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6 毫秒
1.
采用层次分析法,从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环境质量、湿地景观及湿地公园的开发建设4大方面,选取19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构建评价模型,结合专家咨询结果,对黑瞎子岛国家湿地公园进行生态旅游评价。结果表明:黑瞎子岛湿地公园的本底资源较好,在生态旅游资源中占绝对优势,影响程度为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环境质量湿地景观湿地开发建设。其中,湿地生态系统典型性(0.222 4)、湿地水环境质量(0.177 5)和湿地面积比例(0.090 0)3个单项得分较高,表明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湿地环境质量良好,湿地景观价值高。与附近旅游地差异(0.002 6)和适游期(0.000 4)得分最低,说明湿地公园特色不够鲜明,适游期限制性大。黑瞎子岛国家级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的最终得分为0.783 0,说明黑瞎子岛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旅游资源价值较高,湿地公园内丰富的原生态环境及生态旅游资源都将为生态保护及合理利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绿色可持续发展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2.
生态旅游资源是生态旅游的基础,科学地评价生态旅游资源是适度开发生态旅游的前提。通过对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实地考察与资料收集,确定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资源属三级旅游资源,适宜重点开发,且生态资源是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发展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科学客观的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有助于促进陕南生态旅游资源的合理有序开发,对于当地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从资源条件、开发条件、生态条件3个方面,构建陕南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模糊综合法对陕南生态旅游资源进行模糊评价.结果表明,陕南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得分为67分,评价等级为3级,总体水平一般.制约陕南生态旅游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子是开发条件,通过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科学合理规划、深入挖掘潜在价值、完善基础设施等措施,可以更好地推动陕南生态旅游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在湿地评价现有成果的基础上,以聊城九洲湿地休闲公园为例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开发的综合评价。从生态环境、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开发等三方面着手,首先构建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开发综合评价体系,然后对评价体系进行计算机的处理、排序和检验,最后对各个评价因子进行模糊分类及分析,从而为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盐城市湿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具备开发生态旅游的资源条件.但现有旅游资源评价体系主要侧重于对资源现状认识,对旅游资源发展潜力考虑较少,往往导致生态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估不够客观和全面,生态旅游资源潜力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构建了生态旅游资源潜力系统,在综合分析生态景观资源、客源市场、生态环境和外在开发条件4个子系统及其协调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对盐城海滨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潜力价值进行分析,提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潜力开发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套侧重水鸟保护的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价值评价方法.该方法建立的指标体系经过专家咨询和会议讨论确定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递阶层次结构模型.指标体系共分为目标层1项、系统层5项、准则层11项和指标层26项.将获取资料的湿地自然保护区按国家有关分类标准与原则归为3个类型(海洋与海岸生态系统类型、内陆湿地与水域生态系统类型和野生动物类型),每个类型内的自然保护区再结合自身湿地主体进一步划分为4个小类型(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实例分析了海洋与海岸生态系统类型中的以近海及海岸湿地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内陆湿地与水域生态系统类型中的以沼泽湿地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类型中的以河流湿地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并依照保护价值指数进行了等级划分.为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价值和发展地位,总体规划和改建变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北京市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SWOT分析对其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在层次分析中,构建了15个评价指标的评价体系,评价得分为76.75分,等级为Ⅰ级;SWOT分析表明该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客源市场稳定,有一定区位优势,但存在管理不足、基础设施薄弱、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同时也面临着与周边景点的旅游资源同质化竞争的挑战。基于以上评价结果,提出保护区开展可持续生态旅游的建议,以期能更好地开发百花山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影响红树林景观质量的重要因子以及红树林景观质量与各因子之间的关系,从生态旅游的角度出发,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一套较为全面、科学的红树林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括景观美学价值、社会使用价值和自然生态价值3个准则层指标以及水质状况、空气质量、水域的空间变化等14个三级评价指标。采用专家打分法建立判断矩阵,对各指标在评价体系中所占的权重进行计算,并建立了景观质量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准则层中最重要的因子是自然生态价值,其权重值为0.430;三级指标中最重要的因子是水质状况,其权重值为0.147。该研究为红树林景观的评价、优化以及生态旅游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四川翠云廊自然保护区的风景资源、区域环境质量、旅游开发条件3个方面的17个评价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构建了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及开发的评价模型体系,通过构造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结合实地调查分析、专家评分等方法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值和评价得分,最后得出的分值为14.435,质量为优,表明翠云廊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自然生态价值高,文化底蕴深厚,具有较高的市场潜力和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生态旅游已成为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和重视,发展需要进一步规范其行为.研究针对旅游区对生态旅游的模糊认识,结合生态旅游发展的实际需要和相关标准,建立了森林生态旅游区评价认证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权重进行了确定,建立了由40个指标构成的评价模型;并对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进行了认证评估,认为保护区初步达到了生态旅游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利用AHP法对南安市灵应寺风景旅游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可为该旅游区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也可为其他旅游区的开发提供借鉴。【方法/过程】以南安市灵应寺风景旅游区为例,采用AHP法构建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的模型,从生态旅游及历史文化资源要素、环境特征和开发条件3个方面筛选出生态旅游区的休闲娱乐价值、教育价值、科研价值、观赏价值、生态环境、配套设施、交通条件、市场环境等22个评价指标,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德尔菲法获得各指标权重,进一步对南安市灵应寺风景旅游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结论】结果显示,南安市灵应寺风景旅游区的历史文化价值较高、资源类型多样、旅游客源市场条件良好,旅游开发潜力较大,但是存在知名度不高、资源聚集度较低、旅游配套设施开发尚不完善等问题;根据评价结果对该地旅游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郑晓英  赵向豪  陈彤 《新疆农业科学》2018,55(12):2343-2352
【目的】开展塔里木河流域红柳生态旅游开发潜力的评价,为红柳生态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莎车县为实证区域,采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红柳生态旅游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评价。【结果】莎车县红柳生态旅游开发潜力评价值为75.53,对应的潜力等级为Ⅳ级,表明开发潜力水平较高,适宜开发红柳生态旅游。红柳旅游资源禀赋、旅游地旅游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对红柳生态旅游开发潜力的贡献度较大,分别为32.72%、27.63%和21.52%,并成为红柳生态旅游开发的重要支撑条件;而红柳旅游开发前景和旅游地社会经济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红柳生态旅游开发。【结论】加强红柳的生态化、资源化与商品化利用;设置生态扶贫与旅游扶贫专项资金;打造红柳文化游精品路线;分层次、多渠道加大红柳生态旅游宣传。  相似文献   

13.
生态旅游凭借特有的自然景观和生态效益成为21世纪重要的旅游形式,国家湿地公园是生态旅游的主要载体之一。对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不单有助于促进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更是促进其合理规划和功能有效发挥的前提。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及规范基础上提出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资源构成关系理论模型并初步形成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理论模型的拟合度及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基于集对分析以白渔泡国家湿地公园为例,对生态旅游资源现状展开评价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白渔泡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资源处于“一般”状态,集对势分析呈反势,集对悲观势和集对乐观势的变化区间为[0.143,7.403]。其生态旅游资源状况虽有一定的改善空间但短期内好转范围有限,反而恶化的空间更大,如不维持好现状,生态旅游资源水平就会严重下降。白渔泡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资源水平的提高更多取决于“差异度”的发展转化情况,改善“较差”指标项是改善白渔泡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资源状况的关键,这将是一项长期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SARD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测度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是可持续评价研究中的常用方法之一。在涵盖农业与农村人口、社会、资源环境等子系统内容,考虑到指标数据的可得性与甘肃省农业与农村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特殊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农业与农村经济、社会及资源环境三大部分的甘肃省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在设置过程中,尝试使指标体系不仅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而且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可比性,以期能为定量测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山西太岳山现有森林资源是保护区域环境的重要屏障。根据太岳林区基本概况选取了自然性、稳定性、干扰性、多样性、代表性、面积适宜性、稀有性等7项指标,并将每一个指标分为4个等级,建立了2个层次水平上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经计算得到研究区的综合评价指数,从而确定其质量等级。结果表明:对研究区生态质量起相对重要作用的指标是自然性(0.2308)。综合评价得到综合评价指数S为0.90,表明研究区目前的景观质量很好,质量等级为Ⅰ级,说明研究区具有很高的保护和研究价值。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关于研究区后续实施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于洪雁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613-1614,1648
基于生态旅游角度分析黑龙江省的生态旅游资源,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综合评价法、模糊赋值法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深入剖析,从而构建生态旅游的产品体系。旨在为黑龙江省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促进该区域生态旅游的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17.
县域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提出反映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内在需要,是人类在认识发展问题上的质的飞跃,由于对维护全球环境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了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从阐明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产生历史和概念入手,进而论述了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实施空间的界定以及评价指标体。根据测试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构造标准体系的原则,将县域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分为3个层次:即目标层(可持续发展度),类目标层(包括资源丰富度,系统稳定度,经济富强度和管理力度),项目指标层(含17个具体指标)。图2参14。  相似文献   

18.
农耕文化资源价值评估是农耕文化资源产业化运作的关键。在分析农耕文化资源价值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农耕文化资源价值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获得各层次指标的权重,结合终极指标的得分方法构建我国农耕文化资源价值评估模型,并从农耕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的可行性及其产业开发模式两方面对该模型进行应用分析,提出3种产业开发模式:政府驱动开发模式、企业驱动开发模式和政府与企业双驱动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