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施肥和花期渍水胁迫对油菜产量及其形成影响的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渍害是长江流域油菜生产中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本研究旨在定量分析不同氮肥水平油菜花期渍水胁迫对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为油菜生产中渍水胁迫的灾害评估与预测预警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于2014-2016年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院部试验农场进行,以宁油18和宁杂19为试验材料,在盆栽和池栽试验条件下模拟花期渍水,比较分析不同施肥条件下不同渍水时间对油菜产量形成的影响。其中,盆栽设置4个渍水持续时间(0、3、6、9 d)、2个施肥处理(包括无施肥(N0)和施肥组(N1)两个水平,N1施肥条件为:N 0.018 kg·m-2、P2O5 0.012 kg·m-2、K2O 0.018 kg·m-2和硼砂0.0015 kg·m-2);池栽设置3个渍水持续时间(0、3、6 d)、2个施肥处理(同盆栽)。【结果】(1)在盆栽条件下,无施肥处理花期渍水3 d后,上述两品种单株产量和单株角果数显著减少,千粒重和角果粒数则大部分在渍水6 d甚至9 d才显著减少;施肥处理的上述两品种单株产量和单株角果数对渍水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宁油18花期渍水3 d后单株产量显著下降,而宁杂19花期渍水6 d单株产量才开始显著下降。在池栽条件下,无施肥处理花期渍水6 d后宁油18单株产量显著减少,而宁杂19花期渍水3 d的后单株产量显著减少;施肥处理花期渍水6 d后上述两品种单株产量均显著减少。油菜籽粒产量、籽粒产量结构、收获指数均随花期渍水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其中单株角果数对花期渍水处理最敏感;(2)混合线性模型分析表明,花期渍水时间每增加1 d,收获指数下降0.008,单株角果数下降14.71,每角果粒数降低0.29,千粒重下降0.04 g,单株产量减少1.52 g/plant;从渍水时间与施肥的交互关系看,渍水3 d时,渍水与施肥的交互作用能显著提高产量3.17 g/plant,显著提高单株角果数39.16,能够缓解产量损失;当渍水6 d时,渍水与施肥交互作用有减少产量2.29 g/plant趋势,对产量结构也无显著影响;当渍水9 d时,渍水与施肥交互作用显著降低产量4.78 g/plant,加重产量损失。【结论】花期渍水胁迫明显减少油菜产量和产量结构,其中宁油18比宁杂19更敏感,盆栽比池栽更敏感,单株角果数比角粒数和千粒重更敏感。模型量化表明,短时间渍水胁迫下,施肥能够缓解渍水胁迫对产量、收获指数和角果数的负效应,随着渍水时间延长,施肥缓解渍水胁迫负效应的能力减弱,当渍水达到9 d时,无施肥和施肥处理下渍水对产量、收获指数和角果数的影响较一致;花期渍水时间每增加1 d,收获指数下降、单株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千粒重与单株产量均明显减少,在施肥条件下渍水3 d时,渍水对油菜的伤害程度较小,但渍水6 d和9 d时,施肥对渍水影响的缓解效果降低。在正常水分管理下,施肥能够显著提高产量及产量结构,但是随着渍水时间增加,施肥缓解渍水对产量的影响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2.
花期渍害胁迫下冬油菜生长及产量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渍害是长江流域油菜生产中的多发性气象灾害,为了定量研究花期渍害影响下油菜生长及产量,预报及防控油菜花期渍害影响,以浙平四号和华油杂16为试验材料,通过分析花期渍害对浙平四号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规律,提出了油菜地上部单株干重、产量及产量构成渍害影响因子,初步建立了花期渍害影响下油菜地上部单株干重、产量及产量构成模型,渍害干物重影响因子为一元二次方程,渍害产量影响因子则呈对数方程。经利用水分控制盆栽试验资料检验,结果表明华油杂16油菜地上部单株干重及单株产量实测值与模拟值相关系数(r)、绝对误差(da)、绝对误差占实测值比率(dap)以及RMSE值分别为0.949 9、0.89 g/株、4.55%及1.09 g;0.920 1、7.89 g/株、39.02%及8.58 g/株。花期渍害下油菜地上部单株干重模拟精度较高,而单株产量的模拟精度较低,说明花期渍害在盆栽试验条件下的表现与田间试验有明显不同。所建模型可与本项目组先期研制的油菜生长模型结合,在进一步检验并获得区域和地点尺度天气预报、模型参数后可用于花期渍害发生时油菜生长及产量预报。  相似文献   

3.
以油菜川油36为供试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在苗期进行0 d、3 d、6 d和9 d渍水胁迫处理,然后恢复正常水分管理,分析苗期渍水胁迫对免耕直播油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渍水胁迫后,苗期以根生长受影响最大,成熟期以二次分枝受抑制最大;渍水3 d和6 d处理条件下,渍水胁迫解除后植株能较快恢复生长;当渍水时间从3 d延长至9 d时,油菜减产3.44%~21.69%,与产量关联最大的经济性状指标为千粒质量;渍水胁迫对油酸含量、亚油酸含量、亚麻酸含量影响不显著,含油量的相对受害率最大;渍水3 d对油菜产量和品质影响不显著,渍水6 d、9 d对油菜产量和品质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4.
在南方稻油轮作耕作制度下,由于土壤黏重,低洼地带土壤极易发生渍害,常导致根系缺氧,严重影响油菜产量。以30份湖南省主推甘蓝型油菜品种的亲本和杂交种为材料,进行苗期渍水处理,研究了不同材料在苗期受不同时长渍害胁迫时的生理变化,以及不同时长渍害胁迫对油菜产量及产量因子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渍水处理12 d,对油菜单株产量、株高、有效角果数、角果长、每角果粒数和生物量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而渍水处理7 d,除了单株生物量外,其他因子均未有显著差异。杂交材料的耐渍能力与母本的相关性更高,为后期耐渍油菜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水分胁迫对豌豆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水分胁迫对豌豆根系生长、根系活力和单株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轻度水分胁迫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单株根长和根质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40.17%和70.83%;花期和灌浆期任何程度的水分胁迫均抑制了根系的生长.在各个生育时期随着胁迫程度的加深和时间的延长,根冠比增大,且在花期长期重度胁迫处理后根冠比增幅最大,比对照增加了84.62%;而根系活力呈下降趋势,在灌浆期长期重度胁迫处理后降幅最大,比对照降低了80.34%.对于单株产量,花期干旱对其影响显著,其次为灌浆期,苗期因水分胁迫造成的减产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研究干旱胁迫下初花期油菜的农艺性状和产量,为油菜耐旱机制研究和耐旱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在人工控水条件下,以30个油菜品种(品系)为材料,研究初花期干旱胁迫对不同基因型油菜株高、分枝数、主花序长、角果数、角果粒数、千粒质量、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油菜株高、一次分枝数、主花序长、主花序角果数、单株角果数、角果粒数、单株产量显著减小,而千粒质量表现出增加的趋势。株高、一次分枝数、主花序长、主花序角果数、角果长度、单株角果数、角果粒数、单株产量的耐旱系数与耐旱性综合评价值呈极显著相关,这些指标可以作为耐旱性鉴定的辅助指标。以耐旱性综合评价值为标准进行聚类分析,将供试30个品种(品系)划分为耐旱型、较耐旱型、不耐旱型3种类型,其中耐旱型品种为丰油730、阳光2009、浔油8号。  相似文献   

7.
为评价过氧化钙缓解冬油菜苗期渍害(渍水)胁迫的效应,以常规冬油菜品种沣油958(FY958)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设置不同施用量的过氧化钙(0、0.7、1.2、1.7、2.2、2.7 g/kg)处理,研究渍水条件下,不同的过氧化钙施用量对油菜幼苗存活率、叶片抗氧化酶和根系发酵酶活性以及根系活力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渍水胁迫严重影响了油菜生长,造成油菜幼苗的存活率、鲜质量和叶片SPAD值显著降低。施用过氧化钙可明显缓解渍水胁迫对油菜的影响。与渍水条件下未施用过氧化钙的植株相比,施用过氧化钙后,油菜幼苗的鲜质量和叶片SPAD值显著提高,幅度分别为85.4%~108.0%和24.3%~43.0%;叶片抗氧化酶与根系发酵酶活性显著降低;同时,根系活力显著提高,增幅为66.7%~316.7%。并且,随着过氧化钙施用量的增加,其改善渍水胁迫的效果更加明显。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渍水胁迫会抑制油菜幼苗的生长。适宜的过氧化钙施用量(1.7~2.7 g/kg)能降低根系无氧呼吸,减轻过氧化胁迫对油菜的影响,提高油菜根系活力和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从而提高叶片碳水化合物合成能力,进而恢复油菜...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0个油菜品种在初花期进行淹水处理,在收获期测定各品种的产量及株高、根长、分枝数、分枝部位、主花序长度、主花序角果数、分枝角果数、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等性状,同时检测菜籽的含油量、蛋白质含量、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芥酸和硫苷的含量,考察淹水胁迫对油菜产量性状以及油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油菜初花期遭受渍害,会严重影响产量,20个品种平均产量下降21%。品种间耐渍性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品种的耐渍性不同,对产量造成的影响也不同;渍害主要是通过影响油菜的角果数来影响产量,并导致油菜产油量显著下降,蛋白质含量升高。淹水胁迫后,株高、主花序长度、主根长都受到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分枝高度升高。油菜的分枝数,主花序角果数,分枝角果数,单株角果数均极显著下降,而每角粒数和千粒重没有变化。淹水胁迫使油菜的芥酸、硫苷含量增加,从而影响油菜品质。  相似文献   

9.
氮磷钾施用对薹花期受渍油菜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栽条件下模拟油菜(Brassica napus L.)蕾薹-花期渍水,研究氮磷钾肥施用对渍水油菜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施有利于增强油菜抗渍能力,促进油菜对养分的吸收,增加各器官干物质重,并提高了油菜收获指数和子粒中养分累积的比例,进而减轻了渍水带来的产量损失。氮磷钾三要素中对薹花期渍水油菜产量和养分吸收的作用效应为氮磷钾。  相似文献   

10.
水分胁迫对芝麻花期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盆栽的方法,在芝麻对水分敏感的花期分别进行干旱和渍水处理,测定不同部位叶片脯氨酸含量,结果表明:干旱、渍水胁迫对芝麻花期脯氨酸含量均产生明显影响,渍水胁迫大干旱胁迫,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影响也随着加重.水分胁迫对芝麻不同叶位的叶片影响也有差异,总体趋势是上部叶片>中部叶片>下部叶片,在一定的时间内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脯氨酸含量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香料烟生产上利用杂种优势时遇到的制种问题,对授粉环节中有关杂交制种效率的一些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在不同开花期设置不同授粉次数和不同授粉时间,调查单株结实情况,结果表明,不同花期授粉对结果率和结实率有不同影响。在授粉杂交的成功率方面,60%的烟株中心花开放后开始杂交,只杂交1次的方法结果率较高,且工资成本较低;40%的中心花开放后开始杂交,杂交3次,每次间隔3~5d的方法平均单株可采收种子量最高,但制种效率低于前者;20%的烟株中心花开放后开始杂交,杂交4次的方法比较费工,制种效率较差。在同一天内的不同时间段进行人工授粉杂交,结果率差异不大,但在16:30~18:30这个时间段授粉,千粒重较高,且蒴果种子量多,平均单株可采收种子量明显增加。因此,选择在40%的烟株中心花开放后开始杂交,杂交2次的方法,不仅提高了花朵利用率,可以获得较高的单株种子产量,而且授粉用工量适中。授粉时间则应选择在16:30~18:30,不仅结实的种子较饱满,而且蒴果种子数量多,单位面积种子产量高。  相似文献   

12.
高旱寒地区冬油菜越冬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冬油菜在高寒地区最佳适宜播种期,实现阿勒泰地区农作物多熟制.[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不同播种期对冬油菜越冬、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播种期对冬油菜越冬率、生育期影响差异不显著;株高、分枝部位、一次分枝、二次分枝、主序有效长度、有效角果数、单株产量均随着播期的推迟而呈现减小的趋势.不同播期株高、主序有效长度、有效角果数、角果长度和单株产量指标达到显著水平.不同播种期冬油菜产量存在差异.[结论]9月5日为阿勒泰地区冬油菜最佳播种期,其越冬率高,生育期短,产量高.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N、P、K,种植密度对安豆1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磷肥生育期比较长、株高较高、底荚较高;磷肥作底肥,花期K肥作追肥,可以提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和产量;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差异显著,百粒重差异不显著。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呈抛物线状。  相似文献   

14.
白菜型冬油菜新品种天油5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冬油菜新品种天油5号(系谱号986—2-1)是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白菜型冬油菜品系“St40—1”为母本、引进的双低白菜型春油菜品种“网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2003—2005年区试中,平均产量2668.70kg/hm^2,较对照品种天油1号增产13.81%,最高单产达2475.00kg/hm^2。该品系表现优势强,植株繁茂,根系发达,高产、稳产,适应性广,含油量41.12%、芥酸29.78%、硫甙93.0μmol/g。适宜在甘肃省东部和中部海拔2000m以下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王少平  刘句阳  井利丹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201-9202,9210
[目的]控制连翘、迎春的花期,满足晚春木本切花需求。[方法]选取枝条至少在10个花蕾以上的迎春、连翘当年生枝做切枝(20~25cm长)和冷藏(0~2℃)处理,通过低温冷藏延迟迎春和连翘的花期,研究迎春、连翘切枝冷藏延迟开花的技术措施,提高开花质量和效果。[结果]经过冷藏处理,迎春、连翘切枝的开花期延迟了1个月,迎春冷藏1~30d效果比较好,连翘冷藏1~20d效果比较好。迎春花期持续时间长,而连翘开花时间集中。冷藏后的花期曲线大都呈单峰曲线状态。冷藏5~25d的开花效果比较好。[结论]连翘、迎春含苞枝条在0~2℃冷藏5~25d后可以正常开放。  相似文献   

16.
广西木薯诱导开花结实及发芽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西南宁立地条件下,以正常排灌的土壤疏松条件为对照,开展以水制土制肥调节植株营养等为手段的诱导木薯开花结实及促进种子发芽等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华南5号木薯经短暂淹水致土壤板结和短暂渍水致土壤板结处理,每株坐果数分别比对照增加20.3和18.5粒;通过淹水和渍水处理,使木薯植株体内氮素水平降低,氮素含量分别比对照低37.26%、30.79%;有效提高叶片的C,N比,淹水处理、渍水处理分别为19.71、17.70,比对照11.56高出8.15和6.14;所获杂交种子,经特殊处理催芽,发芽率达20%-60%,而常规处理尚未获得正常发芽的植株。研究内容可为广西木薯杂交育种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7.
杂交兰花期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高山和赤霉素处理对杂交兰(Hybrid Cymbidium)开花的影响,为其花期调控提供参考。[方法]以玉女杂交兰为材料。在惠州市象头山(海拔约600m)进行高山处理;赤霉素浓度分别为50、200、400、600和800mg/L,以清水为对照。[结果]花芽分化后,赤霉素和高山处理均可明显促进玉女杂交兰花序的生长,使花期提早,败花率降低;赤霉素处理可使玉女杂交兰的花朵变大,高山处理可使花横径明显增大。[结论]赤霉素和高山处理均可以调控杂交兰花期,但利用赤霉素调控杂交兰的花期时应注意处理浓度和时间,防止对花朵性状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基于物候观察,分别从花型、花色和花期3个性状各对应的类型种类、树种数量和主要分布3方面系统研究了关中地区城市观花树种花的观赏性状。结果表明,共8种花型中,单(簇)、伞形花序和圆锥花序为主体;红、黄、白、紫4种花色色系各占总数量的25.0%、22.9%、41.2%和10.9%,且各色系开花数量及比例随时间变化;观花树种开花数量在年内随着时间的推移先增加后减少,开花时期主要集中在3-6月;虽然各花型、花色和花期对应的树种分布于科的范围较广泛,但主要分布所在科的种类及对应种的数量一定。此外,鉴于观赏的特殊性,特别提出来了先花后叶和花期较长的观花树种以供选用。为城市绿化中合理选用绿化树种提供借鉴,从而避免选择的盲目性和单一性。  相似文献   

19.
群体密度对冬油菜壮苗和越冬有很大影响。密度太大,往往影响个体发育,形成弱苗,导致冬油菜越冬率降低;密度过小,虽有利于个体生长发育,但容易造成地力、光、热、水等自然资源浪费,同时容易造成苗势,营养体过大,形成旺苗,易受病虫害危害,反而不利于越冬。因此,合理的群体密度是提高壮苗率,保障冬油菜安全过冬的必要条件。通过研究表明,在西藏拉萨地区,当冬油菜密度在4—6万株/亩的情况,能得到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20.
油菜种子经2~5℃低温处理及冬、春两季10个播期试验,研究了采用真空渗入法对油菜进行CaMVCABB-BJI和Bari-Ⅰ株系基因Ⅵ转移时适宜植株形态的建成方法。结果表明,芥菜型油菜低温处理10,20,30d,均可明显促进抽薹,春季3月18日播种或冬季10月11日播种最适于形成理想的转化态植株。甘蓝型及白菜型油菜种子经低温处理不能通过春化。甘蓝型油菜冬季10月26日播种,白菜型油菜冬季10月11日播种或春季3月12日播种,易形成适于转移的植株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