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牛病毒性腹泻又叫做牛病毒性腹泻或者叫做牛黏膜病。这是一种传染病,主要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发的而且呈现的是隐性的感染性的疾病。牛病病毒性腹泻有急性的传染病也有慢性的传染病症状,急性的病症会出现发热的腹泻症状,慢性的病状没有急性这么明显。患病的牛会出现腹泻、鼻腔的黏膜发炎、口腔发炎等症状。  相似文献   

2.
牛病毒性腹泻又称为黏膜病,是牛养殖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病毒性传染性疾病。该种疾病通常会对犊牛造成严重危害。成年牛感染该种疾病后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通常在较短时间内能够自行恢复。犊牛患病后典型临床症状为腹泻,脱水,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笔者主要就一起牛病毒性腹泻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牦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牛的一种病情较为复杂的疾病,引起的急性疾病称为牛病毒性腹泻,引起的慢性持续性感染称为黏膜病。本病于1946年在纽约首次发现,目前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牦牛群中陆续发现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血清阳性率在30.0%~42.4%,病死率30%左右[1]。本病主要感染牛,尤其是犊牛,严重危害养牛业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将牛病毒性腹泻定为三类疫病。  相似文献   

4.
牛病毒性黏膜疾病是牛养殖中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主要会导致牛只出现腹泻以及急性和慢性的黏膜性炎症病变,进而导致牛只出现持续性疾病感染以及免疫耐受和免疫抑制的情况,妊娠母牛在感染疾病后将出现流产或者分娩出畸形胎儿的情况,严重影响了牛养殖的生产性能和机体健康状况,同时制约了牛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牛病毒性黏膜疾病主要是由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所导致,这种致病病毒不仅在牛养殖中出现,对于羊、鹿、耗牛、猪等动物养殖中也会导致患病的情况,给畜禽养殖生产带来负面影响。本文将对现阶段牛病毒性黏膜疾病的研究进展以及疾病的防治措施进行介绍,旨在为牛养殖中病毒性黏膜疾病的防治以及牛养殖产业的科学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牛黏膜病临床类症鉴别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牛黏膜病又称为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或简称牛病毒性腹泻,是一种世界范围广为传播的牛的重要传染病之一。一般以发热、白细胞减少、口腔等消化道黏膜糜烂和腹泻为主要症状,但多数牛呈隐  相似文献   

6.
牛病毒性腹泻又称牛黏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又可分为两种疾病。一种是冠状病毒性腹泻;另一种是环状病毒性腹泻。临床特征都表现顽固性腹泻。发热、鼻漏、咳嗽、水泻、消瘦、白细胞减少,消化道黏膜发炎糜烂及淋巴组织显著损害。  相似文献   

7.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该病以发热、黏膜糜烂或溃疡、白细胞减少、腹泻、怀孕母牛流产或产畸型胎儿为主要特征。本文就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病原学、致病机理、流行现状以及防治概况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赵红英 《兽医导刊》2022,(5):118-119
牛病毒性腹泻是牛养殖业中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发病之后的临床症状明显,主要表现为发热、胃肠炎、腹泻和消化道黏膜糜烂等,导致病牛生长缓慢,牛患病之后可能流产或者出现繁殖障碍,甚至死亡,会给牛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论述了牛病毒性腹泻的发病特点、病症状和诊断方法,重点论述了防治措施,以期...  相似文献   

9.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VD/MD),又称牛病毒性腹泻(BVD)或牛黏膜病(M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极为复杂、呈多临床类型表现的疾病。1946年由Olafson等在纽约首次发现。本病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尤其养牛业发达的地区,这  相似文献   

10.
正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饲养牛,但随着养殖的规模越来越大,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发生率逐渐升高。为了减少该疾病对养殖户带来的经济损失,笔者结合病原、流行病学以及临床症状,研究出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方案,尽可能减少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带来的巨大损失。1 病原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病原属于瘟病毒属和黄病毒科中的一种,叫作牛病毒性腹泻病毒。这个病毒外形呈球形,直径约为60~80 nm左右,存在囊膜,是单股RN  相似文献   

11.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ovine viral diarrhoea virus-Mucosal disease,BVDV-MD)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腹泻、黏膜糜烂、流产或产畸型胎儿为主要特征。病毒引起的急性疾病称为牛病毒性腹泻,引起的慢性持续性感染称为黏膜病,该病呈世界性分布。  相似文献   

12.
正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简称牛病毒性腹泻或黏膜病。1946年Olafson在美国新纽约州发现了一种临床上以腹泻为主的牛接触传染性病毒病,其症状和剖检病变较轻,发病率高而死亡率低,称为病毒性腹泻。1953年Ramsey和Chivers又发现了一种与牛病毒性腹泻十分相似的疾病,但是发病率不高而死亡率高。由于此病的消化道有严重的糜烂和溃疡,故命名为黏膜病。起初这两种病因为在临床症象、病理损害以及  相似文献   

13.
牛病毒性黏膜病又称为牛病毒性腹泻,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以患病牛腹泻、口腔和鼻黏膜发炎溃烂坏死为主要症状的传染性疾病。最近几年,随着许昌牛养殖产业不断向前发展,牛病毒性黏膜病是近些年发病率较高的传染性疾病,发病后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及时控制病情,会导致牛死亡,对养殖者养殖效益会产生影响。基于此,笔者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牛病毒性黏膜病的发病原因和治疗策略进性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是由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以临床上发热、腹泻、消化道黏膜发炎、糜烂和免疫耐受、繁殖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该种疾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最近几年呈现高发趋势,已经成为严重危害牛养殖产业重大传染性疾病之一。该种疾病多数情况下呈现阴性感染,在临床上无明显症状和病理学变化,该种疾病出现在养殖场中就很难彻底治愈,因此,需要切实做好诊断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5.
本病是由牛感染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热性、传染性疾病。发病牛表现为发热和腹泻,还可以见有黏膜溃烂等症状,处于妊娠期的母牛会出现流产和胎儿畸形等症状。发病牛具有较高的病死率,给养殖场造成严重损失,本文通过对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深入研究,着手于本病的诊断和防治,可以为广大牛场防控本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又名黏膜病病毒)引起的,以患牛出现腹泻,口腔、鼻腔黏膜发炎、糜烂、坏死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简称牛病毒性腹泻或牛黏膜病. 1 病原及流行病学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病原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属黄病毒科、瘟病毒属成员,该病毒为单股RNA病毒,呈球形,有囊膜,直径50~80nm,其对高温较为敏感,56℃条件下可很快被灭活,但在低温条件下病毒较稳定,其在-70℃条件下可冻干保存多年,普通消毒药物可很快将其杀死.该病毒可在胎牛的肾、睾丸、肺等牛源性细胞及猪肾细胞上生长,胎牛睾丸细胞和肾细胞最易被感染.  相似文献   

17.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复杂型、呈多种临床类型的疾病,牛一旦感染此病就会出现高热、腹泻的情况,进而引起黏膜溃疡。本文总结了该病的临床表征、病理变化,并提出了加强饲养管理和严格检疫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诊断要点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又称牛病毒性腹泻、牛黏膜病。本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引起的牛的热性传染病。临床特征是厌食,腹泻、脱水、体重减轻,黏膜发炎、糜烂和坏死,以及流产胎儿发育异常等。  相似文献   

19.
<正>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VD/M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的,主要发生于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BVDV感染牛的典型症状是牛病毒性腹泻、急慢性黏膜病、发热以及随后的产奶量下降。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从而可导致怀孕母牛的流产和死产,产下存活的小牛可出现免疫耐受,并会终生排[1]  相似文献   

20.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VD/MD)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的主要侵害牛、羊、鹿、牦牛等反刍动物及猪的一种重要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腹泻、黏膜糜烂、肺炎、蹄叶炎、流产或产畸型胎儿为主要特征。病毒引起的急性疾病称为牛病毒性腹泻,引起的慢性持续性感染称为黏膜病。该病于1946年由Olafson[1]等在纽约首次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