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放牧(CK)、深翻耕(S)、浅翻耕(Q)、免耕(M)和封育(F)5种不同生态恢复措施处理的荒漠草原为对象,研究不同恢复措施条件下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储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0~10 cm和10~2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均以浅翻耕处理草地最高,分别为14.90和14.50 g·kg-1,显著高于深翻耕处理草地、封育草地和放牧草地(P<0.05);20~30 cm土层,不同处理草地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为5.03~9.93 g·kg-1,以浅翻耕处理草地最高,封育草地最低(P<0.05)。土壤全氮含量,0~10 cm和10~20 cm土层均以浅翻耕处理草地最高,分别为0.17和0.22 g·kg-1,显著高于封育和放牧草地(P<0.05);20~30 cm和30~40 cm土层均以深翻耕处理草地最高,分别为0.14和0.13 g·kg-1,显著高于封育草地(P<0.05)。不同处理草地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密度的分布范围为0.49~1.58 kg·m-2和0.013~0.039 kg·m-2,其中,0~40 cm各土层有机碳密度及0~10 cm和10~20 cm土层全氮密度均以浅翻耕处理草地较高,封育草地较低,20~40 cm土层全氮密度以深翻耕处理草地最高,封育草地较低。0~40 cm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均以浅翻耕处理草地最高,分别为47.72和1.09 t·hm-2,显著高于封育草地(P<0.05)。浅翻耕处理草地更有利于该区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2.
旨在研究户外存放时间对玉米秸秆原料品质的影响,探讨存放时间(T)以及添加乳酸菌(LAB)和纤维素酶(CE)对玉米秸秆黄贮饲料发酵品质的影响。设置2个户外存放时间(T1:收获玉米穗后直接黄贮;T2:户外存放5个月后黄贮);每个存放时间设置4个处理,将原料水分含量调节至60%后,分别添加2.0 g/t LAB、2.0 g/t CE、2.0 g/t LAB+2.0 g/t CE(LAB+CE),对照组(CK)不添加任何添加剂,调制黄贮饲料,每个处理重复3次。结果表明,户外存放5个月后,玉米秸秆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粗蛋白(CP)含量和缓冲能值(BC)显著降低(P0.05),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显著增加(P0.05);玉米穗收获后直接黄贮的p H值和乙酸(AA)含量显著低于存放5个月后调制的黄贮饲料(P0.05),乳酸(LA)含量、乳酸/乙酸(LA/AA)和氨态氮占总氮量显著高于存放5个月后调制的黄贮饲料(P0.05);添加LAB后pH值和AA含量显著降低(P0.05),LA含量和LA/AA显著提高(P0.05);添加CE后p H值显著降低(P0.05),LA含量和LA/AA显著提高(P0.05);T和LAB对发酵品质各项指标有显著影响(P0.05),CE对pH值、LA和AA含量、LA/AA有显著影响(P0.05),T和LAB对p H值、AA含量、LA/AA有交互作用(P0.05)。综上表明,收获玉米穗后应尽快调制玉米秸秆黄贮饲料,添加LAB和CE可有效改善秸秆黄贮饲料的发酵品质,且LAB的添加效果优于CE。  相似文献   

3.
一、2 0 0 1年生产情况2 0 0 1年是我国饲料工业继续大发展的一年。据初步统计 ,全国饲料产品总产量突破 80 0 0万吨 ,达 80 5 0万吨 ,比上年增长 8 3 %。其中 ,配合饲料产量为 630 0万吨 ,增长 6 % ;浓缩饲料 1 45 0万吨 ,添加剂预混料 30 0万吨 ,分别增长 1 5 %。全国饲料工业的发展特点 :一是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全年饲料产品平均增幅为 8 3% ,高于肉类 ( 3 % )和水产品 ( 2 2 % )的增幅。二是质量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违禁药品检出率大幅度下降。 2 0 0 1年进一步加大了市场监管力度 ,扩大了检测范围 ,配合饲料合格率达到 92 % ,添…  相似文献   

4.
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制剂对小麦秸黄贮饲料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青贮添加剂对小麦秸黄贮饲料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分别为对照组、乳酸菌(LAB)(2.5g/t)处理组、纤维素酶(CE)(2.5g/t)处理组、乳酸菌+纤维素酶(LAB+CE)(2.5g/t+2.5g/t)处理组。结果显示:各添加剂处理均显著降低小麦秸黄贮饲料的pH值、氨态氮含量(%,总氮)、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P<0.05),同时显著提高了乳酸、总酸和粗蛋白质(CP)含量(P<0.05)。试验表明,青贮添加剂处理能够明显改善小麦秸黄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提高小麦秸的饲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在不同填装密度下添加乳酸菌和糖对小麦秸秆黄贮饲料发酵损失率、发酵品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将小麦秸秆粉碎,调节水分含量至60%,混合均匀后随机分成2等份。取一份加入由活菌数为1×105CFU/g的植物乳杆菌(添加量为5 g/t)和白砂糖(添加量为10 kg/t)组成的混合添加剂并均匀喷洒3%的无菌水,按450、500、550 kg/m3的密度进行填装调制黄贮饲料(添加剂处理组);另一份均匀喷洒3%的无菌水,按450、500、550 kg/m3的密度进行填装调制黄贮饲料(对照组)。分别于发酵1、3、6、15、35、200 d测定2组不同填装密度黄贮饲料的发酵损失率;在发酵200 d开盖取样,测定发酵品质、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多样性。[结果]从黄贮3 d开始至200 d,2组黄贮饲料的发酵损失率均显著(P<0.05)增加;发酵35 d和200 d,添加剂处理组的发酵损失率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添加剂处理组的pH值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乳酸含量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针对半干旱区退化紫花苜蓿人工草地饲草产量低、品质差问题,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深松浅旋程度:深松30 cm+浅旋5 cm(S1Q1),深松30 cm+浅旋10 cm(S1Q2),深松40 cm+浅旋5 cm(S2Q1),深松40 cm+浅旋10 cm(S2Q2),深松50 cm+浅旋5 cm(S3Q1),深松50 cm+浅旋10 cm(S3Q2)以及不做处理(CK)对半干旱区退化紫花苜蓿草地土壤理化性质、生产性能及饲草品质的影响,并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评价其改良效果。3年试验结果表明,深松浅旋能够不同程度降低紫花苜蓿草地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显著提高紫花苜蓿株高、分枝数和叶茎比。其中,S2Q1处理可降低0~40 cm土层土壤容重,S2Q2处理可提高紫花苜蓿分枝数、干草产量和粗蛋白含量,降低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经PCA综合分析,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叶茎比和粗蛋白贡献率较大,牧草相对饲喂价值和中性洗涤纤维贡献率较小;深松浅旋S2Q2处理能够获得较高的紫花苜蓿干草产量(6505.44 kg·hm-2)和粗蛋白含量(20.74%);综合性状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S2Q2,S1Q2,S2Q1,S3Q2,S1Q1,S3Q1,CK。由此说明,深松40 cm+浅旋10 cm对半干旱区退化紫花苜蓿草地改良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7.
为了检验利用纤维素分解酶、秸秆发酵活干菌作为青黄贮外加剂效果 ,以便于筛选出使用方便 ,青黄贮效果好、价格低廉的青黄贮外加剂 ,我们在昌图县曲家店乡进行了向青黄贮秸秆中添加纤维素分解酶、秸秆发酵活干菌与添加传统外加剂 (玉米 +食盐 )的对比试验。1 材料与方法青黄贮所用的秸秆是收获籽实后的黄绿鲜玉米秸 ,试验用的外加剂是纤维素分解酶、秸秆发酵活干菌、玉米面 +食盐 ;青贮窖为农村普遍采用的地下式永久型窖 ,即圆型 ,直径 2 .0m ,深 3.0m ,砖石结构 ,秸秆贮量为 5 0 0 0kg。试验分 3组 ,纤维素分解酶组 :按秸秆重量的 0 .…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组胺水平对黄颡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胃肠道黏膜结构的影响。以初均重为(30.08±0.35)g的黄颡鱼为试验对象,分别投喂金枪鱼鱼粉饲料(TFM组)、白鱼粉饲料(H0组,作为对照组)以及白鱼粉饲料中分别添加5个水平组胺的试验饲料(H1、H2、H3、H4和H5组),各组饲料组胺水平分别为53.20、4.30、18.00、56.20、84.60、103.50、158.90 mg/kg。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1)H1组黄颡鱼的末均重、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H0、H2、H3和H4组(P<0.05)。黄颡鱼生长速度与饲料组胺水平显示出二次函数关系的变化趋势。TFM、H3、H4和H5组黄颡鱼的存活率显著低于H0、H1和H2组(P<0.05)。2)H0组黄颡鱼的总胆汁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黄颡鱼体侧皮肤类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3)通过对黄颡鱼胃黏膜的扫描电镜观察以及肠道黏膜细胞间连接结构的透射电镜观察发现,饲料低水平组胺对黄颡鱼的胃黏膜、肠道紧密连接未造成显著损伤,饲料组胺水平达103.50 mg/kg及以上对黄颡鱼的胃黏膜、肠道黏膜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结构造成了严重的损伤。由此可见,饲料组胺水平为18.0 mg/kg时对黄颡鱼生长和鱼体健康是有利的,而饲料组胺水平大于103.50 mg/kg时对黄颡鱼的生理健康、胃黏膜细胞表面结构和肠道黏膜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结构有较为明显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对不同含水量及原料组合对薯渣混贮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并筛选出适宜薯渣混贮的最佳组合。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用塑料桶将薯渣与棉籽粕和/或菜籽粕[(薯渣+菜籽粕(鲜重比例为1∶1,SC)组合、薯渣+棉籽粕(鲜重比例为1∶1,SM)组合、薯渣+菜籽粕+棉籽粕(鲜重比例为2∶1∶1,SCM)组合]按重量比混合并搅拌均匀,并调节含水量分别为45%、50%、55%。将混合后的具有不同含水量的混贮原料分别装入5 L密封塑料桶并压实,进行混贮发酵,共9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室温条件下贮藏70 d后用四分法进行取样,进行样品发酵品质、营养品质、营养物质瘤胃降解率(48 h)以及有氧稳定性的测定。结果显示:低含水量(45%)条件下SC组合的pH、氨态氮/总氮(AN/TN)最低,乳酸(LA)含量最高,且各处理均未检测到丁酸(BA);低含水量(45%)条件下SC组合混贮后较其他组合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了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的含量(P<0.05或P<0.01),极显著提高了淀粉的含量(P<0.01);在有氧暴露12 d内各处理均未发生有氧腐败,有氧稳定性时间均超过...  相似文献   

10.
试验探讨3种香蕉茎叶青贮饲料香蕉茎叶+4%玉米面混合青贮(第1组)、70%香蕉茎叶+30%稻草混贮(第2组)及70%香蕉茎叶+30%干蔗梢混贮(第3组)对云南黄牛的生长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并比较其优缺点。试验按日粮结构分为3组,选择体重约为200 kg的24月龄的云南黄牛18头进行育肥饲养,每组6头牛,饲养期为237 d,到期屠宰分割、采样,并分析其肉样的理化指标及化学成分。结果表明:第1组日增重和采食量均显著高于另外2组(P0.05),香蕉茎叶与玉米面混合青贮育肥效果最好,饲料利用率最高,适口性也最好;3组肉样(西冷)其p H值均在4.48~5.63之间、失水率为29.36%~34.61%,属于正常情况,3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剪切力3组均低于4.0 kg/cm2,其中第1组最低,为(2.22±0.35)kg/cm2,极显著低于第3组(P0.01);蒸煮损失第1、2组与第3组有显著差异(P0.05),3组肉颜色值均在正常范围内,肉色鲜亮,其中亮度值L*在37.55~40.23之间;红度的a*值均在22.42~25.10之间;第3组水分含量最高(70.24±0.60)%,显著高于第1、2组(P0.05);蛋白和灰分含量均第1组最高分别为22.68%和0.98%;脂肪含量3组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以上结果表明3种香蕉茎叶青贮饲料饲喂出的云南黄牛屠宰性能优良、肉品质良好,营养丰富,其中1组肉牛育肥效最佳,饲料利用率最高,且肉品质相对最优,说明利用玉米面与香蕉茎叶混合青贮饲料最好,本文结果可以为继续开发香蕉茎叶饲料育肥高档优质牛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SLC45A2是羽色遗传的重要候选基因,本实验以"豫粉1号"H系为研究对象,其颈部背侧具有黑白相间的芦花色羽毛,颈部腹侧为白色羽毛,利用qRT-PCR技术测定SLC45A2在颈部不同部位(颈部背侧和颈部腹侧)的相对表达量,并研究了在黑色素细胞中添加不同浓度(0、10-9、10-8、10-7、10-6 mol/L)的酪氨酸对SLC45A2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LC45A2在颈部背侧浅芦花和腹侧白色中的表达量差异显著;黑色素细胞添加不同浓度的酪氨酸可以显著影响SLC45A2的表达量,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蛋白为跨膜蛋白、不可溶性蛋白。由此表明,SLC45A2可以通过调控黑色素细胞的合成,进而影响"豫粉1号"H系浅芦花羽色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乳酸菌黏附猪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影响,试验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观察乳酸杆菌在不同条件下(如p H值、温度、离子浓度)黏附猪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能力。结果表明:p H值为6时,小肠黏膜上皮细胞黏附乳酸杆菌数为(15.60±0.58)个,较其他p H值时多;与其他温度(30℃和42℃)相比,37℃时猪小肠黏膜上皮细胞黏附乳酸杆菌数最多,为(22.44±1.05)个/细胞;与其他浓度相比较,猪小肠黏膜上皮细胞黏附乳酸杆菌数最多的是,2 mmol/L Ca2+时为(11.36±2.36)个/细胞,2 mmol/L Mg2+时为(18.75±1.37)个/细胞,0.005 mmol/L Fe2+时为(22.48±2.78)个/细胞,0.000 5 mmol/L Cu2+时为(20.24±2.35)个/细胞,0.002 5 mmol/L Zn2+时为(17.48±1.59)个/细胞;不同浓度的S2-对乳酸杆菌黏附小肠黏膜上皮细胞黏附性影响不显著;0.005 mmol/L I-时小肠黏膜上皮细胞黏附细菌数为(19.68±1.25)个/细胞,其他浓度I-对乳酸杆菌的细胞黏附性影响不显著。说明乳酸杆菌与猪小肠黏膜上皮细胞黏附的最佳酸碱度、温度分别为p H值为6~7、37~42℃;Ca2+、Mg2+、Fe2+、Cu2+、Zn2+、I-等6种离子的最适浓度分别为2,2,0.005,0.000 5,0.002 5,0.005 mmol/L。  相似文献   

13.
宁夏黄灌区紫花苜蓿与高丹草适宜混贮比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宁夏黄灌区紫花苜蓿与高丹草不同比例混合青贮对饲料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的影响,紫花苜蓿和高丹草萎蔫后按鲜重质量比10∶0(CK)、6∶4(H1)、5∶5(H2)、4∶6(H3)混合青贮,贮存60d后测定混合青贮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和有氧暴露后微生物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混贮饲料的发酵品质随高丹草比例增加而有所提高;H3处理组pH值、氨态氮/总氮和丁酸含量极显著低于其它比例的混贮(P0.01),乳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P0.01);粗蛋白质含量随紫花苜蓿比例增加而升高,对照组中粗蛋白质含量为21.16%;酵母菌数量随紫花苜蓿比例增加而减少,表明添加高丹草后降低了青贮有氧稳定性。综合发酵品质、营养品质,本试验结果表明紫花苜蓿与高丹草以4:6比例混合青贮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4.
旨在研究适合内蒙古包头地区玉米秸秆黄贮发酵的最佳条件,并评价玉米黄贮秸秆配方日粮对育肥羊的饲喂效果。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对黄贮发酵菌剂、发酵周期和发酵辅料等进行实验室研究,筛选最佳发酵组合;依据GB/T 20807—2006《绵羊用精饲料》标准,配制含不同比例秸秆黄贮的配方日粮,开展育肥羊饲喂试验,比较传统育肥羊饲料和玉米黄贮秸秆配方饲料对小尾寒羊的育肥效果。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秸秆黄贮pH值影响的顺序为:发酵辅料发酵菌剂发酵周期,黄贮发酵条件最佳的组合为EM如金菌液秸秆发酵剂+发酵25 d+食盐。饲喂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玉米秸秆黄贮的2个试验组羊只,其活体重、胴体重、单块眼肌面积显著大于饲喂传统育肥饲料的对照组羊只(P0.05);饲喂基础日粮中黄贮添加比例为40%的试验组羊只,其饲料转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羊只(P0.05);饲喂基础日粮中黄贮添加比例为20%的试验组羊只,其屠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羊只(P0.05);2个试验组羊只的日增重、大腿肌肉厚度、腰部肌肉厚度、系水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合考虑饲喂效果以及饲喂成本因素,在基础饲料中添加40%的玉米黄贮秸秆对小尾寒羊的育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氨化稻草日粮补饲桑叶对湖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选用 45只湖羊 ,按性别、体重分 5个处理组。不同处理组试验羊分别补饲以下不同饲料 (每头每日 ) :(1) 10 0g菜籽饼 ,(2 ) 75g菜籽饼 +6 0g桑叶 ,(3) 5 0g菜籽饼 +12 0g桑叶 ,(4 ) 2 5g菜籽饼 +180g桑叶 ,(5 ) 2 40g桑叶。所有试验羊自由采食氨化稻草 ,每头每日补饲玉米粉 10 0g。预试 15天 ,正试 6 0天。氨化稻草采食量不受桑叶补饲比例影响 ,其结果是提高了饲粮总采食量 ,1、2、3、4、5各组的总干物质采食量分别为 45 1、45 5、495、5 40、5 91g/d。 1、2、3、4、5各组试验羊日增重分别为 5 8、47、40、46、5 5g/d ,2、3、4三个组的日增重显著低于 1、2 (P <0 0 5 ) ,而 5组与 1组间无显著差异(P >0 0 5 )。饲料转化率以 1组最高 ,但是精料转化率以 4、5组较高 ,每千克增重所需成本 ,5组略低于 1组 ,其余各组较高。作为氨化稻草日粮的蛋白质补充料 ,桑叶可以完全替代菜籽饼 ,而不影响动物增重速度、饲料转化率和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6.
西藏青稞秸秆与多年生黑麦草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旨在将青稞秸秆与黑麦草以不同比例混合青贮,评价其发酵品质,筛选出适宜的混合比例。试验设青稞秸秆单独青贮(对照组)、80%青稞秸秆+20%多年生黑麦草混贮(L组)、60%青稞秸秆+40%多年生黑麦草混贮(M组)及40%青稞秸秆+60%多年生黑麦草混贮(H组)4个处理。青贮后第7,14和30天后打开青贮窖,测定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结果表明,青稞秸秆与黑麦草混合青贮显著(P<0.05)提高了乳酸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P<0.05)降低了pH值和干物质含量,M和H组在乳酸产生的同时乙酸含量显著(P<0.05)提高,混贮组氨态氮/总氮略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均显示较低的丙酸和丁酸含量。从秸秆利用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建议以40%黑麦草混合青贮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7.
中草药添加剂与土霉素对荣昌仔猪生长及腹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分组试验设计 ,共设 4个组 :组 1为对照组 ,饲喂基础日粮 ;组 2为基础日粮 +10 0 mg/ kg土霉素 ;组 3为基础日粮 +中草药配方 1(2 .0 % ) ;组 4为基础日粮 +中草药配方 2 (2 .0 % ) ,分别对 30日龄左右的断奶荣昌仔猪进行为期 30 d的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中草药配方 2的效果最好 ,与对照组相比 ,能明显提高断奶仔猪的日增重 (ADG) (P<0 .0 5 ) ,显著降低料肉比 (F/ G)和腹泻率 (P<0 .0 1) ;而且经济效益较高 ,在饲料生产中可以作为抗生素添加剂的理想替代品。  相似文献   

18.
乡镇企业面临二次创业 ,如何选择有竞争力的产业 ?如何选择有市场前景的产品和技术 ,是投资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下面列举近十年内在畜牧业中可供选择的高技术产业化项目 :1 无公害集约化养殖设备和配套技术( 1 ) 50 0 0~ 1 0 0 0 0头猪场成套设备及配套技术 ;( 2 )50 0头奶牛场成套设备及配套技术 ;( 3)舍饲密度 2 5~60羽 /m2 高效叠层笼养蛋鸡成套设备及配套技术 ;( 4)1 0万羽鸡和万头猪场粪污处理成套设备 ;( 5) 30~ 4 0吨 /时大型高效节能配合饲料加工成套设备及 1 .5~ 3吨 /时膨化饲料加工设备及配套技术 ;( 6)万吨赖氨酸、千吨维…  相似文献   

19.
比 ,第 5组成本多增加 5 .0 6% ,第 4、6组分别增加 2 .67% ,1 .49%。见表 6。表 6 试验猪经济效益测定1组 2组 3组 4组 5组 6组样本数 13 13 13 13 13 13全期平均耗料 (kg/h) 3 3 .2 13 3 .0 7 3 4.2 7 3 3 .44 3 2 .40 3 4.18饲料单价 (元 /kg) 1.5 691.5 841.5 991.5 691.5 70 1.5 66全期平均增重 (kg/h) 15 .5 3 15 .60 16.3 2 15 .2 0 14 .40 15 .63饲料成本 /千克增重 (元 /kg) 3 .3 63 .3 63 .3 43 .45 3 .5 3 3 .41比较 (% ) 0 0 -0 .60 + 2 .67 + 5 .0 6+ 1.493 讨论据报道 ,饲用安来霉素 ( Enramycin)是由微生物发酵产生、为 1…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组胺水平对黄颡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胃肠道黏膜结构的影响。以初均重为(30.08±0.35)g的黄颡鱼为试验对象,分别投喂金枪鱼鱼粉饲料(TFM组)、白鱼粉饲料(H0组,作为对照组)以及白鱼粉饲料中分别添加5个水平组胺的试验饲料(H1、H2、H3、H4和H5组),各组饲料组胺水平分别为53.20、4.30、18.00、56.20、84.60、103.50、158.90 mg/kg。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1)H1组黄颡鱼的末均重、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H0、H2、H3和H4组(P0.05)。黄颡鱼生长速度与饲料组胺水平显示出二次函数关系的变化趋势。TFM、H3、H4和H5组黄颡鱼的存活率显著低于H0、H1和H2组(P0.05)。2)H0组黄颡鱼的总胆汁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黄颡鱼体侧皮肤类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3)通过对黄颡鱼胃黏膜的扫描电镜观察以及肠道黏膜细胞间连接结构的透射电镜观察发现,饲料低水平组胺对黄颡鱼的胃黏膜、肠道紧密连接未造成显著损伤,饲料组胺水平达103.50 mg/kg及以上对黄颡鱼的胃黏膜、肠道黏膜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结构造成了严重的损伤。由此可见,饲料组胺水平为18.0 mg/kg时对黄颡鱼生长和鱼体健康是有利的,而饲料组胺水平大于103.50 mg/kg时对黄颡鱼的生理健康、胃黏膜细胞表面结构和肠道黏膜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结构有较为明显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