血,络部充血,消化管膜充血发红…  相似文献   

8.
正一、鱼类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1.锚头鳋病(1)病症:寄生在鱼的体表或口腔,寄生部位周围组织红肿发炎,伤口出血,肉眼可见红斑和透明、细长的虫体。(2)危害:主要危害草鱼、鲢、鳙、鲤、鲫、青鱼等,对淡水鱼的各龄鱼均有危害。(3)防治:全池泼洒鱼虫宁或中水暴发停,病情严重时,隔天再使用一次,剂量减半。2.车轮虫病(1)病症:由多种车轮虫和小车轮虫寄生在鱼的体表和鳃组织而引起。病鱼表现为鱼体发黑,离群独游,病鱼鳍、头部表现出一层白翳。鱼苗患病时,成群围绕池边狂  相似文献   

9.
健康养殖     
渔工 《海鲜世界》2005,(4):64-64
(三)红底板病 1.病原 鳖红底板病病原为点状气单胞菌点状亚种. 2.症状 鳖发病初期腹甲出现红斑,继而出现溃烂、水肿,露出腹甲骨板,口鼻呈红色,咽喉部分红肿,其肠道充血、无食物,肝呈紫黑色.4~5月为发病季节,对越冬后亲鳖危害最大.  相似文献   

10.
<正>马立克氏病(MD)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传染性肿瘤性疾病。其特征为外周神经淋巴样细胞浸润和增大,引起肢(翅)麻痹,以及性腺、虹膜、各种脏器、肌肉和皮肤肿瘤病灶。本病是目前危害养鸡业健  相似文献   

11.
二、治疗在池塘中发现病鱼或死鱼时,要仔细检查,正确诊断,及时对症施药治疗。现将主要鱼病的症状及其治疗方法介绍如下。(一)出血病:病鱼口腔、鳃盖、体侧肌肉及鳍基部出血,患处肌肉呈点状或块状出血,严重时全身肌肉鲜红色;鳃部却因缺血而呈“白鳃”;肠道出血发红,但无腐烂状。常呈“红肌肉”、“红鳍红鳃盖”和“肠炎”型三种症状。病原是呼肠孤病毒,主要危害当年草鱼,其次是一足龄草鱼和青鱼,流行适温为25—30℃。治疗主要是预防1.注射灭活疫苗(10~(-2)的浓度)0.1—0.2毫升(见人工免疫预防)。2.适当稀养、混养或养双季鱼种的办法减少发病。  相似文献   

12.
肠炎病是我国养殖鱼类中最严重的病害之一,而草鱼更是首当其中。本文综合介绍草鱼肠炎病的病原体、症状与诊断,流行与危害以及防治方法。 一、病原体 初步确定为点状产气单胞杆菌(Aeromonas Punctata)。菌体短杆状,两端圆形,0.4~0.5μm×1~1.3μm,多数为两个相连,也有单个的,有动力,极端单鞭毛,无芽胞,染色均匀,革兰氏阴性。琼脂菌落  相似文献   

13.
打印病是由点状产气单胞杆菌所引起的一种细菌性鱼病。主要症状:病鱼肛门附近两侧肌肉腐烂,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充血,酷似打了一个红印记,故称打印病。此病不及时治疗,可以烂穿肌肉,露出骨胳和内脏而死亡。本病主要危害白鲢、花鲢的成鱼和亲鱼,草鱼、青鱼也时有发生,发病季节为5—8月。治疗:肌肉注射青霉素(将青霉素溶解于6ml灭菌用水中,按每公斤重注射青霉素5万单位计算)每天1次,连注4次。同时肌肉注射鱼腥草(公斤重注射1ml),每天1次,连注4次。外用红霉素软膏(患处用药棉将水吸干,再在患处涂上红霉素软膏),每天1次,连涂4次。笔者1990——1992年以来,用上述方法治疗病鱼75尾,成活73尾。  相似文献   

14.
鱼种培育的旺季。白头自嘴病对家养鱼苗和初期夏花鱼种均能造成严重的危害。尤以夏花草鱼最易发生。它是由一种粘球菌芎I起的。病鱼额部和嘴周围色素减退。呈现白头白嘴状(此症状病鱼拿出水面不易观察,在水中观察反而明显),病情严重的。在病灶部位发生溃烂。病鱼体瘦发黑.散游池岸水面四周。不久即出现大量死亡.  相似文献   

15.
草鱼出血病是草鱼饲养阶段危害最大的一种传染病,流行季节在6月下旬至9月底,一旦发病,往往给养殖者带来严重损失。 病鱼体内外各器官和组织呈现斑点或块状充血,病情轻者全身肌肉呈点状充血,下颚、鳃盖和腹部出现淡红色血斑,眼球突出;重者全身肌肉呈红色,鳃丝出血,内脏器官均可出现点状充血,有时有腹水,肠道无食物,充血但不糜烂。其中草药防治方法是: 1.每亩水面水深1米,用0.6千克大黄放入3-  相似文献   

16.
《科学养鱼》2000,(9):60-61
3.细菌病毒病草鱼出血病[病原]属肠孤病毒科中一种水生生物呼肠孤病毒。[病状诊断]病鱼体内外各器官和组织呈现斑点或块状充血。病情轻者全身肌肉呈点状充血 ,下颚、鳃盖和腹部出现淡红色血斑 ,眼球突出 ;重者全身肌肉呈红色 ,鳃丝出血或苍白色 ,内脏器官均可出现点状出血 ,有时有腹水 ,肠道无食物 ,充血但不糜烂。诊断时 ,需全面观察病鱼体内外器官和组织的出血症状 ,如果出血症状明显 ,或有上述几种症状表现 ,可以诊断为草鱼出血病。[流行与危害]此病是目前草鱼饲养阶段危害最大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它流行于全国各养殖地区 ,其中以…  相似文献   

17.
3.寄生虫性疾病(1)小瓜虫病(Ichthyophthiriasis)病原:小瓜虫病是由多子小瓜虫引起的,是斑点叉尾一种危害较大的原虫性寄生虫病。由于病鱼体表粘液增多,游动异常,常见鱼体与固体物摩擦,继而在体表、鳍条和鳃上出现大量小白点,故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White spot disease)。  相似文献   

18.
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但有的鱼病症状相似,常因误诊而错失治疗良机,影响生产。现将几种常见易混淆鱼病异同点简介如下: 一、出血病与肠炎病都主要危害当年和一龄的草鱼种,病鱼肛门红肿,肠道充血,呈鲜红色。但出血病是由呼肠弧病毒引起的,病症有“红肌肉”型、“红鳍红鳃盖”型、“肠炎”型三种类型。其中“肠炎”型仅表现肠道、脂肪等组织呈点状或块状充血,不发炎,而且肠道有弹性,通常水温25℃以上流行。而肠炎病是经菌引起的,肠道充血发炎,严重的呈紫色。剖开肠无食、有血脓。观察体表则鳍  相似文献   

19.
1 溃疡病 [症状] 病鱼皮肤出现红斑,紧接脱鳞,肌肉腐烂,严重时露出骨骼,病灶圆形。以成鱼为主要危害对象,若继发水霉病,死亡率很高。 [防治] 避免鱼体受伤。注射组织疫苗:取病鱼肝、脾、肾及无污染的病灶组织,以1:10加生理盐水  相似文献   

20.
<正>2010年8月份,茂名市部分养殖场同时暴发了一种流行病,病鱼症状为:体色发黑,游动缓慢,在塘边、水面无方向性地缓慢游动;病鱼眼球突出,眼球浑浊发白,停止摄食;下颚及鳃盖下缘有弥漫性出血,腹部体表具有点状或斑块出血;肝脏、胆囊、脾脏肿大,该病主要危害100g以上的鱼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