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发病情况 山东省平原县某养殖场内发生一种母猪产期高热(体温高达41.5℃),产后不食,呼吸急促,皮肤发红,产道感染严重为特征的顽固性疾病。发病快,经临床检查,初步诊断为热应激引起的母猪产后败血症,经过3天的综合治疗,病情很快有所控制,但停药后,  相似文献   

2.
一、发病情况 2005年入夏至9月份,在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区的大型规模化猪场相继发生一种以母猪产期高热(体温高达41.5℃),产后不食,呼吸急促,皮肤发红,产道感染严重为特征的顽固性疾病。经专家服务团与大型种猪场技术人员集中会诊,初步诊断为:应激引起的母猪产后败血症,并进行了为期七天的综合治疗,病情很快有所控制,但停止用药后,  相似文献   

3.
母猪产后不食症俗称“懒月子病”亦称“产后热”。是母猪产后所发生的一种消化系统紊乱症,也是母猪产后的一种常发病。该病主要发生于经产母猪,大多数出现于分娩之后。临床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严重者食欲废绝。一般体温正常,个别也有高热症状,母猪产后不食病因复杂,临床表现不一,主要是饲养管理不当所致,笔者在多年的畜牧兽医临床工作实践中,根据临床症状表现,母猪产后不食症的病因主要归纳于四种:即消化不良型、营养不良型、外感风寒型和发热型。只要准确找出病因,对症下药,及早治疗,必将取得良好治疗效果。1病因及症状1.…  相似文献   

4.
(一) 发病情况 2006年8月14日,我县张士府乡后卢养猪场发生一种母猪产期高热(体温高达41.5℃),产后不食,呼吸急促,皮肤发红,产道感染严重为特征的顽固性疾病.发病11头,发病快,经临床检查,初步诊断为:热应激引起的母猪产后败血症,经过3天的综合治疗,病情很快有所控制,但停药后,病情又恢复初期症状:主要表现在体温反弹严重,皮肤由红变为轻度发绀,两后肢起卧困难,小便赤黄,大便状如"算盘子".  相似文献   

5.
母猪产后瘫痪的防治贵州省大方县黄泥塘镇畜牧兽医站杨西友母猪产后瘫痪,又名乳热症,是母猪的一种严重营养不良性代谢病。本病尤以高产母猪多见。一般产后5天均可发病,笔者收治8例病猪,采用“内补外烧”疗法,治愈率为100%,现总结如下:1病因1.1由于母猪产...  相似文献   

6.
母猪产后厌食综合症常发生于产仔较多母猪分娩之后或断奶前后,其病因复杂,症状表现不一。现将近35年作者诊治病例归类报道如下。1 发病情况1.1 营养不良型由于妊娠期或哺乳期日粮缺少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成分,临床表现为:发病缓慢,病程较长,食欲不振,日渐消瘦,结膜苍白,被毛粗乱无光,弓腰收腹,乳汁分泌不足,仔猪长势不佳,有的母猪还出现异食癖,严重者发生瘫痪。1.2 消化不良型由于母猪产前精料喂得过多,或未按产前逐渐减料、产后逐渐加料的原则,或突然变换饲料及使用变质发霉饲料等原因引起厌食。临床表现为:体温正常…  相似文献   

7.
人工盐预防母猪产后发热李鼎禄,王兆美(云南省江川县畜牧兽医站江川652600)母猪产后发热是冬春季节兽医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它以产后出现体温升高,停食、便秘、泌乳量下降或停止为主要特征。此病对母猪危害不大,但影响哺乳仔猪的生长发育,增加发病率和...  相似文献   

8.
母猪产后高热综合症及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猪产后高热综合症,简称产后高热症,是指母猪在分娩后发生的一种以高热稽留、不食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病理现象。本病主要发生在夏季、冬季生产的母猪,一般产后数小时至10天内多发,严重病例在生产中发病,引起母猪泌乳机能下降甚至停止泌乳,有时可能使母猪发生脓毒血症,休克或衰竭死亡,是目前母猪死亡或淘汰的主要原因之一。1病因(1)产褥感染。即母猪在产仔过程中或产生感染了病原微生物如大肠杆菌。溶血性或厌氧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化脓棒状杆菌、产气荚膜杆菌、支原体等,可能引起呼吸道感染或子宫内膜炎等生殖泌尿系统感染或乳房…  相似文献   

9.
母猪产后阴虚发热的治法师大林(河南省安阳县郭村牛房兽医站455131)近两年来,笔者用“黄芪炮姜四物增液汤”加减治疗母猪产后阴虚发热证28例,全部治愈,其中用药1次治愈24例,占85.7%,2次治愈4例,占14.2%。(一)主症产后1~3天内发病,体...  相似文献   

10.
母猪产后子宫内膜炎是夏天在兽医临床上经常遇到的一种产科疾病,一般发生于产后2~3d,其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食欲废绝、精神沉郁、无乳或少乳、阴道排出分泌物等症状。严重的会引起仔猪下痢、成活率降低,以及母猪的发情率和受孕率降低。近日,笔者在临床中遇到一例母猪产后子宫内膜炎的病例,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兽医治疗母猪产后几种疾病的临床策略。方法:从2020年6月~2021年6月,某养猪场怀孕母猪中的80例,开展此次研究。中兽医治疗母猪产后疾病试验开展共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组,方法为西药治疗母猪(40头),试验组为中兽医治疗组,中草药治疗母猪(40头),对两组母猪产后恢复作出总结。结果:中兽医治疗组母猪产后恢复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 <0.05)。结论:母猪产后疾病治疗建议优先采用中兽医治疗方法,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母猪死亡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山东饲料》2005,(6):23-23
母猪产后发烧不食症在养猪生产巾是一种比较多见的常发性疾病。其症状是母猪在产前或产后出现体温增高,精神沉郁、喜卧懒动,食欲减少或不食,粪便干燥,呈现球状,尿少而黄。分娩后母猪体温升高者,泌乳减少或停止,小仔猪往往整窝性死亡。分娩后生产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控制该病的发生,减少养猪户的经济损失,可采取如下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母猪产后瘫痪是母猪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急症于产后6~10小时出现临床症状。慢者2~5天。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发病急。恢复慢,若不及时治疗,40%~60%的病猪在发病后7~10天内死亡。而一般的治疗方法多数是用西药对症治疗。但停药后病情多有反复,一旦复发,常预后不良。2007年10月以来笔者依据西医治标、中医治本的治病特点,视其发病原因、发病特点及临床症状,采取中、西医结合并辅以乳房送风的治疗方法,治疗母猪产后瘫痪80余例,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母猪产后综合征即母猪产仔后发生停食等症状,导致母猪产后的12~48小时少乳或无乳的一类普通疾病,主要症状表现为产后厌食或停食、精神沉郁,昏睡、发热、乏力、恶露,少数病例体温略有升高;此病常因治疗方案欠妥导致病程延长,致仔猪不能及时吃上初乳而使成活率降低,给养猪生产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连续三年对6个种猪场发病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分析,并针对不同的发病症状和类型,采取催产、强心、抗茵消炎、增强机体免疫力和对症治疗相结合为治疗原则进行治疗,收效较为满意,其经验值得在生产中参考。  相似文献   

15.
母猪产后不食症是目前规模化养猪场较为常见的疾病,对养殖业危害严重。本病的临床特征为食欲减退,精神沉郁,体温不均,逐渐消瘦,影响母猪的泌乳量及仔猪的生长发育。本文主要对母猪产后不食症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对产后母猪应加强饲养管理,合理搭配饲料,搞好圈舍卫生,定时对圈舍进行消毒,注意防暑降温,避免应激因素,创造适宜的环境等是预防该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1妊娠母猪的后期发病 (1)妊娠母猪在每年的7—9月份,因热应激等原因容易发生猪瘟,其他季节也有发病,且多继发于蓝耳病,常伴发传染性胸膜肺炎、附红细胞体等疾病,妊娠母猪往往在后期发病。(2)主要临床特点表现为病猪体温升高(40.5℃以上),精神差、嗜睡、粪便呈球状、眼结膜潮红、眼睑发绀,发热时食欲差。使用退热药后,体温一般会降至正常,且有一定食欲,但药效失去作用后往往又会出现反弹,导致食欲下降。在此应注意,如果混合感染有蓝耳等疾病,虽然体温会降至正常,但常常没有食欲。(3)在感染猪瘟时,伴发蓝耳病的母猪流产后,体温仍会居高不下,病情不见好转;单纯蓝耳病引起的母猪流产后,体温一般在1-2d后即会恢复正常,食欲也会恢复,这一点对判定妊娠母猪有没有感染猪瘟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农村饲养的母猪发生产后瘫痪疾病的较多 ,母猪产后瘫痪的发病原因主要与体内血糖和血钙浓度过低有密切关系。此外 ,在母猪分娩时由于胎儿过大 ,强力拉出胎儿 ,从而使骨盆神经损伤也能引起。母猪在整个妊娠期间的饲养管理不良尤其是钙质的摄入不足或钙磷比例失调易成为该病的诱因。1 临床症状病猪在产后不久出现精神不振 ,食欲减退 ,泌乳量减少甚至无乳 ,后躯无力 ,站立不稳 ,走路左右摇摆 ,严重时肌肉随之震颤 ,继则卧地不起 ,后半身麻痹 ,鼻盘干燥 ,便秘 ,体温一般正常 ,个别有体温升高者。严重病例常有昏迷症状。2 防治方法( 1 )采取合…  相似文献   

18.
陈尚文 《中国猪业》2009,4(8):32-32
母猪产后子宫内膜炎是夏天在兽医临床上经常遇到的一种产科疾病,一般发生于产后2~3天,发病母猪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食欲废绝、精神沉郁、无乳或少乳、阴道排出分泌物等症状,严重的会引起仔猪下痢、成活率降低,以及母猪的发情率和受孕率降低。2009年6月.笔者在临床中遇到一例母猪产后子宫内膜炎的病例,现将病例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母猪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PPDS)也称乳房炎一子宫炎一无乳综合征(MMA)、泌乳失败、产后菌毒血性无乳症,是规模养猪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该病可造成母猪产后泌乳减少,乳汁稀薄如水,乳汁中带有凝乳絮片;也可造成部分产后母猪长期不发情、发情不规律,产仔数减少,严重的使母猪淘汰;仔猪生长发育不良,低血糖症,下痢,死亡率增高,严重的甚至整窝仔猪死亡。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本所诊治了多例母猪产后高酮病,近日又在湖南长沙县偶遇此病一例。鉴于国内对单胃兽患本病的报道尚无,特作简报。1病因经临床资料分析,主要是饲料中含糖量不足,脂肪与蛋白质过高或过低(不全价),母猪机体的营养需要与代谢机能发生紊乱,导致自体蛋白分解和脂肪动员,引发酮体生成增加而发病。2症状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本病分为消化型酮病和神经型酮病2种(自暂定名,下同)。2.1消化型:食欲降低,卧地,呼吸缓慢,呼出气体带酮昧,眼粘膜黄梨,体温降低,粪干硬量少,尿少呈黄色带重酸味,泌乳量低或停止泌乳,乳带酮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