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欧洲鳗鲡已成为我国淡水渔业的主要养殖品种。本实验采用生物实验测定常用治疗药物;硝酸亚汞,晶体敌百虫,孔雀石绿,甲苯咪唑,福尔马林的高锰酸钾等,对欧洲鳗鲡进行急性毒性试验。  相似文献   

2.
莫桑比克鳗鲡拟指环虫病药物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感染拟指环虫病的莫桑比克鳗鲡(Anguilla mossambic)进行药浴处理,研究三种常用治疗药物的驱虫效果并观察鳗鲡恢复状况。结果表明,吡喹酮是寄生在莫桑比克鳗鲡的拟指环虫的有效驱虫药物,在3ppm浓度下12小时拟指环虫即被全部杀灭,且药浴后鳗鲡恢复状况显著优于其他两种药物。甲苯咪唑和敌百虫对寄生在莫桑比克鳗鲡鳃上的拟指环虫驱除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3.
吡喹酮、甲苯咪唑、溴氰菊酯对花鳗鲡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水式急性毒性试验法研究了吡喹酮、甲苯咪唑和溴氰菊酯对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体重为0.87±0.19 g)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8±2℃时,吡喹酮对花鳗鲡的24 h LC50、48 h LC50、72 h LC50、96 h LC50分别为73.85 mg/L、66.71 mg/L、56.57 mg/L、52.72 mg/L,安全浓度为16.34 mg/L;甲苯咪唑对花鳗鲡的24 h LC50、48 h LC50、72 h LC50、96 h LC50分别为142.81mg/L、13.80 mg/L、5.19mg/L、1.74mg/L,安全浓度为0.023 mg/L;溴氰菊酯对花鳗鲡的24 h LC50、48 h LC50、72 h LC50、96 h LC50分别为9.56μg/L、9.34μg/L、7.69μg/L、7.67μg/L,安全浓度为2.68μg/L。吡喹酮、甲苯咪唑、溴氰菊酯对花鳗鲡分别属于低毒、中毒、剧毒药物。甲苯咪唑对花鳗鲡的安全浓度0.023 mg/L远低于欧洲鳗鲡(Anguilla anguilla)的常用浓度1~2 mg/L,因此在花鳗鲡养殖中使用甲苯咪唑制剂需十分谨慎。  相似文献   

4.
在常温静水条件下,4种常用水产药物对丁鱼岁(Tincatinca)鱼种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安全浓度为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0.84mg/L,福尔马林7.50mg/L,敌百虫8.57mg/L,高锰酸钾0.85mg/L。丁鱼岁对这4种药物的敏感性大小为: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高锰酸钾>福尔马林>敌百虫。敌百虫可作为丁鱼岁疾病防治用药,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应谨慎使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不宜施用。  相似文献   

5.
闻志 《河南水产》2000,(2):16-16
鱼种在放养前对鱼体进行药浴处理,简便安全,防治鱼病效果理想。现介绍几种较好的药浴鱼种方法:1高锰酸钾药液浴法。10—20ppm高锰酸钾水溶液药浴10—30分钟,可杀灭体表及鳃上的细菌、原虫和单殖吸虫等。高锰酸钾宜现配现用,且药液用水应选用含有机质较少的清水,背光进行药浴。  相似文献   

6.
<正>1.化学药物防治浸泡法:在发病季节用200ppm以上的福尔马林、淡水或3ppm以上的硫酸铜浸泡生产工具或养殖设施(包括水泥池)8小时以上,可以杀灭离体阶段的刺激隐核虫,能有效防治刺激隐核虫的水平传播。挂瓶杀虫法:晚上在网箱四周,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挂瓶,杀灭幼虫。2.中草药防治内服法:(1)在刺激隐核虫病易发季节,连续投喂含雷丸、槟榔、乌梅和贯众的饲料(每种中草药含量为2g/kg饲料)7天以上,可以起到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复方甲苯咪唑对拟指环虫的杀灭效果和对欧洲鳗的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6 ℃、28 ℃、30 ℃水温下复方甲苯咪唑对欧 洲鳗的毒性 试验表明: 随水温升 高、药浴时间延长、药物浓度提高, 甲 苯咪唑对欧洲鳗的毒性加 强, 复方 甲苯咪唑、甲苯咪唑、左旋咪唑对拟指环虫的杀灭率表明甲苯 咪唑对拟指环虫具强杀灭 能力, 左 旋咪唑对拟指环虫无杀灭能力, 可用甲苯咪唑替代复方甲苯咪唑。  相似文献   

8.
几种常用水产药物对虹鳟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高锰酸钾、孔雀石绿、敌百虫、食盐等对虹鳟鱼种的毒性。它们的安全浓度依次为0.029pm、0.019ppm、0.05ppm。实验后24、48、96小时,虹鳟对各药物的半致死浓度TL_m分别为:高锰酸钾1.65ppm、1.56ppm、0.29ppm;孔雀石绿0.33ppm、0.33ppm、0.19ppm;敌百虫3.7ppm、1.6pm、0.5ppm。作者还对三种药物对虹鳟的毒性作用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走出驱除鳗鲡拟指环虫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鳗鲡养殖过程中,在防治拟指环虫时各养殖场几乎一直在沿用同一种药品,如欧洲鳗鲡、美洲鳗鲡使用甲苯咪唑及类似制剂:日本鳗鲡应用敌百虫、马速展等有机磷类药物及制剂,造成了虫体对此类药物产生耐药性。由于虫体耐药性的产生,各养殖者不断提高药物使用剂量来达到驱虫的目的,但随着药物剂量的提高,对鱼体产生的副作用增强,驱虫后易导致其它疾病的继发,严重者导致中毒现象的发生,如在相对高温下(26℃),采用高剂量甲苯咪唑后导致脱粘、败血症的继发;  相似文献   

10.
聂品 《淡水渔业》1985,(3):13-13
<正> 采用50~60ppm的福尔马林、0.2ppm的孔雀石绿和0.6ppm的敌百虫的混合物可以有效地杀灭鱼类的寄生原生动物,如斜管虫Chilodonella、口丝虫Costia、车轮虫Trichodina、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处理后6小时寄生虫开始消失,而鱼的鳃部没有组织病理学变化。然而,福尔马林的浓度  相似文献   

11.
循环水养鱼设施中,水质极易败坏,孽生细菌。水体中高含量的氨、亚硝酸盐、二氧化碳、悬浮颗粒物质、臭氧以及养殖过程中的放养、称重、捕获等操作使鱼紧张,均可诱发鱼类生病或死亡。加拿大循环水养鱼常见疾病主要是细菌性、真菌性和寄生虫性疾病。细菌性疾病有肾病、烂鳍病等。治疗方法是水中泼洒化学药物和投喂药饵。常用化学药物为氯胺-T,水体中用量为12ppm;或福尔马林SO~167ppm处置1小时;或福尔马林25ppm与孔雀石绿0.1ppm混合使用,隔日处理一次;或孔雀石绿1.0ppm药浴;或氯化钠O.5~1.5%浸浴;或投喂土霉素药饵连续10天…  相似文献   

12.
本尼登虫是对海水网箱养殖大黄鱼危害最大的寄生虫之一。本实验采用十二种渔用杀虫剂对大黄鱼进行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水温26℃时,处理90min,大黄鱼的半数死亡浓度(LC50)分别是:甲醛500×10-6、氨水200×10-6、过氧化氢1200×10-6、硝酸铵3.5×10-6、敌百虫0.5×10-6、36%醋酸100×10-6、高锰酸钾8×10-6、盐60‰、水烟浸出液290×10-6。对自然感染本尼登虫的大黄鱼进行药浴试验,杀虫效果较好的有:过氧化氢、高浓度盐水、高锰酸钾。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中草药槟榔、雷丸和化学药物氯化铜、甲苯咪唑、90%晶体敌百虫,开展治疗麦穗鱼扁弯口吸虫病的药物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槟榔和雷丸作用时间较长,槟榔在48 h时杀虫效果最佳,杀虫浓度为200 mg/L时,杀虫率为60%;雷丸无杀虫效果。甲苯咪唑,氯化铜,敌百虫作用时间短,一般在6 h;甲苯咪唑对麦穗鱼扁弯口吸虫病的杀灭效果最好,杀虫率为80%;90%晶体敌百虫的杀虫率为78%;氯化铜的杀虫率为75%。指出,槟榔相对于甲苯咪唑、氯化铜等化学药物,具有高效、低残留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斑点叉尾鮰对几种常用鱼药的急性中毒及忍受力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急性中毒试验,得出孔雀石绿、敌百虫、硫酸铜、福尔马林和食盐对体长3.3~4.5cm的斑点叉尾鮰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014、0.071、0.854、6.0和1200ppm。浸洗试验表明:硫酸铜10ppm、孔雀石绿0.1ppm、福尔马林250ppm浸洗60分钟,食盐30000ppm、90%晶体敌百虫10ppm浸洗10分钟,均对斑点叉尾鮰安全,高锰酸钾20ppm浸洗60分钟受试鱼放回池内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15.
在进行翘嘴红鱼白鱼苗铒料配方的筛选实验中 ,实验鱼感染了小瓜虫 ,分别采用如下方法进行治疗 :1 .5ppm的亚甲蓝浸泡 4天 ;2 .3%的食盐溶液浸泡 3min ;3 .0 5ppm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泡 3min。 4 .0 1ppm的硝酸亚汞溶液长期浸泡 (1星期以上)。结果为 :亚甲蓝浸泡 4天 ,患病鱼无好转 ,第 3天开始逐渐死亡 ,4天内全部死亡 ;用食盐和福尔马林溶液浸泡 3min,患病鱼即全部死亡。对用以上 3种药物处理后的鱼体进行镜检 ,发现鱼体上的小瓜虫体无明显减少。用硝酸亚汞浸泡的鱼 ,治疗期间死亡 2尾 ,镜检鱼体上无虫体。结论是 :患小瓜虫病的翘嘴红鱼白 ,不宜用亚甲蓝、食盐或福尔马林 ,采用 0 1ppm的硝酸亚汞溶液长期浸泡较为有效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孔雀石绿及其有毒代谢产物无色孔雀石绿在鱼体中的蓄积与消除规律,达到对孔雀石绿的禁用监控,本试验对初始体重为(12.42±2.18) g的欧洲鳗鲡进行0.1 mg·L-1 和0.2 mg·L-1 浓度(P1和P2组)孔雀石绿药浴24 h,再转移到清水中养殖120 d,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肌肉组织中孔雀石绿及无色孔雀石绿的残留.在药浴过程中,鳗鲡肌肉组织中孔雀石绿平均含量不断升高,P1和P2组分别于药浴12 h和24 h达到最高值(720.5 ±192.6) μg·kg-1和(1404.8±421.9) μg·kg-1;在清水养殖过程中,孔雀石绿在鳗鲡肌肉中含量波动式下降,并于水浴2160 h (90 d)时两个处理组都低于检测限度.肌肉中所含无色孔雀石绿,在药浴过程以及清水养殖的开始一段时间内不断升高,P1和P2组分别于水浴的72 h和120 h达到最高值(960.1±251.0) μg·kg-1和(1 625.8±183.2) μg·kg-1,然后呈波动式下降,至实验结束(水浴120 d)时两个实验组肌肉中还有一定残留.结果表明,无色孔雀石绿的代谢消除时间较长,可以作为检测的标志物.另外,不同浓度的孔雀石绿在鳗鲡肌肉中的代谢规律相似,只是随药浴浓度升高,肌肉中孔雀石绿和无色孔雀石绿含量最高值出现时间有所滞后,以及消除时间相对延长.  相似文献   

17.
为合理使用福尔马林防治大黄鱼刺激隐核虫病,研究福尔马林对体外刺激隐核虫的灭活效果,并评估其对大黄鱼幼鱼的安全质量浓度范围。结果显示,对幼虫分别药浴处理10、30、60、120min,使幼虫全部死亡的福尔马林质量浓度分别为62.5、62.5、31.3、5.6mg/L;对包囊药浴处理1、2、4h,使包囊全部死亡的福尔马林质量浓度分别为150、75、75mg/L;福尔马林对大黄鱼(3.00±0.78)g幼鱼12、24、48、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394.7、365.3、334.4、322.8mg/L;治疗试验显示,125mg/L福尔马林药浴2h,可有效防治大黄鱼刺激隐核虫病,存活率显著高于75mg/L组和对照组。试验结果表明,每隔3d,125mg/L的福尔马林药浴处理大黄鱼2h,共3次,可安全有效防治大黄鱼刺激隐核虫病。  相似文献   

18.
杂交鲟稚鱼对几种药物敏感性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杂交鲟 (Husohuso♀×Acipenserruthenus♂ )进行几种药物 (高锰酸钾、硫酸酮、甲醛 )的敏感性试验 ,结果表明 :杂交鲟对三种药物的敏感性由强到弱依次为 :硫酸酮、高锰酸钾、甲醛 ;安全浓度分别为 :硫酸酮 0 0 1 2 7ppm ,高锰酸钾 0 0 71 0ppm ,甲醛1 1 9750ppm。  相似文献   

19.
为了确定甲苯咪唑在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体内主要代谢产物,实验用1 mg/L甲苯咪唑水溶液浸泡团头鲂,分别在浸泡后1、2、4、8、12和24 h,分别采集肝脏、肌肉、胆汁和血液,采用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HPLC-MS-MS)定量和标准品比对法进行鉴定。结果显示,甲苯咪唑(MBZ)在团头鲂体内所占的比例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羟基甲苯咪唑(MBZ-OH)和氨基甲苯咪唑(MBZ-NH4)逐渐升高。MBZ-OH和MBZ-NH4百分比都占到总残留的10%以上,二者为主要代谢产物,应作为残留检测的主要监控目标。  相似文献   

20.
马殿荣  朱励华 《海洋渔业》1991,13(5):205-206
<正> 聚缩虫病害是中国对虾养殖明间常见的病害之一,发病率高,危害严重,特别是常与丝状细菌和藻类同时附着,影响对虾鳃丝的气体交换,个体消瘦,甚至发生死亡。该病防治方面的研究引起国内外有关专家的重视,如 Johnson(1973)和 Lightner(1977)曾提出福尔马林能有效地治疗对虾聚缩虫病,国内报道的有用0.5~1 ppm 的新洁尔灭与5~10ppm 的高锰酸钾混合用可杀灭聚缩虫以及用茶粕5ppm 促使对虾脱皮以达到除去聚缩虫之目的等等。我们曾选用福尔马林等药物试验,经多次筛选认为一些药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