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验以层叠笼密闭蛋鸡舍为研究对象,以NH_3、CO_2和颗粒物(PM2.5和PM10)及舍内温度、相对湿度为主要检测指标,采用DL-31系列检测仪连续测定,分析层叠笼密闭蛋鸡舍内CO_2、NH_3、PM2.5和PM10浓度在不同季节的日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鸡舍内NH_3浓度范围为0~15.0 mg/m~3;CO_2浓度为814.2~3 509.8 mg/m~3;PM2.5浓度为0~378.7 mg/m~3;PM10浓度为0.3~1 439.9 mg/m~3。舍内CO_2、NH_3和PM2.5、PM10浓度主要受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光照度等因素影响;冬、春季节,舍内NH_3浓度与颗粒物(PM2.5和PM10)浓度之间呈较显著正相关性(P0.05),夏季则呈现负相关性;冬、春、夏季CO_2浓度与颗粒物(PM2.5和PM10)浓度之间呈现较显著正相关性(P0.05),秋季则呈现负相关性;不同季节舍内PM2.5与PM10之间均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春、夏两季舍内CO_2浓度和NH_3浓度呈现较显著正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2.
针对北京地区发酵床猪舍夏季热应激严重以及冬季通风不足的问题,试验在发酵床猪舍改造安装湿帘-风机负压通风降温系统,研究其对冬夏季节舍内热环境和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在舍外日平均温度33.7℃时,与对照舍相比,妊娠试验舍和育肥试验舍内日平均温度分别低3.0℃和2.8℃(P0.05),有效环境温度(EET)分别低10.0℃和9.8℃(P0.01),猪只处于舒适区域而对照舍猪只处于热应激水平;在高温时刻14:00,妊娠试验舍内发酵床表面温度、母猪的呼吸频率和皮肤温度比妊娠对照舍分别低2.9℃、17.2次/min和1.6℃(P0.05)。冬季在气温较高时段开启小风量风机短时间通风期间,试验舍内温度降低0.4~1.3℃,NH_3和CO_2浓度及细菌总数降低幅度分别为58.1%~71.2%、49.6%~53.5%和21.9%~36.0%;当舍内相对湿度75%时机械通风后舍内PM_(2.5)和PM_(10)降低幅度分别为12.3%~20.0%和11.3%~24.9%,当舍内相对湿度75%时机械通风会增加舍内的粉尘浓度。因此,发酵床猪舍使用湿帘-风机系统既能满足夏季降温通风的需要,还能在冬季潮湿环境中改善空气质量,但冬季在适宜的相对湿度条件下应控制较小的气流速度。  相似文献   

3.
比较不同气候条件下不同通风方式对两层两列式网床鸭舍环境状况的影响。分别于寒冷(0~15℃),适宜(15~25℃)与炎热(25℃)气候时饲养肉鸭,每次采用自然、纵向、横向与混合4种通风方式,检测舍内温度、湿度、气压、风速、NH_3、CO_2、PM_(10)、PM_(2.5)、气载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及葡萄球菌的浓度变化。结果表明:寒冷气候时,3种机械通风较自然通风均可显著降低鸭舍内湿度,其中横向通风未显著降低舍温;3种气候条件下,采用纵向与混合通风方式时鸭舍内NH_3、CO_2浓度均为最低,其中纵向通风改善颗粒物与气载微生物浓度效果最佳。4种通风方式NH_3、CO_2浓度分别为1.1~3.7 mg/m~3、911~2 607 mg/m~3,PM_(10)与PM_(2.5)浓度分别为234~551μg/m~3、166~361μg/m~3,气载细菌总数为5.18~5.78 lg(CFU/m~3),其中大肠菌群占细菌总数比例2%。此外,湿度与PM_(10)、PM_(2.5)间,PM_(10)与气载细菌总数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纵向通风为两层两列式网床鸭舍最优通风模式。  相似文献   

4.
《畜牧与兽医》2017,(10):28-32
对变频风机纵向通风系统在青岛无窗密闭式兔舍冬季的保温和通风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舍外日平均温度-23℃、日最低温度-29℃时,繁殖兔舍和商品兔舍内日平均温度分别为104℃和80℃,日最低温度分别为95℃和72℃,CO_2浓度分别为016%和015%,NH_3浓度分别为688 mg/m3和608 mg/m~3;两栋兔舍内温湿度和有害气体浓度分布均匀,气流组织良好,舍内进风端的温度较舍外分别提升了73℃和64℃;舍内CO_2和NH_3浓度随通风量升高而明显降低(P001),NH_3浓度随通风量增加而降低的趋势较CO_2平缓,NH_3浓度变化呈现明显的滞后。试验期间繁殖母兔发情率(933%)、受胎率(940%)、产仔率(870%)和窝产仔数(81只)均达到较高水平。结论:在冬季气候较为温和的青岛地区,湿帘-风机纵向通风系统的进风口导流改造和采用变频风机调节换气量,可有效缓解冬季进风端温度过低问题,温湿度和气流分布均匀,兔舍空气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广西密闭笼养舍内环境参数变化与花鸡生产性能的相关性,以广西密闭笼养花鸡为对象,从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鸡舍内的前、中、后位置中间设立监测位点,每天测定收集笼养鸡舍内环境参数包括温度、相对湿度、CO_2、NH_3、H_2S、SO_2浓度;每隔3天,在鸡舍内前、中、后位置分5点测定鸡舍内细菌数,同时记录花鸡产蛋率等生产性能。结果显示,周年内,鸡舍内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5~9月份比其它月份高,其中8月份平均温度最高达29.2℃,7月份平均相对湿度最高为85.12%。周年内,冬季鸡舍内CO_2、NH_3浓度最高,分别为343.64 mg/m~3和2.98 mg/m~3,夏季最低,分别为254.04 mg/m~3和0.78 mg/m~3,全年鸡舍内H2S浓度低,没有检出SO_2浓度。鸡舍内细菌总数冬季最高,达7.87×10~4cfu/m~3,全年细菌检出总数高于2.5×10~4cfu/m~3的农业行业推荐标准。周年内花鸡年平均产蛋率为60.28%,春季产蛋率最高为73.41%,冬季最低为45.5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鸡舍内温度、相对湿度、CO_2和NH_3浓度与鸡舍内空气中细菌总数不相关(P0.05),温度、相对湿度与CO_2、NH_3、H_2S呈负相关关系(P0.01或P0.05),温度与鸡群产蛋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即密闭笼养舍内温度对花鸡的产蛋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选择山西省某养殖基地单栋饲养量为32 400只的白羽肉鸡舍,采用分次多点测量法对CO_2浓度进行检测与分析,并与温度湿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肉鸡3周龄后CO_2浓度在2 777~7 790 mg/m~3之间,风机开启时,鸡舍纵向CO_2浓度湿帘端往风机端呈减少的趋势,风机关闭时,前后高,中间低;当通风小窗开启角度较小时,鸡舍横向两侧高、中间低,开启角度较大时,两侧低,中间高。CO_2浓度与温度相关系数R~2=0.2044,CO_2浓度与相对湿度相关系数R~2=0.6738。研究表明:该规模化立体养殖肉鸡舍冬季CO_2浓度超过推荐限值,在做好防寒保暖工作的同时,需加强通风换气。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半开放式猪舍内不同饲养阶段空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在距离猪舍内地面1.5m处使用颗粒物便携式采样器采集某猪场的半开放式妊娠舍、哺乳舍、保育舍、育肥舍等4栋舍内颗粒物的质量浓度,每天采样4次,每次2 h,连续采样3 d,计算猪舍内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并探究颗粒物质量浓度与通风、饲喂及季节等因素的关系。发现冬季保育舍内PM2.5、PM10和总悬浮颗粒物(TSP)的含量最高,分别为0.86mg/m~3、0.91 mg/m~3和1.30 mg/m~3,其次为育肥舍,哺乳舍与妊娠舍内的颗粒物的质量浓度最低;人工饲喂可导致哺乳舍内总颗粒物和PM10的质量浓度显著升高2倍以上,且PM10的含量增加是TSP升高的主要原因;在夏季使用机械通风能有效降低保育舍内50%左右总颗粒物和PM10的质量浓度;冬季哺乳舍内PM2.5、PM10、TSP的含量比夏季高1.4倍。由此可见,人工饲喂会使畜舍内颗粒物质量浓度增加;与自然通风相比,机械通风有利于降低畜舍内颗粒物质量浓度;冬季舍内的颗粒物质量浓度高于夏季。根据以上结果,可以制定有效的猪舍空气质量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8.
旨在通过监测冬季肉种鸡舍内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氨气(ammonia,NH_3)和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CO_2)的浓度变化及检测舍内细颗粒物PM_(2.5)的化学成分和电镜观察,分析冬季封闭式种鸡舍颗粒粉尘和有害气体的分布特点及鸡舍PM_(2.5)的可能来源。试验监测于2016年12月在江苏某封闭式肉种鸡舍进行,鸡舍内饲养5 626只57~58周龄优矮种鸡。鸡舍内共设7个监测位置,舍外1个监测位置,每天05:00-21:00每2h监测一次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光照、PM浓度、NH_3和CO_2浓度,连续监测8d;鸡舍中央位置固定颗粒物采样器,每天连续16h采集PM_(2.5)用于成分检测及电镜观察。结果表明:1)鸡舍前部(进风口)的温度、PM和NH_3浓度均显著低于中部和后部(P0.05);鸡舍内不同粒径PM浓度极显著高于舍外(P0.001);早上喂料时(05:00)PM_(2.5)、PM_(10)和TSP浓度最高,熄灯后(21:00)PM浓度低于其他监测时间,而PM_(2.5)/PM_(10)、PM_(10)/TSP和PM_(2.5)/TSP在安静时(21:00)最高;除了PM_(2.5),风速与其他微环境变量均有显著相关性(P0.01);舍内风速和CO_2浓度受舍外影响不大;2)鸡舍PM_(2.5)成分以有机碳(OC)含量最高,NO_3~-和SO_4~(2-)浓度较高;通过电镜观察发现,鸡舍PM_(2.5)多为矿物颗粒和部分烟尘集合体;PM_(2.5)能谱图显示C和O的质量百分比、原子数百分比最高。监测鸡舍外PM浓度比舍内低,舍内的前部(进风口)的空气质量比中部和后部好,鸡的活动是引起粗颗粒(PM_(10)、TSP)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肉种鸡舍内PM_(2.5)主要成分为有机物和矿物质,主要来源于饲料、粪便和地面扬尘等。  相似文献   

9.
为监测华南地区规模化笼养蛋鸡舍内环境参数,以广东省某规模蛋鸡养殖场为研究对象,监测育雏育成舍与产蛋舍在夏季的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和光照强度。结果表明,夏季规模化封闭式蛋鸡舍的舍内环境参数相对稳定,但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鸡舍湿帘端至风机端的温度和风速均呈上升趋势,而相对湿度呈降低趋势;产蛋舍湿帘端和风机端的光照强度显著低于鸡舍中部,各笼层的温度较为均匀,但高笼层的光照强度显著低于低笼层;育雏育成舍低笼层的风速略低于高笼层,而产蛋舍高笼层的风速显著低于低笼层。  相似文献   

10.
研究旨在对夏季四层层叠式笼养密闭式鸭舍环境参数进行测定与分析,以期为蛋鸭层叠式笼养舍环境控制提供参考。分别以开启10台、12台和14台风机四层层叠式笼养密闭式鸭舍为研究对象,使用风速测定仪和红外式气体检测仪于每天6∶00~8∶00、12∶00~14∶00和18∶00~20∶00对鸭舍水平方向不同位置的环境质量参数(包括温度、相对湿度、CO_2浓度和风速)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夏季在采取纵向通风的模式下,四层层叠式笼养密闭式鸭舍平均温度为27.62℃、相对湿度为77.91%、CO_2浓度为483.81 mg/m~3、风速为1.47 m/s,不同测定点之间环境质量存在差异。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夏季鸭舍内温度与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CO_2浓度和风速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对湿度与CO_2浓度和风速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CO_2浓度与风速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由此可见四层层叠式笼养密闭式鸭舍内不同位置环境质量参数存在差异,综合考虑能耗及舍内环境参数对蛋鸭产蛋性能的影响,开启12台风机可以取得最佳的舍内环境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改善寒冷地区有窗牛舍冬季舍内环境质量,避免自然通风口结冰导致牛舍通风不足,试验选择吉林省某牛场68头育肥牛有窗牛舍,根据试验舍实际情况结合现有国内外推荐的冬季通风量和计算方法计算出不同通风量,将试验分为5个试验阶段,每个试验阶段通风量分别为3 060.0、3 816.29、4 387.56、6 636.67 m~3/h,并对舍内环境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现有国内外推荐冬季通风量和计算方法所得到的通风量均不能使舍内环境指标满足国家牛舍环境标准;二氧化碳平衡更适合作为低温高湿牛舍通风计算依据,但热量单元hpu(动物在20℃时1 000 W总代谢热)的二氧化碳产生量系数取值0.185 m~3/(h·hpu)过小,推荐取0.20、0.22、0.24 m~3/(h·hpu);屋顶机械通风模式虽然没有显著改善舍内CO_2和NH_3浓度,但是加强了舍内地面的干燥程度,在00:30牛只躺卧比例随通风量的增加而增加,最大增加了90.2%(P0.05)。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一套系统满足全年环境调控需求,试验选取两栋安装有"有缓冲间湿帘-风机系统"的兔舍,冬季其中一栋舍一台风机安装变频器,另一栋舍全为定速风机。结果表明,冬季定速风机常速间歇通风的兔舍导向板进风口的风速为1.8 m/s,进入舍内风速降至0.1m/s,每日首次开启风机10 min CO_2浓度降低67.2%,间歇通风每次温度平均降低0.8℃;使用变频风机低速持续通风的兔舍,导向板进风口风速0.2m/s,进入舍内风速降到了0.05m/s,开启风机CO_2浓度降低59.5%,温度降低0.3℃;两舍缓冲间预热能够分别提升气流温度2℃、1.4℃。夏季在舍外温度32.4~38.2℃时,舍内温度能维持在26℃左右,温度降幅为9.0℃,舍内温湿指数(THI)为25.9;外墙湿帘的降温效率为87.2%,内墙湿帘的降温效率为0。夏季缓冲间和进风口气流导向能够显著降低入舍风速(外墙湿帘过帘风速0.8m/s,导向板进风口风速1.9m/s,进入舍内风速0.3m/s),且舍内气流分布均匀。综合环境指标说明,有缓冲间的湿帘-风机纵向通风系统克服了冬夏季进风端风速大、温度低的弊端,但舍内隔墙上的湿帘无降温潜力,建议去掉第一缓冲间及内墙湿帘。  相似文献   

13.
水帘和半封闭蛋鸡舍内微生物、氨气浓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南方高温高湿气候下水帘蛋鸡舍和半封闭蛋鸡舍内微生物、氨气的分布规律,2栋存栏分别为5 000只产蛋鸡的水帘舍和半封闭鸡舍内,人工清粪,分产蛋初期、高峰期与下降期监测舍内空气中微生物和氨气;每栋鸡舍共9个采样区,试验期25周.结果表明,产蛋初期,舍内空气中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数在两舍之间差异不显著;产蛋高峰期和下降期,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数均表现为水帘舍显著高于半封闭合,水帘鸡舍中风机端显著高于中部和水帘端.产蛋下降期半封闭鸡舍内平均氨气浓度显著高于水帘鸡舍.提示,在人工清粪(不设粪沟)的水帘蛋鸡舍内,需注意改进清粪系统和加强消毒,以提高生物安全.  相似文献   

14.
试验通过研究夏季空调降温结合民用一体式热回收通风设备对兔舍内热环境、空气质量等指标变化的影响,分析民用一体式热回收通风设备在夏季降温兔舍中的通风节能效果。选择建筑形式、养殖密度相同的3栋有窗密闭式兔舍作为研究对象,试验兔舍1安装了4台民用一体式热回收通风设备和5台制冷空调;试验兔舍2安装了5台制冷空调,采取自然通风;对照舍无降温措施,采用自然通风;分别监测分析3栋兔舍的热环境指标、通风换气效果及设备热回收效率等。结果表明:空调降温舍的温度较无空调对照舍低6.3℃(P0.05),但其舍内二氧化碳及氨气浓度显著高于对照舍(P0.05)。试验兔舍1在一体式热回收通风设备运行期间与兔舍2的温度分别为26.3℃和26.8℃(P0.05),NH_3浓度分别为7.3mg/m~3和7.0mg/m~3(P0.05),CO_2浓度分别为0.126%和0.125%(P0.05)。与试验兔舍2相比,试验兔舍1运行一体式热回收通风设备对空调舍的温度、NH_3和CO_2浓度无显著影响,说明按民用通风需求匹配的一体式热回收通风设备在兔舍使用时存在新风量小,不能满足兔舍最小通风需求的问题,对舍内空气质量改善不明显。另外设备新风入口平均风速为14.3m/s,在风管管径不变的情况下至出口时风速衰减为5.6m/s,存在芯体与风机配比不当的问题。新风入口风速过大导致设备热回收效率较低,平均显热效率仅为31.2%,低于夏季节能标准(60%)。因此,民用一体式热回收通风设备因自身外形限制,与空调降温结合使用时通风节能效果不明显。若在畜舍中应用时,应打破民用一体机的模式,结合畜舍建筑特点及饲养密度,调整风机和芯体组合方式及参数配比。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蛋鸡水帘舍和半封闭舍内气温、气湿的分布规律及其对舍内粪便的影响,为不同类型蛋鸡舍粪便的管理提供依据.研究表明,水帘舍降温效果比半封闭舍理想,舍外平均气温为29.1℃时,半封闭舍内气温为28.1℃,水帘舍内为27.5C;半封闭舍内,粪便含水率升高方向与空气流动性减弱方向一致;水帘舍中,中间区域的粪便含水率明显高于风机端区域.水帘舍内蛋鸡粪便含水率比半封闭舍内高2.04%.产蛋初期和高峰期粪便含水率显著高于产蛋下降期(P<0.05),分别为77.33%、76.78%和72.11%.在3个产蛋阶段,水帘舍内蛋鸡粪便铜、锌、全磷含量均比半封闭舍低,分别低0.98 g/kg、18.44 g/kg、0.50 g/kg;在两种类型鸡舍中,产蛋下降期蛋鸡排泄的铜、锌、全磷均高于产蛋初期和产蛋高峰期.进入产蛋下降期后,不论在哪一类型鸡舍,全氮排泄量明显降低,粪便中的氨氮含量又比前两阶段明显升高,而且,水帘舍内粪便的氨氮含量显著高于半封闭舍.分析表明,蛋鸡舍类型不仅直接影响排泄后粪便的特性,同时影响养分在蛋鸡体内的代谢、吸收与排泄.  相似文献   

16.
旨在分析探究规模化猪场舍内颗粒物、氨气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分布特点。试验选取了江苏省靖江市一个半封闭式现代化猪场作为试验猪场,分别监测了保育、育肥舍不同位置(南、北、前、后、外)和不同高度(0.5、1.0及1.5 m)的颗粒物(TSP、PM10、PM2.5)与NH3和CO2浓度、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强度以及风速等。每个舍连续监测3 d,监测时间段为07:00~19:00,每2 h监测一次,全天监测7次。结果显示:猪场舍内颗粒物与有害气体浓度随着舍内湿帘、风机开启与否及猪体的运动情况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喂料与风机开启阶段,颗粒物浓度呈现升高和降低的相反趋势;舍内TSP浓度及NH3浓度分别最高达到0.822 mg/m3和12.01 mg/m3。猪舍内中部位置的TSP及NH3、CO2浓度均显著性高于四周靠窗位置(P0.05);猪场舍内颗粒物(TSP和PM10)显著高于舍外(P0.05)。研究表明:半封闭式猪场舍内颗粒物与NH3和CO2呈规律性变化,通风量、温湿度及猪体的活动量等均会影响猪舍内颗粒物及NH3和CO2的浓度,舍外空气质量明显好于养殖舍内。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寒冷季节半开放式蛋鸡舍采用侧风机横向通风对内环境参数的影响,试验利用环境检测箱监测了半开放式蛋鸡舍内外温度和舍内H2S、NH3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鸡舍内温度低于20℃时,为减少鸡舍的温差并降低鸡舍有害气体浓度,可采用横向通风方式定时通风换气,使鸡舍内温差控制在2℃以内、有害气体浓度保持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方式对蛋鸡舍内空气环境的影响,试验选择2栋相同类型的蛋鸡舍,分别采用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方式,测定鸡舍内空气环境指标。结果表明:自然通风鸡舍内的风速显著低于机械通风的鸡舍(P0.05),CO2浓度显著高于机械通风的鸡舍(P0.05);自然通风鸡舍内的温度、相对湿度、NH3浓度高于机械通风鸡舍,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自然通风鸡舍各指标每天的变化幅度均大于机械通风鸡舍,自然通风鸡舍内空气环境不稳定。说明机械通风能够较好地改善空气环境,自然通风鸡舍在外界风速较低时有必要开启风机实行机械通风。  相似文献   

19.
AOS-80空气净化机对冬季鸡舍空气的净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有窗或无窗密闭式鸡舍中,舍内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微生物和粉尘对鸡的健康与生产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本研究选用AOS-80空气净化机,测定其对冬季蛋鸡舍空气的净化效果。选取尺寸、样式和饲养密度等完全相同的2栋蛋鸡舍做对比试验,2栋鸡舍通风采用自动控制装置。在试验鸡舍的屋架上按米字形均匀安装6台净化机,测定2栋鸡舍舍内有毒有害气体和空气细菌总数的浓度。结果表明:2栋鸡舍在适当通风条件下(使舍内温度维持在(15±0.1)℃,对照鸡舍和试验鸡舍的空气细菌总数平均浓度分别为33.3cfu/L和10.6cfu/L(P<0.01),净化机使之降低68.2%;NH3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71mg/m3和1.22mg/m(3P<0.01),净化机使之降低28.6%;H2S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670mg/m3和0.643mg/m3(P<0.05),净化机使之降低4.03%;蛋鸡平均周死亡率分别为0.997%和0.607%(P<0.01),净化机使之降低39.0%。本研究结果表明,舍内安装空气净化机能显著降低鸡舍空气细菌总数和有毒有害气体浓度,降低蛋鸡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东北寒区奶牛舍屋顶烟囱风机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东北寒区自然通风奶牛舍普遍使用的屋顶烟囱通风冬季结冰堵塞严重,导致舍内湿度过大、有害气体难以排出等问题,本文选用屋顶烟囱风机对黑龙江某典型成乳牛舍的通风系统进行了改造,并对冬季最冷时段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牛舍采用屋顶烟囱风机后,舍内空气质量明显好于对照舍,CO2、NH3平均浓度较改造前分别降低51%和63%;舍内相对湿度最低可降至89%,温度可维持在5℃以上。风机不同运行工况虽然对舍内空气质量有一定影响,但差异不大,综合考虑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节电等因素,推荐实行每日定时开启和关闭的风机管理模式;使用屋顶烟囱风机配合独立进风口可使舍内获得更优的环境质量,舍内的雾气现象和异味明显减轻,即使舍外温度低于-30℃,屋顶烟囱风机也不存在结冰堵塞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