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秆高12米,胸径5~7 cm,基部竹壁厚0.8~1 cm,1.3m处0.7 cm,节间长20~35 cm,圆筒形,初具厚白粉,无毛;节平,秆环平,箨环稍凸起,基部3~4节秆环被褐色毯毛,箨环亦被毛,但有时无毛。秆箨脱落性。长圆形,长25~33 cm,宽20~25 cm,质地厚硬,背面贴生褐色针状毛,被薄粉,顶端平或稍凹陷,宽7~10 cm;箨叶卵状披针形,长20~26 cm,宽6~10 cm,易脱落,背面贴生褐色针状毛,尤以基部密集;箨舌高5 mm,边缘齿状;箨耳窄,长1.2~1.5 cm,宽0.2~0.3 cm,波状皱折。出枝习性  相似文献   

2.
竹亚科一新种及五新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茎合轴型。秆丛生,高4~5 m,直径3~5 cm,梢部下垂;全秆约25节,节间长25~30 cm,基部节间通常约长23 cm,圆筒形,无沟槽,绿色,后期为黄色,无毛,幼时被白粉,具纵细线棱纹,中空,秆壁厚1.5~2.5 mm,髓呈锯屑状;箨环木栓质,隆起,紫褐色,无毛,具瘤状突起,在不分枝节上高于秆环,在分枝节上与秆环等高或较低;秆环微隆起,  相似文献   

3.
地下茎复轴型,竹鞭节间直径(5)7~12mm,中空很小或近于实心,每节上具根或瘤状突起1~4枚。秆高3~4m,直径1~1.5cm,直立;全秆共15~20节,节间长(14)25~38cm,圆筒形或分枝和具芽一侧基部有沟槽或扁平,无毛,幼时节下有一圈白粉,稍有纵细线稜纹,中空,秆壁厚2.5~3.5mm;箨环隆起,褐色,无毛;秆环隆起,光亮;节内长2.5~4mm,  相似文献   

4.
<正>(续本刊2019年第3期第58页)2. 7硬头黄竹Bambusa rigida Keng et Keng f.秆高7~12 m,直径3. 5~6. 0 cm;节间长30~45 cm,初时薄被白粉,无毛,秆基部第一节箨环上方具一圈灰白色绢毛。分枝常自秆基部第三、四节开始,每节多枝簇生,主枝较粗长。箨鞘早落,背  相似文献   

5.
武夷少穗竹     
秆高3~5m,直径0.7~1.1cm,最长节间长32cm,幼秆具黑褐色细点,被薄白粉,节下有明显粉环;秆环一边强隆起呈陀螺状;秆基部每分枝3枚,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石竹笋期至幼竹的高生长规律以及竹秆由基部向上节间长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竹笋高生长及各节间的生长均呈现出"慢-快-慢"的变化规律,符合逻辑斯蒂方程;石竹出笋后12 d左右高生长达到最大生长速度;石竹由基部向上1~4节为短节,平均节长6.9 cm;5~12节为中节,平均节长16.0 cm;13~23节为长节,平均节长23.2 cm;24节以后又为中节,平均节长15.1 cm。根据石竹笋期的高生长规律,在竹林的经营中应适时进行强化管理,以提高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7.
四川牡竹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秆丛生,高14—17米,直径(6)8—12厘米,梢端微弯;全秆40—70节,节间一般长28—30厘米,最长达36厘米,基部节间长10—15厘米,圆筒形,平滑,幼时有白粉,箨环下常有较密的宽约3毫米之黄褐色小刺毛,中空,秆壁厚1.5—3.2厘米,髓呈锯屑状,秆节通常一边稍低而偏斜;箨环狭窄,初时密生黄褐色小刺毛,有箨鞘基部之残留物;秆环平,无毛,基部数节上常  相似文献   

8.
秆高7—14米,枝下节间圆筒形;此外节间基部扁平,长25—45厘米,径粗3—6厘米,秆壁厚5—9毫米,外表面初被自粉,无毛或近无毛;具纵脉,节下有猪皮状小凹孔;箨环木栓质,附有长2—3毫米棕色刺毛;秆环略隆起,二环近同高;节内长8—12毫米。箨鞘革质,通常长26厘米,宽12厘米,背面贴生棕褐色长2毫米之倒毛,近基部尤密,腹面无毛,具纵脉,有光泽,近先端之边缘具棕褐色纤毛,先端收缩为15—20毫米之截平  相似文献   

9.
石斛     
《江西林业科技》2014,(6):F0002-F0002
兰科多年生草本;茎上部弯曲,不分枝,具多节。叶长6~11cm,宽1~3cm,基部具鞘。总状花序;花序柄长5~15mm,基部被数枚筒状鞘;花瓣攮:部具短爪,全缘;蕊柱绿色,具绿色的蕊柱足;药帽紫红色。花期4~5月。江西省龙南县九连山、上犹市光姑山等地有分布,海拔800~1200m。用途:全株入药;园林观赏。  相似文献   

10.
斑竹Phyllostanchys bambusoides sieb.etzuce.属禾本科刚竹属植物。赤水斑竹,长势良好,其地下茎单轴散生;杆高5~15米,直径3~8厘米,最大11厘米。节间绿色或黄绿色,无毛无腊粉,长可达35~40厘米。杆环及箨环均甚突起,箨鞘革质,背面疏生黄色小刺毛,并具淡黑色大小不等的斑块;箨耳不发达,箨叶带状,小枝具叶2~6片,叶鞘长3~4·5厘米、棕黄色;叶耳有显著繸毛,灰黑色或灰白色,坚硬。花期4~10月,小穗丛生,椭园状披针形,长4~10厘米,基部托有4~10片佛焰包,长2  相似文献   

11.
秆直立,高2—3米,直径1—2厘米,新秆绿色,无毛,除节下有白粉环外,余均无粉,老秆淡褐色或黄绿色,髓海棉状。节间长20—25厘米,圆筒形或分枝一侧基部扁,节稍隆起。秆箨厚纸质或薄革质,绿色,干后淡棕色,迟落,短于节间,背面散生长粗毛,基部较密,边缘具缘毛;箨耳镰刀状,长6毫米,宽2毫米,两面密被细毛,缝毛辐射状,长达8—10毫米;  相似文献   

12.
我国竹类新分类群(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秆高9米,直径7厘米许,节间长达38厘米,绿色无毛,秆环不明显,箨环隆起,基部节有时呈不规则靠近或重叠。箨鞘革质,近矩形、绿色、被脱落性稀疏褐色刺毛,基部较密,边缘无毛,先端不收缩,两边不均齐;箨舌隆起,高5毫米,先端边缘齿状,具短繸毛;假箨耳椭圆形与箨片、箨鞘相连接,棕褐色、粗糙、皱摺,边缘有长3—6毫米稀疏繸毛;箨片三角形,直立,基部收缩,先端渐尖,具纵脉、无毛、基部边缘有繸毛。小枝多较簇  相似文献   

13.
圣音竹地下茎乳白色,节间长15~24cm,横向水平状起伏生长。大小年较为明显,呈现大年长笋、小年长竹的生长规律。竹秆节间长4~6cm,株高仅为3~8m。直径与叶面积指数高度相关R=0.9966。竹林平均胸径1~2cm的最佳密度为5100~6000株/hm2,3~4cm的最佳密度为4500~5250株/hm2,4~5cm的最佳密度为3300~4200株/hm2。区域引种试验证明,圣音竹是一个可以广泛推广的优良竹种。  相似文献   

14.
南通地区沿江高沙地带,土壤深厚肥沃,是我省淡杂竹的适生分布区之一.这里生长的竹子,不但长势好,产量高,而且群众栽培的竹种较多.其中篾性好,便于劈篾加工的蔑用竹种,经在如皋、海门、启东等地的不完全调查了解,就有如下五种:1.淡竹(蔑竹、青竹、透天青竹),图1Phyllostachys glauca McCl.梢端微弯.胸围12厘米的立竹,秆高7—10米;枝下高可达7.5—8.5米.全秆38—42节,平均节间长19.97厘米,中部最长节32.8厘米,出现在基部第10—12节.平均节内长0.27厘米,最长的0.35厘米.平均胸围11—15厘米,最粗的达23厘米以上.节部不高,箨环比秆环略高,箨环平均直径为3.77厘米时,秆环平均直径为3.7厘米.竹肉厚度竹秆上下部不等,基部2  相似文献   

15.
盆栽竹子有其典雅风格。现介绍两种快速矮化的繁殖方法:1.有土繁殖。二三月间割取1~2年生竹子的次生枝约50cm 长,用2‰生长索浸基部8~10cm 深约5小时,捞起稍晾干后插于沙盘(或沙池)中,1次浇透水后,每天早中晚各喷浇水1次,30天左右出新根后移植于花盆。一株新体矮化竹子就成功了。2.无土繁殖。割取50cm 长,1~2年生的竹子次生枝,把基部浸于1‰吲哚丁酸溶液约2小时捞起,稍晾干后放进保水泥盘里,基部浸至清水里10~15cm  相似文献   

16.
白兰、黄兰     
陈定如 《广东园林》2008,30(3):78-78
常绿乔木,高10~25m。树皮灰至灰褐色,平滑;嫩枝绿色,有托叶环痕和白色皮孔。树冠阔卵形至长圆卵形。叶互生,薄革质,披针状长椭圆形,长8~28cm,宽4~10cm,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或阔楔形,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中侧脉凸起,对光看边缘有围以半透明的线圈,揉之闻有香气;叶柄长15~2.5cm,在其长1/3以下处有早落的托叶痕迹。花于叶腋单生,花被片10~12片,白色,带肉质,倒披针形,  相似文献   

17.
筇竹系灌木状竹类,常分布于高海拔寒冷湿润地区,原始森林被破坏后,就常会形成大面积的筇竹次生林。筇竹笋肉厚,笋质脆嫩,味鲜美;干笋乳黄色具光泽,畅销海内外;秆形奇异,耐虫蛀、耐腐,工艺价值极高;其枝叶为大熊猫的重要食物。该竹种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筇竹,(Qiongzhuea tumidinoda),属竹亚科筇竹属混生竹类,地下茎复轴型,竹鞭节间长1.5~4.0cm,直径0.4~1.6cm,近实心,每节生根2~3枝,根长10~40cm,鞭芽圆锥形,先端下方具淡黄色毛茸;秆高2~6m,地径1~3.5cm,梢部直立;节间长10~20cm,最长25cm;秆环极度隆起而呈一显著圆脊,状如2盘相扣合…  相似文献   

18.
云南产(竹思)(竹冖力)竹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环(竹思)(竹冖力)竹异名:风尾竹、薄竹(均罗平县俗名) 秆挺直,梢头微弯,高达12米,壁薄,厚约2—4毫米,髓膜不明显;节间长60—80厘米,直径3—5厘米,圆筒形,深绿色,被稀疏白色短刺毛,幼时可见白粉,而以节下较明显;秆环不明显;箨环因具鞘基残留物所形成的木栓环而显著隆起或下翻,其上密被向下倒伏的棕色长绒毛,形成宽约6毫米的毡状毛环;箨鞘呈梯形,厚革质,短于节间,长25—30厘米,基部  相似文献   

19.
陈定如 《广东园林》2007,29(4):79-80
半落叶灌木,高1~2m。分枝多而柔韧,皮褐色,具明显皮孔。株冠半球形。叶互生或近对生,二回偶数羽状复叶,羽片1对,总叶柄长3~6cm,被柔毛,基部膨大;每羽片有小叶5~9对,小叶斜披针形,长1~6cm,宽0.5~1.5cm,顶端钝,基部不对称,全缘,下侧稍弯,每羽片基部内侧的小叶较  相似文献   

20.
浙江刚竹属二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白壳竹(新种)别称:白壳笋(浙江富阳)图1 秆直立,高5~8m,径2~4 cm,节间长14~22 cm;新秆鲜绿色,无毛,渐被白粉,节下有白粉环;节显著隆起,初呈紫色,秆环高于箨环;每节2分枝,分枝开展.秆箨箨鞘无毛,淡黄绿色或淡黄褐色至淡褐色,有时具不明显的淡绿色细脉纹,有稀疏的紫褐色斑点(粗秆之箨或秆上部之箨通常有较密集的紫褐色斑),边缘黄色至褐色,无缘毛,箨耳及鞘口燧毛缺如;箨舌甚发达,隆起,高3~7 mm,深紫色,先端拱形或有拱突,具1~3 mm长的紫色纤毛(小秆之箨箨舌或下部之箨箨舌通常较小,先端仅有白色短纤毛);箨片剑形或带状,绿色,边缘淡黄色,先端带紫色,平直,反折.每小枝具叶4~5枚;叶鞘无毛,叶耳不发育,鞘口偶有1~2根燧毛;叶舌伸出,长2 mm,紫色,先端微呈拱形;叶片带状披针形,长9 ~12 cm,宽1.6~2.0 cm,背面无毛;次脉4~5对.花未见.笋期3月末至4月中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