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索社群丰容对重庆动物园圈养小熊猫行为区域分配的影响,2014年1月—2015年2月,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对比观察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社群丰容前后圈养小熊猫区域分配。结果表明:社群丰容增加了小熊猫对栖架、树上的利用,减少了内室和裸露地面和近游客区域的利用。树上利用的最大占比值在夏季,丰容增加了11.1%;栖架的利用最大占比值在春季,丰容增加了2.8%;冬季对内室的利用占比值最高,丰容后,其利用占比减少了8.4%,从而相应增加了小熊猫户外停留时间;丰容后,小熊猫对裸露地面的最大利用占比值减少了3.7%,近游客区域最大占比值减少了5.6%。小熊猫对六大区域的最高利用占比,丰容前后没有变化,最高为树上,最少为裸露地面。  相似文献   

2.
小熊猫(Ailurus fulgens)是亚洲特有的濒危动物。由于圈养小熊猫活动空间受限、环境单调等因素,时常有刻板行为表现。本研究依据小熊猫自然行为特性及动物福利要求,以环境、食物、气味等因素进行多重丰容,观察频繁出现刻板行为的2只圈养小熊猫个体的行为修正效果。应用聚集动物取样法,从9:00到17:00,全事件记录并观察小熊猫行为。观察发现,受试小熊猫主要表现摇晃与踱步两种刻板行为。通过丰容前与三个阶段的丰容后刻板行为发生率比较,丰容后的刻板行为均显著低于丰容前,而探究行为和修饰行为有所增加。由此可见,多重丰容可以减少圈养小熊猫刻板行为的发生,促进自然行为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试验以重庆动物园饲养的3只婆罗洲猩猩为研究对象,观察食物丰容对猩猩行为的影响。结果:(1)食物丰容使成年雄性猩猩的休息、玩耍、刻板行为占比分别下降8.34、1.05、5.21个百分点,休息、刻板行为下降幅度分别为30%、23%,玩耍行为变化不大;摄食、运动、探索、好奇行为占比分别上升1.04、8.33、5.21、1.04个百分点,运动行为增加幅度为53%,探索行为由无到有增加到5%,而摄食行为和好奇行为变化不大。(2)雄性亚成年猩猩的休息、运动、好奇、社群、刻板行为占比分别下降3.12、3.13、2.09、5.20、3.12个百分点,刻板行为下降幅度为37%;摄食、玩耍、探索行为占比分别上升2.08、6.25、9.37个百分点,其中探索行为增加幅度达225%。(3)雌性亚成年猩猩的休息、运动、社群、刻板行为占比分别下降2.08、4.16、5.20、3.13个百分点,刻板行为下降幅度为30%;摄食、玩耍、探索、好奇行为占比分别上升4.17、5.21、5.21、1.05个百分点,其中探索行为增加幅度为250%。结论:食物丰容恢复了圈养猩猩的多种野外自然行为,可减少刻板行为的发生,增加摄食、玩耍、探索、好奇行为,有利于圈养猩猩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4.
2012年3~7月,对上海动物园2只雄性华南虎的刻板行为特征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开展同种其他个体的气味丰容,旨在减少圈养华南虎的刻板行为.华南虎的刻板行为主要出现在外展区4个区域,分别位于外展区的水池边、饲料投喂口、动物串门,室内笼舍.主要表现为重复性踱步,整体形状为“8”字形或者直线;华南虎的刻板行为主要发生于早晨(7:00~8:00)、傍晚(16:00~18:00).气味丰容前后,华南虎的昼间行为的整体分配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刻板行为的发生频率显著降低(P<0.05);活动行为的发生频率显著提升(P<0.05),标记行为显著增加(P<0.05);站立行为、卧息行为及睡眠行为减少,其他行为(如嗅闻和探索)增加,但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5.
以杭州动物园小熊猫馆圈养展出的4只小熊猫为研究对象,对该处小熊猫笼舍进行丰容,包括外活动场搭建绳梯、内室增加竹制高栖架、增加镂空漏食网格球和竹筒取食器等,观察该笼舍内4只小熊猫昼间的行为变化,发现活跃行为显著增加,安静行为显著减少.丰容后动物表现出更多的走动、玩耍、探究行为,睡觉行为显著减少.将4只小熊猫按年龄分为老龄...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对上海动物园小熊猫馆5只圈养小熊猫(Ailurus fulgens)增加多组合高度栖架、矮凳结合改变放置食物的方式进行环境丰容,比较环境丰容前后小熊猫行为的变化,采用SPI指数(the spread of participation index)比较丰容前后动物空间利用度的变化,采用空间利用率比较小熊猫对不同区域空间利用率的变化和喜好程度,评估丰容的效果。结果表明:小熊猫在丰容前主要以休息行为(46. 99±21. 78)%、取食行为(16. 68±6. 64)%、刻板行为(12. 09±24. 18)%为主,通过丰容,攀爬行为(3. 49±1. 86)%显著增加(P <0. 05)。丰容后所有小熊猫的SPI指数均降低,空间区域利用的个数从丰容前的20个增加至29个。丰容显著提升了小熊猫对于展区第3层(0. 7—1. 5 m)区域的空间利用率,在丰容设施所在区域标记行为发生频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2009年4~5月,对上海动物园一对鬃狼开展了环境丰容,并应用鬃狼行为评估了鬃狼丰容工作的有效性。实施环境丰容前后,鬃狼的行为时间分配发生了显著变化(P0.05)。其中,休息行为显著减少(P0.05),探究、标记、社群和玩耍行为极显著增加(P0.05),刻板和乞食行为显著减少(P0.05)。环境丰容对鬃狼的移动、取食、警戒、修饰行为影响不显著(P0.05)。通过丰容,鬃狼的异常行为显著减少(P0.05),踱步(刻板)行为的持续时间和发生频率均显著降低(P0.05),发呆(刻板)行为和乞食行为的持续时间和发生频率也显著减少(降低)(P0.05)。  相似文献   

8.
丰容是为圈养动物提供适宜生活环境,改善圈养动物行为结构的重要方法。为了探究丰容对圈养双角犀鸟日常行为的影响,于2013年1~4月对上海动物园3只双角犀鸟进行展区丰容实验。丰容方法包括在栖架上设置云梯、悬挂麻绳和玩具、使用饲喂器等。采用瞬时扫描法观察双角犀鸟的日常行为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丰容前后双角犀鸟个体间行为时间分配在社群、休息、运动、动喙行为方面有显著差异;丰容对双角犀鸟的日常行为有显著的影响,且丰容后各个个体均在修饰行为、休息行为、运动行为和动喙行为方面出现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修饰行为、运动行为、动喙行为增加,休息行为减少。丰容前后双角犀鸟的Et常行为变化具有个体特异性及行为连锁性。丰容有利于丰富双角犀鸟的日常行为,减少刻板行为的发生,有效提高了动物福利。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圈养野生动物的福利水平,丰容是人们经常采用的一种改善动物福利的方式。圈养条件下,动物的活动空间十分有限,活动场所的环境与天然生境也不尽相同。丰容可以最大限度的模拟动物在野外的生存环境,激发动物表达各种自然行为,从而提高动物福利。本文介绍了社群丰容、认识丰容、动物生活环境物理要素丰容、感知丰容及食物丰容这五种丰容方法在长春市动植物公园野生动物饲养管理中的具体运用,供野生动物饲养管理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圈养条件下小熊猫对人工环境的选择和行为习性,为笼舍的设计和改进提供理论依据,在春夏两季对圈养的10只小熊猫进行了行为观察。结果表明,与野生小熊猫白天主要以活动行为为主不同,圈养小熊猫白天以睡和卧等安静行为为主(68.32%),对行为发生的地点具有明显的选择性(P〈0.001),而且几乎不受气温和天气的影响(P〉0.05)。自然生长的树为圈养小熊猫的首选地点(53.6%)。小熊猫在地面主要以活动行为为主(83.06%),对笼箱的结构和材料没有明显的选择性(P〉0.05)。因此,圈养小熊猫笼舍内最好能种植树木,而笼箱的结构和材料则依景观的需要进行设置。  相似文献   

11.
在过去的几十年内圈养动物的福利逐渐被认同,动物丰容与行为训练等新术语开始在研究领域内出现,相应的报道也日益增加。丰容和行为训练已经不仅仅是动物园系统的术语,而是动物学的一个名词。本文综述了丰容的概念、丰容的由来以及丰容的意义和方式。丰容方式包括环境丰容、认知丰容、感官丰容、食物丰容和社群丰容等五类,其中行为训练是认知丰容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张伟逸 《经济动物学报》2020,24(2):78-80,87
从环境丰容、食物丰容、感知丰容、认知丰容4个方面,对上海动物园饲养的4头棕熊丰容前后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棕熊对不同丰容项目的反映及效果。结果表明:棕熊对假山、栖架、水池、食物多样性、藏匿食物等很感兴趣,对绿化、地面铺垫物一般感兴趣,对其他熊类和动物的粪便、气味、交换场地害怕谨慎。丰容前,白天棕熊以运动、玩耍、休息和乞食行为为主;丰容后,虽然不能完全杜绝乞食行为,但是有效降低了棕熊的刻板行为和乞食行为,运动、玩耍行为发生的频次增加。  相似文献   

13.
对上海动物园7只小熊猫进行丰容,并应用丰容前后的动物行为的变化对丰容效果进行评价。研究表明,环境丰容对小熊猫行为整体的分配产生了显著影响(P0.05)。小熊猫的昼间行为通常以休息(x=34.0%,SD=10.9%)、取食(x=13.4%,SD=5.0%)和攀爬行为(x=10.2%,SD=4.1%)为主,通过开展环境丰容,休息行为(x=21.2%,SD=12.4%)显著减少(P0.05),取食(x=19.3%,SD=4.6%)和攀爬行为(x=16.7%,SD=5.4%)显著增加(P0.05)。小熊猫的移动行为由5.1%显著增加至8.4%(P0.05),刻板行为由4.8%显著减少至1.1%(P0.05)。环境丰容对小熊猫不同个体的行为产生的影响大体相似,但不同个体间存在异同。丰容使个体1、5、6、7的探究行为增加,但是对个体2的影响相反,个体3、4则没有明显影响。对于刻板行为,丰容对个体1、3、6无影响,使个体4、5、7减少,个体2则增加。环境丰容增加了小熊猫的积极行为,如探究行为、增加了活动量,同时还减少了消极行为,如刻板行为。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环境与食物丰容对圈养黑熊活动时间分配的影响,试验以郑州市动物园的4只圈养黑熊(Ursus thibetanus)为研究对象,设计环境丰容和食物丰容,观察采集数据,分析丰容前后黑熊活动时间分配变化。结果表明:第1次环境丰容后,黑熊的休息行为和刻板行为明显减少,移动行为明显增加,其他行为均无明显变化;第2次环境丰容后,休息行为明显减少,但刻板行为几乎没有变化;食物丰容后黑熊的休息行为明显减少,刻板行为较丰容前有所减少,但差异不显著(P0.05);黑熊在丰容设施上占用的时间由最初刚刚加入第1次环境丰容的8.96%增加到第2次环境丰容观察阶段的15.36%,食物丰容前后在丰容设施上黑熊行为的时间由最初的2.56%增加到9.84%,且其行为时间分配也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上海动物园长颈鹿馆是以圈养模式为主的城市动物园,长颈鹿每日取食时间较为固定,在日常饲养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久站不动的呆板行为、舔食展区设施和啃食笼舍绿化等异常行为,自然行为表达受到一定的影响。针对出现的问题,2019年10—12月对该园圈养的8头长颈鹿实施丰容,分别为感知丰容、认知丰容和食物丰容。通过运用可回收物制作丰容物品,将可回收物和动物饲养技术管理相结合,分析可回收物在圈养长颈鹿丰容中的运用。采用瞬时扫描法来记录8头长颈鹿丰容前后行为频次的变化,结果表明:实施丰容后,8头长颈鹿的休息和异常行为都极显著低于丰容前(P0.01),所占日常观察比例平均为7.49%和2.50%。采食行为和运动行为显著高于丰容前(P0.05),所占比例平均为14.08%和21.50%。说明,丰容有利于减少长颈鹿的异常行为,生活习性得到了天然的表达,进一步提高了长颈鹿在圈养条件下的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16.
环境丰容对单独圈养黑猩猩行为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州动物园科研中心的2只单独圈养的黑猩猩进行环境丰容,采取焦点观察法和连续记录法,记录2只黑猩猩丰容前后的各行为持续时间。结果表明,环境丰容对2只单独圈养黑猩猩的行为产生影响,雌性黑猩猩积极行为显著增加,刻板行为和一般行为显著降低,而雄性黑猩猩的探究和进食行为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周晓  黄炎  黄金燕  周世强  刘巅 《野生动物》2013,34(2):106-110
大熊猫是濒危的孑遗物种,多数时间独居在深山密林里。由于研究野生大熊猫个体行为极为不易,同时饲养管理实践中发现存在行为多样性降低、行为异常导致繁殖障碍等问题,因此,研究大熊猫个体的行为发育特点对了解和保护这一珍稀物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圈养大熊猫个体在幼仔、亚成体、成体和老年4个阶段的行为发育,涉及的行为类型有取食、声音、刻板行为、运动、玩耍、标记等:总结了饲养管理中影响大熊猫行为发育的因素,主要有来源、断奶方式、圈舍条件、社群交流、营养、管理方式等。采取延长哺乳时间、增加圈舍面积、模拟自然环境等措施有利于大熊猫行为的正常发育;为大熊猫的行为学研究、圈养大熊猫的饲养管理、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和放归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8.
2014年7~9月,对福州动物园圈养的黑帽悬猴进行了地面丰容试验,将黑帽悬猴饲养场水泥地面平均划分三个部分,分别为填以泥土的地面、铺以树皮的地面和水泥地面,观察地面丰容对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黑帽悬猴在泥土地面上出现觅食行为和社会行为的频数最高,在水泥地面上出现休息行为的频数最高;在黑帽悬猴活动行为中,垫料后行为增加,在树皮地面上出现个体单独活动的频数最高。试验结果为动物园圈养的黑帽悬猴地面环境的设置和动物福利水平的提高,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14年12月—2015年2月,采用目标取样法和即时记录法对福建归真堂黑熊生态养殖基地的24头圈养黑熊进行了行为观察和记录。通过预观察到的行为构建的行为谱包括休息、食粪、饮水、排粪、排尿、走动、咂舌、攀爬、舔舐、搔痒、啃趾甲、张望、嗅闻、玩耍、示警、打斗、刻板动作、探究、育幼,对相关行为进行归类,包括休息、饮水、排遗、运动、警戒、体表护理、社群、育幼、刻板、其他计10类行为。为尽量避免人为干扰对试验的影响,避开饲养员饲喂、取胆时间段,选取9:00—15:55对目标黑熊进行正式观察。观察结束后经统计分析,圈养黑熊冬季昼间用于休息的时间最多,为50.43%,其次是刻板行为25.35%、运动行为8.63%、警戒行为8.42%。表现较为明显的行为节律,11:00—11:55时是黑熊的主要昼间休息时间。产仔雌性黑熊冬季昼间行为的时间分配和节律和其它黑熊保持一致,同样用于休息的时间最多,且最高峰在11:00—11:55时。  相似文献   

20.
正丰容是基于动物学、动物生物学及野生动物的自然习性的研究,不断改善动物生存环境的动态过程。通过构建和改变动物在动物园圈养条件下的栖息环境,从而使动物表现出自然状态时的正常行为和为动物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1丰容(enrichment)的定义1.1丰容研究的历史背景早在1920年,著名的灵长类动物研究专家罗伯特·耶克Robert Yerkes就提出了"丰容"的理念—通过改变环境来刺激动物,使动物表现出一系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