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3年生酸枣枝条为试材,将测定的枝条从低温冰箱中(A)取样、雪堆中(B)取样、实地(C)取样等3种方法进行取样,研究人工设置低温处理对酸枣枝条的电解质渗出率、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脯氨酸含量和相对含水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的加重,3种取样方法之间酸枣枝条电解质渗出率、丙二醛、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含量变化差异较小,但束缚水/自由水值差异大,A取样方法中束缚水/自由水值很高,在温度降至-33℃时达到最高值为5.91,但-27℃开始C取样方法下束缚水/自由水值低,束缚水/自由水值均低于1;此外A取样方法下枝条可溶性糖含量高,而C取样方法下含量较低。说明酸枣地上部分是因为枝条自由水含量过高,可溶性糖含量较低,导致细胞胞内浓度低,容易发生枝条细胞内结冰受到伤害而死亡。因此,不同取样方法研究结果得知,取样方法在果树抗寒性研究中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2.
梨品种枝条膜透性和水分状态与抗寒性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试验研究了5个抗寒性不同的梨品种休眠期间枝条水分状况、细胞膜透性以及束缚水/自由水比值与抗寒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抗寒性强的梨品种,束缚水/自由水比值在1.0以上;抗寒性弱的梨品种,束缚水/自由水比值在1.0以下。  相似文献   

3.
葡萄种间杂种的抗寒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葡萄种间杂交3个组合的亲本及其123株F1代、1个种间杂种(品种)及其8株自交后代为试材,通过人工低温胁迫处理一年生休眠枝条,测定了冻害指数、电解质外渗率、可溶性糖3项指标的变化,并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了各株系的抗寒性。结果表明:"玫瑰香"(Vitis vinifera)×"黑龙江实生"(V.amurensis)、"红地球"(V.vinifera)×"双优"(V.amurensis)2个组合F1代的抗寒性均介于双亲之间;欧山杂种(品种)"北醇"自交后代出现了抗性分离,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抗寒;"燕山-1"(V.yeshanensis)×"河岸-3"(V.ripia)F1代116株出现了抗性分离,存在超亲遗传,筛选出高抗寒杂种28株,但总体上抗寒性遗传倾向于抗寒性弱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抗寒花卉引种途径刍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针对北方纬度高、温度低、引种工作必须考虑抗寒性问题,从环境与遗传决定性状的观点出发,以在哈尔滨引种宿根花卉的实例为根据,提出应从高纬度、高海拔和地史上冰川覆盖前沿地区以及从具抗寒性亲本杂交后代中等四条途径,引种抗寒花卉。同时指出对种源地区要进行全面的、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葡萄属12个种45份种质资源抗寒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枝条自然失水速率和枝条冷冻处理后的电导率、萌芽率为评价指标,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了葡萄属12个种45份种质资源的抗寒性.结果表明:在被测45份材料中,以山葡萄株系华县-47抗寒性最强,欧洲葡萄品种红地球抗寒性最差. 葡萄属植物的抗寒性差异不仅表现为种间差异,而且在种内不同株系间抗寒性差异也非常明显.在12个葡萄物种间,山葡萄抗寒性最强,其次是河岸葡萄,抗寒性最差的是欧洲葡萄.河岸葡萄、毛葡萄、复叶葡萄和瘤枝葡萄各种内不同株系间抗寒性差异不明显,山葡萄、秋葡萄、刺葡萄、NFEFB薁葡萄、麦黄葡萄、秦岭葡萄和欧洲葡萄种内不同株系间抗寒性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6.
果树抗寒性的鉴定——细胞原生质透性测定——电导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我国广大的北方寒冷地区,果树冻害严重,是生产和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因此在寒地的果树育种工作中,抗寒是首要任务.我们常用优质大果与抗寒小果进行杂交,但产生的杂种后代变化差异是极大的,从中能获得抗寒优质两者兼备的优选频率却很低,为此,鉴定亲本抗寒性以及杂种实生苗的早期鉴定工作,对于加速选育成效和研究亲本与其后代  相似文献   

7.
为什么幼树秋季喷钾能防抽条答新疆读者魏庆生果树喷钾可增强光合作用强度,增加有机养分积累,促进枝条加粗生长,使枝条内束缚水含量增加,自由水/束缚水比值降低,从而增加枝条抗性,预防或减轻抽条现象发生。据试验,苹果幼树于9月上旬、中旬喷2次磷酸二氢钾300...  相似文献   

8.
世界葡萄抗寒育种的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近2个世纪,通过选种和杂交育种,世界葡萄抗寒育种在抗寒性与果实优质性状的结合方面取得了突破,育成许多抗寒性极强(耐-30~-40℃低温)、品质优良的鲜食、酿酒和制汁品种。由于葡萄的抗寒性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杂交后代的抗寒性基本呈以亲中值为峰顶的正态分布,所以我国应积极引进这些品种,在华北、西北等葡萄主产区试验、推广露地越冬栽培的同时,利用它们与现有抗寒性较弱的主栽品种(抗寒性-15~-18℃)杂交,培育适合我国冬季气候条件的抗寒品种(抗寒性在-25℃左右),迅速提高我国葡萄抗寒育种水平。  相似文献   

9.
山葡萄种间杂交F_1~F_4代对霜霉病抗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73—2006年对我国东北山葡萄抗寒的种质资源(品种、品系)与不抗寒的欧亚种酿造葡萄品种进行种间杂交、回交和重复杂交。共定植42个组合杂种苗,定植成活7680株。观察42个组合7680株杂种苗F1 ̄F4代对霜霉病抗性的的抗性分离,共分离出抗病(2 ̄3级)3747株,占杂种苗总株数48.8%。其中抗病×抗病的10个组合共分离出抗病2303株、占69.3%,分别高于抗病×不抗病、中等感病×中等感病、中等感病×高感病、高感病×高感病的组合的23.2、29.2、45.3和54.8个百分点。遗传规律是:山葡萄种间杂交后代F1 ̄F4对霜霉病抗性分离,表现为连续分布,倾向于抗病亲本,后代群体抗病性主要由亲本抗病性决定,杂交组合中抗病亲本越多,分离出的抗病单株越多,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抗病基因"有累加效应、呈显性遗传给后代。已选育出抗霜霉病、抗寒、可酿造干红山葡萄酒的新品种左优红、品系94-7-75、94-8-168、95-2-482和2002-1-135。  相似文献   

10.
可溶性全蛋白、可溶性糖含量与葡萄抗寒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9,自引:4,他引:65  
本试验通过对四个抗寒性不同的葡萄品种在抗寒锻炼期间枝条,叶片内可溶性糖,全蛋白含量及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全蛋白含量随着温度的下降呈递增趋势,且抗寒性强的品种可溶性全蛋白,可溶性糖含量高,并随着温度的下降增加的幅度大;抗寒性差的品种其含量低,且随着温度的下降增加的幅度小,可溶性糖,可溶性全蛋白含量与电解质渗出率呈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1.
果树抗寒育种工作中,抗寒性是首要问题。用优质大果与抗寒小果进行杂交后,所产生的杂种后代,变化差异极大,而从中获得抗寒与优质两者兼备的优选频率很低。因此,鉴定亲本的抗寒性和预测杂种实生苗的抗寒能力,对加速选育成效有很大意义。抗寒性鉴定方法是很多的。例如:保护物质糖含量的测定;持水能力束缚水的测定;原生质粘度变化质壁分离的观察;冬季呼吸作用强度的测定;生理活性物质(酶、生长素)的测定等等,都可以鉴别果树抗寒性的强弱。唯因手续繁杂、或限于仪器设备不足,较难进行。在目前条件下,采用电导法测定细胞原生质透性,是比较快速而便于鉴定果树抗寒能力的一  相似文献   

12.
以锦带花属的红王子锦带、花叶锦带和四季锦带3个优良的锦带花栽培品种当年生枝条为试材,通过人工冰冻方法,测定了模拟低温0(CK)、-10、-20、-30、-40℃条件下3个锦带花品种离体枝条的K+相对渗出率和相对电导率,同时利用Logistic方程拟合K+相对渗出率及相对电导率与人工模拟低温变化关系,推算出3个品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并对3个品种离体枝条的自由水含量、束缚水含量以及二者比值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模拟低温条件下,3个品种离体枝条的K+相对渗出率和相对电导率均随温度降低逐渐增大,且总体上与CK有显著差异;对K+相对渗出率和相对电导率与温度进行Logistic方程拟合推算出花叶锦带、红王子锦带、四季锦带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35.60、-32.21、-31.50℃和-34.88、-31.14、-28.44℃;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3个品种的束缚水含量均高于自由水含量,其中束缚水和自由水的比值排序为花叶锦带红王子锦带四季锦带。综合比较,3个锦带花品种抗寒性强弱顺序为花叶锦带红王子锦带四季锦带。  相似文献   

13.
为挖掘平欧杂种榛优良抗寒品种资源,更好地为生产管理及科研育种等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以‘达维’‘晋榛1号’‘平欧21号’‘玉坠’‘辽榛8号’‘魁香’等6个平欧杂种榛的1年生成熟枝条为试验材料,在自然越冬主要阶段,测定其含水量、自由水含量、束缚水含量、束缚水/自由水值,幵结合露地越冬试验调查,综合分析枝条含水量与抽条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越冬过程中,抗抽条品种的1年生枝条含水量均较高,呈?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抗抽条性越强,上升越快;不抗抽条的品种1年生枝条含水量呈持续下降的趋势。自由水含量也呈?下降—上升?的趋势,但抗抽条品种越冬初期自由水含量少,降幅较小;抗抽条差的品种越冬初期自由水含量多,降幅较大。束缚水含量呈?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抗抽条性强束缚水含量高,下降幅度小。束缚水/自由水值呈?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抗抽条性强的品种比值大,极显著高于抗抽条性差的品种。综合来看,供试品种抗抽条性由强到弱依次为:‘达维’‘晋榛1号’‘平欧21号’‘玉坠’‘辽榛8号’‘魁香’,与田间调查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4.
为挖掘平欧杂种榛优良抗寒品种资源,更好地为生产管理及科研育种等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以‘达维’‘晋榛1号’‘平欧21号’‘玉坠’‘辽榛8号’‘魁香’等6个平欧杂种榛的1年生成熟枝条为试验材料,在自然越冬主要阶段,测定其含水量、自由水含量、束缚水含量、束缚水/自由水值,并结合露地越冬试验调查,综合分析枝条含水量与抽条的关系.结果 表明:在越冬过程中,抗抽条品种的1年生枝条含水量均较高,呈“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抗抽条性越强,上升越快;不抗抽条的品种1年生枝条含水量呈持续下降的趋势.自由水含量也呈“下降-上升”的趋势,但抗抽条品种越冬初期自由水含量少,降幅较小;抗抽条差的品种越冬初期自由水含量多,降幅较大.束缚水含量呈“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抗抽条性强束缚水含量高,下降幅度小.束缚水/自由水值呈“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抗抽条性强的品种比值大,极显著高于抗抽条性差的品种.综合来看,供试品种抗抽条性由强到弱依次为:‘达维’‘晋榛1号’>‘平欧21号’‘玉坠’>‘辽榛8号’‘魁香’,与田间调查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5.
1973 ~2005年对我国东北地区山葡萄抗寒的种质资源(品种、品系)进行种内杂交,并与果实高糖低酸、不抗寒的欧亚种酿造葡萄品种进行种间杂交、回交和重复杂交(8种杂交模式),共73个组合,杂种苗成活10 544株。共分离出低酸高糖3 049株,占杂种苗总株数28.9%。8种杂交模式果实总酸含量(低→高)排列顺序是: (山—欧) F2×欧亚种→ (山—欧) F1×欧亚种→山葡萄×欧亚种→ (山—欧) F1× (山—欧) F1→ (山—欧) F2× (山—欧) F2→ (山—欧) F2×山葡萄→ (山—欧) F1×山葡萄→山葡萄×山葡萄。果实糖含量(高→低)排列顺序是: (山—欧) F2×欧亚种→ (山—欧) F1×欧亚种→ (山—欧) F2× (山—欧) F2→ (山—欧) F1× (山—欧) F1→山葡萄×欧亚种→ (山—欧) F1×山葡萄→ (山—欧) F2×山葡萄→山葡萄×山葡萄。遗传规律是:山葡萄种内和种间杂交后代(F1~F4)果实总酸和糖含量性状分离,表现为连续分布,趋向于高酸和低糖亲本,杂交组合中高酸低糖亲本越多,分离出的高酸低糖单株越多,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已从(山—欧) F1×山葡萄、 (山—欧) F1× (山—欧) F1和(山—欧) F2× (山—欧) F2杂交模式中选育出酿造干红山葡萄酒新品种‘左优红’、品系94-7-75、94-8-168、98-17-121和酿造冰红酒新品系2002-1-135。  相似文献   

16.
针对山东茶区茶树冻害频发情况,进行浇"三水"试验研究,发现秋季适时浇"三水",能有效提高茶树含水量,增大束缚水与自由水比值,增强茶树抗寒性,为北方茶区越冬防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葡萄属种间杂交一代对霜霉病抗性遗传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通过田间自然鉴定和室内离体叶圆片接种鉴定,研究了原产我国的葡萄属5个种和变种的11个株系及其与欧洲葡萄种间杂交13个组合的1018株杂种对霜霉病的抗性及其遗传。结果表明,后代组合群体的抗病性存在显著差异,呈连续性分布,表现出数量性状遗传的特征。野生种中主要存在主效抗性基因,后代群体的抗病性主要由野生种亲本所决定。欧洲葡萄品种的抗性程度也影响到后代的抗性强弱。种间杂交后代中,抗性基因的作用表现为加性效应。  相似文献   

18.
利用室内离体根接种鉴定法,研究了6个杂交组合后代601个株系对葡萄根瘤蚜抗性的遗传特性,以期为葡萄抗根瘤蚜砧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亲本中SO4、5BB、1103 P、河岸葡萄580、燕山葡萄0947、香槟尼1148抗根瘤蚜,而贝达和山葡萄对根瘤蚜敏感;6个杂交组合后代的葡萄根瘤蚜抗性分离呈连续性分布,表现出数量性状遗传的特性;在双亲组合过程中,美洲种群组成比例的多少,与其后代根瘤蚜抗性强弱呈正相关,表现为基因的累加作用;杂交后代的葡萄根瘤蚜抗性呈现普遍下降的趋势;葡萄根瘤蚜的抗性在传递过程中表现向弱的方向回归,在葡萄砧木育种工作中,选择葡萄根瘤蚜抗性强的亲本是育种工作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以"鄞红"、"巨峰"、"红富士"葡萄的3个杂交后代(1-1,2-1,2-2)为材料,通过葡萄果实中可溶性糖、有机酸、维生素C(Vc)和氨基酸含量等营养品质的测定,为选育优质鲜食葡萄新品种提供依据。品质分析结果表明:葡萄杂交后代果实中酒石酸的含量变化范围为5707.95~7576.78μg/g,苹果酸的含量变化范围为1766.53~4156.25μg/g,1-1中酒石酸含量显著低于亲本;1-1的柠檬酸和Vc含量均显著高于亲本;葡萄杂交后代果实中葡萄糖的含量变化范围为69.73~75.08mg/g,果糖为64.03~69.20 mg/g,1-1总糖含量显著高于亲本,3个杂交后代中的葡萄糖/果糖(α)比率在1.08~1.09之间,1-1、2-2的酒石酸/苹果酸(β)值介于亲本之间;氨基酸含量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后代1-1、2-1和2-2的总氨基酸含量和呈味氨基酸均显著高于亲本,2-2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亲本。因此,1-1和2-2为品质优良的葡萄杂交后代。  相似文献   

20.
以"左山一""5C""5BB""SO4""红地球"和"巨峰"6个葡萄品种一年生根系为试材,测定经人工低温胁迫处理后的相对电导率、总含水量、自由水含量、根系硬度及做功量,应用电导法配合Logistic方程计算供试品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利用聚类分析法、隶属函数法及相关分析综合评价各品种的抗寒性.探究适宜评价葡萄品种抗寒性的方法,以期为葡萄抗寒性评价方法体系的建立及抗寒育种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各品种根系相对电导率均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升高;"左山一"根系总含水量、自由水含量及自束比(自由水含量/束缚水含量)均显著低于其它品种,横切硬度、横切总功和纵切总功均显著高于其它品种;"红地球"总含水量、自由水含量及自束比均显著高于其它品种,横切硬度、横切总功、纵切硬度和纵切总功均最小,且此4项指标与其它品种间均达差异显著水平.根据聚类分析结果,6个葡萄品种抗寒性强弱归为3类,"左山一"抗寒性最强;"5BB""SO4"和"5C"抗寒性居中;"红地球"和"巨峰"抗寒性较弱.由隶属函数值得出各葡萄品种抗寒性强弱顺序为"左山一">"SO4">"5BB">"5C">"巨峰">"红地球".相关性分析可得,根系半致死温度与总含水量、自由水含量及自束比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横切总功间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纵切硬度和纵切总功间均呈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根系总含水量、自由水含量、自束比、横切硬度、横切总功、纵切硬度和纵切总功可以作为评价葡萄抗寒性的有效指标,运用聚类分析法结合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葡萄抗寒性更加科学、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