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黑果枸杞医学、养生价值不断被人们重视,其产业发展规模也越来越大,由于自然条件限制,野生黑果枸杞的产量非常有限,人工栽培种植便成为黑果枸杞产业的发展必然路径,黑果枸杞人工栽培的技术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专家、技术人员及种植户的重视。通过选定试验区域对塔里木盆地灌区黑果枸杞的栽培与采收进行了定量定期研究分析,确定除了塔里木盆地灌区黑果枸杞人工栽培的各个关键节点和技术要求等,并综合全面分析黑果枸杞未来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指出了黑果枸杞人工栽培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以黑果枸杞为试材,以枸杞为砧木,研究了黑果枸杞与枸杞嫁接后当年萌枝的生长及其相关生物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嫁接对黑果枸杞当年萌枝生长及其枝叶、棘刺、色泽等性状产生了影响,而有些影响可为现实应用带来一定的有益效果。  相似文献   

3.
我国黑果枸杞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果枸杞集药用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于一体,开发应用潜力巨大。现从资源分布、栽培育种、化学成分、遗传学及产品加工等方面,对近年来我国黑果枸杞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黑果枸杞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王守家 《现代园艺》2023,(11):35-37
黑果枸杞是茄科枸杞属多棘刺灌木,是一种味甘、性平,富含蛋白质的特有枸杞品种,具有较强的抗干旱与耐盐碱能力,在保护生态、发展绿色农业方面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在荒漠区黑果枸杞栽培种源选择上的研究不断深入,对于黑果枸杞的适宜生长环境做了较多的探讨,推动了生态扶贫产业发展。本研究根据各种黑果枸杞种源,对比不同种源之间的差异,了解各种黑果枸杞的适宜生长环境,确定了各地适合的黑果枸杞种源,以期取得更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旨在为荒漠区黑果枸杞造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青海黑果枸杞为研究对象,选择宁夏黑果枸杞、宁夏红枸杞、黑醋栗干、蓝莓干、桑葚干和黑加仑葡萄干等其他6种干果作为对照,通过清除羟自由基能力、抑制超氧阴离子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等指标的测定,对7种干果的抗氧化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7种干果中青海黑果枸杞抗羟自由基和总抗氧化能力最强,宁夏黑枸杞则抑制超氧阴离子能力最强,而宁夏红枸杞和桑葚干在全部检测数据中,显示抗氧化能力较弱。从总体上看,黑枸杞表现出了更好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6.
黑果枸杞苗木快速繁育及建园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介绍黑果枸杞植物学特征、医药价值的基础上,从采穗园的建立、嫩枝扦插育苗、种子繁殖育苗等方面介绍了黑果枸杞苗木繁育技术;并从园区规划整治、苗木定植、肥水管理、整形修剪、果实采摘晾晒等方面介绍了黑果枸杞大田建园和管理技术,以期为黑果枸杞育苗、建园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7.
黑果枸杞耐寒、耐旱、耐风沙、耐瘠薄,生态适应性强。根据黑果枸杞的生长特性,结合区域内自然环境状况,总结了黑果枸杞的沙地苗圃育苗与造林技术要点,以指导林业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8.
以柴达木盆地2种果型黑果枸杞所生长的土壤为试材,分别以pH计、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半微量凯氏定氮法、钼锑钪比色法、火焰光度计法、重铬酸钾—外加热法、质量法测定2种土壤中的pH、微量元素、大量元素、有机质以及全盐量的含量,分析二者间的差异。结果表明:2种不同果型黑果枸杞土壤中的pH表现为"圆球型"黑果枸杞土壤"蟠桃型"黑果枸杞土壤,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微量元素中Fe元素在2种果型黑果枸杞土壤的0~20、40~60cm土层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表现为"圆球型"黑果枸杞土壤中的含量"蟠桃型"黑果枸杞土壤中的含量;大量元素中全磷在20~40cm土层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0~20、40~60cm土层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皆表现为"蟠桃型"黑果枸杞土壤中含量"圆球型"黑果枸杞土壤中含量;全盐量在20~40cm土层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0~20、40~60cm土层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皆呈现为"蟠桃型"黑果枸杞土壤中含量"圆球型"黑果枸杞土壤中含量。  相似文献   

9.
西北地区黑果枸杞拱棚扦插快繁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黑果枸杞的植物学特征,选择无柱钢管建造塑料拱棚,利用全日照自动喷雾技术,实践总结出西北地区黑果枸杞拱棚嫩枝扦插快繁技术,主要包括苗床准备、灌溉系统设置、插穗的采集、扦插和扦插后管理。  相似文献   

10.
以柴达木盆地野生型和人工栽植的黑果枸杞为试材,利用分光光度计法,分析比较了二者浆果内花青素、多糖和多酚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野生型和人工栽培黑果枸杞浆果内的花青素含量分别为8.37、8.97mg·g~(-1),二者之间无差异;多糖含量分别为57.20、57.88mg·g~(-1),二者之间无差异。人工栽培的黑果枸杞多酚含量高达50.59mg·g~(-1),其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黑果枸杞。  相似文献   

11.
NaCl胁迫对黑果枸杞幼苗生理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果枸杞幼苗为试验材料,将幼苗在0、50、100、200 mmol·L-1 NaCl条件下处理10 d后,分析了主根伸长量、叶片花青素、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其同工酶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探究其适应盐生环境可能的机制,以期为合理开发利用黑果枸杞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经0、50、100、200 mmol·L-1NaCl处理后,黑果枸杞幼苗主根生长未受抑制,0~100 mmol·L-1 NaCl处理时,叶片花青素含量变化不显著,200 mmol·L-1 NaCl处理后,花青素含量显著升高;0~100 mmol·L-1 NaCl处理时,幼苗中游离脯氨酸及丙二醛含量变化不显著,200 mmol·L-1 NaCl处理后以上物质均显著升高;经0~200 mmol·L-1 NaCl处理,黑果枸杞幼苗中SOD活性及其同工酶酶谱表达稳定,变化不显著;POD活性先升后降,100 mmol·L-1 NaCl胁迫时活性最强,为1 065.9 U·g-1·min-1,且同工酶POD 1、POD 2与黑果枸杞幼苗响应盐胁迫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2.
我国南瓜属作物产业与科技发展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全面论述了中国南瓜属作物(南瓜、笋瓜、西葫芦和黑籽南瓜)近20年来在产业化发展和科技水平提高方面取得的成就,着重剖析了南瓜产业化的5个链条在发展中的成绩和问题;同时对其科学研究进展进行了全方位的论述和评价;并对未来南瓜属作物产业化发展和科研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3.
拟云芝可以高效、迅速地降解柳树木质素。通过对纯木屑的降解试验证明,在纯木屑培养基上,拟云芝能以1.7cm·d^-1的速度迅速生长,在柳树枝段培养基上能以1.21cm·d^-1的速度生长;对纯木屑的木质素降解率30d为50%、45d为67.1%,对柳树枝段90d降解率为38.6%。提出在运用拟云芝为降解菌时,柳树基质粉碎后效益更好。  相似文献   

14.
野生黄花补血草的资源特性及其化学成分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花补血草具有清热解毒、抗炎止痛、补血活血之功效,是我国优良的野生地被植物资源。为有效利用和开发黄花补血草的药用价值,对其化学成分及资源利用状况进行了讨论,以期加强对黄花补血草抗菌活性成分的筛选、抗菌谱的测定、提取过程的追踪等研究,并在中兽医配伍理论指导下,研究和筛选其中药有效部分和传统的中兽药复方制剂。  相似文献   

15.
红花玉兰是近年在湖北五峰县发现的中国木兰科木兰属新种,它的发现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开发价值.目前对红花玉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种质资源的调查与保护、遗传特性、种苗培育、抗逆性、花色成因等方面,现主要就这些方面进行综述,并对红花玉兰的继续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昭君眉豆特征特性及绿色产品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昭君眉豆是兴山县的一个传统豆类资源品种,生长在海拔1000~1500m范围内。文章对昭君眉豆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及绿色产品生产方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关于大蒜化感作用的研究日益增多,它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潜力逐渐被人们发现。本文主要从大蒜化感现象的发现、化感作用机理、化感物质鉴定、化感作用利用以及化感作用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讨论,对大蒜化感作用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香菇因不仅能满足于人们的营养需求,同时还具有保健及药用价值,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从香菇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和产品开发3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指导香菇食用、产品开发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北京地区红花玉兰幼苗物候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京地区红花玉兰幼苗的物候观测,探究了其物候变化规律和物候特性,分析了红花玉兰幼苗春季物候期对温度和降水量的响应规律,为红花玉兰在北京的引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60Co-γ射线辐照菌丝选育多糖高产菌株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采用^60Co—γ射线诱变茵丝,在辐照剂量为1000Gy,剂量率为67.8Gy/h的条件下,经过拮抗试验和酯酶同功酶电泳验证,选育出一株巴西蘑菇新菌株。经液体培养其胞外多糖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