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1998年入春以来在山东菏泽地区部分市县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猪瘟流行,由于流行面广,发病率及死亡率高,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刻检和实验室诊断,初步确定为猪瘟。1流行情况1997年春节过后不久,菏泽地区某县的社会散养猪开始发病,到秋季疫病已波及该区的大多数县市,疫病主要发生于3O~60kg的育肥猪,哺乳仔猪或成年猪较少发病。患猪多未进行猪瘟免疫或只进行过一次猪瘟猪丹毒二联苗注射,发病率25%左右,个别村庄发病率高达50%以上,病猪死亡率超过7O%。2临床症状病猪体温40~42C,高温持续不退,表现…  相似文献   

2.
去年猪瘟疫情有所抬头,据我们调查,全县出现散发猪传染病的流行,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治疗情况和病理剖检变化确定为猪瘟病。九月对本地区进行了走访,在走访中发现,养猪户都说打过防疫针但却不见效果,有1户养了3头猪发病2头,有的养2头猪发病死亡1头,病猪都在70千克以上,发病率在0.03%左右,给养猪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猪附红细胞体病近年来在我国不少地区流行过,临床上常与多种传染病并发感染,并可继发感染多种疾病。2002年7~8月安徽定远部分地区猪群暴发地方性流行性疫病,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剖检变化等综合诊断,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与链球菌病、慢性猪瘟等病的并发症。通过采取合理的综合防治措施,本次诊治病猪167头,治愈160头,治愈率95.8%,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的猪瘟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但与先前相比,其流行和发病的特点已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多年来实施以免疫预防为主的防制策略,有效地控制了猪瘟在我国的急性发生和大流行,使流行形式转变为地区性散发,疫点显著减少,病程由急性变为慢性过程,临床症状由典型变为非典型的温和型猪瘟。症状显著减轻,发病率不高,病势较缓和,死亡率减低。仔猪死亡率较高;成年猪较轻或可耐过,病理变化也不特征。这些带毒病猪的存在,成为猪瘟发生的祸根,尤其是亚临床感染猪,依靠常规方法很难确诊并剔除,从而给猪瘟的防制工作带来新的困难。1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5.
猪瘟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流行广泛,发病率、死亡率高,危害极大。在规模化猪场的主要疫病防控中,猪瘟始终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猪瘟流行中,除典型病例外,猪瘟的流行和发病特点已发生了很大变化。病程由急性变为慢性过程,临床症状由典型变为非典型的温和型猪瘟。由于病原毒力降低,出现持续感染(亚临床隐性感染)、胎盘垂直感染(仔猪先天性感染)、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母猪繁殖障碍)及新生仔猪的免疫耐受等。这些带毒病猪的存在,已成为猪瘟发生的祸根,  相似文献   

6.
猪附红细胞体病及其并发链球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在我国20多个省市发生流行猪附红细胞体病,,临床上常与多种传染病并发或继发感染。2004年7~8月,湖北省武穴市部分地区猪群爆发地方性流行疫病。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剖检变化等综合诊断,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和链球病的并发症。通过采取合理的综合防治措施,本次诊治病猪1378头,治愈率达96.6%,取得了良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我县大源乡山坊村洋源自然村1995年4月发生猪瘟流行,我站当即派出我等3位同志前往调查处理,据调查,该村在10天前由乡防疫员刘某到该村进行猪瘟疫苗防疫注射,在注射后第二天起就陆续发生猪病,根据对病猪和死猪的临床检察和剖检、发现猪瘟症状明显,部分病猪还并发猪副伤寒。同时还查明该村的最初防疫的某农户的猪在未防疫时就已发病,该病猪已在防疫后五天死亡,症状和现在的病猪一样,对现有病猪和死猪分别剖检猪瘟症状明显。经推断这次该村发生的猪瘟流行是由于防疫员刘某操作不严交叉感染所致,经询问防疫员刘某也承认防疫注射未向富…  相似文献   

8.
采用综合措施治疗猪高致病性蓝耳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4月份以来,我镇发生了生猪的高热性疫病,当时由于病因不明,而泛称为生猪无名高热或猪高热综合征,该病的流行对养猪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经青海省的专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证实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俗称蓝耳病)病毒变异引起的一种高致病性疫病。同时有的病猪合并猪瘟与猪链球菌病。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在50%以上,母猪流产率在30%以上。1临床症状临诊检查发现病猪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口渴但不欲饮,部分病猪出现后躯无力,不能站立或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呼吸困难、喘气,严重的出现腹式呼吸,呼吸频率在35~40次/…  相似文献   

9.
1流行特点 猪瘟是一种呈多样性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猪传染病。是国际兽疫局(OIE)将其列为A类16种法定传染病之一,我国亦将其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猪不分年龄、性别和品种均易感。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主要传染源是病猪,病毒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感染。新疫区发病率和死亡率在90%以上,老疫区免疫效果不确实的猪群,感染猪瘟病毒症状相对轻微或无临诊症状,但会不断排出病毒,使猪场内猪瘟不断出现。到目前为止,猪瘟仍然对养猪业具有很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10.
福清市养猪业已从一家一户的散养,发展到区域化、规模化生产。随着饲养方式的改变,防治已逐步走上较为科学的轨道,重要疫病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然而,由于规模饲养发展过快,猪舍等设施简陋,环境污染严重,致使疫病的发生越来越复杂化,特别是猪瘟,已成为福清市养猪业防治中最令人头痛的问题。1近年来,福清市猪瘟发生的现状根据市牧医中心门诊化验室接诊猪病的资料统计,猪瘟病例1998年占60%、1999年占41.38%、2000年占30.22%,猪瘟的发病率占各种传染病的首位。2发病与临床症状特点2.1流行形式主…  相似文献   

11.
1.1 非典型猪瘟又 叫温和型猪瘟。发病率、病死率比典型猪瘟低,多发生于11周龄以下(特别是2~4周龄发病多,其次是5~11周龄)。而且,多呈散发或在局部地区的少数养猪场发生,流行速度缓慢。患猪体温41℃左右,大多数腹下有轻度瘀血或四肢下部发绀,耳尖、尾尖呈紫黑色,出现干耳、干尾现象,甚至耳壳脱落。患猪有食欲,但食量下降,精神欠佳。少数病猪皮肤有出血点,有些有神经症状或腹泻,病程较长。许多病猪能耐过,抗生素治疗无效。病理变化不太明显,大多数病猪无猪瘟的典型病变。主要变化是:颚扁桃体充血、  相似文献   

12.
1 基本情况 广东某猪场饲养母猪100多头,2001年2-3月,20天龄以内的哺乳小猪相继发病、死亡,几乎每窝猪都发病,仔猪全部或部分死亡。当时有关部门和某销售兽药的人员认为是猪瘟,并进行大剂量猪瘟牛体反应苗接种,疫病未能得到控制。2001年3月末到4月初,保育舍也发生同样疫病。经有关部门检查,从病猪血液中找到大量猪附红细胞体,认为是猪附红细胞体病流行,因此全场投喂药物治疗。半个月后,疫情仍然未得到控制,而发病率和死亡率还有增加的趋势。2001年4月下旬作者到该猪场进行诊断处理。  相似文献   

13.
在猪病中,猪瘟是危害最大、最受重视的一种疫病。1955-1956年我圄周泰冲等研制成功的中国系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有效控制了猪瘟。近年来猪瘟流行和发病特点已发生很大变化,出现了以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先天性感染为特征的非典型猪瘟,从这类病猪可分离到毒力弱的猪瘟病毒,但经易感猪传代后,则毒力增强。  相似文献   

14.
猪瘟是一种猪的传染病,其已被OIE列为通报疫病。病猪多表现为眼结膜炎、步态不稳、后肢麻痹等症状。本次研究就猪瘟、圆环病毒2型与猪链球菌混合感染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治疗对策,希望能给相关研究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1流行新特点1.1非典型猪瘟又叫温和型猪瘟。发病率、病死率比典型猪瘟低,多发生于11周龄以下(特别是2~4周龄发病多,其次是5~11周龄)。而且,多呈散发或在局部地区的少数养猪场发生,流行速度缓慢。患猪体温41℃左右,大多数腹下有轻度瘀血或四肢下部发绀,耳尖、尾尖呈紫黑色,出现干耳、干尾现象,甚至耳壳脱落。患猪有食欲,但食量下降,精神欠佳。少数病猪皮肤有出血点,有些有神经症状或腹泻,病程较长。许多病猪能耐过,抗生素治疗无效。病理变化不太明显,大多数病猪无猪瘟的典型病变。主要变化是:颚扁桃体充血、出血、化脓溃疡。胆囊肿大,胆汁…  相似文献   

16.
猪瘟和猪副溶血性嗜血杆菌混合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1~2月,某集约化猪场保育舍发生了一场疫病,其特征是:病猪呼吸困难,耳、四肢、腹下皮肤发绀,有出血斑,腹泻,发病率为30%,病死率为15%。经细菌学诊断、生化实验、动物实验,确诊为猪瘟和猪副溶血性嗜血杆菌混合感染。现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该场...  相似文献   

17.
<正>猪瘟是传染性极强的病毒性疾病,主要致病病原为猪瘟病毒。该病毒属黄病毒科,致病性强,病猪死亡率高。猪是猪瘟的易感动物,不同年龄、品种、性别的猪均易感染猪瘟。病猪以高热、内脏出血为特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春夏高温多雨季节发病率高。1症状表现了解猪瘟的临床症状有利于在屠宰检疫中对猪瘟作出鉴别与诊断。猪瘟包括四种症状类型。  相似文献   

18.
1985年以来,东辽县部分地方(渭津镇、白泉镇)有疑似猪弓形虫病发生。1989年9月末至12月,东辽县中心乡西元村生猪流行疫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化验室检查,最后确诊为猪弓形虫病和慢性猪瘟混合感染,现报告如下: 一、发病情况1989年9月至12月,我县中心乡西元村2、3、4组发生并流行此病,截止12月20日,108个养猪户,养猪374头,发病219头,发病率58.6%,死亡174头,死亡率46.5%,发病致死率79.5%。疫病流行  相似文献   

19.
1流行病学特点疫病暴发性流行,15天内发病率高达29.4%。病程短、死亡率高。从发病到死亡仅有数小时之久。在病猪中,仅有少量母猪发病,其余都是3-4月龄育肥猪,体重在30-6公斤。2临诊症状被检出的病猪一般症状较轻,眼结膜潮红,体温多在41℃-42℃之间,精神沉郁,离群呆立,喜卧,食欲不振,小便赤黄,部分猪粪便干燥,带有粘液,呼吸困难,有的呈犬坐姿势,鼻流浆液性分泌物,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急性死亡的病猪除少数死前不显症状外,大多数在喉部皮肤出现出血性斑块,呼吸浅表。耳尖。鼻端、颈部、四肢内侧,胸膜两侧皮肤发绀。3…  相似文献   

20.
猪瘟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猪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传染的病毒性传染病,是多年来严重影响我国养猪业发展的传染病。近多年随着养猪业的发展,猪瘟仍在广大地区不断发生,而且表现出新的发病特征和流行特点,导致免疫失败频繁发生,给猪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1发病原因持续感染导致病猪临床症状不明显或无临床症状,病毒可在猪体内存活数月甚至终生,猪只很少发病死亡,但可长期带毒并排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