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对水果长时间贮存、密封包装及长途运输的发展使水果贮运期防腐成为突出问题。造成腐烂的主要原因是青、绿霉、灰霉、蒂腐、炭疽、链格孢属和念珠菌属等真菌所造成的采后病害。水果无论在生长期或贮藏期随时都受到各种真菌的威胁。花期侵染使有的真菌在果子内  相似文献   

2.
赵华  胡鸿 《中国蔬菜》1991,1(6):21-0
蔬菜采收后因机械损伤,生理变化和侵染性病害等造成的损失十分惊人。据报道,在美国,蔬菜采后损失量大约占总产量的12%[5],在我国仅腐烂损失通常在20%以上[6]。另据作者初步调查,番茄、甜椒、黄瓜等主要果菜采后侵染性病害造成的腐烂大约占总损失量的50~90%。因此,蔬菜采后病害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十分重要。蔬菜采后病害包括大量真菌病害和细菌病害,本文仅就作者近年来对几种果菜采后主要真菌病害的研究结果、连同前人的有关报道,一并整理,综述如下。 病害种类及其发生情况 表1为作者调查中见到的引起番茄、甜椒、黄瓜采后腐烂的几种主要真…  相似文献   

3.
鲜枣贮藏期病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鲜枣采后贮藏期间发生的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进行了概述。贮藏期易发生的生理性病害主要包括枣果的酒化、褐变和低温伤害;病原菌在田间的潜伏侵染和采后的伤口侵染是引起枣果贮藏病害的主要原因,其病原菌的种类既有真菌也有细菌。枣果病原菌潜伏侵染的病理机制是今后侵染性病害的研究热点。减少枣果的采后病害可以通过田间综合防治、采收及采后处理过程中避免机械损伤和入库前的消毒处理等措施来解决。生物防治是控制枣果采后病害的研究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灰霉病是由灰霉菌侵染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的植物真菌病害,特别对茄果类蔬菜和浆果类水果为害严重.随着我国农业种植集约化水平的提高和种植品种的日益丰富,灰霉病在我国的发生为害日趋严重和复杂.化学防治已成为防治灰霉病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中国农药信息网登记信息的查询梳理,综述了我国农作物灰霉病杀菌剂的应用现状,以期为灰霉...  相似文献   

5.
枸杞采后病害及主要病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枸杞采后病害进行了分离、鉴定的研究。从病害的枸杞中分离得到了5株真菌菌株,回接后,发现病害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而且从接种的枸杞果实上又得到了此病病原真菌,经鉴定和致病性确定,确定为真菌:青霉属、链格孢属、曲霉属中的黑曲霉、木霉属、黄曲霉,它们都是该品种枸杞的主要致腐病原真菌。  相似文献   

6.
真菌引起的猕猴桃采后腐烂病害主要有软腐病、蒂腐病和青霉病。概括了各自病害的典型症状与主要病原菌种类、侵染特征、流行学和病害控制,指出存在的问题,展望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王雷 《蔬菜》2009,(12):34-36
一.果蔬采后病害的发生 新鲜果蔬产品的品质恶化受众多因素的影响,但是采后病害引起的腐烂却是导致损失的最主要原因。新鲜水果和蔬菜在采后流通过程中损失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生理的(果蔬自身生理衰败)、病理的(病原微生物致腐)、物理的(机械损伤、环境的温湿度不适宜)以及三者之间共同作用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北方园艺》2011,(7):61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过度依赖冰箱,把所有的食物都放冰箱里面,但是很多水果是不能放在冰箱内存储的,例如:浆果类水果和柑橘类水果。浆果类水果在低温条件下,香味会减退,表皮也会变质。香蕉放在12℃以下容易发黑腐烂,还有鲜荔枝在0℃的环  相似文献   

9.
殷莉 《果农之友》2005,(11):28-28
苹果在贮藏期间发生的病害分为生理病害和真菌病害两大类.前者是由于生长.贮藏条件不适或缺乏某种矿物质引起的.而后者则是由于微生物采前潜伏侵染或采后伤口侵染引起的.这是影响苹果长期贮藏的重要因素.有效地防治这两类病害对苹果的保鲜和增值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果菜》2014,(4):65-65
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果菜腐烂超过8000万吨,造成的经济损失达750亿元,占整个产值的30%以上。据了解,新鲜水果的品质恶化,病原微生物,主要是霉菌侵染引起的病害是主要的原因之一,部分霉菌还能产生霉菌毒素,具有致癌性或其他毒性。长期以来,控制果蔬采后病害的主要措施是使用杀菌剂,其长期和大量使用,污染环境,有损于人类健康。用有益微生物进行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是国内外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研究领域。研究表明,有益微生物能保护水果免受致病微生物的浸染,对水果的营养和品质不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对人体无毒害。  相似文献   

11.
病原真菌对葡萄采后果粒脱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从采后落粒的葡萄果实上分离的7属病原真菌, 分别回接健康果实的方法, 比较分析了各种病原真菌对果粒脱落的影响。结果表明: 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 、链格孢菌(Alternaria ssp. ) 和镰刀菌(Fusarium sp. ) 是引发葡萄果实采后落粒的主要病原。通过田间与采后的防菌措施对葡萄采后脱落进行了控制处理, 进一步证明了病原真菌在葡萄采后果粒脱落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从土壤中分离获得的拮抗细菌BMY-1菌株对柑桔绿霉病菌(Penicillium digatatum)、柑桔青霉病菌(Penicillium italicum)、苹果炭疽病菌(Glomerella cingulata)、苹果轮纹病菌(Physalospora piricola)、梨扩展青霉病菌(Penicillium expansum)、葡萄白腐病菌(Coniothyrium dlodiella)等6种水果产后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BMY-1菌株对苹果炭疽病菌(G.cingulata)和梨扩展青霉菌(P.expansum)的生长有较好的作用,抑菌率分别达48.43%和50.37%。采用液体共培养法观察到BMY-1菌株对病原真菌的菌丝有破坏作用,使苹果炭疽病菌菌丝扭曲和断裂,葡萄白腐病菌菌丝膨大畸形。对几种水果同时接种拮抗细菌BMY-1和病原真菌,BMY-1菌株对苹果炭疽病病斑和梨扩青病病斑扩展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能有效延迟葡萄白腐病发病时间。  相似文献   

13.
杧果果实潜伏侵染真菌种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杧果果实真菌的潜伏侵染状况,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采自华南6省区的杧果果实真菌潜伏侵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杧果果实普遍存在真菌的潜伏侵染现象,但不同省区的带菌率存在显著差异,果柄和果实蒂部的带菌率极显著高于果实中部和端部的带菌率。共鉴定11种潜伏侵染真菌,分别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 Penz.)、可可球二孢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 Sim-monds.)、杧果拟茎点霉(Phomopsis mangiferae Ahmad.)、杧果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angiferae(P.Henn.)Sutton.)、多米尼加小穴壳(Dothiorella dominicana Pet.et Cif.)、杧果大茎点霉(Macrophoma mangiferae Hing.&O.P.Sharma)、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曲霉(Aspergillus sp.)、弯孢霉(Curvularia sp.)、镰刀菌(Fusarrium spp.)。其中,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可可球二孢菌(B.theobromae)为主要潜伏侵染真菌,杧果大茎点霉(M.mangiferae)为首次报道的杧果潜伏侵染真菌。  相似文献   

14.
我国果树营养研究的现状和展望─文献述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大量的文献及北京农业大学果树矿质营养研究室十年来的工作为基础,以果树营养领域的国际水平为方向,对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尚需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果树标准叶样及叶内矿质元素含量标准值的建立、果实采前与采后的营养生理、菌根与果树营养、种质资源与矿质元素关系的多样性、以及果树营养与生理生化、组织解剖学、根际学等的关系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15.
热处理对果蔬采后品质及病虫害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采后热处理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果蔬采后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改善果蔬贮藏期间的品质、增强抗逆性等 方面。从果蔬贮藏期间的生理生化、采后品质及防治病虫害等方面阐述了热处理的机理,讨论了热处理对果蔬衰老 方面的生理特征如色泽、风味、硬度(软化)、失重、呼吸、乙烯释放、酶活性等变化及与抗逆性有关的诱导蛋白质合成 及基因表达的影响,较全面阐述了热处理防治果蔬贮藏期间病虫害的机理如直接作用于病菌、害虫与提高果蔬的抗 病虫性等。  相似文献   

16.
热处理技术改善果蔬贮藏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概述了热处理对果实表面的杀菌、杀虫卵,减轻低温贮藏冷害,调节果实后熟,改善贮藏品质,延长贮藏期等方面的作用。作为一种非化学处理方法,果蔬贮前的热处理极具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7.
朱妞 《中国果菜》2020,(3):6-8,17
微生物素在果蔬采后保鲜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目前实际应用在果蔬采后保鲜领域中的并不多。本文分析了目前已经应用到果蔬保鲜领域的微生物素种类,有乳酸链球菌肽、溶菌酶、木霉发酵液等,分析了其抑菌保鲜原理及研究现状;并结合微生物素的特点,提出了微生物素在未来果蔬采后保鲜中的发展趋势,即面对冷藏技术使用不完善的现象,可以开发利用更多的微生物素种类,如纳他霉素、红曲霉素、短梗霉多糖等,为今后果蔬采后保鲜领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枯草芽孢杆菌防治果实采后病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果实采后病害严重影响水果的贮藏及果品质量。因化学杀菌剂在应用中存在危害人体健康及污染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利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防治果实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手段作为一种有效替代方法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枯草芽孢杆菌是革兰氏阳性细菌研究的模式菌株,为重要的生防菌源。在探讨枯草芽孢杆菌防治果实采后病害拮抗机制的基础上,阐述了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展示了枯草芽孢杆菌应用于果实采后病害生物防治的可行性和潜力,为今后果实采后生防产品的开发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9.
柿果实1 - 甲基环丙烯处理对成熟软化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研究了乙烯受体抑制剂1 - 甲基环丙烯(1-MCP) 处理对火柿果实成熟的影响。结果表明: 1-MCP 处理能显著抑制果实乙烯释放, 延缓其跃变出现时间, 推迟ACO (ACC 氧化酶) 活性峰及呼吸跃变,抑制采后初期ACO 的活性及呼吸速率的上升, 并能阻止硬度的下降, 推迟其成熟软化, 延长贮藏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