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旨在研究白羽王鸽种鸽哺育前体重对哺育期减重和乳鸽生长性能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用120对健康种鸽,按哺育前体重由大到小分为A、B、C和D四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5对种鸽。采用"2+4"生产模式,饲喂全价颗粒饲料,预饲10 d,试验期20 d。结果显示:试验第1~10天,A组母鸽减重显著高于D组(P0.05),母鸽哺育前体重越大,减重越多;试验第11~20天,不同体重公鸽减重、母鸽减重和公母鸽总减重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第1~20天,A组公鸽减重显著低于B组公鸽(P0.05),A、C组母鸽减重显著高于D组(P0.05),B组公母鸽总减重显著高于D组(P0.05)。白羽王鸽种鸽体重对乳鸽5、10、15和20 d末重均无显著影响(P0.05),从数值上看以B组种鸽哺乳效果最好。公、母鸽初始体重与乳鸽5、10、15、20 d末重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公、母鸽减重与乳鸽平均日增重无显著相关性(P0.05)。综上所述,母鸽哺育前体重能影响母鸽哺育期减重,哺育前种鸽体重对公鸽减重和乳鸽生长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畜牧与兽医》2015,(6):78-80
为了探讨白羽王鸽体重、体尺与屠宰性状的相关关系,并为鸽的选种选育积累基础数据,本研究对28日龄白羽王鸽进行了体重、体尺和屠宰性能测定,并对各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体重与体斜长、龙骨长、胸深、胸宽、胫长、胫围均有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余各指标间亦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本实验还建立了白羽王鸽体重、体尺性状和屠体性状间的回归方程,具体为对白羽王鸽体重与体斜长、胸深、龙骨长、骨盆宽,屠体重与体斜长、胸深、龙骨长、骨盆宽,全净膛重与体斜长、龙骨长,胸肌重与体斜长、龙骨长、骨盆宽、胫长,腿肌重与体斜长、胫围,腹肌重与体斜长、胸宽分别建立了回归模型,模型拟合度F检验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
良田王鸽是由广州市白云良田肉鸽养殖基地和广东省家禽科学研究所共同选育的肉鸽新品系,是利用美国白王鸽和广东石岐鸽等品种杂交培育而成。该种鸽属中上体型,全身羽毛纯白,喙浅白色,鼻瘤粉红色,眼球黑色,虹彩灰色,眼睑红色,脚鳞红褐色,尾羽较尖,静态时尾羽与地面平行或稍上翘。公鸽头圆颈粗,眼大有神,尾羽较长;母鸽头部圆而小,羽毛紧凑,颜面清秀,性情温驯。良田王鸽成年体重为:公鸽675~800克,母鸽575~700克;青年鸽体重2月龄时平均580克,3月龄时平均595克,4月龄时平均620克。上笼成熟期体重:公鸽660~750克,母鸽575~650克,25日龄乳鸽上市…  相似文献   

4.
为您服务     
湖北省读者金大建来信问:落地王鸽与白羽王鸽有什么区别? 答:白羽王鸽是我国生产性能最好的肉用鸽之一,成年公鸽体重750~900克,母鸽体重650~750克。年产卵9~1O对,育成乳鸽6~8对,4周龄乳鸽平均体重620克。全身羽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并雏数量对乳鸽生长性能、体尺和屠宰性能的影响。选择相同繁殖周期且繁殖性能良好的36对白羽王鸽种鸽,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对,分别设置每对种鸽哺育2、3、4羽乳鸽,即对应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结果表明,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乳鸽28日龄体重和料重比均显著小于试验Ⅰ组(P0.05);并窝对乳鸽体斜长、胫长、胸宽和胸深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28日龄乳鸽全净膛率和心脏重均显著小于试验Ⅰ组(P0.05)。肉鸽养殖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3羽乳鸽/窝的并窝饲养方式,同时加强饲养管理,以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以欧洲肉鸽Ⅱ系、白卡奴鸽、欧洲肉鸽Ⅱ系♂×白卡奴♀杂交F1代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28日龄乳鸽各40只进行体尺及屠宰测定,探讨F1代获得杂交优势情况。结果显示,F1代体斜长、龙骨长、胸宽均显著高于母本水平(P0.05),胫长显著低于两亲本水平(P0.05),胫围超过了两亲本水平,与母本之间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F1代的体斜长、龙骨长、胫围存在杂交优势率,分别为3.17、4.60和9.24;F1代活体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腹脂重、胸肌重、腿肌重、胸肌率和腿肌率均显著高于母本水平(P0.05),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显著高于父本水平(P0.05),F1代的半净膛重、全净膛重、全净膛率和半净膛率存在杂交优势率,分别为0.36、0.41、4.66和4.75。综上所述,F1代鸽体型较大,杂交后肉用性能得到提升,欧洲肉鸽Ⅱ系♂×白卡奴♀杂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以欧洲肉鸽Ⅱ系、白卡奴鸽、欧洲肉鸽Ⅱ系♂×白卡奴♀杂交F_1代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28日龄乳鸽各40只进行体尺及屠宰测定,探讨F_1代获得杂交优势情况。结果表明:F_1代体斜长、龙骨长、胸宽均显著高于母本水平(P0.05),胫长显著低于两亲本水平(P0.05),胫围超过了两亲本水平,与母本之间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F_1代的体斜长、龙骨长、胫围存在杂交优势率,分别为3.17、4.60和9.24;F_1代的活体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腹脂重、胸肌重、腿肌重、胸肌率和腿肌率均显著高于母本水平(P0.05),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显著高于父本水平(P0.05),F_1代的半净膛重、全净膛重、全净膛率和半净膛率存在杂交优势率,分别为0.36、0.41、4.66和4.75。综上所述,F_1代鸽体型较大,杂交后肉用性能得到提升,欧洲肉鸽II系♂×白卡奴♀杂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探究欧洲肉鸽Ⅱ系与欧洲肉鸽Ⅲ系(OⅡ×OⅢ)杂交乳鸽在生长、屠宰及肉品质性能上的表现。试验选取40只0 d的OⅡ×OⅢ杂交乳鸽进行体重、体尺、屠宰性能及肉品质测定(公、母各半),并进行相关性分析。试验期28 d。结果显示,28 d杂交乳鸽群体均一性相对较好,除体重变异系数较大为9.93%外,体斜长、龙骨长、胫围、胫长、胸宽、胸深的变异系数均在7%以下。杂交乳鸽公鸽的腿肌重和腿肌率显著高于母鸽(P<0.05)。杂交乳鸽体重与体斜长、胫围、胫长、屠体重等8项指标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水平(P<0.05或P<0.01)。28 d杂交公、母鸽肉品质指标差异不显著,但公鸽的肉品质较优。研究表明,28 d杂交乳鸽的生长、屠宰及肉品质性能方面虽未完全超越亲本,但其群体的均一性和产肉性能良好,可为优质肉鸽的育种、生产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选择相同繁殖周期的36对白羽王鸽种鸽,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对种鸽,各自对应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每对种鸽哺育3只乳鸽,分别饲喂原粮、原粮+预混料、颗粒料,所有处理组均补充保健砂。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试验期总耗料量、28日龄乳鸽体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Ⅲ组乳鸽胫长、胸宽、胸深显著小于试验Ⅰ组和Ⅱ组(P﹤0.05),体斜长显著小于试验Ⅱ组(P﹤0.05);试验Ⅲ组乳鸽全净膛率显著大于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P﹤0.05),不同处理组间乳鸽腹脂率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乳鸽生产中使用颗粒料可达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为筛选生产性能较佳的肉鸽三元组合。组成四个杂交组合,每组80对,试验期8个月,记录生产性能。试验期末,统计各组繁殖性能、28日龄乳鸽体尺和屠宰性能。结果显示,四个杂交组合后代28日龄体重HE1(586g)E3K(578g)HW(569g)HK(561g),且HE1显著大于HW、HK(P0.05);体尺指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屠宰测定中半净膛率HE1(79.42%)显著大于E3H(76.89%)(P0.05),全净膛率HW(71.71%)显著大于E3H(69.69%)(P0.05)。亲鸽,产蛋间隔没有产生差异(P0.05);产蛋数HW(13.96个)显著大于E3H(13.27个)(P0.05);出栏乳鸽数HW(11.44只)显著大于HE1(10.22只)、E3K(10.33只)(P0.05)。综合各项指标,HW组合生产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品种乳鸽肠道消化酶活性及回肠闭合小环蛋白-1(ZO-1)、闭锁蛋白(Occludin)基因表达的差异。试验选取1日龄深王鸽、卡奴鸽和敖峰鸽各120羽,3个品种即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乳鸽。试验期21 d。检测1、7、14、21日龄3个品种乳鸽的体重,十二指肠和空肠脂肪酶、蔗糖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麦芽糖酶活性以及回肠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的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间乳鸽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2)1日龄卡奴鸽的十二指肠糜蛋白酶、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深王鸽(P0.05),7日龄深王鸽、敖峰鸽的十二指肠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卡奴鸽(P0.05),14日龄敖峰鸽的十二指肠蔗糖酶活性以及深王鸽的十二指肠蔗糖酶、麦芽糖酶活性显著高于卡奴鸽(P0.05)。3)1日龄卡奴鸽的空肠糜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深王鸽(P0.05),空肠蔗糖酶活性显著高于敖峰鸽(P 0.05),空肠麦芽糖酶、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深王鸽和敖峰鸽(P0.05);14日龄深王鸽的空肠胰蛋白酶、蔗糖酶、麦芽糖酶活性显著高于卡奴鸽(P0.05);21日龄深王鸽的空肠糜蛋白酶、蔗糖酶、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卡奴鸽(P0.05)。4)不同品种间乳鸽的回肠ZO-1、Occludin的基因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5)不同品种乳鸽的体重随日龄增加呈线性升高(P0.05),十二指肠和空肠蔗糖酶、麦芽糖酶、脂肪酶活性随日龄增加呈线性增加(P0.05),回肠ZO-1、Occlidin的基因表达量随日龄增加呈线性增加(P0.05)。综上所述,深王鸽、敖峰鸽和卡奴鸽的体重均随日龄的增加线性增加,但相同日龄不同品种间无显著差异。不同品种的乳鸽在不同发育阶段具有不同的消化特性。不同品种乳鸽回肠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的基因表达量随日龄增加呈线性增加,但相同日龄不同品种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品种肉鸽的种质特征,本实验以白卡奴鸽、泰深鸽、深王鸽、银王鸽及白王鸽为实验材料,测量每个品种30对种鸽体重及体尺,比较品种间的差异,并进行各指标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白王鸽体型最大,其龙骨长、胫长、胫围及胸深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深王鸽体型中等,其母鸽体重、胸宽、骨盆宽均显著高于白卡奴鸽、泰深鸽和银王鸽;银王鸽和白卡奴鸽体型最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白卡奴鸽的体重与体斜长显著相关;白王鸽的体重与胫长显著相关;深王鸽体重与体斜长、龙骨长、胫围、胸宽及骨盆宽显著相关;泰深鸽体重与胫围、体斜长显著相关。综上,不同品种体型从大到小依次为白王鸽、深王鸽、泰深鸽、白卡奴鸽和银王鸽,且不同品种、不同性别的肉鸽体重与体尺指标相关性不同。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并雏数量对乳鸽生长及屠宰性状的影响。选择相同繁殖周期且繁殖性能良好的36对白羽王鸽种鸽,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对,分别设置每对种鸽哺育2、3、4只乳鸽,对应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结果表明,试验Ⅲ组乳鸽28日龄体重和料重比均显著小于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P0.05),试验Ⅱ组料重比显著小于试验Ⅰ组(P0.05);不同并雏数量对乳鸽体斜长、胫长、胸宽和胸深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试验Ⅲ组28日龄乳鸽全净膛率显著小于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P0.05)。肉鸽养殖中,可采用3只乳鸽/窝的并窝饲养方式,同时加强饲养管理,以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羽色、不同品种鸽交杂后的生产性能,选取白羽鸽(白羽王鸽W、白卡奴鸽Y和石歧鸽X)和有色羽鸽(灰羽王鸽B和黑卡奴鸽H)进行杂交。设计8个组合,每组80对,进行为期1年的生产性能测定。结果显示:BY组合产蛋数最高,为23.45个,显著高于XB、BX、BW组合(P0.05)。HY组合产蛋间隔最短,为28.15 d。BY组合出栏乳鸽数最高,为15.45只,极显著高于HY和HW组合(P0.01)。BY组合受精率最高,为92.04%;与XB无显著差异(P0.05),与其他组达到极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BX和XH组受精蛋孵化率最高,分别为87.95%和87.06%,显著高于其他组合(P0.05),其中与BY组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HY乳鸽28日龄成活率最高,为98.83%,与BX组合无显著性差异(P0.05),显著高于HX组合(P0.05),极显著高于其他组合(P0.01)。研究表明,灰羽与白羽的杂交后的生产性能优于黑羽与白羽的杂交,其中BY、HX杂交后的生产性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大宝鸽、石岐鸽和杂交王鸽的生产性能和肌肉营养成分,本实验分别测定分析大宝鸽、石岐鸽、杂交王鸽3种鸽子0~30日龄及成年鸽(3年龄鸽)生长性能、30日龄鸽屠宰性能、成年鸽(3年龄鸽)胸肌中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及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大宝鸽的宰前活重和胸肌重高于石岐鸽和杂交王鸽(P<0.05),但是屠宰率低于石岐鸽和杂交王鸽(P<0.05);大宝鸽的生长速度、体重、体斜长、龙骨长、胸宽、骨盆宽及胫长高于石岐鸽和杂交王鸽(P<0.05);杂交王鸽和大宝鸽的肌肉蛋白质含量高于石岐鸽(P<0.05),杂交王鸽的肌肉脂肪含量低于大宝鸽和石岐鸽(P<0.05),杂交王鸽的肉质与大宝鸽和石岐鸽相比更符合高蛋白低脂肪的理想型可食用肉质消费理念,并且杂交王鸽的风味氨基酸含量与大宝鸽相似且高于石岐鸽(P<0.05),但是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低于大宝鸽和石岐鸽(P<0.05)。研究表明大宝鸽的宰前活重和生长速度、杂交王鸽高蛋白低脂肪的肉质和屠宰率以及石岐鸽的屠宰率都是表现突出的遗传特性,可以作为后期专门化品系培育选择的遗传特性。  相似文献   

16.
南海县畜牧局种鸽场于1983年兴建,当即引进一批美国王鸽作纯种繁育和杂交改良。现有存栏经产种鸽2200对,后备种鸽500对,共2700对(其中美国王鸽1000对,杂交鸽1700对)。我场饲养的王鸽体型特征为平头、宽胸、矮脚、胫部无毛、尾短而翘起,为典型肉用型鸽种。成年王鸽体重为750—900克,最重可达1000克。1986年平均每对经产王鸽育成小鸽6.2对,杂交鸽为7对;30天龄的王鸽乳鸽平均体重为675克,杂交乳鸽为625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解析白羽王鸽屠宰性能与体尺性状的关联性,为今后在贵州地区科学系统地培养白羽王鸽积累参考数据。[方法]对30日龄白羽王鸽的体尺和屠宰性能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对测定指标进行显著性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白羽王鸽在30日龄时具有较高的屠宰率(87.200%),平均活重(429.960±51.781)g,全净膛重(319.253±40.342)g,全净膛率74.610%,具有较好的肉用性能。白羽王鸽屠宰性能和体尺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白羽王鸽胫长、活重和屠宰重与体斜长具有显著(P<0.05)相关性,翅重与体斜长极显著(P<0.01)相关;龙骨长与胸深、胸宽、全净膛重、胸肌重呈现极显著(P<0.01)正相关;胸深与胸宽极显著(P<0.01)正相关,与胫围极显著(P<0.01)负相关,与活重、屠宰重、胸肌重和腿肌重呈现显著(P<0.05)正相关;屠宰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头重和翅重与活重呈现极显著(P<0.01)正相关;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头重、翅重与屠宰重呈现极显著(P<0.01)正相关。该研究设立了白羽王鸽屠宰性能与体尺性状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同时对白羽王鸽活重、屠宰重、全净膛重、胸肌重和腿肌重与体斜长、龙骨长、胫长和胫围分别建立了回归模型,模型拟合度F检验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结论]以上研究结果可为白羽王鸽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分析金湖乌凤鸡体重与体尺的相关性,选取120日龄公母鸡各100羽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公鸡的体重、体斜长、龙骨长、胸宽、胸深、胫长、胫围指标极显著大于母鸡(P<0.01),公鸡的胸角极显著小于母鸡(P<0.01).公鸡的体重、胸宽、胸深及母鸡体重、胸宽变异系数均大于10%,体尺其他性状指标均小于10%.公鸡体重...  相似文献   

19.
为深入了解白卡奴鸽和银王鸽的应用潜力,试验对不同季节296只28日龄白卡奴鸽和银王鸽体重体尺指标、屠宰性能及器官指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季节因素对28日龄白卡奴鸽和银王鸽的体尺指标、屠宰性状及器官指数等生产特性产生一定的影响。(1)秋季组和冬季组28日龄白卡奴鸽的体斜长和腿肌率极显著高于春季组和夏季组(P<0.01);秋季组28日龄白卡奴鸽的胸深、半净膛率、屠宰率极显著高于夏季组(P<0.01);春季组28日龄白卡奴鸽的胸宽极显著高于夏季组(P<0.01)。(2)秋季组和冬季组28日龄银王鸽的体斜长极显著高于春季组和夏季组(P<0.01);春季组28日龄银王鸽的胸宽和胫围极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1);春季组和夏季组28日龄银王鸽的胸角极显著高于秋季组和冬季组(P<0.01);春季组28日龄银王鸽的全净膛率、半净膛率、屠宰率极显著高于秋季组(P<0.01),春季组28日龄银王鸽的胸肌率极显著高于夏季组(P<0.01)。研究表明白卡奴鸽和银王鸽具有屠宰性能优良、产肉性能良好的特点,并且季节对白卡奴鸽和银王鸽的体尺指标、屠宰性能、器官...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在夏季亲鸽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维生素C(VC)对1 ~ 28日龄乳鸽体尺性状、脏器指数、肠道器官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90对亲鸽及270只1日龄体重相近的乳鸽,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对亲鸽及9只乳鸽。采取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A、B、C、D、E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00、400、800、1600 mg/kg VC。预饲期为7 d,试验期为28 d。结果表明:(1)各组乳鸽的胫长、胫围、龙骨长、胸宽、胸深差异均不显著(P > 0.05)。(2)各组乳鸽的心脏指数、肝脏指数、脾脏指数、法氏囊指数、胰腺指数、肌胃指数、腺胃指数、十二指肠指数、空肠指数、回肠指数差异均不显著(P > 0.05)。(3)各组乳鸽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质量、长度差异均不显著(P > 0.05)。在亲鸽基础饲粮中添加0 ~ 1600 mg/kg VC对1 ~ 28日龄乳鸽的体尺性状、脏器指数、肠道器官指标均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维生素C|亲鸽|乳鸽|体尺性状|脏器指数|肠道器官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