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比较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常见造林树种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和紫穗槐(Amorphafruticosa)对重金属铅的耐受性,为干旱半干旱地区重金属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对1年生刺槐和紫穗槐幼苗进行水分胁迫(土壤相对含水率分别为100%,80%,60%,40%)和铅胁迫(土壤铅含量分别为0,300,500,1 000,2 000,3 000mg/kg)处理,分析在水分和铅单一及交互胁迫条件下,2种植物叶片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刺槐和紫穗槐叶片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随水分和铅胁迫程度的加剧而呈现复杂的变化规律。单一水分胁迫下,刺槐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变化幅度高于单一铅胁迫,当土壤铅含量相同时,土壤相对含水率为40%的处理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水分胁迫处理;在铅或水分单一胁迫及二者的交互胁迫中,当土壤铅含量相同时(土壤铅含量为3 000mg/kg处理除外),各水分胁迫处理的刺槐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单一水分或铅胁迫条件下,刺槐、紫穗槐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未随胁迫程度的加剧而降低。【结论】水分和铅交互胁迫条件下,脯氨酸对提高刺槐和紫穗槐抗旱性的贡献大于抗铅性;刺槐积累脯氨酸提高自身抗逆性的能力强于紫穗槐,而紫穗槐合成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提高自身抗逆性的能力强于刺槐。  相似文献   

2.
研究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常见豆科木本植物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对铅胁迫的响应,为干旱地区铅污染土壤植被恢复提供依据。采用旱棚盆栽控水方法,对1年生刺槐幼苗在水分和铅双重胁迫条件下叶片内主要有机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刺槐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受干旱胁迫历时和铅胁迫持续时间影响显著;受干旱胁迫强度和铅胁迫强度影响其含量有所变化,但是不显著。干旱胁迫对刺槐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起主导作用,其中,重度干旱胁迫(田间持水量的40%)对脯氨酸影响达到显著性水平,轻度和重度干旱胁迫都对可溶性蛋白影响达到显著性水平。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土壤含有300mg·kg-1醋酸铅时差异显著。在干旱和铅双重胁迫作用下,刺槐可溶性糖、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有变化,但是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所起的渗透调节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3.
水分胁迫对3种苗木叶片渗透调节物质与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以1 a生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元宝枫(Acer truncatum)和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苗木为材料,通过盆栽控水试验研究了水分胁迫对3种苗木叶片丙二醛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并探讨了这些生理指标与其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随胁迫强度增大,3种苗木的渗透调节物质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丙二醛(MDA)含量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呈递增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干旱强度增大,开始增加,而在重度胁迫时,酶活性下降,但水分胁迫时的酶活性始终高于正常水分时.  相似文献   

4.
以1 a生刺槐 (Robinia pseudoacacia)、元宝枫(Acer truncatum)和侧柏 (Platycladus oriˉ entalis)苗木为材料,通过盆栽控水试验研究了水分胁迫对3种苗木叶片丙二醛含量、 渗透调节物 质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并探讨了这些生理指标与其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随胁迫 强度增大,3 种苗木的渗透调节物质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丙二醛 (MDA) 含量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呈递增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 过氧化氢 酶(CAT)活性随干旱强度增大,开始增加,而在重度胁迫时,酶活性下降,但水分胁迫 时的酶活性 始终高于正常水分时。  相似文献   

5.
以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与皂荚(Gleditsia sinensis)的1年生苗为材料,通过盆栽控水试验,研究干旱胁迫对2种苗木叶片中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大,2种苗木叶片的脯氨酸(Pro)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比正常水分时升高,相同水分梯度下刺槐Pro、可溶性糖含量升高幅度较大;皂荚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刺槐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MDA含量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均表现出升高趋势,且皂荚在相同水分梯度下增幅较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加,但刺槐增加幅度大于皂荚;皂荚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加、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而刺槐叶片中CAT活性增加、POD活性降低。可知,2种苗木通过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抗氧化酶活性的升高来增强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总体来看,刺槐耐干旱能力大于皂荚。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形态氮素(NH+4-N和NO-3-N)和水分胁迫互作时水稻渗透调节的差异,利用营养液培养,通过PEG(6000)对局部根系进行水分胁迫,分析比较水稻各部位主要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局部根系水分胁迫时,供NH+4-N时受胁迫一侧根系生长无明显变化,根系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增加64.5%和167%,根系木质部和韧皮部汁液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243%和42.2%;而供NO-3-N时受胁迫一侧根系韧皮部汁液中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根系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尽管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增加46.4%和73.9%,韧皮部汁液中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未受胁迫一侧根系生物量累积则明显增大,这与其韧皮部汁液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明显升高相一致。NH+4-N营养使水稻通过渗透调节有效抵抗水分胁迫,是典型的"耐旱"类型;而供应NO-3-N营养时渗透调节并未发挥明显作用,而采用典型的"避旱"类型,无法避旱时水稻生长则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沟壑区不同树种的水土保持效益及其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沟壑区不同树种幼林的水土保持效益及其适应性。【方法】以草地为对照,对黄土高原沟壑区刺槐、油松、沙棘、侧柏纯林及其混交林径流小区的产流产沙情况、土壤水分状况及各树种的生理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造林初期,各树种及其不同造林方式的水土保持效益均比较差,处于水土保持功能低下阶段,土壤侵蚀的差异主要是由植被的不同覆盖度引起的,二者呈二次多项式关系;回归分析表明,当覆盖度达53%时土壤侵蚀较为轻微。草地和各树种林下0~250 cm土层土壤水分变化较大,其中以刺槐消耗土壤水分最多,其次是侧柏,油松、沙棘和草地之间差异不明显;刺槐纯林与其混交林下土壤水分的差异比较明显,而其他树种不同造林方式下的土壤水分无明显差异。各树种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表现为侧柏>油松≈沙棘>刺槐,油松与沙棘混交造林后两者的水分利用效率都有显著提高;各树种叶片的蒸腾速率表现为刺槐≈沙棘>油松>侧柏,沙棘与油松或刺槐混交后,油松与刺槐的蒸腾速率均有所降低,而沙棘变化不显著。【结论】综合考虑树种的水保效益及其适应性可以发现,沙棘与油松混交可能是黄土高原沟壑区较为适宜的一种造林方式。  相似文献   

8.
利用盆栽方法,通过人工调控土壤含水率,设置轻度T1(相对含水率65%~70%)、中度T2(相对含水率55%~60%)和重度T3(相对含水率45%~50%)三个水分胁迫水平,研究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对冬小麦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通过测定与分析,认为冬小麦旗叶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化与水分胁迫密切相关,是保障冬小麦在干旱条件下正常生长的抗性物质。轻度水分胁迫对可溶性糖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生长前期,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全生育期可显著提高可溶性糖含量,特别是乳熟期,中度和重度水分处理分别比CK增加78.6%和144.0%,因此可溶性糖可能是对种子成熟有特别作用的抗性物质。水分胁迫加强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说明脯氨酸也是重要的抵抗干旱的活性物质。在冬小麦全生育期中,开花期脯氨酸含量比正常含量高1倍左右,说明脯氨酸可能是保障正常开花的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抗蒸腾叶面肥对苗木抗旱性的调节作用,为提高苗木成活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在不同土壤含水率条件下,用不同含量的叶面肥对核桃(Juglans regia)、山杏(Prunus armeniacaL.)、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进行处理,并以清水作对照,分析不同处理下苗木气孔阻力、蒸腾速率、叶水势等抗旱生理指标的变化,并运用极差分析的方法对各参试树种的抗旱性进行评价,筛选出能有效增强苗木抗旱性的叶面肥种类及其含量。【结果】在降低苗木蒸腾速率和增加叶水势方面,最佳的组合为:树种选用刺槐,叶面肥选用2号,叶面肥含量为0.67~0.83 mL/L,土壤含水率为10%~15%;在增加气孔阻力方面,最优组合为:树种选用刺槐,叶面肥选用2号,叶面肥含量为1.11 mL/L,土壤含水率为5%。【结论】2号叶面肥能有效提高苗木的抗旱能力,刺槐是3个树种中抗旱能力最强的树种,适合作为干旱条件下的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华南石灰岩地区植被恢复的树种选择及人工造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温室盆栽生长法,通过不同浇水频度控制干旱条件,并用常规方法测定各项指标.【结果和结论】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圆叶乌桕Triadica rotundifolia和毛果巴豆Croton lachnocarpus的苗高净生长量分别比对照减少2%~5%和8%~10%,基径净生长量增加17%~35%和10%~30%;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2种植物幼苗的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根冠比均呈现下降趋势.生理检测结果表明,圆叶乌桕苗木的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均低于毛果巴豆;2种植物苗木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POD活性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比较敏感,但SOD活性和MDA含量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变化不明显.茎部解剖结构比较结果表明,2种植物在茎部皮层、韧皮部、木质部和髓部比例存在较大的差异,干旱胁迫会导致其木质部与髓部厚度比值增加,反映了2个树种可通过增加木质部与髓部结构来适应干旱胁迫.模糊隶属函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轻度干旱,还是中度和重度干旱,圆叶乌桕的耐旱能力均强于毛果巴豆,其生理指标和茎部结构对干旱胁迫响应的不同反映了其耐干旱胁迫机制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柿果成熟过程中可溶性果胶和单宁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解从柿中提取果胶和单宁的最适宜时期,本试验以磨盘柿和平核无为材料,采用咔唑比色法和folin-ciocaileu法,分析了不同取样时期2个柿品种果皮和果肉可溶性果胶和单宁含量变化。随着果实的成熟,柿果中可溶性果胶的含量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都是逐渐升高,且果肉高于果皮,平核无高于磨盘柿。各个取样时期,2个品种的柿中可溶性单宁也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逐渐下降,且果肉高于果皮,平核无高于磨盘柿。同时分析了不同时期榨汁的果汁随存放时间的延长,可溶性果胶和单宁变化。随着榨汁时间的不同,可溶性果胶的含量分别在果汁存放0、10和30d达到最大值,可溶性单宁的含量在果汁存放的20到30d含量最大;且平核无果汁可溶性单宁和果胶的含量高于磨盘柿。平核无比磨盘柿,果肉比果皮是更适宜作为提取可溶性果胶和单宁的材料。  相似文献   

12.
以晚熟品种九月乌、立冬本研究龙眼果实挂树期假种皮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九月乌在其挂树保鲜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速度快于立冬本.两品种假种皮蔗糖呈下降的趋势,但立冬本的下降速度慢于九月乌;立冬本还原糖含量先降后升,积累高于完熟时,九月乌则相反.因此立冬本退甜慢,能更好地保持品质.两品种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相似.两品种均以积累蔗糖为主,蔗糖含量是决定甜度与挂树性能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以晚熟品种九月乌、立冬本研究龙眼果实挂树期假种皮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九月乌在其挂树保鲜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速度快于立冬本.两品种假种皮蔗糖呈下降的趋势,但立冬本的下降速度慢于九月乌;立冬本还原糖含量先降后升,积累高于完熟时,九月乌则相反.因此立冬本退甜慢,能更好地保持品质.两品种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相似.两品种均以积累蔗糖为主,蔗糖含量是决定甜度与挂树性能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红麻光周期诱导下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红麻品种福红952(对照)及其光钝感突变体08C-8叶片在11.5 h人工短日照处理下苗期、生长中期和现蕾期3个发育时期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研究福红952和08C-8在光周期反应下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苗期、生长中期和现蕾期3个发育时期,福红952和08C-8叶片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均呈现由低→高→低的变化规律,但变化程度大小表现不一;在现蕾期,福红952的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比值是08C-8的1.59倍,而可溶性糖与游离氨基酸比值则与08C-8相当;08C-8对光周期变化反应不敏感,可能与其叶片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密切相关,特别是当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比值高时,可提前进入现蕾期,比值低时则可延迟现蕾期.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发酵剂及豆蛋白添加量对成熟干酪蛋白质分解情况的影响,对干酪成熟过程中相关指标—理化成分、水溶性氮(WSN)、三氯乙酸可溶性氮(TCA-SN)和可溶性磷钨酸氮(PTA-SN)的变化,并使用SDS-PAGE电泳方法检测蛋白质水解情况。结果表明:10%豆乳的添加使干酪的蛋白质含量提高5%,脂肪降低4%,同时对干酪的水分和pH都有影响。随着干酪的成熟WSN、TCA-SN、PTA-SN的质量含量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升高,成熟6个月后,达到34.25%、17.26%和5.35%;对电泳中αs-CN、β-CN和β-伴球蛋白降解率分析得出筛选发酵剂对豆蛋白及酪蛋白都有很强的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不同时期洋葱叶片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变化规律的研究,掌握洋葱在花芽分化和抽薹时期生理生化特性,进行初步的研究探索,为探讨洋葱未熟抽薹与其主要生理生化物质的内在联系做准备.[方法]以新疆主栽品种白雪和金红一号为实验材料,测定其花芽分化时期和抽薹开花过程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可溶性糖在花芽分化过程中逐渐升高,在花芽分化完成时抽薹期又下降,而在对照组鳞茎形成初期可溶性糖含量一直降低,后期又上升,当鳞茎停止生长时趋于稳定.在花芽分化和抽薹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呈降低—升高—降低—升高的变化趋势,对照组则呈先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结论]可溶性糖既作为一种供能物质又作为一种信号传导物质,在春化作用中高含量的可溶性糖促进花芽分化,并为花芽分化和开花提供能量,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蛋白质主要作为催化各种生理活动的酶、细胞结构物质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用以行使蛋白质的一些特异功能.  相似文献   

17.
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了孔雀草(Tagetes patula L.)在不同浓度镉(0、100、300、500 mg/kg)胁迫及不同时间(50 d、70 d)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第50 d时,随镉胁迫浓度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升高,在500 mg/kg镉处理下,可溶性蛋白含量达到最大,为6.736 mg/g;可溶性糖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脯氨酸含量先降低后升高;随时间延长,在第70 d时,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脯氨酸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镉胁迫下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升高为镉耐性相关蛋白的合成提供物质基础,增强了孔雀草耐受重金属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祁白芷生理指标和药效成分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祁白芷生理指标和药效成分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在祁白芷生长90~165 d期间,生长旺盛期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淀粉、香豆素含量较高。在生长165~190 d期间,生长中心转向地下部,叶片中各指标含量呈下降趋势,根中各指标含量增加迅速,是祁白芷植株中各生理指标和药效指标积累的主要时期。从生理指标和药效指标的相关性来看,根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与香豆素含量呈负相关,叶片中淀粉与香豆素含量呈正相关,因此通过一些处理来改善器官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淀粉的含量可以提高祁白芷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西瓜抗逆性及其丰产人工栽培技术,通过PEG 6000和0.1mol·L-1 Nacl处理分别模拟干旱和盐胁迫,并测定其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变化来对西瓜幼苗在干旱、盐逆境交叉适应的反应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西瓜在经过单一盐胁迫后,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明显下降,可溶性糖的含量明显增加;并且在干旱-盐交叉逆境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幅度有所减小,可溶性糖的含量增加幅度有所提高。因此,可以初步断定,干旱预处理可以提高西瓜幼苗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20.
以3~5个叶片的黄金葛扦插苗为试材,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4个温度处理,3次重复,测定不同温度、不同时间处理下黄金葛叶片内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同一时间高温胁迫下,随温度的不断升高,黄金葛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上升趋势;同一温度处理下,在35℃,不同时间处理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不大,在45℃处理40 h,可溶性蛋白含量比胁迫初期降低了35.02%,而可溶性糖含量比胁迫初期增加了97.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