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生态茶园的概念所谓生态茶园即一种由树(果树为主)、茶、绿肥等组成复合群体的立体式结构茶园,目的是创造一个诸生态因素(树、茶、绿肥、微生物等)协调发展的有机整体,使茶园和茶树的物质、能量输入大于输出,使茶园的生态系统处于良性循环。据此,在建设新茶园或改造旧茶园时,要改变广种薄收的经营方式,树立集约经营的指导思想,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用于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上来,以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同时尽可能避免因施化肥农药而造成的品质下降和污染,最终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丰收。2 建设生态茶园的要…  相似文献   

2.
7.5%高效草甘膦茶园除草药效试验谢桂生,朱运华,雷光明(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330202)茶园除草是一项工作量大且经常性的劳作。人工锄草花费了较多的劳力且收效不太理想,尤其是在雨季。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化学防除杂草已逐步取代了人工锄草,而选择理想的...  相似文献   

3.
对高复合度香樟生态茶园、较高复合度的樱茶观光茶园、低复合度的银杏茶园和纯茶园的主要害虫及益虫进行的调查表明,不同复合程度的茶园全年益害虫消长规律不同.纯茶园从6月1日开始至9月底,害虫数量大于益虫数量,且有3个明显的峰值,是治虫的高峰期.低复合度茶园,在6月中旬出现一个大的峰值,且害虫与益虫数量相当,其他时间益虫数量始终高于害虫数量.高复合度香樟生态茶园、较高复合度的樱花观光茶园中益虫数量远远高于害虫数量.说明不同生态环境的茶园,益虫与害虫数量有较大的差异性,复合程度大的茶园,益虫数量远高于害虫数量,也说明良好的茶园生态环境可以降低茶园害虫的数量,减少生物、化学防治次数,对提高茶叶质量安全、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4.
茶林复合茶园的生态优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茶林复合茶园的生态优势王正周(浙江农业大学)建国以来,我国茶叶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也暴露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在茶园建设中一般都强调集中连片,发展单一种植的茶园,茶树夏天受烈日暴晒,冬天遭寒风袭击,茶园水土流失严重,病虫害猖獗,既制约茶叶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5.
发展高效生态茶业从标准茶园建设抓起,立足茶树生长的环境优势,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引导发展婺源特色生态标准茶园。通过保持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有效预防茶园病虫害发生,在源头上确保茶叶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6.
茶园间种黑麦草的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改变茶树种植方式和茶园施肥及茶园原来的生产管理方式的前提下,在同行茶树中以一半播种特高黑麦草间种作为试验组,另一方半为对照组。结果:茶叶产量,试验组亩产量508 kg,比对照组459 kg,增产49kg。试验组特高黑麦草鲜草亩产量901.9kg,留养杂草鲜草亩产量126kg;对照组留养杂草鲜草亩产量869.0 kg。田间管理人工量,试验组用人工10天,对照组用人工15天。茶园的茶树下间种特高黑麦草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试验证明在有机茶园的茶树下间种特高黑麦草,是可推广的农业综合开发技术。  相似文献   

7.
茶园铺草的生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园铺草是我国茶区农民的传统经验。实践表明,茶园铺草能有效地促进茶树生长和茶叶增产。其原因主要是茶园铺草能为茶树生长创造有利的生态环境。本文仅就茶园铺草的生态意义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复合生态茶园与乡村旅游的理解,以樱花茶园为例,分析复合生态茶园建设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的情况。分析认为,在我国农村,特别是山区,建设休闲观光茶园,可以很好地融合观光、休闲产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休闲观光茶园的建设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发展良性生态茶园是促进茶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在剖析现代茶叶集约生产所引发诸多生态问题而影响茶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探讨了建设日照良性生态茶园的必要性、指导思想、指标要求、模式选择及主要技术等,以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茶园生态鸡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州市吴中区有茶园2万多亩,2003年以来,茶园业主利用茶园发展养殖生态草鸡,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至2005年底,已涌现出苏州光福茶场养鸡场、苏州市西山天王山茶场养鸡场、苏州市西山缥缈茶场养鸡场等生态草鸡养殖基地,通过这些基地还带动了部分茶农发展养殖生态草鸡.茶园养鸡注重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鸡粪为茶树提供有机肥料,解决了鸡粪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同时鸡在茶园放养,吃虫子、吃青草,替代了化学品的使用,减少了化肥、农药施用量,保护了生态环境.茶园养鸡以无公害和生态技术为核心,因此生产出来的草鸡具有安全、天然、肉质滑嫩、肥而不腻等特点,深受消费者欢迎,不仅提高了茶叶的品质,而且饲养效果也十分显著.目前,全区茶园养鸡面积已达3 000 多亩,年饲养茶园鸡100多万羽,茶园养鸡产值2 500万元,养鸡利润800多万元.现将茶园生态鸡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茶园机采试验初报瞿云明(浙江省丽水市农业局特产总站323000)茶叶采摘是整个茶叶生产中活劳动最多的劳作,占总投工量的50%左右。几千年来,茶叶采摘都依赖于人工,不仅需工量甚多,且劳动强度大、成本高,采摘质量也难以保证。近年来,随着乡镇企业及其它行业...  相似文献   

12.
生态茶园土壤培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良好的土壤条件是实现生态茶园优质、高产、高效的基础.生态茶园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必须通过合理的土壤培肥技术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满足茶树生长发育需要,提高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13.
在阐述和分析茶园经营现状和基础上,从茶业的经济地位,动力机制,经营方针,经营体制,粮茶关系和茶园布局,规模,技术推广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婺源茶园生产力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试述如何建立山地茶园喻石中山地建立新茶园,必须在坚持质量第一。的基础上用科学的高标准去要求,逐步实现新茶园环境园林化,栽培管理科学化,茶树品种优良化,茶园灌溉水利化,操作利用机械化,按照这五化的标准去建成高产稳产,优质的茶园,是符合现代化经济规律的。...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凤冈县花坪镇茶叶种植大户练朝阳,积极探索茶园养鹅除草模式,收到了除草、施肥、增值、降成本“一箭四雕”的效果。6月22日,练朝阳站在自家的茶园里向笔者介绍说:“鹅不仅喜食杂草,可以代替人工除草,而且鹅相对比较安静,不会损伤茶树。传统的人工除草不仅复杂而且成本高,养鹅除草每年就要节约好几万元。  相似文献   

16.
茶园养鸡是1种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养殖新模式,其关键技术包括:以地方鸡种或杂交土鸡作为放养品种,建设可移动鸡舍,选择在茶龄3年及以上的茶园进行放养,放养密度为30~50羽/667 m^2,做好育雏、放养训练、放牧管理,实行轮牧放养,最佳放养时段为秋、冬季节,保证营养平衡与精饲料补充,加强疫病免疫与防控。综合利用茶园养鸡配套关键技术进行生态养殖可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茅山丘陵地区茶园秋季杂草种群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茅山丘陵茶园秋季杂草的发生种类、数量、高度等进行调查,将其转换成相对多度和重要值数据,在此基础上计测了茅山丘陵茶园22种主要杂草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结果表明:茅山丘陵茶园秋季杂草共发现80种,隶属36个科、74个属。其中,发生频率20%的杂草有22种。22种杂草中,马唐、小飞蓬、小旱稗、牛筋草等4种杂草实际生态位较宽,为茅山丘陵地区茶园秋季优势杂草;马唐、小旱稗小飞蓬、牛筋草、酢浆草、泥胡菜、繁缕、铁苋菜、族生卷耳、苦苣等杂草生态位重叠值较大,说明它们对资源的竞争较为激烈。  相似文献   

18.
茶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园生态系统是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之一,茶树及其间作植物与环境既有矛盾的一面,又有统一的一面,两者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生物体必须与它的环境条件相适应才能生存和发展这一基本原理,无论自然生态系统或茶园生态系统都是一致的。人们认识到,茶园生态系统不仅向人类提供茶叶、其他的一些副产品,如水果、蔬菜、药材和家禽、家畜等,更重要的是它也维持了地球生命支持系统,即涵养水源、改良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减轻自然灾害、调节气候、净化环境、孕育和保存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以及具有观赏园林价值、展示传统文化、旅游休憩等社会功能。文中论述了茶园的生态服务功能、经济服务功能、社会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9.
茶园养殖生态土鸡即是利用茶园里天然的青饲料和昆虫、蚯蚓等动物性饲料资源,以放养为主、补饲为辅的方式发展本地鸡。这种放养方式隔离条件好,疾病发生少,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20.
抓好生态茶园建设 恢复和促进茶园生态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生态茶园的目标 一是茶园内部生态应是良性循环,即害虫与天敌之间处于良好的依存制约关系,简称动态平衡。二是茶园外部生态,不但良好,无病虫灾害,而且园区周围树木多,植被丰富,鸟雀多,生物多样性好,茶树生长在园林化的美好环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