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毛竹笋用林旱季人工浇水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经2000,2001年连续2a在7-8月旱季对毛竹笋用林人工浇水试验表明,旱季人工浇灌对竹笋的产量和品质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竹笋总产量平均每年比对照增加2082.4kg/hm^2。增幅14.16%,鞭笋产量平均增长17.16%,冬笋产量平均增长19.35%。春笋产量平均增长14.62%,无论是鞭笋,冬笋,春笋的产量,连续2a的试验,第2年增幅明显高于第1年,竹笋总产值平均每年比对照增加19.81%。  相似文献   

2.
对福建省华安县竹种园5种牡竹属笋用竹云南甜龙竹、版纳甜龙竹、勃氏甜龙竹、马来甜龙竹和梁山慈竹竹笋营养进行成分比较。结果表明:5种笋用竹鲜竹笋含水量均接近或超过90%,口感较好;灰分含量勃氏甜龙竹竹笋的最高,达0.893%,版纳甜龙竹最低(0.340%);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马来甜龙竹(1.717%),最低的是版纳甜龙竹(1.260%);勃氏甜龙竹(0.281%)和云南甜龙竹(0.292%)脂肪含量较低,马来甜龙竹(1.134%)和梁山慈竹(1.083%)脂肪含量较高;勃氏甜龙竹(0.655%)和云南甜龙竹(0.666%)粗纤维含量较低,而梁山慈竹、版纳甜龙竹和马来甜龙竹含量相近,达较高水平,分别达0.953%、0.894%和0.879%。5种竹笋均含有17种氨基酸,氨基酸总含量最高的是勃氏甜龙竹(227.64 mg·g~(-1)),最低的是马来甜龙竹(120.43 mg·g~(-1));必需半必需氨基酸总含量最高的是勃氏甜龙竹(84.26%),最低的是马来甜龙竹(50.67%);呈味氨基酸总量最高的是勃氏甜龙竹,达212.79 mg·g~(-1),其次依次为梁山慈竹(164.71 mg·g~(-1))、版纳甜龙竹(156.35 mg·g~(-1))、云南甜龙竹(141.44 mg·g~(-1))和马来甜龙竹(115.83 mg·g~(-1))。  相似文献   

3.
对不同产地的优良经济竹种红竹笋进行营养成分及其遗传变异研究,结果表明:粗蛋白、可溶性总糖、粗脂肪等有机营养成分平均含量分别为31.75%、5.11%、4.44%;氨基酸含量为327.81 nag·g~(-1),其中必需氨基酸占35.95%;矿质元素氮、磷、钾、铁、锌、钙、镁、铜、硒的平均含量分别是5 079.31、6 037.40、45 169.40、70.68、78.60、168.56、1 443.76、17.32、0.88 mg·kg~(-1).分布区不同产地间粗蛋白、可溶性总糖、粗脂肪等有机营养成分的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遗传方差均大于环境方差,且以粗蛋白的遗传变异系数最小,广义遗传力分别达88.69%、63.07%和74.74%.红竹笋体检测到的17种氨基酸中,以谷氨酸含量最高,达37.92 mg·g~(-1),其次天冬氨酸为35.45 mg·g~(-1),含量最低的蛋氨酸为3.29 mg·g~(-1).笋体中9种矿质元素仅硒在不同产地间的变异系数较大,为26.51%,其它8种矿质元素的变异系数均≤13.11%;不同产地红竹笋体中矿质元素含量与产地土壤中有效矿质元素含量之间无显著相关;红竹笋3种有机营养和8种矿质元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粗蛋白与钾元素和锌元素、可溶性总糖与铁元素、钾元素与镁元素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经多点取样检测杭州市雷竹林土壤与竹笋有机农药残留,结果表明:雷竹林土壤与竹笋有机农药污染具有普遍性.土壤中检测到3类16种有机农药残留,HCH及其异构体、DDT及其同系物、五氯硝基苯有机氯农药(OCP)10种,HCH检出率100%,显著高于DDT.甲基对硫磷、对硫磷、甲胺磷、乐果有机磷农药(OPP)4种,甲基对硫磷检出率100%.氯氰菊酯和顺-氰戊菊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PYP)2种,检出率低于75%;土壤中有机农药残留量均低于100 μg·kg-1,低于有机农药土壤残留有关规定,其中,HCH、DDT低于20μg·kg-1,有机磷农药低于50喀·kg~.笋体检测到有机农药9种,均为有机氯农药,HCH、DDT检出率均达100%,DDT较HCH更趋于稳定,五氯硝基苯检出率88.24%.竹笋对HCH、DDT等有机氯农药有富集效应.笋体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均值均低于50μg·kg-1,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和浙江省优质竹笋标准. 检出率100%.氯氰菊酯和顺-氰戊菊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PYP)2种,检出率低于75%;土壤中有机农药残留量均低于100 μg·kg-1,低于有机农药土壤残留有关规定,其中,HCH、DDT低于20 g·kg-1,有机磷农药低于50μg·kg-1.笋体检测到有机农药9种,均为有机氯农药,HCH、DDT检出率均达100%,DDT较HCH更趋于稳定,五氯硝基苯检出率88.24%.竹笋对HCH、DDT等有机氯农药有富集效应.笋体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均值均低于50μg·kg-1,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和浙江省优质竹笋标准. 检出率100%.氯氰菊酯和顺-氰戊菊酯拟除虫菊酯  相似文献   

5.
采用最新的国际标准方法测定了刚竹属8种笋用竹种鲜竹笋蛋白质、粗纤维、还原糖、灰分等主要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8种笋用竹种竹笋还原糖含量普遍为1.20~1.50 g·100 g~(-1),蛋白质含量为2.65~3.62 g·100 g~(-1)。以白哺鸡竹笋和红哺鸡竹还原糖含量较高,还原糖含量在1.40 g·100 g~(-1)以上;毛竹和花哺鸡竹为2种高蛋白竹种,蛋白质含量分别为3.62 g·100 g~(-1)和3.61 g·100 g~(-1)。红哺鸡竹口感较优,且粗纤维、灰分含量不高,是食用佳品。8种笋用竹种竹笋中氨基酸种类齐全,除了色氨酸外,16种常见的氨基酸均被检出,氨基酸总量(T)均高于大白菜、蒜苗、韭菜、芫荽、空心菜等常见蔬菜。白哺鸡竹竹笋和黄秆乌哺鸡竹竹笋的人体必需氨基酸(E)含量较高,E/T分别为37.704、36.029,超过了一般的蔬菜。甜竹、毛竹和高节竹竹笋中儿童必需氨基酸含量(CE)均在0.191 g·100 g~(-1)以上。  相似文献   

6.
奉化水竹一字竹笋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字竹笋象严重危害奉化水竹,水竹平均被害率为71.4%,该虫一年1代,成虫发生期为5月中旬到6月底,比危害其它竹种迟15-20天,其它各虫态的起迄期也相应延迟,成虫晴天活动,以竹笋80-150cm高处的笋肉补充营养,经3-5天补充营养后,进行交尾,雌虫经2-3次交尾后产卵,卵产于竹笋60-100cm高处,每穴1粒,一株笋上最多产卵3-5粒,人工捕捉,施放白僵菌、埋青盖土及药剂防治,均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给雷竹笋的深度开发提供参考依据,采用有机溶剂法从雷竹笋中提取总黄酮和总甾醇,就雷竹笋总黄酮与总甾醇对清除羟基自由基(·OH)与DPPH的能力和对油脂的抗氧化能力进行了测定、分析和评价,并就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黑曲霉的抑制作用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雷竹笋总黄酮和总甾醇对羟基自由基(·OH)和DPPH均有一定程度的清除能力,总甾醇对这两者的清除能力均大于总黄酮;对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1 mg·mL~(-1)总黄酮与0.13 mg·mL~(-1)总甾醇的效力相当;而对DPPH的清除能力,1 mg·mL~(-1)总黄酮与0.60 mg·mL~(-1)总甾醇的效力相当。雷竹笋总黄酮和总甾醇对油脂的抗氧化作用均显著,其与VC、VE及柠檬酸的混合物具有协同抗氧化性,其与VC的协同抗氧化能力最强。雷竹笋总黄酮和总甾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与黑曲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总黄酮的抑菌效果比总甾醇的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湿法消解-原子荧光法对雷竹笋中微量硒进行测定。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度好。找到测定笋中硒总量的仪器最佳条件,两次测得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9.12%和81.25%。湿法消解是目前较常用的生物样品消解方法,结合高压消化和微波消解在竹笋样品消解中的缺陷,经长期试验找出测定像竹笋一样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样品消解测硒的方法步骤,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避光处理对麻竹笋苦涩味强度及单宁含量、形态与分布影响的机理。[方法]运用感官评定、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透射技术和磷钨酸-钨酸钠比色法,采用覆土(EP)、双层不透光套袋(CLPB)和自然生长(CK)3种不同处理,对麻竹鲜笋的口感品质进行感官评定,分析测定麻竹笋笋体单宁物质含量、形态和分布。[结果](1)不同处理的麻竹鲜笋的口感不仅均呈苦涩味,且苦涩味强度均表现为由麻竹笋的基部到笋尖逐渐增强的趋势,其苦涩味强度整体大小顺序为:CKCLPBEP。(2)麻竹竹笋壁中含有单宁物质的细胞(CWT)可被2%氯化亚铁溶液染成黑色,与不含单宁物质的细胞区别明显。(3)单宁大量分布在薄壁细胞内,少量在纤维细胞内,维管束中的筛管和导管细胞中无单宁分布。(4)单宁在薄壁细胞中主要分布于细胞质内,少量分布在液泡中,电镜下CWT中积累的单宁可分为絮状、颗粒状和块状3种类型。(5)不同处理的麻竹笋单宁含量为CK:1.15 2.67 mg·g~(-1),CLPB:1.03 1.43 mg·g~(-1),EP:0.36 1.13 mg·g~(-1),其相应的CWT密度大小顺序为:CKCLPBEP,3种处理不同部位的单宁含量与CWT密度大小均为笋尖中部基部。[结论]避光显著降低麻竹竹笋壁的苦涩味强度及单宁含量,自然光照下生长的麻竹笋苦涩味强度及单宁含量显著高于避光处理;光与竹笋中单宁物质分布和形态相关不显著,单宁形态仅与竹笋部位密切相关。覆土、套袋等避光措施可显著降低笋体单宁物质的含量,降低苦涩味,改善竹笋的口感品质,为培育低苦涩味麻竹笋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基质固相分散-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先将粉粹的竹笋样品经弗罗里硅土基质固相分散技术净化,然后用20 m L丙酮—正己烷溶液(1+2,v/v)淋洗,GC—MS/MS检测,外标法定量)检测竹笋中26种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结果表明:26种有机氯农药在5~200μg/m 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在0.01~0.1 mg/kg浓度范围内,26种目标物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1.1%~108.9%,相对标准偏差在3.3%~9.5%。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各项技术指标均能满足竹笋中26种有机氯农药的检测需要。  相似文献   

11.
通过106d的连续观测,结果表明撑绿竹新造竹林的平均发笋率为89.7%,竹笋出土萌发经历3个时期,即初期、盛期和末期,竹笋-幼竹的高生长节律经历了4个时期,即初期、上升期、盛期、末期,单株竹秆高生长平均经历73d,1年生竹高生长量平均为153.83cm,每竹丛出笋1秆到4秆.  相似文献   

12.
对斑苦竹(Arundinaria oleosa)笋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斑苦竹笋中的蛋白质含量高达44.83%,在几种常见的竹笋中含量最高;脂肪含量为3.43%,低于常食竹笋;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其中磷含量最高(6 853.50 mg/kg),其次为镁和钙,分别为2 009.14 mg/kg和1 029.25 mg/kg;斑苦竹笋中含有18种氨基酸,总量为384.1 mg/g,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8种,占氨基酸总量的36.35%。采用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对斑苦竹笋中的蛋白质营养价值进行了评价,氨基酸比值系数分为74.84,其营养价值优于常见蔬菜。  相似文献   

13.
以新鲜竹笋、全脂牛奶、白糖为原料,研制凝固型竹笋酸奶。研究了采用水竹笋和毛竹笋的四种提取原液制备竹笋酸奶的工艺,测定了不同竹笋酸奶的活菌数,并与原味酸牛奶比较。由正交试验确定了水竹笋(去渣)酸奶的发酵条件:最佳配比(质量百分比):竹笋提取液20%,白糖8%,全脂奶粉10%,接种量4%,发酵时间5 h。以此制成的凝固型水竹笋(去渣)酸奶营养丰富、清香爽口、色泽良好、风味独特。  相似文献   

14.
研究生石灰用量对早竹笋品质及竹材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为早竹林土壤修复中石灰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早竹林中建立10 m×10 m的小区12个,分别设置CK、SH1、SH2、SH3等4个处理,生石灰用量分别为0、1 500、4 500、7 500 kg·hm~(-2),重复3次。连续施用后3 a后,采集竹笋、竹秆样品,分析笋样中的营养元素和竹材样品的物理力学性质。结果表明,石灰施用后早竹笋中钙含量显著提高了32.46%~48.5%(P0.05),竹笋铜、铅、镉含量显著下降了15.1%~20.8%,16.6%~19.5%,17.1%~21.0%(P0.05);施用石灰显著降低了1 a生竹材径向、弦向干缩系数(P0.05);竹材顺纹抗拉强度和顺纹抗弯强度则表现为SH3处理的1 a生竹材显著高于CK(P0.05),而2 a的SH2、SH3显著高于CK(P0.05)。早竹笋钙、镁营养元素含量与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之间具有显著(极显著)正相关,笋中铜、铅、镉含量与土壤有效态元素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竹材顺纹抗拉强度、顺纹抗弯强度与土壤交换性钙之间有显著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广宁县盛产青皮竹,素有“竹乡”之称。近些年来,由于竹笋象鼻虫的危害,每年竹笋的受害率达46-53%,严重地影响了竹子生产的发展。竹笋象鼻虫在广宁一年一代,由于其成虫单独活动,飞翔力强,抗药力强,幼虫期在笋内,蛹期在泥土深处,防治较困难。历来采用人工捕捉成虫,用刀剃卵和幼虫的方法,花劳力多,投资大,对笋的损伤大。为解决这个问题,县林科所经过几年的试验研究,找出了用40%的乐果乳剂3-6倍液涂抹虫孔防治竹笋象鼻虫的方法,杀虫效果可达95%以上。防治时间:抓紧成虫产卵后5天内涂药。虫孔鉴别方法:成虫产卵后1天,虫孔新鲜,青而湿;2天灰白带青;3天灰黑而干;4天只露少量纤维,5天后不见纤维只有虫尿。方法:用毛笔沾配好的药剂涂虫孔。通过近几年试验和大面积推广应用实践证明,用乐果乳剂涂抹虫孔防治竹笋象鼻虫,防效高、成本低(平均每亩防治费3分钱)、操作简便,不伤害竹笋,比人工削剃法提高工效5倍左右,很受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16.
以野生山竹笋为原料,研究了软包装野生山竹笋制品加工工艺及其关键工序。结果表明:0.05%的柠檬酸溶液100℃沸水烫漂10min,0.10%柠檬酸结合4.0%NaCl作汤汁,杀菌公式为5′-10′/100℃可获得理想的品质和货架期。本品具有营养丰富,低脂低热量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林业科学》2021,57(9)
【目的】雷竹是优良的散生笋用竹种,有机材料林地覆盖可以促使竹笋早出,显著提高经济效益。覆盖会造成雷竹林地下鞭系生长环境的剧烈变化,探究覆盖下竹笋箨叶性状与食味品质的变化及其之间的关系,对于揭示竹笋食味品质形成基础有重要意义。【方法】以经营水平基本一致的覆盖雷竹林和自然经营雷竹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雷竹覆盖笋和自然笋的箨叶性状和食味品质指标。【结果】1)与雷竹自然笋相比,覆盖笋箨叶的厚度、含水率、长宽比和长宽比可塑性指数及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含量均显著提高,升幅分别为317.65%、29.82%、22.90%、26.32%、567.59%和193.93%,而箨叶单叶的干质量、含水率、长度、面积和周长的可塑性指数及叶绿素(a、b、a+b)含量均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69.44%、68.18%、17.65%、21.13%、20.83%、94.92%、76.15%和92.76%,说明覆盖对雷竹笋箨叶形态总体上影响并不明显,但对形态可塑性指数和色素含量有重要影响。2)雷竹覆盖笋较自然笋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和甜味氨基酸含量及其比例均显著提高,升幅分别为43.68%、89.55%、128.57%和125%,而总酸、草酸、纤维素、苦味氨基酸和芳香类氨基酸的含量及鲜味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则相反,说明覆盖能显著降低竹笋的苦涩味和粗糙度,而明显提高竹笋的甜味。3)冗余分析显示,雷竹笋箨叶叶绿素(a、b、a+b)对竹笋食味品质具有显著的负效应,而箨叶厚度、长宽比、含水率、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具有显著的正效应。【结论】雷竹笋可通过箨叶形态可塑性指数和色素含量等性状的适应性变化来应对覆盖条件下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的明显变化,覆盖下竹笋食味品质明显改善,而且箨叶色素含量与竹笋食味品质关系密切,箨叶可能是通过光信号传导影响竹笋食味品质的重要器官。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研发毛竹林高产高效生态经营技术提供一定参考。【方法】调查浙西南地区采挖毛竹林竹笋后的笋-幼竹生长过程,通过存活曲线分析毛竹林挖笋后的发笋成竹规律,探讨挖笋对竹笋中单宁、粗脂肪、粗蛋白等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竹笋采挖提高了毛竹林地的发笋能力,挖笋样地的发笋数比未挖笋样地增加了12.8%(P <0.05),而挖笋后选留竹笋的存活率也显著高于未挖笋样地;与未挖笋样地相比,挖笋样地内毛竹新分株的平均胸径并未发生显著改变(P> 0.05),挖笋不会降低新分株胸径而使林分衰退;竹笋间的非对称性竞争有利于竹笋地径的径级为Ⅰ-Ⅲ级竹笋的生长与存活,随着地径的提高竹笋死亡率显著降低,而径级Ⅳ级以上竹笋则有着较高的死亡率。盛笋早期以后,径级相对较小(Ⅳ级以上)的竹笋开始大量萌发,这类竹笋若不及时采挖,大部分会出现退笋,造成资源浪费;挖笋和未挖笋样地竹笋的含水率、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在各笋期均未见显著差异(P> 0.05),尽管挖笋样地竹笋的单宁含量在末笋期显著高于未挖笋样地,但两种样地其他笋期单宁含量均未见显著差异。【结论】毛竹林竹笋的采挖,可缓解竹笋间的非对称性的资源竞争,有...  相似文献   

19.
珍稀保护竹种筇竹笋营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特产我国的珍稀保护竹种筇竹笋的笋体特征、营养成分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筇竹鲜笋平均笋壳占45.48%,笋肉占54.52%,笋肉含水率为90.80%,笋肉干物质分别占笋肉鲜质量和总鲜质量的9.20%、4.99%;干样平均含蛋白质348.3 mg.g-1,氨基酸总量349.93 mg.g-1,粗脂肪115 mg.g-1,可溶性总糖29.8 mg.g-1,P68.2mg.g-1,Fe 0.07 mg.g-1,Ca 0.54 mg.g-1,Mg 1.63 mg.g-1,Zn 134.80 mg.kg-1,Se 0.50 mg.kg-1。不同种源的筇竹笋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组成不同,并随着海拔高度上升、发笋时期推迟呈下降趋势,在笋体内表现为自上而下含量降低;水煮后筇竹笋蛋白质含量相对提高,但约75%的氨基酸流失;施肥后筇竹林分竹笋的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高于天然林。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筇竹种源选择、施肥措施及生产经营等方面的建议,以提升筇竹林分经济效益、保护筇竹资源并实现可持续经营利用。  相似文献   

20.
在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开展不同覆盖物(竹叶、菜籽饼和玉米秆)对勃氏甜龙竹笋生长和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菜籽饼显著增加了竹林土壤的平均温度,达到20.9℃,高于对照(19.8℃);而玉米秆显著增加了竹林土壤的平均湿度,达到74.90%,高于对照(71.00%)和其他2种处理;玉米秆覆盖后,竹笋质量和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分别达到1 020 g/个和2.60%,高于对照(753 g/个和2.06%)和其他2种处理;而竹笋内各种有害元素的含量并没有显著增加。研究认为,采用玉米秆覆盖竹林是促进勃氏甜龙竹笋生长和笋品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