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两年试验结果证明,0.1—0.2%“401”,冷浸薯种10分钟,对甘薯黑斑病均有一定防治作用。 供试甘薯品种为华北52—45,育苗前种薯发病率为29%和46%,从中选取无病斑薯块作试验。1963年每处理用种120—130斤,重复二次;1964年每处理用种140斤,重复二次,在同一苗床上。 育苗方式为室外回龙火炕,全育苗期平均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普遍推广甘薯经高温处理后贮藏的方法。高温处理种薯主要起促使伤口愈合增强抗性的作用。但对处理的温度和时间说法不一:有的说38—40℃持续96小时;也有说35—38℃持续48~72小时。对病菌杀伤效果也说法不一致。为了弄清不同处理对甘薯黑斑病菌三种孢子的萌发、菌落生长以及薯块不同深度菌丝的影响,我们于1977年进行了试验。 材料和方法 一、高温处理后孢子萌发对比观察:从本地黑斑病薯上分离,得纯菌种一管,同时移植在16管P.D.A.培养基上作斜面培养,  相似文献   

3.
馬鈴薯粉痂病在福州附近普遍发生,据作者1956—1958年的調查,发現春薯比冬薯严重;发病最重的魁歧村多年連作地区,春薯植株根部被害率平均达99.3%,薯块40.7%。茲将种薯消毒和輪作防病的初步調查研究結果报导以下。 1.种薯消毒处理:从魁歧“紅皮种”中选出一  相似文献   

4.
催芽是马铃薯栽培中一个防病丰产的重要措施。催芽方法:将种薯与沙分层相间放置,厚度约3~4层,并保持在20℃左右的最适温度和经常湿润的状态下,种薯经10天左右  相似文献   

5.
石键 《植物保护》1979,5(2):37-38
甘薯生产上的主要病害黑斑病(Ceratocystis fjmbrjataE11)近年来有所回升,北方广大地区用温床育苗,伏薯后由于种薯带病,易造成烂坑,生产上迫切要求简易的防病措施。1975年之后对苯骈咪唑类内吸杀菌剂应用于甘薯黑斑病的防治,进行了室内试验及生产防治试验,实践证明:多菌灵(MBC、CTR—6669)、7313及托布津(NF—44)等用于浸薯、浸秧、薯坑泼浇等均能高效的控制黑斑病,防效均高于生产上应用的药剂“401”及代森铵等,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6.
红薯育苗是生产上的关键环节 ,培育无病壮苗是确保适时移栽 ,提高红薯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内容。多年来 ,不少地方往往因红薯育苗期发生病害而造成苗源不足 ,影响了红薯的正常生产。红薯苗床期病害主要有黑斑病、软腐病等。薯块带菌 ,病床感染、温度不适、湿度过大等是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防止方法有以下几方面 :1 挑选健薯薯块上床前 ,要逐一挑选无病、无伤、无冻害 ,表皮光润 ,大小适中的薯块作种薯。不要不加选择 ,以防止健薯感病。2 温水浸种将逃选后的薯块装入竹蓝内 ,放入温水中 ,水温 5 6℃~ 5 8℃ ,下水后将蓝子上下提动 ,使其在 2…  相似文献   

7.
1964年通过室内药剂筛选和火炕育苗试验,找出代森铵防治甘薯黑斑病效果较好,1965年继续试验,并进行生产示范,证明0.2—0.5%代森铵溶液冷浸种薯10分钟,防病效果可以相等或超过温汤浸种。今将两年试验示范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忻州市是山西省马铃薯主产区。近年来,马铃薯晚疫病大发生频率增加,为害呈现出中心病株始见早,发生面积大,流行速度快,不同品种、不同种薯方式发病率有差异,降水少的年份发生轻,降水多的年份发生重,为害损失重的特点。除气候条件外,其频繁重发与主栽品种抗病性差、农民防病意识薄弱有关。提出了因地制宜推广种植抗(耐)病品种、选用优质健康脱毒种薯、种薯药剂处理、健身栽培、适时药剂防控、精选并妥善保存种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9.
李敬  郭超 《植物医生》1996,9(2):34-34
棚室蔬菜防病育苗技术要点李敬,郭超,陈信周,申海瑞,董孝运河南汝州市农技中心(467500)塑料大棚温室蔬菜育苗是在高温高湿封闭条件下进行的,猝倒病立枯病沤根等多种侵染性病害和气候性生理病害滋生蔓延,是个突出问题。采取综合措施做好育苗期病害防治,培育...  相似文献   

10.
利用木霉菌防治棉花黄萎病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3个木霉菌株的剂型、施用方法和复配可能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温室盆栽和大田防治棉花黄萎病的试验。结果表明:生防菌麦麸制剂和PD制剂之间的防病效果差别不大;生防菌之间复配不能增强防病作用;三种生防菌制剂及其与无病土营养钵育苗相结合的处理对棉花黄萎病防病效果明显,尤以T3-4与营养钵配合使用效果最佳,并且其防治效果都以第一次发病高峰优于第二次发病高峰。  相似文献   

11.
顿水顿火高温育苗办法是河北芦龙县邸凤山育苗能手在1957年创造的,特点是保温时间长、降温慢、炕温一致,具有出苗早、多出苗、出苗壮和控制黑斑病的优点。采用改良式的倒卷帘炕型,能够烧大火,浇大水。种薯经过温汤浸种后上炕,伏薯完毕,把水浇足、浇透,迅速把炕温烧到38℃,三、四天后住火,使炕温保持,28—30℃,薯芽出土后四、五天,苗高约一寸时,停火降温,这样秧苗生长茁壮。  相似文献   

12.
甘薯黑斑病(即红苕黑斑病,俗称干疤烂)是生产上一种常发毁灭性病害。尤其在窖藏期间,由于薯块集中,环境适宜更易发生,往往造成“有薯下窖,无薯育苗”的现象。我们于1983年在内江靖民公社进行了药剂防治窖藏甘薯黑斑病的试验示范,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简报如下: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国产)500倍  相似文献   

13.
1.通过試驗証明生育期长短不同的馬鈴薯在同时收获的条件下,生育期短,块茎未充分成熟的处理,并未減輕退化程度;在芽眼尚不可能萌动的結薯初期,馬鈴薯植株如处于高温条件下也可能加重退化,从而说明馬鈴薯的退化并非由于过度成熟产生自然衰老,亦非因为高温影响了萌动的芽眼,使其衰老所致。 2.早收及夏播的馬鈴薯,除去可能因为低温有利于馬鈴薯抗病力的增強外,更主要的是由于低温条件不利于花叶型病毒的增殖和运轉,降低了新生块茎內病毒浓度的結果。 3.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馬鈴薯退化問題,应采取以隔离病源,严格汰除病株病薯,防治媒介昆虫,控制传播等措施为中心,生产无毒种薯,并結合选用耐病品种和二季栽培的留种技术,进行综合防治。 4.在推行二季栽培留种技术时,应适当推迟夏播播期,夏播所用种薯必須春季提早收获,并結合选株、选薯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晚疫病在张家口一带,初侵染的主要来源是,由于播种了带菌病薯。为此,我们曾试用药剂、温水、干热等方法处理种薯,消灭病菌,结果以温水处理种薯效果最好。试验材料是本地感病品种“紫山药”,感病程度严重,病斑占薯面1/3到1/2。  相似文献   

15.
于丽萍 《植物医生》2002,15(6):31-31
育苗工作的好坏 ,对春播蔬菜生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然而 ,蔬菜苗期病害种类多 ,发病原因也甚为复杂 ,在育苗过程中 ,稍不注意科学管理 ,就会造成大量死苗、缺苗。总结多年的育苗期防病的经验 ,归纳为要“把好四关”。1 种子处理关有些病原物如菌核病中的菌核、菟丝子的种子等时常混杂在种子里面 ,最好通过风选、水洗或筛选的方法去除干净。播种前 ,种子先用冷水预浸 3h左右 ,用 5 5℃恒温水浸种 15~ 30min ,再用清水洗净晾干 ,也可用 0 .3%代森锌或代森锰锌药液浸种 15min ,则可预防蔬菜苗期炭疽病、茄子褐纹病和番茄早疫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发生区调查和历史数据分析,总结昭通内生集壶菌发生原因,根据昭通防治经验,结合国内研究成果,提出加强检疫,清除田间病残体,收集病薯高温处理,发病区进行轮作并全部挖出隔生薯,轮作后种植抗病品种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7.
堆肥提取液诱导草莓对黄萎病抗性及抑菌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菌糠堆肥提取液的生物防治效果,进一步探讨其抑菌防病机理,以便于有针对性地利用堆肥提取液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采用体内和体外2种试验方法,以草莓黄萎病菌为靶标病原菌,研究了堆肥提取液原液、高温灭菌液和过滤除菌液对大丽轮枝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通过温室盆栽试验验证其对草莓黄萎病的防病促生效果,并测定根施堆肥提取液对草莓叶片内防御酶系的影响。研究表明,堆肥提取液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92.43%和82.94%,经高温灭菌和过滤除菌后抑制效果显著降低。盆栽试验结果表明,预先用堆肥提取液灌根处理对草莓黄萎病的防治效果高达42.23%,且能诱导草莓叶片内防御酶活性显著增强,接病原菌后第6 d该处理下的POD和PPO活性分别比施清水对照提高了45.45%和39.47%,而MDA含量则下降了14.83%。说明微生物对病原菌的直接抑制作用以及诱导系统抗性是菌糠堆肥提取液发挥抑菌防病功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河西灌区马铃薯茎基腐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报道马铃薯茎基腐病在田间表现为立枯型、萎蔫型、根腐型、黄化型4种症状类型,一般在苗期至现蕾期、开花期至结薯期为发病高峰期;明确了河西灌区种植的大多数品种对茎基腐病无明显抗性;发病程度与多种因素有关,灰钙土发病较重,其次为壤土,沙土发病较轻;土壤pH与含水量较高发病重;植株密度较高发病重;连作年限越长发病越重;与油菜、茄科蔬菜连作发病较重;高温有利于该病发生;经药剂种薯、土壤、灌根处理表明:以代森锰锌、菌核净和敌磺钠种薯和土壤处理,代森锰锌、井•1亿活枯草芽孢菌、菌核净灌根处理,防效达50.3%~65.9%。  相似文献   

19.
为减轻黑胫病对青海省马铃薯的为害并推动生产中的减药增效,选择春雷霉素、噻菌铜、噁霉·乙蒜素、噻霉酮4种药剂,设计了不同的用药方案,调查各方案在青海省内马铃薯黑胫病重发区实施后的防病效果,初步筛选出实施效果较好的方案:播种期按每667 m2播150 kg种薯计,使用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30 g+滑石粉3 kg拌种对马铃薯地上茎黑胫病的防效可达85%以上,薯块上未见马铃薯黑胫病发生,相应处理区马铃薯产量较清水对照增加了38.61%。  相似文献   

20.
采用收获前不同时期人工割蔓、不同时期不同药剂、不同剂量杀青的方法,研究对马铃薯块茎带菌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哪种处理收获时薯块均未发病,但收获薯块在常温下保湿培养30 d后,均有发病,同时各处理之间无明显差异;药剂杀青每667 m2使用百草枯的用药量越大,杀青效果越好;人工割蔓和药剂杀青对马铃薯鲜薯产量有明显影响,减产幅度达12.9%~31.8%;并且薯块的淀粉含量均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