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我国北方草地资源过牧现象和荒漠化严重,在数字化牧场管理方面,目前尚处在理论研究阶段,还未有一套完善的牧场管理系统推广使用。为提高数字化牧场管理水平,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利用载畜量预估模型对草地进行载畜量预估和载畜平衡预估,设计并实现牧场畜牧量评估系统。以呼伦贝尔谢尔塔拉国营农牧场为研究示范区域,基于组件GIS开发技术对草地管理、载畜量预估与载畜平衡评价进行研究。系统开发了牧场载畜量预估、载畜平衡评价、专题图生成等功能模块,如,实现了用户选择地块输入牲畜日食量、放牧天数预估该地块理论载畜量,以及通过用户输入基本放牧情况评价当前选择地块或整个牧场载畜平衡情况等核心功能。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满足数字化牧场管理需求,辅助谢尔塔拉国营农牧场进行经营决策,可以对今后数字化经营牧场管理系统研究提供一些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饲养牲畜是草地放牧的目标,放牧饲养牲畜是草地饲草资源利用的最有效途径。放牧饲养要素包括草地生产率、适宜载畜率、饲草质量、牲畜生长需要和采食量及放牧方式。本文对这些要素进行了归纳分析,目的在于推进发展草地放牧饲养理论并推导草地生产和保护性利用的关键技术。本文介绍了草地生产率研究方法、适宜载畜率确定标准、划区轮牧区块数计算方法及间歇休牧期和放牧期确定方法。草地放牧饲养理论:基于土壤和气候,改善草地生产和饲草质量,制定适宜载畜率,确定合理放牧方式,满足放牧牲畜最佳生长需要,并维持草地健康,实现“双赢”或“三赢”。草地保护性利用关键技术:放牧场或割草场施肥,调整适宜的载畜率,延迟放牧及间歇休牧,确切的划区轮牧体系,放牧场和割草场等量配置,二时段饲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草畜平衡模型和优化生产模型,分析内蒙古乌拉特中旗荒漠草原区家庭牧场在不同载畜率下的草畜平衡、草地生物量、甲烷排放量和经济收支情况,以期为该地区的家庭牧场生产经营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本研究采用了实地调查和模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收集了相关的数据和参数,建立草畜平衡模型和优化生产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该地区,家庭牧场的草畜平衡和经济收益与载畜率密切相关,随着牧场载畜率的增大,家畜实际摄入能量与维持需要的能量之间存在供不应求的状态,仅在0.1羊单位/hm2、0.33羊单位/hm2载畜率水平下草地能量有剩余。其次,甲烷排放量随着牧场载畜率的增大而增加,而草地生物量则逐渐降低。适当的载畜率可以提高经济收益,结合生态和经济效益以及当地实际情况,建议将牧场载畜率维持在0.33羊单位/hm2~0.55羊单位/hm2之间。合理调整牧场载畜率对促进草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在不同载畜率水平下家庭牧场经济收益变化,本研究基于2021年四子王旗荒漠草原89户牧户的半结构调研问卷,根据载畜率水平划分为低载畜率牧场(0.61 SE·hm-2)、中载畜率牧场(0.91 SE·hm-2)、高载畜率牧场(1.34 SE·hm-2),利用草畜平衡以及家畜生产优化管理模型(Optimized management models for household pasture livestock farm production, OMMLP)进行模拟分析。结果显示,四子王旗家庭牧场的草地利用水平均存在差异,不同载畜率水平家庭牧场草地能量夏富冬亏,同时高载畜率牧场在进入冬季后能量亏损相对较高。此外,牧户净收益随载畜率增加先增加后降低。通过对牧户载畜率模拟调整,发现中载畜率牧场和高载畜率牧场分别降低载畜率至0.68 SE·hm-2和0.96 SE·hm-2时,可达到最优净收益12.3万元和30.6万元;当低载畜率牧场的载畜率提高至0.81 SE·hm-2  相似文献   

5.
不同载畜率对高寒草地和家畜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1993年在二炮五十六基地海晏牧场天然草地上进行了3种载畜率对高寒草地和藏系羯羊生长量影响的试验研究。供试动物为2岁藏系羯羊,分为高、中和低3种载畜率实行划区轮牧,共放牧60天。结果表明,载畜率的变化对当年草地牧草产量无显著影响。牧草转化为活重率、胴体率依次为中组〉低组〉高组。载畜率增大时藏系羯羊个体生长速度明显降低(P〈0.01),单位面积畜产品量依次为中组〉低组〉高组,并得出藏系羯羊生长量与载  相似文献   

6.
董瑞兰  贾婉  于光辉 《草地学报》2018,26(5):1043-1051
准确预测草地产草量和动物承载力是实现草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有效调控放牧的数量和质量,能够在保护草地资源的前提下,提高牲畜的生产性能。本文对国内外预测草地产草量的方法、预测精度、载畜率等方面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分析了不同预测模型的优缺点,提出草地管理技术的主要问题以及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以期为草地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和参考,为我国草地资源的可持续管理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于2011年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额里图牧场典型草原3户家庭牧场进行了关于草畜生产情况的调研。结果表明,所调查的3户家庭牧场均超载放牧,其载畜率分别为1.01、0.73和1.17头/hm2。通过运用草畜能量平衡模型对3户家庭牧场现有载畜率进行优化:牧户1应淘汰所有羯羊,淘汰母羊12.5%,载畜率优化调整为0.82头/hm2;牧户2淘汰所有羯羊,淘汰母羊15.0%,载畜率优化调整为0.50头/hm2,同时,启动品种改良计划;牧户3淘汰所有羯羊,淘汰母羊28.8%,载畜率优化调整为0.77头/hm2。调研结果表明,草畜能量平衡模型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牧民们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不同载畜率大针茅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的响应和绵羊的体重变化,目的是确定大针茅草原的适宜家畜载畜率。研究结果表明,在中等载畜率植物群落结构保存较好,获得了最大的绵羊增重;重度放牧虽然获得了较大的绵羊体重增量,但对植物群落结构的破坏也较大,表现为群落中一年生植物和杂类草增多,牧草高度降低,盖度减小,产量下降,说明大针茅草原对放牧干扰的耐受性是有一定限度的,过度放牧会破坏草地植物群落的结构。  相似文献   

9.
于2011年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额里图牧场典型草原3户家庭牧场进行了关于草畜生产情况的调研。结果表明,所调查的3户家庭牧场均超载放牧,其载畜率分别为1.01、0.73和1.17头/hm2。通过运用草畜能量平衡模型对3户家庭牧场现有载畜率进行优化:牧户1应淘汰所有羯羊,淘汰母羊12.5%。载畜率优化调整为0.82头/hm2;牧户2淘汰所有羯羊,淘汰母羊15.0%,载畜率优化调整为0.50头/hm2,同时。启动品种改良计划;牧户3淘汰所有羯羊,淘汰母羊28.8%,载畜率优化调整为O.77头/hm2。。调研结果表明,草畜能量平衡模型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牧民们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采用分区放牧的方法,对不同载畜率处理短花针茅草原植物群落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目的是确定最适宜的载畜率。研究结果表明,过高的载畜率和过低的载畜率都不利于草地群落的正常演替,载畜率为1.8只/ha处理有助于维持草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由于超载过牧以及草地自身对外界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导致中国出现大面积退化草地。究其驱动力因子,草-畜之间的平衡关系首当其要,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仅仅根据牧草生产力架构下的草畜平衡关系管理放牧系统是不准确,也是不全面的,科学的低排放放牧系统还需要兼顾"地下生物量"和"土壤侵蚀"状况。为此本文提出:适宜的放牧率=min(理论载畜量,以地下生物量最大化为准则确定的适宜放牧率,以土壤侵蚀最小化为目标确定的最适放牧率),在环县典型草原的研究实践表明在牧草生长期降水量为224.9mm时,最适宜的放牧强度为3.8羊单位/hm2。  相似文献   

12.
此次研究采用了GPS定位,定点对59个样地进行草地生产力动态监测,分析了各类草甸的年产草量、载畜量和载畜能力以及不同季节牧场的载畜能力,结果表明各类草甸的产草量以及载畜量在2013年有所改善,治理效果非常明显。通过此次研究,对于气候环境变化的监测对维护牧场的建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现阶段所采用的放牧制度多数仍是原始的自由放牧。虽然近十年里省上对草原有了一定投入,但是草原建设改良面积只有330万亩,仅占全省可利用草原面积的5%,目前,还未从根本上改变以往古老的放牧制度,更未解决草地退化的老问题。据资料统计,吉林白城地区1958年有草地3792万亩,亩产草约130公斤,总产草量493万吨,理论载畜量158万只牛单位,实际载畜61.4万牛单位。到1983年,白城地区有草原2586万亩,亩产草55公斤,减产57%,总产量144万吨,理论载畜52.3万牛单位,实际载畜81万牛单位,超载54.9%。  相似文献   

14.
通过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和地面实地调查技术的结合运用,将阿勒泰的历史资料(1985年前草地类型图、草地等级图、放牧利用图)与2009年遥感影像资料、野外测产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了阿勒泰地区可利用草地系数K1、可食牧草系数K2、草地利用系数K3,建立了各季节牧场产量模型,计算出阿勒泰地区及各县市草地的产草量、理论载畜...  相似文献   

15.
放牧生态研究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20世纪50年代以来放牧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的生态位平衡关系进行了引证讨论。阐明了放牧的自然性及放牧与饲草产量和植被组成的互作关系。指出:当家畜的放牧和载畜率类似于草原生态系统进展下的模式时,草地可保持它的生产力和植被组成。  相似文献   

16.
中国放牧家畜的分布及其草原类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理论和草原类型分析的方法,论述了中国放牧和放牧一舍饲家畜牧和品种的分布及与草地类型的联系,表明了家畜种和品种与其草地类型是一个有机整体,也是一个优化的草-畜系统。  相似文献   

17.
草地放牧制度及其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近期国外发表的有关资料和刊物关于草地放牧制度评价方面的论述及研究结果,对连续放牧与划区轮牧两种放牧制度对草地家畜增重,牧草生长,家畜营养摄入和家畜行为的影响进行综述,认为影响草地牧草生长及家畜表现各方面的并不同放牧制度本身,而与其载畜率及采用的放牧技术手段和放牧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8.
草地月适宜载畜量的计算,能够有效反映草地季节性草畜矛盾,帮助决策者及时调整放牧策略。本研究提出一种将基于遥感和地面调查建立的月牧草产量遥感经验模型与牧草产量月动态系数相结合的方法,用于估算月草地适宜载畜量,并在青海省河南县荷日恒村的季节牧场对该方法进行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反映各月适宜载畜量动态,使年内放牧地载畜平衡状况更明晰。荷日恒村放牧地在7月末草地产量达到最高,8月开始逐渐减少,除7月外,其他各月均有不同程度的超载。综合目前荷日恒村放牧地现实载畜情况和对补饲量的评估,本研究认为应以8月末适宜载畜量作为该村合理放牧量。本研究提出的月适宜载畜量计算方法,更有助于合理放牧数量的确定和草畜平衡状况的评估,为当地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 在描述放牧家畜和草地之间基本数量关系的尝试中,产生了许多表达方式,包括:载畜密度、载畜量、放牧压、牧草供给量、放牧强度、载畜强度、载畜压及其它表达方式(Booysen,1967,草原管理协会1974,Hodgson,1979)。一般来说,描述家畜——草地关系时,涉及4个变量。这些变量是:草地面积(A),通常以公顷表示,牧草干物质(DM),通  相似文献   

20.
“以畜控草”与新疆草畜平衡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及业内都把"以草定畜"视为对天然草地放牧管理与生态保护和建设的终极目标,"以草定畜"似乎已被广泛认同,但是,在草原牧区实现"以草定畜"依然任重道远。在新疆天山北坡,同地带、同一类型的山地草甸草地,在夏季与冬季两种不同放牧利用制度下,植被成分差异显著,在冬季放牧利用制度下,山地草甸草地植被成分中,阔叶杂类草及小灌木明显增多,牧草再生性减弱;而在夏季放牧利用制度下,植被成分中小杂类草与禾本科牧草明显增多,牧草再生性增强;在降水量较丰富的中山带,禁牧封育2~3年后,植被成分中饲用价值低、家畜不宜采食的粗大杂类草明显增多。"以畜控草"应该成为更加积极的草地管理态度和方式。在目前天然草地放牧量难以较大幅度减控的情况下,通过"以畜控草",可以既保持草地植被健康状况又有利于草原畜牧业的发展,这对于实施牧民定居与冷季舍饲的新疆草原牧区,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