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赣芝9号是我国首个通过辐射诱变育种技术选育而成的黑芝麻品种。利用SRAP标记对赣芝9号及其对照种武宁黑进行分子鉴定,结果显示,23对随机引物共扩增出DNA条带625条,多态性带36条,多态性比率5.76%;其中,赣芝9号新增带15条,占2.48%,缺失带21条,占对照的3.44%。辐射诱变选育的黑芝麻新品种赣芝9号与原始对照种武宁黑之间存在明显的分子变异,辐射诱变是一种有效的黑芝麻育种途径,SRAP对芝麻辐射诱变的分子鉴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赣芝9号是我国首个通过辐射诱变育种技术选育而成的黑芝麻品种。利用SRAP标记对赣芝9号及其对照种武宁黑进行分子鉴定,结果显示,23对随机引物共扩增出DNA条带625条,多态性带36条,多态性比率5.76%;其中,赣芝9号新增带15条,占2.48%,缺失带21条,占对照的3.44%。辐射诱变选育的黑芝麻新品种赣芝9号与原始对照种武宁黑之间存在明显的分子变异,辐射诱变是一种有效的黑芝麻育种途径,SRAP对芝麻辐射诱变的分子鉴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广西桑树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SRAP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从DNA分子水平了解广西地方桑树种质资源的系统发育和亲缘关系。【方法】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28份广西地方桑树种质资源进行SRAP多态性和聚类分析。【结果】筛选的22对SRAP引物组合从28份材料中共扩增出144条谱带,其中45条为多态性带,多态性带比率为31.81%。每对引物组合的谱带数和多态性带数分别为6.55条和2.05条。供试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8264~1.0000,平均为0.8944。UPGMA聚类结果表明,28份桑树材料可分成3类,Ⅰ类包括20份广西地方种质资源,Ⅱ类包括7份广西选育的种质资源,Ⅲ类包括1份广西种质资源。【结论】广西桑树种质资源品系间存在较高的遗传变异,桑树地方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与地域性有密切关系,可为桑树种质资源的分类、保护和育种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广西桑树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SRAP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DNA分子水平了解广西地方桑树种质资源的系统发育和亲缘关系。【方法】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28份广西地方桑树种质资源进行SRAP多态性和聚类分析。【结果】筛选的22对SRAP引物组合从28份材料中共扩增出144条谱带,其中45条为多态性带,多态性带比率为31.81%。每对引物组合的谱带数和多态性带数分别为6.55条和2.05条。供试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8264~1.0000,平均为0.8944。UPGMA聚类结果表明,28份桑树材料可分成3类,Ⅰ类包括20份广西地方种质资源,Ⅱ类包括7份广西选育的种质资源,Ⅲ类包括1份广西种质资源。【结论】广西桑树种质资源品系间存在较高的遗传变异,桑树地方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与地域性有密切关系,可为桑树种质资源的分类、保护和育种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甘草野生种群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甘草具有重要的药用、工业和生态价值,目前处于濒危状态,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可以为甘草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AFLP分子标记对来自中国甘草主产区的16个野生种群共320个单株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1)利用15对AFLP引物共扩增出759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527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69.43%;(2)Nei’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3~0.19,种群总体多样性指数为0.25;Shannon多态性信息指数的变异范围在0.19~0.28,总体为0.39;宁夏地区甘草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甘肃酒泉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低。(3)AMOVA分析表明甘草种群间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18.64%,种群内变异占67.16%。利用UPGMA聚类可将供试16个群体划分为3类,聚类结果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结论】该研究明确了中国野生甘草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种群内广泛的变异能够为野生资源保护和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将节水抗旱稻沪旱3号进行太空诱变后,对其繁殖的稳定后代材料进行AFLP分析,为获得与表型相关的、有价值的水稻突变基因奠定基础。【方法】从经太空诱变的沪旱3号(Hh3)种子在地面繁殖7代后得到表型趋于稳定的101份材料中选取7份材料,对其基因组进行AFLP分子标记分析,并在田间进行抗旱性鉴定。【结果】沪旱3号诱变株系的基因组平均突变率为10.5%。利用AFLP引物组合中的3对引物E-AAT/M-CCA、E-AAT/M-CCC和E-ATC/M—CGT进行选择性扩增,可获得3个特异的多态性条带,其大小分别为710、185、190bp,对应的突变株系分别为M371、M374和M340。在干旱胁迫条件下,诱变株系的抗旱性未降低,而产量相关性状明显发生改变;其中,5个变异株系的株高、7个变异株系的有效穗数、4个变异株系的千粒重、4个变异株系的理论产量和3个变异株系的实际产量均明显高于对照,而所有7个变异株系的结实率均低于对照。【结论】AFLP标记技术能够有效检测水稻变异材料基因组中的突变位点,是从分子水平研究植物空间诱变及其突变后代遗传变异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AFLP技术,对17个荷花品种进行亲缘关系分析。【方法】从64个AFL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10对多态性较高的引物,以17个荷花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并对产物进行聚丙烯凝胶电泳分析。【结果】共获得条带523条,其中多态性条带370条,多态性比例达到70.75%;根据扩增条带信息进行聚类,可将17个品种分为2组;其中有5对引物,每对引物单独使用均可将17个品种完全区分开。【结论】AFLP用于鉴别荷花品种,具有较高的可行性;本研究为荷花分类和杂交育种的亲本选择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8.
野生稻DNA片段存在于高世代水稻变异系进一步的分子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小粒野生稻(O. minuta) DNA导入水稻保持系V20B,第1代(D1)获得变异株,经过连续16代繁育,选出了完全稳定遗传的新不育系及其保持系“野威A”/“野威B”。本试验旨在从分子水平上证明野生稻DNA转移整合进栽培稻“野威B”基因组中,并能稳定遗传。【方法】通过RAPD分析、RAPD扩增特异条带测序分析及AFLP分析等方法揭示了远缘资源基因组DNA导入栽培稻的高世代变异系的基因组整合了远缘基因组片段。【结果】对供体(小粒野生稻)、变异系(野威B)和受体(V20B)进行RAPD分析发现,变异系含有供体存在而受体不存在的“特异带”,在此基础上,对“特异带”,DNA片段进行了核苷酸序列分析, 发现RAPD引物OPG-11在变异系与供体中扩增出的1对“特异带”DNA片段的长度均为975 bp, 二者间存在97%的同源性,有29个碱基的差异,碱基突变包括转换、颠换、插入及缺失4种类型;同时,AFLP分析表明:高世代(第16代)变异系“野威B”与受体(V20B)存在大量遗传多态性,并含有供体特异AFLP标记。【结论】证明了野生稻DNA向栽培稻的转移整合。  相似文献   

9.
嵩草AFLP分析体系的建立及引物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套适用于嵩草的AFLP技术体系。【方法】参考前人在其他物种上的研究结果,对嵩草AFLP体系的影响因素(包括模板DNA的制备、MseⅠ/EcoRⅠ以及T4 DNA连接酶的浓度、反应时间以及反应体系的组成等)进行研究,建立适用于嵩草的AFLP分析体系,并对引物进行了筛选。【结果】用于酶切的嵩草基因组DNA模板以600 ng为宜,连接最适反应时间为10 h,预扩增产物最适稀释倍数为5倍。E-ACC+M-CAG、E-ACA+M-CAG和E-ACA+M-CTG 3对引物均适合于嵩草AFLP分析,其中以E-ACA+M-CAG引物组合效果最佳,扩增出101条多态性带,多态性带比率为99.02%。【结论】建立的AFLP技术体系可用于嵩草AFLP分析,用该体系可得到条带清晰多态性好的嵩草AFLP指纹图谱。适合嵩草种质资源研究的引物组合有E-ACC+M-CAG,E-ACA+M-CAG和E-ACA+M-CTG,其中E-ACA+M-CAG组合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空间诱变水稻品系抗稻瘟病遗传及微卫星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空间诱变水稻品系对稻瘟病的抗性遗传基础,分析其基因组的微卫星多态性。【方法】将3个空间诱变抗病品系H1、H2及H3与普感亲本丽江新团黑谷(LTH)杂交,采用稻瘟病代表性菌株鉴定其F1代和F2代群体,分析诱变品系的抗瘟性遗传基础;同时采用覆盖整个水稻基因组的225对微卫星引物分析诱变品系与原种对照,探讨诱变品系的基因组突变情况。【结果】3个诱变品系对两个代表性菌株的抗性均为显性,其中H1对菌株GD0193和GD3286的抗性均受主效单基因控制,H2和H3对菌株GD3286的抗性均受两对主效基因控制,H2对菌株GD0193的抗性表现出复杂的遗传基础,H3对菌株GD0193的抗性受主效单基因控制;3个诱变品系的微卫星多态性频率各不相同,在不同染色体的突变频率也不相同。【结论】空间诱变可使水稻产生抗病基因,抗病品系的基因组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  相似文献   

11.
利用AFLP鉴定沙田柚新种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鉴定沙田柚新种质的遗传分类,为其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选用64对AFLP引物组合,对12份柚类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分类研究.[结果]从64对引物中筛选出12对AFLP引物组合,在12份柚类材料中扩增出399条清晰条带,每对引物扩增条带数为25~49条,平均每对引物扩增条带33.25条;多态性条带91条,多态性比例为22.8%.供试材料相似系数在0.752~0.956,AFLP鉴定结果显示桂柚1号与沙田柚相似系数为0.956,早熟沙田柚与沙田柚相似系数为0.920;早熟酸柚和福建酸柚两个品种与其他柚类亲缘关系较远;以0.830为相似系数的阈值,可以将12份柚类材料分为5类.[结论]AFLP分子标记技术能将12份柚类材料区分开;早熟沙田柚与桂柚1号是不同于沙田柚的变异新种质,可以直接作为品种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2.
鸭茅杂交种SRAP分子标记鉴定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鸭茅杂交种进行快速鉴定和遗传分析,建立鸭茅杂交种的快速鉴定体系,揭示鸭茅杂交种群体遗传信息,为鸭茅资源保护利用及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SRAP标记技术对140个鸭茅杂交种单株及其亲本(01996、YA02-103)DNA进行扩增,分析杂交种与其亲本间扩增谱带的多态性,以鉴别真假杂交种,并结合形态标记对杂交后代的遗传变异进行分析。【结果】从192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64对引物在杂交种和双亲间存在扩增多态性,多态性百分比为33.33%。利用能扩增出父本特征带的引物鉴定了140个杂交种,其中106个具有父本的特征带,可鉴定为真杂交种。选择16对多态性引物对亲本和106个真杂交种进行扩增,获得151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71条,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4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位点百分比为47.24%。【结论】SRAP用于鸭茅杂交种鉴定及多态性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新疆梨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ISSR和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新疆梨种质资源亲缘关系以及遗传多样性,旨在为供试梨资源的分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ISSR和RAPD分子标记对48份梨种质资源进行聚类分析和遗传关系研究.[结果]14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113条清晰的谱带,其中101条显示多态性,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7.2条多态性谱带.19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163条清晰的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138条,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7.2条多态性谱带.基于ISSR和RAPD两种标记,利用UPGMA分别构建了48份梨资源的聚类树状图.ISSR和RAPD分别聚类以及两种标记混合聚类均将48份梨种质分为3类:第Ⅰ类群中包括1份种质;第Ⅱ类群中包括23份种质;第Ⅲ类群中包括24份种质.[结论]两种标记适合于梨种质资源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可为梨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化苦瓜AFLP和SRAP的PCR反应体系,比较这两种分子标记在苦瓜应用中的优劣,为苦瓜突变体筛选提供参考。【方法】以8份苦瓜种质为材料,对AFLP和SRAP反应体系中各反应因素浓度进行筛选优化;分别选取5对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AFLP和SRAP引物对8份苦瓜材料进行扩增,比较其多态性。【结果】在AFLP反应体系中,在0~10倍稀释范围内,以连接产物稀释5倍时反应效果较好;将预扩产物稀释30倍进行选择性扩增为宜。在SRAP反应体系中,Mg2+浓度为2.5 mmol/L、dNTP浓度为0.2 mmol/L时,反应效果较好。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5对AFLP引物共扩增出145条带,多态性条带有18条,多态性比率为12.41%;5对SRAP引物扩增条带数为109条,其中多态性条带数有9条,多态性比率为8.25%。【结论】AFLP和SRAP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均可以很好反映苦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但AFLP扩增产物的平均多态性高于SRAP,能够比较稳定地筛选出差异条带。  相似文献   

15.
中国芝麻主要品种遗传多样性特点及遗传基础演变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孙建  张秀荣  张艳欣  车卓  黄波 《中国农业科学》2009,42(10):3421-3431
 【目的】探明中国主要芝麻品种遗传多样性特点和遗传基础演变趋势。【方法】采用SRAP(Sequence- 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标记对中国芝麻主要产区1950-2007年间应用的67个品种进行分析。【结果】21对SRAP随机组合引物共扩增DNA带561条,多态性带265条,比例为47.2%;每对引物平均扩增的总带数和多态性带分别为26.7和12.6条。67个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平均为0.9104,遗传距离平均为0.0706,遗传多样性较匮乏,遗传基础较窄。地方品种与杂交选育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的均数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前者的遗传基础较后者宽;1990-2007年间应用的品种遗传基础较1950-1969年和1970-1989年间的窄,其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的均数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中国芝麻主要品种总体遗传基础较窄,近年来通过杂交选育的品种遗传基础较历史品种狭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花生种质资源的保存、评价、利用以及杂交亲本的选择提供依据,提高花生育种效率。【方法】用CTAB法提取花生基因组DNA,利用ISSR分子标记分析35份花生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结果】筛选的11个ISSR引物从35份材料中扩增出60条清晰条带,其中37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61.67%,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65~0.97,平均值为0.82。通过聚类分析,在35份材料中有33份材料可聚为一大类,而湛油26和湛油37独自聚为一类。【结论】广东省花生品种的遗传相似性较高,多态性不丰富,遗传基础极为狭窄,遗传改良后劲不足,高产优质、专用多抗品种的选育还需要引进优良外来亲本。  相似文献   

17.
小麦Brock抗白粉病基因近等基因系的培育与分子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2对抗白粉病近等基因系(NILs)Brock/015//京4117、Brock×京4117的遗传背景进行分子检测,使其应用于小麦抗白粉病遗传机理的研究和辅助选择育种。【方法】通过AFLP分子标记方法,检测NILs、Brock、京411遗传背景。同时,对Brock×京4117F2分离群体的抗、感单株进行了分子标记筛选与抗白粉病连锁性分析。【结果】在NILs中发现有"亲二型"、"偏抗病供体亲本Brock型"、"偏轮回亲本京411型"和"交换型"4种AFLP带型。在Brock、NILs和Brock×京411F2分离抗、感单株中,筛选到P15/M14-160AFLP分子标记,这个标记在轮回亲本京411和感病单株中不存在。【结论】AFLP分子检测表明,2对NILs的AFLP带型能反映出Brock和京411双亲遗传背景,这种方法能用于NIL遗传背景检测。P15/M14-160AFLP分子标记与Brock中的抗白粉病基因紧密连锁,为小麦抗白粉病辅助选择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多花黑麦草DUS测定中SSR标记品种鉴定比较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多花黑麦草是具世界栽培意义的牧草,但因异花授粉特性,育种材料的频繁交流导致品种间的遗传差异越来越小,传统农艺性状进行品种鉴定变得越来越困难。高效、快速有效地鉴定品种对实现育种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可为辅助多花黑麦草品种DUS测试和品种鉴定、知识产权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SSR标记具有稳定性强、多态性高和共显性特点,对6个国审骨干多花黑麦草品种采用30株混合取样策略,每个品种以不同单株构成的30株混合样本量进行3次重复试验,以重复试验中至少出现2次的频率高的强带进行统计,从165对多花黑麦草SSR引物中,筛选出20对引物用于多花黑麦草品种鉴定。并采用30株单株样本扩增与30株混合样本扩增相结合的方法,加之扩增结果的比对,进行品种的鉴定分析。【结果】利用13-07A、01-06D和15-08C引物对6个多花黑麦草品种进行30株单株和30株混合取样对比性分析表明,混合株的某些条带相对于单株条带更为明显,且条带数更多,但也易出现一些弥散带,单株扩增中出现频率在40%及以上的条带则会在混合样本中出现;3组混合取样结果表明,20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43条清晰可辨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27条,多态性条带的比率为88.81%,每对引物扩增的条带数为5-11,平均为7.15条,平均多态性条带为6.35条,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571,有的引物虽多态性信息含量较低,但稳定性好,3组混合样本扩增结果几乎一致;6个多花黑麦草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4755-0.7552,遗传相似系数最大的为邦德和阿德纳,遗传相似系数最小的为长江2号和特高。在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615时可以将6个多花黑麦草品种划分为三大类:第Ⅰ类包括安格斯1号、邦德、阿德纳、达伯瑞;第Ⅱ类是长江2号;第Ⅲ类是特高。20对引物中有9对引物可以直接进行6个品种的鉴定,而其余的引物只能鉴别其中的3个或4个,则可通过不同引物的组合提高鉴别能力。【结论】对于异花授粉植物,多态性并非衡量引物有效性的唯一标准,引物稳定性也是衡量引物有效性的重要指标;相对于单株取样法,采用混合取样法进行品种鉴定更为有效;筛选出的20对SSR引物可以明确区分供试材料,采用SSR分子标记对多花黑麦草进行品种鉴定分析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寒兰品种类型的SRAP分子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蹇黎  朱利泉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5):3184-3190
 【目的】从分子水平分析寒兰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寒兰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开发提供依据。【方法】利用SRAP标记对37个中国寒兰和14个日本寒兰品种类型的基因组DNA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出的11对引物组合对51份供试材料共扩增出586条带纹,其中504条为多态性(86.01%),平均每个引物扩增46条多态性带。聚类分析表明,51份材料根据起源和生物学特性划分为中国寒兰和日本寒兰两大类群。【结论】SRAP标记技术能很好地用于兰花植物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了解不同地区荸荠地方品种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为荸荠品种资源研究和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24个不同地区荸荠地方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及聚类分析.[结果]从100条RAPD引物筛选出条带清晰、多态性理想的引物15条,共扩增出83条清晰带,其中多态性带为61条,多态性比例为73.5%.24个荸荠地方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0976~0.6757,平均为0 3048;UPGMA聚类分析可将24份荸荠品种分为5组,其中第4组又可分为两个亚组,野生荸荠单独归为一亚组.[结论]24份荸荠品种的遗传基础相对较狭窄,亲缘关系较近,但部分不同地区栽培品种之间仍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