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选用强筋小麦皖麦38、中筋小麦扬麦10号、弱筋小麦宁麦9号,研究不同类型专用小麦籽粒中蛋白质含量及组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其籽粒蛋白质含量变化动态基本一致,均呈“高—低—高”的趋势,强筋小麦整个灌浆期合成和积累蛋白质的能力较强,中筋小麦在灌浆中后期蛋白质合成与积累能力高于弱筋小麦。不同类型专用小麦在灌浆过  相似文献   

2.
正日前,河南省小麦已播种8178万亩,占预计播种面积的99.7%,麦播工作基本结束;已播种小麦出苗顺利,苗情长势较好,全省小麦已出苗7663万亩,缺苗断垄面积比常年明显偏少,基本实现一播全苗。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突破800万亩。据初步统计,豫北、豫中强筋麦区共种植强筋小麦710万亩,豫南沿淮弱筋麦区共种植弱筋小麦130万亩。种植10万亩以上的县、市(区)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优质小麦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根据优质专用小麦对气象条件的要求,确定了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的气候区划指标和相应等级。利用河南114个气象站点1971-2000年气候资料和台站地理信息,采用GIS技术各气候要素进行了网格推算。采用专家打分法,将全省划分为强筋小麦适宜种植区、强筋中筋过渡区、中筋小麦适宜种植区、中筋弱筋小麦过渡区和弱筋小麦适宜种植区5个分区,并对各区域的特点及建议进行了分别评述。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利用1999年河南省40个小麦品种的品质测定结果,对河南省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河南省目前推广和新育成的小麦品种品质性状差异较大,其中变异较大的是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弱化度,其次是沉降值、面粉质量评价值、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这些小麦品种中中筋粉品种占75%以上;强筋粉品种约占20%;弱筋粉品种不足5%。②强筋小麦品种豫麦34,47,14号,宛798,豫麦49号和弱筋品种豫麦50,60号等品种基本解决了高产与优质的矛盾,而且稳产性好、适应性广,适宜黄淮南片麦区广泛种植。③郑州9023、小偃54、漯育麦、陕优225、高优503等一年初步测定达强筋粉品种标准,洛旱2号达弱筋粉品种标准。④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易受环境条件影响,特别是蛋白质含量、沉降值、面团的物理特性如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评价值等受  相似文献   

5.
对2020—2021年度河南省主要推广小麦品种(郑麦379、百农4199、百农207、西农511、新麦26、周麦36号、郑麦1860、中麦578、平安11号、丰德存麦5号)进行评价,针对北部麦区、中南麦区、东部麦区、南部麦区、旱作麦区提出2021—2022年度小麦品种布局利用意见,针对北部强筋麦区,中南部强筋、中强筋麦区,豫南沿淮弱筋麦区提出优质专用小麦品种适宜种植区域与布局意见,以期为全省小麦丰产稳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优质弱筋小麦扬麦13原种繁育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弱筋小麦是近年来我国和江苏省重点发展的优质小麦之一,目前生产量、生产水平已取得了一定进展,江苏省已建成全国最大的弱筋小麦生产基地和全国重点的弱筋小麦企业集中采购点。然而弱筋小麦进一步扩大规模,种质来源是其重要限制条件之一,主要是由于近年来优质小麦的育种和生产又注重高蛋白、高面筋含量的高筋力小麦,忽视弱筋小麦的培育和生产,甚至将低蛋白、低面筋含量的低筋力小麦视为“劣质”小麦,全国未能建立较大规模原种生产基地而无法形成基地生产力,加上以往生产中对专用小麦认识的不充分,以致弱筋专用小麦生产明显落后,集中表现在产量不足、质量不高、营销不畅。近年来,江苏省有一批优质弱筋专用小麦品种育成应用于生产,但因弱筋小麦品质要求与以往生产中推广应用的中、强筋小麦品质差异较大,必须在适宜的优势生态区域、应用相配套的栽培调控技术,才能生产出品质符合加工企业要求的产品,而目前在生产中由于弱筋小麦种子大多为农民自收自留自用种,未能建立弱筋小麦原原种和原种繁育基地,给生产、销售、加工带来诸多困难,致使优质弱筋小麦品质潜力不能充分发挥。笔者在近几年承担相关的弱筋小麦课题、建立弱筋小麦原种生产基地过程中,对新近育成的弱筋小麦新品种扬麦13原种繁育体系构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已基本建成弱筋小麦扬麦13原种繁育体系并应用。  相似文献   

7.
1栽培技术的核心 黄淮海优质专用小麦区,调优栽培的核心应包括3方面的内容. 1.1从大的环境条件出发 不同类型的优质小麦的适宜区域,即不同类型优质专用小麦的区域化种植,依据生态条件及种植习惯确定品种类型.根据本区地力、气候、水利及种植习惯,北部区域以冬性强筋小麦品种为主,南部地区以弱冬性中强筋小麦品种为主.另外,在地力上优质中筋小麦以高水肥地种植为主,优质强筋小麦以中低肥力区种植为主.  相似文献   

8.
不同筋型小麦籽粒的物质积累特性及其播期调节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半冬性小麦强筋品种济麦20、中筋品种豫麦49和弱筋品种郑麦004,研究了籽粒灌浆期间不同筋型小麦的物质积累特点及其播期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在籽粒形成和成熟期间,弱筋小麦品种郑麦004籽粒灌浆速率分别较强筋品种济麦20和中筋品种豫麦49降低14.1%和24.4%,因而千粒重也分别比2品种平均减少4.87和9.85 g,但籽粒中淀粉的含量增高,表现为郑麦004(82.4%)>豫麦49(80.2%)>济麦20(78.7%),淀粉中直/支比也呈现出同样的趋势。随着播期的推迟,促进了籽粒形成期(花后0~14 d)的灌浆速率,开花21 d后灌浆速率又明显下降;济麦20和豫麦49的千粒重以适播较高;但播期推迟对3种筋型小麦总淀粉含量和直支比均有提高作用,以晚播处理最为显著(p<0.01)。  相似文献   

9.
随着粮食生产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不断增加。我市是优质专用小麦主产区之一,以优质强筋小麦种植面积最大。为了适应生产上对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的需求,2003年秋播时期,我市从全省各地征集了一批优质强筋小麦品种进行品比试验,以筛选出高产、优质、多抗的接班品种,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参试品种:郑农16、郑麦9023、郑麦005、巨优1号、郑麦9405、宛麦147、新麦9408,以强筋小麦当家品种豫麦34为对照(C K1),以普通麦豫麦18为参考对照(C K2)。试验布点三处,分别设在许昌县农技中心试验场(前茬为大豆)、长葛市…  相似文献   

10.
试谈江苏省专用小麦发展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省小麦大量积压,其根本原因在于小麦品种品质结构不合理。面对我国加入WTO以后国外小麦对我国小麦的冲击以及我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要求,急需发展切合我省实际的专用小麦生产。正确吸收借鉴国外优质专用小麦的生产经验,加快我省专用品种的引进选育步伐,以生产效益为中心组织专用小麦区域化生产,在大力发展强筋麦及中强筋麦的同时,重视弱筋小麦的生产开发。针对我省如何走出一条具有江苏特色的专用小麦发展之路,本文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施氮处理对不同筋型小麦的植株性状、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选用强筋小麦品种中麦578(A1)和中麦5051(A2)、弱筋小麦品种扬麦15(A3)和扬麦24(A4)为供试品种,在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底施(B1)和追施(B2)处理。结果表明:在其他栽培措施相同条件下,强筋小麦穗长、总小穗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均优于弱筋小麦,其中A1籽粒产量分别比A2、A3和A4高0.44%、49.81%和15.27%;施氮处理中B2的株高、穗长、穗粒数、总小穗数和籽粒产量均高于B1;不同处理组合中,强筋小麦品种A1B2的植株和产量性状优于其他处理;强筋小麦品种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均高于弱筋小麦品种,且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本试验中强筋小麦品种中麦5051在氮肥追施处理中可以兼顾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  相似文献   

12.
花后灌水对小麦籽粒品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28  
在池栽防雨条件下,研究了小麦花后不同灌水时期、不同灌水次数对籽粒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花前限量灌水条件下(135 mm),花后灌水(45~90 mm)可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及蛋白质产量;虽然多数品质性状在花后不灌水(CK)条件下获得最大值,但灌1水未引起品质性状的明显变化;随灌水次数增加,各品质性状变劣  相似文献   

13.
江苏淮北地区小麦品质现状、问题及专用小麦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依据小麦生产发展和市场要求的变化特点,对江苏淮北地区小麦生产情况及品质现状进行了分析,介绍了该地区生态气候特点,指出淮北发展优质中高筋专用小麦的独特优势并探讨了相应的发展对策。文章还对影响小麦品质的生态气候因素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王文静  高桂立  罗毅  姜玉梅 《作物学报》2005,31(10):1305-1309
在池栽条件下,研究了3个不同品质类型冬小麦品种藁麦8901(强筋)、豫麦49(中筋)和洛麦1号(弱筋)籽粒灌浆过程中淀粉及其组分积累动态和与之有关的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3个品种籽粒灌浆过程中支链淀粉的合成均与直链淀粉的合成同时进行,灌浆中后期支链淀粉的合成比直链淀粉的合成快。豫麦49籽粒中直链、支链和总淀粉积累速率均高于其它两品种。3个品种籽粒中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P)、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GPP)、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淀粉粒结合的淀粉合成酶(GBSS)、淀粉分支酶(SBE)活性变化均呈单峰曲线。豫麦49在灌浆期上述各酶活性变化的峰值均高于其他两品种,且大部分酶类在灌浆中后期仍维持较高活性。可见,与藁麦8901和洛麦1号相比,豫麦49具有较强的淀粉合成能力。  相似文献   

15.
追氮时期对两种筋型小麦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田条件下,选用2个有代表性的强、弱筋型冬小麦品种,研究追肥时期对小麦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糊化时间外,其他性状变异系数均大于10%,而且两种筋型品种之间淀粉糊化特性的变异幅度有较大差异。强筋型品种豫麦34号的淀粉糊化特性值均高于弱筋型品种豫麦50号。随追肥时期变化,两种筋型品种的变化规律不同,且均以拔节期追肥表现较优,因此,拔节期是淀粉糊化特性的较佳施肥时期。  相似文献   

16.
小麦新品种渝麦12号丰产稳产性分析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渝麦12号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于2010年2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选用河南小麦材料宛抗42作母本,自育中间材料97-3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选育而成。根据2007~2008两年重庆市小麦区域试验的资料,采用与区域试验对照品种相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采用C.S.Lin和Shukla分析方法对品种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渝麦12号小麦丰产稳产性高、适应性较强,农艺性状好,品质指标除湿面筋外均达到中筋小麦类型标准(GB/T17892-1999),适宜加工面条、馒头、饺子等食品和进行产业化开发,渝麦12号(渝审麦2010001)是一个适合重庆地区大面积生产的丰产、稳产、广适性小麦新品种,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基因型、地点及其互作对内蒙古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来自我国春播麦区高、中、低3种筋力类型的9个品种, 于2003和2004年分别种植在内蒙古6个代表性地点, 研究了不同品种在年份和地点间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和面仪参数和淀粉糊化特性等主要品质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所测品质性状受基因型和地点效应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 除籽粒蛋白质含量外, 其他品质性状受基因型和地点互作效应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强筋类品种的蛋白质含量、灰分含量、沉降值、和面时间、耐揉性和峰值黏度均较高, 出粉率和稀澥值中等。中筋类品种出粉率、和面时间和耐揉性较高, 灰分含量、峰值黏度和稀澥值较低。弱筋类品种的灰分含量、峰值黏度和稀澥值较高, 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出粉率、沉降值、和面时间、耐揉性低。所有品种品质性状在地点间存在较大差异, 乌海市灰分含量、和面时间和耐揉性高, 籽粒硬度、沉降值、峰值黏度和稀澥值较低。杭锦后旗出粉率高, 蛋白含量和沉降值较低, 其他性状表现中等。呼和浩特市籽粒硬度、蛋白含量、面粉灰分、沉降值、和面时间和耐揉性高, 出粉率、峰值黏度和稀澥值低。赤峰市多数性状表现中等。通辽市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峰值黏度、稀澥值和耐揉性较高, 其他性状表现中等。额尔古纳市蛋白含量和沉降值较高, 和面时间和耐揉性低。初步认为强筋和中筋类品种较适于种植在呼和浩特市与乌海市, 不适于种植在额尔古纳市; 2个弱筋类品种在6个地点均不太适宜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