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冬采用将稻草摆放成稻草垄的方法再做甘薯免耕试验,结果表明:免耕①处理比常耕处理商品薯增产4156.5kg/hm2,达到极显著水平,比免耕②处理商品薯增产3780kg/hm2,增产达到极显著水平;免耕②处理比常耕处理商品薯增产376.5kg/hm2,未达到显著水平;免耕处理与常耕处理甘薯质量没有明显的差别,部分薯形比常耕处理更长直,颜色更鲜红和有光泽;免耕处理能明显地节约劳动力(节约劳动力99个工作日/hm2)和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2.
通过比较稻草夹心栽培方法、稻草起垄免耕栽培方法和常耕栽培方法处理下甘薯的产量、质量以及经济效益,分析了两种利用稻草栽培甘薯新方法的效果。结果表明,稻草起垄免耕栽培处理比稻草夹心栽培处理商品薯增产2363kg/hm~2,稻草夹心栽培处理比常耕处理商品薯增产2050.5kg/hm~2,三个处理相互比较增产达到极显著水平。从外形看,稻草夹心栽培处理商品薯形状长直、颜色鲜艳。本试验条件下,稻草夹心栽培处理比常规处理增加搬运和摆放稻草劳动工日45个/ hm~2,但增加效益8202元/hm~2。  相似文献   

3.
土壤不同营养状况与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试验研究了土壤不同营养状况对强筋小麦子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个处理中,土壤长期施用N,P,K等主要营养元素且配合比为1:1:1(N120.0kg/hm^2,P2O5 120.0kg/hm^2,K2O 120.0kg/hm^2)时产量最高为5433.0kg/hm^2,不施肥(ck)产量最低为1260.0kg/hm^2;蛋白质含量以单施N素(N120.0kg/hm^2)时最高达17.00%,N、P元素配合比为1:1(N60.0kg/hm^2,P20560.0kg/hm^2)时蛋白质含量最低为10.53%;蛋白质产量以N、P配合比为3:1(N180.0kg/hm^2,P20560.0kg/hm^2)时最高为696.0kg/hm^2,以单施P素蛋白质产量最低为156.0kg/hm^2。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明适宜的钾肥施用量与施肥时期在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同时,实现钾肥的高效利用和优化管理。以优质食用型甘薯徐薯32为试验材料,研究3个钾肥用量(0,150,300 kg/hm2)和3个施钾时期(生长早期即栽插后2周内、封垄期和块根膨大初期)处理对甘薯产量及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早期施用钾肥300 kg/hm2时,块根鲜薯和薯干产量获得最高值,分别为36495.0,12175.5 kg/hm2。钾肥不同施用期和施用水平对所测甘薯品质性状影响较大,甘薯生长早期追施钾肥有利于淀粉、麦芽糖和蔗糖的积累;低钾处理有利于淀粉及糖类物质的积累,而高钾处理则有利于蛋白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5.
探讨铵态氮素对甘薯块根形成的调控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利用单株结薯数差异显著的甘薯品种商薯19(S19)和济徐23(J23)为材料,于2014-2015年进行大田试验和盆栽辅助试验,设置60 kg hm^–2低氮(LN60)和180 kg hm^–2高氮(HN180)2个氮素水平,酰胺态(XN)和铵态(AN)2种氮素形态,进行甘薯幼根向块根分化关键时期的发育解剖观察和IbEXP1基因的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单株有效结薯数较高的商薯19块根产量显著高于济徐23,生长前期甘薯块根的分化建成相较于块根的膨大生长更利于最终块根产量的形成。同时,2个甘薯品种60 kg hm^–2铵态氮素处理在茎叶封垄期建成更多根径介于0.5~5.0 cm的薯块,显著提高了收获期的单株有效薯块数目,块根产量最高。其中,60 kg hm^–2铵态氮素处理2个品种甘薯幼根在前形成层时期原生木质部束的导管数目及中柱薄壁组织木质化薄壁细胞数目最多;初生形成层发育时期IbEXP1基因高水平表达,幼根直径、中柱直径大,原生、次生木质部束数目多;次生形成层活动初期IbEXP1基因的相对表达和中柱薄壁细胞的木质化程度介于不施氮和高氮素处理之间,但幼根直径、中柱直径和中柱占横截面比均显著最高,在块根分化建成中建立了中柱薄壁细胞木质化活动和分裂活动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不同钾肥施用量对‘商薯19’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不同钾肥施用量对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求优质、高产甘薯施钾水平,以豫东地区主栽品种‘商薯19’为试验材料,进行了6种不同钾肥施用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增施钾肥的5个处理B(75 kg/hm2)、C(150 kg/hm2)、D(225 kg/hm2)、E(300 kg/hm2)、F(450 kg/hm2)鲜薯产量增幅为5.1%~ 22.0%,薯干产量增幅7.3%~42.8%,商品薯鲜重增幅8.1%~65.4%,茎叶鲜重减产幅度20.4%~43.9%,薯块干物率较对照提高0.5~4.2个百分点,淀粉率较对照提高0.44~3.66个百分点。增施钾肥能够有效抑制甘薯茎叶徒长,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优异种质GP2-12增施磷钾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浙江省马铃薯主产区丽水市.通过2年试验研究了增施磷钾肥措施对优质马铃薯GP2-12的产量及相关生理性状的影响。试验表明.在当地习惯施肥基础上.同时增施磷钾肥,提高了马铃薯产量、块茎淀粉含量及商品率、叶面积系数、叶绿素含量和净同化率、同时表明.增施磷钾肥的不同处理效果不同.根据增产提质效果及实际效益.推荐施肥量为:N110kg/hm^2、P2O5 80kg/hm^2、K2O 180kg/hm^2、农家肥10^4kg/hm^2。  相似文献   

8.
水稻氮肥用量及增产效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2年试验,分析了在吉林省土壤与气候条件下,氮肥用量与水稻产量的关系。得出了氮肥在40~240kg/hm^2用量条件下,增产20.17%~150.72%,每kg氮肥增产0.0167~0.0327t稻谷。增产率为0.45%~0.94%。高产处理中(9.35~9.68t/hm^2),有6.95%~8.47%的产量来自于磷、钾肥贡献,纯氮肥贡献率53.82%~55.94%,土壤基础肥力贡献率37.11%~37.71%。通过试验可以看出,氮肥用室160-200kg/hm^2,增产率较高,每kg氮肥可以增产0.0318~0.0327t稻谷。氮肥施用水平低于80kg/hm^2或高于200kg/hm^2,氮肥增产率下降。在磷、钾肥固定的条件下,最高产量的氮肥施肥量为205.54~210.95kg/hm^2,产量可以达到8.99~9.12t/hm^2。  相似文献   

9.
品比试验表明,本地黄心薯产量达4230.8kg/667m^2,排在第1位;本地白薯产量达3128kg/667m^2,排在第2住;脱毒甘薯美国SL-9、86—21产量分别为2461.3kg/667m^2、2300.9kg/667m2,排在第3、第4位,脱毒甘薯均比对照本地甘薯高出300.8kg/667m^2和140.4kg/667m^2,增产13.92%和6.50%。从产量结果中看出,脱毒甘薯产量表现较好,淀粉和干物质含量较高,适宜在天柱地区种植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通过播期、收获期、密度和氮肥运筹试验,采取回归和通径分析的统计方法,对淮北地区中晚熟,中大穗型玉米高产栽培途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麦收后争时抢播,从6月10日以后,每推迟1d减产66.21kg/hm^2;适当降低种植密度,由8.25万株/hm^2降至5.25万株/hm^2,产量将从6909kg/hm^2增至9219.0kg/hm^2,5.25万株/hm^2均可获得9000kg/hm^2的产量;氮肥应超前施肥,基肥和穗肥各占50%有利高产,苞叶变黄后推迟10-15d待乳线消失后收获,可增产16.0%左右,且能提高商品品质。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甘薯喷施缩节胺(pix)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施用时期为甘薯封垄期,最适用量为75g/hm^2,缩节胺可以抑制甘薯茎蔓的径长,提高叶片叶绿素日增加量,增加单株结薯数,提高烘干率。鲜薯产量增加5.39%-11.82%,薯干产量增加10.08%-20.75%。  相似文献   

12.
入土节数对迷你型甘薯产量及商品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迷你型甘薯进行的入土节数试验,分析了各处理在鲜薯产量、经济系数、薯块商品率和T/R值的动态变化、经济效益等的差异,结果表明:入土节数对迷你型甘薯的经济产量和薯块商品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薯苗数量能保证的情况下,入土节数应以3~4节为宜。同时配合其他栽培措施,能获得较好的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探索稻茬免耕马铃薯组装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有效促进大面积示范推广,提高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进行了稻茬免耕马铃薯不同播期试验,以利探索稻茬免耕马铃薯最佳适宜播种期,确保前后作物季季稳产高产。试验结果表明:C处理产量最高达1605.4kg/667m^2居第1位,较B、A、D处理分别提高单产165.2kg、234.6kg、325kg/667m^2,依次分别增产11.3%、17.1%、25.4%;B处理产量1442.9kg/667m^2居第2位,分别比A、D处理提高单产72.1kg和162.5kg/667m^2,分别增产5%和12.7%;A处理产量1370.8kg/667m^2居第3,比D处理提高单产90.4kg/667m^2,增产6.6%;D处理产量最低为1280.4kg/667m^2。  相似文献   

14.
长期施用化肥对红壤旱地作物和水稻产量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基本材料,研究了长期施用化肥对红壤旱地作物和水稻产量影响。结果表明:(1)红壤旱地的花岗岩红壤和第四纪红壤二种母质熟化24年后(即2005年)种植豆科作物-黄豆和禾本科作物小麦(2006年),其作物产量均表现为:长期施用化肥NPK处理比长期施用有机物处理的产量低;(2)红壤旱地种植小麦和黄豆,花岗岩、四纪红土NPK处理靠小区水泥梗边缘要好。小区中间95%部分叶片淡黄,植株矮小,长势极差,几乎没有产量。(3)红壤稻田有机无机肥长期配施,能促使水稻持续高产稳产,长期施用化肥,导致水稻减产。施用化肥25年后(即2006年),水稻早稻稻谷产量为:4284.Okg/hm^2,比施用有机肥处理(M)少283.5kg/hm^2;比有机肥无机肥配合处理(NPKM)少1395.0kg/hm^2。水稻晚稻稻谷产量为:3592.5kg/hm^2,比施用有机肥处理(M)少37.5kg/hm^2;比有机肥无机肥配合处理(NPKM)少951.0kg/hm^2。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世界其他国家红薯单位面积的平均产量在15000kg/hm^2以下,中国红薯的平均产量约为15000kg/hm^2,而光友薯业红薯基地鲜薯产量达到75000kg/hm^2,农民仅卖鲜薯每1hm^2的收入就达3万多元,比过去常规种红薯收入的6000元,增加了4倍。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是指将田块翻耕栽培改为免耕栽培,改窝播薯种为摆放薯种,在收获时,改挖薯块为拣薯块的一项省工节本增效果栽培技术。针对解决马铃薯传统种植操作繁杂、费工、产量低的问题,2003年引进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进行了示范,初获成功,2004年秋在赤水市元厚镇扩大示范,面积达13.33hm^2。元厚镇邻靠习水县土城镇,距离赤水市城区54km^2,  相似文献   

17.
以保护性耕作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华北平原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冬小麦田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作物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及作物产量。结果表明:免耕冬小麦田0-180 cm土壤含水量高于翻耕,随土层深度的加深含水量之间差异减少。土体0-30 cm贮水量呈波浪状变化,其中免耕具有很好的蓄水保墒作用;耕作处理之间0-180 cm的土体贮水量虽无显著差异,但免耕处理土体贮水量高于翻耕,秸秆还田高于无秸秆处理。秸秆直立免耕(ZT1)处理作物耗水量最少,分别比翻耕(CT),翻耕+秸秆还田(CTR),旋耕+秸秆还田(RTR),秸秆粉碎免耕(ZT2)少消耗3.8,39.6,55.8,61.8 mm的水分;ZT1处理的产量为5 139.7 kg/hm^2,比CT(7 314.8 kg/hm^2)减产29.7%;ZT1处理水分利用效率为13.9 kg/(mm.hm^2)比CT减少32.4%。  相似文献   

18.
川西北地区甘薯高产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通过筛选合理的肥料配比组合,为川西北地区甘薯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以不施肥为对照,选择了5种不同的肥料配比组合,并进行了鲜薯鲜薯产量、薯块干率和薯干产量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N、P、K肥料配比组合对甘薯产量及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肥料配比组合对增加甘薯产量,提高薯块干率均有一定的作用,川西北地区万薯5号的最佳施肥量是P2O75 kg/hm2、K2O150 kg/hm2配合施用.  相似文献   

19.
直播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直播玉米密植通透超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1直播玉米超高产产量结构 产量目标:产量为1.2万~1.5万kg/hm^2; 产量结构:保苗7.0万~7、5万株/hm^2,最高不超过8.0万株/hm^2;  相似文献   

20.
引进抗虫杂交棉GKZ1、GKZ2两个新品系,进行生态繁育栽培试验,单产皮棉分别为1483.5kg/hm^2和1591.5kg/hm^2。实现节水50%、节肥50%、节药80%、节工50%,节约成本2250~3000元/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