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考察了灰楸无性系生长(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形质(分枝度、分枝角、冠幅、树皮厚度、尖削度)性状,为灰楸优质用材良种选育和定向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年生灰楸试验林33个无性系为材料进行多个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方差分析、重复力估算。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综合选择优良无性系。[结果]灰楸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在无性系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其重复力为0.456~0.592。灰楸形质性状中,平均尖削度P1和P3在无性系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且具有中等大小的重复力(0.479和0.415)。遗传相关分析中,单株材积与冠幅、树皮厚度、平均尖削度P1等存在显著或极显著较弱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78~0.263。针对不同育种目标,利用主成分评价和隶属函数法最终选择出特定的优良无性系。[结论]5年生灰楸无性系间各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且生长性状受到中等的遗传控制,有较好的遗传改良潜力。灰楸无性系生长性状与形质性状具有独立性,可进行单独定向选择。灰楸无性系H3-1-9、H3-1-18、H3-1-10、H3-1-3、H3-2-16和H3-1-17可作为速生丰产良种;无性系H3-1-16、H3-1-19、H3-2-12和H3-2-9可作为优质用材的无性系;无性系H3-1-17、H3-1-10、H3-1-18和H3-2-16可考虑作为生长和形质综合改良的灰楸无性系在当地推广。  相似文献   

2.
为了寻求无公害的杀虫剂,设计合成了系列新型的含有去氢枞酸骨架的1,3,4-噻二唑衍生物。利用1H NMR、IR、MS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所合成新化合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探讨了化合物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和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的杀虫活性。研究表明在200 mg/L质量浓度下,化合物N-(5-去氢枞基-1,3,4-噻二唑-2-基-)-N'-苯基硫脲(3a)和N-(5-去氢枞基-1,3,4-噻二唑-2-基-)-N'-间甲基苯基硫脲(3c)对棉铃虫具有良好的杀虫活性,防效率分别达到93.3%和83.3%,而化合物N-(5-去氢枞基-1,3,4-噻二唑-2-基-)-N'-邻甲基苯基硫脲(3b)、N-(5-去氢枞基-1,3,4-噻二唑-2-基-)-N'-间甲基苯基硫脲(3c)、N-(5-去氢枞基-1,3,4-噻二唑-2-基-)-N'-对甲基苯基硫脲(3d)和N-(5-去氢枞基-1,3,4-噻二唑-2-基-)-N'-对氯苯基硫脲(3i)对玉米螟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防效率分别为66.7%、66.7%、73.3%和60%;此外,对化合物构效关系也进行了讨论,发现苯环上4位取代基对棉铃虫和玉米螟的防效率贡献分别为HCH3ClCF3OCH3Br=F和CH3ClBrFH=CF3OCH3。  相似文献   

3.
以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5-吡唑啉酮(PMBP)为第一配体、5-丙烯酰胺基-1,10-邻菲罗啉(5-a-1,10-phen)为第二配体,分别与镧系元素(Ln)金属离子La3+、Pr^3+、Nd^3+、Eu3、Dy^3+、Er^3+、Tm^3+、Yb^3+合成了8个镧系金属-β二酮-邻菲罗啉衍生物三元螯合物Ln(PMBP)3(5-a-1,10-phen).采用UV、IR、1HNMR、MS、FS、TG等手段对8个螯合物进行了表征和分析.8个螯合物在结构上具有较强的相似性.UV和FS的分析可以预测这8个镧系金属-β二酮-邻菲罗啉衍生物三元螯合物可能具有较好的发光性能而有望用于有机金属螯合物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  相似文献   

4.
试验测定了转cAPX基因T3-T4后代46份转基因番茄株系营养成分,以转基因受体材料A57进行了试验对照。结果表明:转入基因后对番茄的V3-13-1-9-8、V3-13-1-7-2、V3-13-1-7-3、V3-13-1-7-4、V3-13-1-2-5、V3-13-1-2-12、V3-13-1-2-8、V3-8-4-1、V3-8-4-5、V3-8-4-10、V3-8-4-4等11个株系在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上与对照A57比差异有极大的显著性。所有株系中营养品质综合评价最好的是V3-13-1-2-1,营养品质最差的是V3-13-1-7-2。  相似文献   

5.
从小叶臭黄皮(Clausena excavata Burm F.)的茎和叶中分离得到10个单萜基香豆素,分别鉴定为7-((E)-3'-甲基-4'-(8'-羰基-7',9'-烯-呋喃)-2'-烯)-香豆素(1)、7-((E)-3'-甲基-4'-(7'-甲基-8'-羰基-6'-烯-呋喃)-2'-烯)-香豆素(2)、7-((E)-3'-甲基-4'-(7'-甲基-6'-亚甲基-8'-羰基-呋喃)-2'-烯)-香豆素(3)、7-((E)-3'-甲基-4'-(9'-羟基-8'-羰基-6'-烯-呋喃)-2'-烯)-香豆素(4)、7-(3'-甲基-4'-(7'-甲基-8'-羰基-6'-烯-呋喃)-2',3'-环氧丁烷)-香豆素(5)、7-(3'-甲基-4'-(9'-羟基-8'-羰基-6'-烯-呋喃)-2',3'-环氧丁烷)-香豆素(6)、7-(3'-甲基-4'-(7'-甲基-7'-羟基-8'-羰基-6'-烯-呋喃)-2',3'-环氧丁烷)-香豆素(7)、7-(3'-甲基-4'-(7'-甲基-8'-羰基-呋喃)-2',3'-环氧丁烷)-香豆素(8)、5'-羟基葡萄内酯(9)和7-((E)-7'-羟基-3',7'-二甲基-2',5'-二烯)-香豆素(10),2个四降三萜,鉴定为11β-羟基-1α-乙酰基黄柏酮(11)、11β-羟基黄柏酮(12)和1个木脂素,鉴定为(-)-丁香脂素(13)。其中化合物11和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测定了化合物1、2、3、11和12对癌细胞株A549、Hela和BGC-823的细胞毒活性,及其对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1对Hela和A549均有细胞毒活性,其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_(50))值分别为11.26和13.55 mg/L,化合物3对BGC-823有细胞毒活性,其IC_(50)值为16.65 mg/L,5个化合物对白色念珠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没有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硅胶和凝胶色谱Sephadex LH-20柱层析技术从宽叶短梗南蛇藤中分离得到了9个三萜类化合物,经核磁共振、质谱等检测方法鉴定为β-香树脂醇、齐墩果酸、12-齐墩果烯-3-酮、12-齐墩果烯-3β,11β-二醇、羽扇豆醇,20(29)-羽扇豆烯-3-酮、20(30)-羽扇豆烯-3β,29-二醇、29-羟基-20(30)-羽扇豆烯-3-酮、羽扇豆醇棕榈酸酯.  相似文献   

7.
利用硅胶和凝胶色谱Sephadex LH-20柱层析技术从宽叶短梗南蛇藤中分离得到了9个三萜类化合物,经核磁共振、质谱等检测方法鉴定为β-香树脂醇、齐墩果酸、12-齐墩果烯-3-酮、12-齐墩果烯-3β,11β-二醇、羽扇豆醇;20(29)-羽扇豆烯-3-酮、20(30)-羽扇豆烯-3β,29-二醇、29-羟基-20(30)-羽扇豆烯-3-酮、羽扇豆醇棕榈酸酯。  相似文献   

8.
华山松大小蠹对9种植物挥发物的EAG和行为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5种非寄主挥发性化合物水杨醛、壬醛、三氯乙烯、二氯甲基甲醚和顺-3-己烯-1醇,4种寄主挥发性化合物β-蒎烯、(+)-3-蒈烯、β-石竹烯和(+)-α-蒎烯,应用触角电位仪和Y型嗅觉仪初步研究了华山松大小蠹成虫对这9种化合物的EAG反应和趋向反应。结果表明:雌虫对三氯乙烯、(+)-3-蒈烯和β-石竹烯,雄虫对壬醛、二氯甲基甲醚、(+)-3-蒈烯和(+)-α-蒎烯有明显的EAG反应;β-蒎烯、(+)-3-蒈烯和(+)-α-蒎烯对华山松大小蠹雌成虫有较强的引诱作用;三氯乙烯对雄成虫有较高的引诱率,且显著高于对雌成虫的引诱率。试验结果可为华山松大小蠹的行为控制技术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榆木蠹蛾性诱剂的合成及林间诱蛾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榆木蠹蛾处女雌蛾性腺体提取物、化学合成相应的标准化合物并通过触角电位分析及林间诱蛾试验,旨在找到一种对榆木蠹蛾成虫具有强引诱活性的性诱剂.结果表明:提取物中存在反-3-十四碳烯醇(E3 - 14∶OH)、顺-3-十四碳烯醇(Z3 - 14∶ OH)、反-3 -十四碳烯醇乙酸酯(E3 - 14∶Ac)、顺-7-十四碳烯醇乙酸酯(Z7-14∶ Ac)和顺-3-反-5-十四碳烯醇乙酸酯(Z3E5 -14∶ Ac).榆木蠹蛾雄蛾对Z7-14∶ Ac产生最强的触角电位(EAG)反应,为4.95 mV,极显著高于其他化合物,其他依次是E3 - 14∶Ac、Z3E5 -14∶Ac、E3E5 -14∶ Ac、Z3 - 14∶Ac、腺体提取物、E7 - 14∶Ac,其中乙酸酯化合物EAG值极显著高于其相应的醇(P<0.01).林间诱蛾活性试验表明:Z7- 14∶ Ac有诱蛾活性,E3 - 14∶Ac和Z3E5 - 14∶ Ac有显著的增效作用,Z7-14∶ Ac、E3 - 14∶Ac和Z3E5 - 14∶ Ac按10∶ 4∶4的比例配成每个含900 μg性诱剂的诱芯具有很好的诱蛾活性,单诱芯日平均诱蛾数达11.02头.  相似文献   

10.
以诺蒎酮为原料,合成了新型的4-吡啶基-2-氨基嘧啶类化合物,并探索了该类化合物的抑菌和抗虫活性。诺蒎酮分别与吡啶-3-甲醛和吡啶-4-甲醛在乙醇钠催化作用下缩合制得3-(3'-吡啶)亚甲基诺蒎酮(2a)和3-(4'-吡啶)亚甲基诺蒎酮(2b),2a和2b在叔丁醇钾催化作用下与盐酸胍经环化反应,得到新型吡啶基嘧啶类化合物5,6,7,8-四氢-4-(3'-吡啶基)-7,7-二甲基-6,8-桥亚甲基喹唑啉-2-胺(3a)和5,6,7,8-四氢-4-(4'-吡啶基)-7,7-二甲基-6,8-桥亚甲基喹唑啉-2-胺(3b)。采用1H NMR、13C NMR、IR、MS和HRMS对化合物3a和3b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化合物3a和3b的抑菌活性和对萝卜蚜虫(Lipaphis erysimi)和紫薇长斑蚜虫(Tinocallis kalawaluokalani)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合成的化合物对细菌和真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中3b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最低抑菌浓度为7.80μg/m L。化合物对蚜虫均表现出较好的杀虫活性,在50 mg/L的浓度下对蚜虫的致死率可达60%以上。通过分析化合物的抗虫活性,为开拓松节油的深加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脱氢枞酸与二氯亚砜反应得到脱氢枞酸酰氯,再与氨基硫脲反应制备脱氢枞基氨基硫脲,脱氢枞基氨基硫脲再与芳香醛和乙酰乙酸乙酯反应,合成了10个脱氢枞酸酰胺基-3,4-二氢嘧啶酮衍生物,分别为:4-苯基-6-甲基-1-脱氢枞酸酰胺基-3,4-二氢嘧啶-2-硫酮(3a)、4-(4-甲氧基苯基)-6-甲基-1-脱氢枞酸酰胺基-3,4-二氢嘧啶-2-硫酮(3b)、4-(2-甲氧基苯基)-6-甲基-1-脱氢枞酸酰胺基-3,4-二氢嘧啶-2-硫酮(3c)、4-(4-甲基苯基)-6-甲基-1-脱氢枞酸酰胺基-3,4-二氢嘧啶-2-硫酮(3d)、4-(4-溴苯基)-6-甲基-1-脱氢枞酸酰胺基-3,4-二氢嘧啶-2-硫酮(3e)、4-(4-对三氟甲基苯基)-6-甲基-1-脱氢枞酸酰胺基-3,4-二氢嘧啶-2-硫酮(3f)、4-(4-氯苯基)-6-甲基-1-脱氢枞酸酰胺基-3,4-二氢嘧啶-2-硫酮(3g)、4-(2,6-二氯苯基)-6-甲基-1-脱氢枞酸酰胺基-3,4-二氢嘧啶-2-硫酮(3h)、4-(2-硝基苯基)-6-甲基-1-脱氢枞酸酰胺基-3,4-二氢嘧啶-2-硫酮(3i)、4-(3-硝基苯基)-6-甲基-1-脱氢枞酸酰胺基-3,4-二氢嘧啶-2-硫酮(3j)。通过FT-IR、MS、~1H NMR和13C NMR表征了目标化合物结构。选取猴胚胎肾细胞MA-104作为受试细胞,测试了化合物3a~3j的细胞毒性;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测试了这些化合物对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的体外抗病毒活性。数据显示,该系列衍生物的细胞毒性较小,与阳性对照药物利巴韦林相比,化合物3a、3b、3d、3e、3h、3i和3j体现出更小的细胞毒性;化合物3j具有较好的抑制HSV-1活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0.465 g/L,选择指数(SI)12.18,达到与阳性对照药物利巴韦林相近的抑制活性(IC50为0.156 g/L,SI为12.6),其余样品具有较弱的抑制HSV-1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鉴定分析金花茶花朵和叶片中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及其变化特征,为金花茶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技术定性定量分析金花茶花瓣、雄蕊、老叶和新叶中花青苷、类黄酮及儿茶素类成分与含量。[结果]花青苷天竺葵素-3-O-葡萄糖苷和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均为金花茶中首次发现,其中,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仅存在于紫红色新叶中。类黄酮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和染料木苷为金花茶中首次发现,槲皮素-3-O-葡萄糖苷、槲皮素-7-O-葡萄糖苷、槲皮素-3-O-芸香糖苷和山柰酚-3-O-葡萄糖苷为金花茶叶片中首次发现。金花茶花瓣与雄蕊中花青苷相差不大,但却低于叶片尤其新叶;花朵中儿茶素类远高于叶片尤其新叶。金花茶花瓣和雄蕊中总黄酮及槲皮素-3-O-葡萄糖苷、槲皮素-3-O-芸香糖苷和山柰酚-3-O-葡萄糖苷均相差不大,但却远高于叶片。金花茶新叶中主要类黄酮成分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及总类黄酮明显高于老叶。[结论]金花茶中共鉴定出2种花青苷、6种类黄酮和2种儿茶素;槲皮素-3-O-葡萄糖苷等类黄酮是金花茶花朵呈现黄色的主要原因,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是金花茶新叶呈现紫红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分子短程蒸馏和重结晶分离银杏叶甾醇类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银杏叶为原料,制备其石油醚提取软膏,通过皂化、萃取和冷冻,除去脂肪酸及其酯、蜡质等杂质,分离甾醇类集分.采用分子蒸馏分离技术和溶剂重结晶纯化甾醇类化合物,银杏叶甾醇收率为0.03%~0.08%.利用GC-MS联用技术鉴定银杏叶甾醇结晶物的化学组成,共分离出17种化合物,其中8种是甾醇类化合物,占所有峰面积的97.633%,依次为β-谷甾醇(67.984%)、8-烯-3β-麦角甾醇(10.624%)、3β-豆甾烷醇(10.065%)、5,24-二烯-3β-豆甾醇(5.255%)、4,22-二烯-3β-豆甾醇(1.926%)、5,8,22 E-三烯-3β-麦角甾醇(0.618%)、岩藻甾醇(0.595%)、α-谷甾醇(0.566%);酮类化合物占1.066%,分别为17,19-二乙酰氧基-4,4-二甲基-3α-雄-5,7-二烯-3-烷酮(0.336%)和17α-乙酰氧基孕烯醇酮(0.730%).除β-谷甾醇外,其它银杏叶甾醇均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山茶‘赤丹’及其芽变品种花瓣中花青苷成分与含量,结合花色表型分析,明确其花色形成的物质基础,揭示其花青苷成分与花色关系,为山茶花色芽变育种提供依据。【方法】按照CIE L~*a~*b~*表色系法测量山茶‘赤丹’及其芽变品种花色,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HPLC-DAD)和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联用技术定性定量分析其花瓣中花青苷成分与含量,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研究花青苷成分与花色之间的关系。【结果】山茶‘赤丹’及其芽变品种花瓣中共检测到7种花青苷,分别是矢车菊素-3-O-β-半乳糖苷(Cy3Ga)、矢车菊素-3-O-β-葡萄糖苷(Cy3G)、矢车菊素-3-O-[6-O-(E)-咖啡酰]-β-半乳糖苷(Cy3Ga ECaf)、矢车菊素-3-O-[6-O-(E)-咖啡酰]-β-葡萄糖苷(Cy3GECaf)、矢车菊素-3-O-[6-O-(Z)-p-香豆酰]-β-葡萄糖苷(Cy3GZp C)、矢车菊素-3-O-[6-O-(E)-p-香豆酰]-β-半乳糖苷(Cy3Ga Ep C)和矢车菊素-3-O-[6-O-(E)-p-香豆酰]-β-葡萄糖苷(Cy3GEp C)。山茶‘玉丹’花瓣中未检测到花青苷,山茶‘金碧辉煌’中未检测到Cy3GECaf。【结论】山茶‘赤丹’及其芽变品种花瓣的花色随其总花青苷及主要花青苷成分含量增大而加深;粉红色和红色花瓣中主要花青苷成分为Cy3G和Cy3GEpC,黑红色花瓣中主要花青苷成分为Cy3G和Cy3Ga;随着花瓣中Cy3Ga和Cy3G比例的增大花色加深。Cy3G和Cy3GEp C是决定山茶‘赤丹’及其芽变品种花色的主要花青苷,其含量的增大显著增加花瓣的红色程度。  相似文献   

15.
GC-MS分析确认诺卜醇臭氧化反应产物的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诺卜醇(Nopol)分别在甲醇和乙醇中臭氧化后,再进行还原性水解,溶液经处理后进行了GC-MS分析。对所得质谱数据进行解析,确定了6个主要产物的结构,它们是cis-2,2-二甲基-3-(β-羟基丙酰基)环丁烷乙醛、3-羟基-cis-2,2-二甲基-3-(β-羟基丙酰基)环丁烷乙醛、l-羟基-cis-2,2-二甲基-3-(β-羟基丙酰基)环丁烷乙醛、cis-2,2-二甲基-3-(β-羟基丙酰基)环丁烷乙醛缩二甲醇、cis-2,2-二甲基-3-(β-羟基丙酰基)环丁烷乙醛缩二乙醇和2,2-二甲基-3-(β-羟基丙酰基)环丁酮。分析结果表明:这6个主要产物都是诺卜醇分子中双键断裂后所形成的四元环类化合物,诺卜醇臭氧化时除了碳碳双键、叔氢被氧化外,还伴有其它更深层次的反应。  相似文献   

16.
云南3-蒈烯资源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云南德宏高含量3-蒈烯思茅松资源调查表明,其林分松脂的3-蒈烯含量为8.52 %~20.11 %,平均含量为19.50 %;单株3-蒈烯含量最大值为25.33 %,高于高山松10.33 %;产品松节油中3-蒈烯含量达11 %以上;德宏的梁河与潞西林分的3-蒈烯含量平均值分别为8.52 %、20.11 %,3-蒈烯在松节油中的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9.47 %和34.88 %;以单株为对象,3-蒈烯最大含量和3-蒈烯在松节油中的含量的最大值分别是27.50 %和44.99 %.而其他地区思茅松松脂中3-蒈烯含量则较低,云南松松脂的3-蒈烯含量也相对较低.对这一已成规模的高含量3-蒈烯资源,建议重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以3年生杉木三代林40个家系为对象,研究其树高生长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和遗传力估算。结果表明:不同家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树高生长性状变异比较丰富,树高均值最大的是B03-3家系,1419双、AC、B109-3、YW155、A02-3、YW161、A49-3、B03-3等8个家系树高与对照(二代)相比达到差异极显著,其余家系与对照(二代)相比差异不显著,杉木树高有较高的遗传力。综合不同因素分析,初步判断出1419双、AC、B109-3、YW155、A02-3、YW161、A49-3、B03-3等8个家系为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干旱胁迫试验、紫外线照射试验及高低温胁迫试验,研究9株马尾松毛虫白僵菌的抗旱力、抗紫外线及耐高温/低温能力。结果表明,抗旱能力最好的菌株为S1-3和BDZ-2,萌发中时分别为18.70h和18.69h;紫外线照射10min对S3-3和S1-3影响最小,菌落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8.29%和31.56%,紫外线照射对各菌株孢子致死率差别不大;高温处理孢子死亡率较低的是S1-3和BDZ-2,在50℃处理30min条件下死亡率分别为60.69%和60.71%,高温对菌落生长抑制作用较小的是P3、S3-3及S1-3,在50℃处理下,抑制率分别为14.04%、16.12%和16.33%;低温条件下,孢子萌发影响较小的是S1-3和BDZ-4,萌发中时分别为49.89h和49.98h;低温对各菌株菌落生长量抑制率差别不大。因此,菌株S1-3较其他菌株具有更好的抗逆性,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不使用催化剂下研究甲酸和3-甲基-2-丁烯-1-醇反应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原料配比、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对得率的影响。实验表明酯化反应最佳工艺条件为:35℃、3-甲基-2-丁烯-1-醇和甲酸摩尔比1:1.6、反应4 h,得率61.80%。主要产物经GC-MS分析,鉴定为甲酸-3-甲基-2-丁烯-1-酯。  相似文献   

20.
该项目设计、研制了N,N’-二苯基-N,N’-双(3-甲基苯基)-4,4’联苯二胺(TPD)、8-羟基喹啉铝(Alq3)、1,3-双(5-苯基)-1,3,4噁二唑苯(OXD)和方酸吗啉内鎓盐等四种小分子有机电致发光材料,这些材料具有纯度高、发光波长位于可见光区、具有适合的电子能级和载流子迁移率、生产工艺较简单等特点,可广泛适用于各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制和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