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验通过可拆迁式猪舍与传统(固定)猪舍的饲养对比试验,研究了冬季可拆迁式猪舍对生长肥育猪的生长性能及舍内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影响。选取同期转群、体重30 kg左右杜大长生长猪216头,随机分成可拆迁式猪舍组和传统猪舍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6头。试验至猪体重达到100 kg左右出栏结束。结果表明:可拆迁式猪舍组试猪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分别比传统猪舍组提高17.28%(P0.01)和12.13%(P0.01),饲料料增重比降低7.00%(P0.05);可拆迁式猪舍的舍内平均温度为20.33℃,比固定猪舍的16.86℃高3.47℃,比室外的15.15℃高5.18℃,差异均极显著(P0.01)。试验结果表明,可拆迁式猪舍对生长育肥的生长性能和室内环境控制优于传统猪舍。  相似文献   

2.
清粪方式对蛋鸡舍内空气环境质量及粪便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刮粪板清粪和传送带清粪两种方式对蛋鸡舍内空气环境质量和粪便理化性质的影响,选择两栋建筑结构相似的阶梯式蛋鸡舍,分别采用刮粪板和传送带清粪方式,在夏季和冬季监测舍内空气环境质量及蛋鸡粪理化性质。结果显示:夏季刮粪板舍内PM0.5显著低于传送带舍(P0.05);而冬季两舍间PM0.5和PM0.5~2.5颗粒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清粪时,刮粪板清粪较传送带清粪对舍内粉尘颗粒数的影响更大。夏季和冬季刮粪板舍内空气中细菌总数显著低于传送带舍(P0.05)。夏季和冬季刮粪板舍蛋鸡粪的含水率均显著高于传送带舍(P0.05);全氮含量刮粪板舍低于传送带舍,且夏季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传送带清粪方式对舍内空气质量的影响小,而且清出的蛋鸡粪含水率低、总氮高。  相似文献   

3.
不同机械干清粪频次对生长猪舍内环境和粪污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以刮板式机械干清粪系统为对象,研究不同清粪频次对生长猪舍内环境和粪污排放的影响。选取216头90日龄、体重39 kg左右的三元杂交生长猪,随机分配在12个猪栏中,根据猪的排泄特征设置2种清粪频次作为试验处理(2次/d、3次/d),试验期间每个处理重复7次。结果表明:与日清粪3次相比,日清粪2次猪呼吸高度处与人呼吸高度处的舍内氨气(NH_3)浓度都有所降低(P>0.05),猪呼吸高度处的舍内CO_2浓度降低8.78%(P<0.01),均能满足猪舍空气质量要求;单位体重粪便收集量提高32.3%(P<0.05),单位体重污水收集量降低3.39%(P>0.05);与日清粪3次相比,日清粪2次污水中各污染物浓度除TN外均有所降低(P>0.05)。结果表明生长猪舍运用机械干清粪系统清粪时采用2次/d的清粪频次可以满足猪舍空气质量要求和污水处理难度。  相似文献   

4.
不同清粪模式对保育猪生产性能和舍内环境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刚转入保育舍的断奶仔猪为试验对象,研究了水泡粪模式和人工清粪模式对保育猪生产性能和舍内环境指标的影响,旨在通过分析两种清粪模式的优劣性,为设计出高效、低廉且有益于猪舍内环境控制的清粪模式提供依据。试验选取28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648头,随机分为水泡粪组和人工清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栏,每栏18头,试验期28 d。结果显示:与人工清粪组相比,水泡粪组保育猪的平均日增重降低6.67%(P<0.05),料重比上升6.51%(P<0.05),腹泻率提高75.5%(P<0.05);舍内平均温度降低1.31℃(P<0.05),而平均相对湿度升高15.48%(P<0.05);与猪腹部同高和离地面1.7 m测得的平均氨气浓度分别升高9.97%(P<0.05)和7.54%(P<0.05),7∶30平均即时氨气浓度升高9.98%(P<0.05)。上述结果表明,人工清粪模式猪舍内环境指标明显优于水泡粪模式,因而更有利于保育猪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冬春季节发酵床饲养育肥猪的实际效果,将日龄和体重接近的48头DLY三元杂交仔猪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在发酵床和普通猪舍用相同的日粮进行饲养,以比较两种猪舍对猪生长育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发酵床饲养的生长育肥猪,其饲养达100 kg体重日龄、50~100 kg日增重、30~100 kg日增重和料重比分别为(154.35±14.11)d、(892±81)g、(873±66)g和3.08∶1,分别比普通猪舍饲养的生长育肥猪缩短3.94 d(差异不显著,P0.05)、提高42 g(差异显著,P0.05)、提高30 g(差异不显著,P0.05)和降低0.03 kg,试验全期头均日耗水量节约用水12.19%,经济效益提高3.27%。2发酵床饲养的生长育肥猪,其屠宰前活重、屠宰率、瘦肉率、平均膘厚、眼肌面积分别为(107.88±2.87)kg、(77.42±1.20)%、(66.93±2.01)%、(2.80±0.25)cm、(49.46±14.19)cm2,分别比普通猪舍饲养的生长育肥猪多0.63 kg(差异不显著,P0.05)、高0.52个百分点(差异不显著,P0.05)、高2.08个百分点(差异不显著,P0.05)、少0.11 cm(差异不显著,P0.05)、多3.88 cm2(差异不显著,P0.05)。3发酵床饲养的生长育肥猪,其肉质粗蛋白含量CP、p H值、大理石纹、熟肉率、失水率、滴水损失分别为(26.53±2.21)%、5.94±0.17、(2.38±1.11)分、(62.61±2.07)%、(30.04±14.99)%、(3.95±1.97)%,分别比普通猪舍饲养的生长育肥猪低0.05个百分点、低0.14(差异不显著,P0.05)、少0.25分(差异不显著,P0.05)、少0.19分(差异不显著,P0.05)、高7.15个百分点(差异不显著,P0.05)、高0.82个百分点(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北方寒冷地区猪舍环境温湿度对育肥猪采食量的影响规律,试验选取内蒙古农业大学海流图科技园区生猪养殖场的30头育肥猪,按不同体重分3组连续测定96 d,分析环境温湿度对不同体重育肥猪采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舍内温度在10~31℃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不同体重猪的日均采食量先减小,后缓慢增大最后减小。猪舍温度对不同体重育肥猪采食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当猪舍相对湿度在45%~90%范围内变化时,不同体重的育肥猪日均采食量随着湿度的增加先增大再减小。猪舍湿度对不同体重育肥猪采食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在北方干旱寒冷地区实际生产中,育肥猪舍温度控制在17~24℃,湿度应控制在45%~75%为宜。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研究育肥猪采食不同来源淀粉(玉米淀粉、糯米淀粉和土豆淀粉)对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15头体重为(24.49±1.34)kg健康PIC阉割公猪,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试验1组和2组分别饲喂含有玉米淀粉、糯米淀粉、50%玉米淀粉和50%土豆淀粉的日粮,测定育肥猪在25~50、50~75、75~100 kg的日增重、日采食量、饲料增重比和粪便中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体重在25~50 kg时,对照组的日增重和饲料增重比显著优于试验2组((P0.05);体重在50~75 kg时,试验1组的饲料增重比显著的高于其他两组(P0.05);在25~50、50~75 kg,试验1和2组的Ca、P的吸收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体重在75~100 kg时,试验2组显著的提高了日采食量(P0.05)。结果提示,PIC育肥猪前期,以玉米淀粉作为饲料的主要能量来源能提高其生长性能,饲料中不同淀粉的适当搭配可能有助于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率,增加PIC育肥猪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8.
《畜牧与兽医》2017,(9):27-31
本研究旨在通过测定夏季相同时间段内新型节能猪舍与传统猪舍的环境参数,以及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为改善养殖环境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12:00时,新型节能猪舍舍内温度显著低于传统猪舍及外部环境温度(P0.05),两个类型猪舍舍内湿度显著高于外部环境湿度(P0.05);在12:00新型节能猪舍CO2浓度显著低于传统猪舍(P0.05);在8:00、12:00和18:00传统猪舍内氨气浓度都显著高于新型节能猪舍(P0.05);在12:00新型节能猪舍内部风速显著高于传统猪舍内部以及外部环境风速(P0.05)。在仔猪生长性能方面,平均日增重、饲料/增重比,节能猪舍比传统猪舍分别提高了6.18%、6.20%(P0.05)。所以,新型节能猪舍在节约能源的基础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猪舍内的环境。  相似文献   

9.
选用90头体重31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根据体重和性别分成3组,饲喂3种蛋白质水平日粮。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日粮蛋白水平,生长猪阶段分别为17%、14%和15%;肥育猪阶段分别为15%、13%和14%。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日粮按照猪理想氨基酸模式配制。结果表明,猪各个阶段的日增重与料重比差异都不显著(P〉0.05);生长肥育猪试验Ⅰ组、Ⅱ组猪血清尿素氮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生长猪阶段猪舍内氨气质量浓度,试验Ⅰ组、Ⅱ组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肥育猪阶段猪舍内氨气质量浓度,试验Ⅰ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各阶段猪舍内硫化氢质量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生长猪阶段,与对照组相比,氮排泄量试验Ⅰ组、Ⅱ组分别显著降低15.7%(P〈0.05)和11.4%(P〈0.05);肥育猪阶段,与对照组相比,氮排泄量,试验Ⅰ组、Ⅱ组分别降低15.2%(P〈0.05)和8.9%(P〉0.05)。  相似文献   

10.
在寒冷季节(12—4月份)进行试验,比较采光保温猪舍内外饲养条件下肥育猪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采光保温猪舍内养猪具有耗料少、增重快的优点,在132天的试验期内,试验组比舍外环境中饲养的对照组平均多增重3.1kg(P>0.05),少耗料26.82kg,试验组的料肉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并测得采光保温猪舍有较好的采暖和保温性能,舍内的温度(Y)随外环境温度(X)变化而改变的幅度较小,两者符合方程式Y=7.7135+0.2926X(r=0.8412;n=5;P<0.05),即舍内温度平均比舍外环境中高7.7℃。  相似文献   

11.
蛋鸡场采用的清粪技术包括人工清粪、刮粪板清粪、传送带清粪等.本文通过现场调研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蛋鸡养殖场清粪技术,构建了层次分析法模型,从技术成熟度、技术应用效果、技术经济评价等方面对蛋鸡场清粪技术进行了效能评价.结果表明,蛋鸡场采用人工清粪、刮粪板清粪和传送带清粪技术效能得分分别为77.72、85.83和87.36,传送带清粪和刮粪板清粪技术的效能得分均显著高于人工清粪技术(P<0.05),传送带清粪技术效能与刮粪板清粪技术间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蛋鸡存栏数的增加,传送带清粪技术的效能值增加,但不同规模未显著影响传送带清粪技术效能(P>0.05);年存栏20万~50万只商品蛋鸡的蛋鸡场,采用刮粪板清粪、传送带清粪和人工清粪技术时效能值分别为85.83、84.00和77.72,3种清粪技术间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可为不同规模和不同区域的蛋鸡场选用清粪技术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不同清粪方式对分娩猪舍空气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不同清粪方式对分娩猪舍内空气质量的影响,试验选择两栋建筑结构相同的分娩猪舍,分别采用水冲式(水冲粪组)和人工干清粪方式(干清粪组),测定猪舍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CO_2和NH_3浓度,连续测定5 d。结果表明:干清粪组NH_3浓度极显著高于水冲粪组(P0.01),相对湿度极显著低于水冲粪组(P0.01);水冲粪组与干清粪组的温度、风速、CO_2浓度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水冲式清粪方式能够降低猪舍NH_3浓度、改善空气质量,但同时提高了猪舍的相对湿度,耗水量相对较高,猪场废水处理量相应加大。猪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粪便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盐酸多西环素治疗猪喘气病的效果。方法:将大地养猪场24头喘气病猪纳入研究实验,随机双盲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恩诺沙星治疗,治疗组接受盐酸多西环素治疗,比较两组实验对象治疗有效率、平均体重、日均增重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1.7%)显著高于对照组(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平均体重(39.9±6.7)kg显著高于对照组(34.0±6.0)k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日均增重(0.6±0.1)kg显著高于对照组(0.5±0.1)k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多西环素治疗猪喘气病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病猪临床体征,安全、可靠,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研究15~30 kg烟台黑猪对可消化苏氨酸的需要量。先选取6头体重(15.00±1.31)kg的健康烟台黑阉公猪进行消化试验,获取试验日粮的回肠表观可消化氨基酸数据;然后选择体重(15±1.53)kg的烟台黑生长猪120头,公、母各半。根据前期的试验结果,日粮可消化赖氨酸水平均设定为0.85%,按照日粮表观可消化苏氨酸水平设置0.48%、0.51%、0.54%、0.57%4个水平处理组,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平均体重达到30 kg左右时试验结束。结果表明:0.51%组试验猪与0.48%、0.54%、0.57%组相比,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28.13%(P0.01)、5.13%(P0.05)、13.89%(P0.01),饲料增重比分别降低了13.02%(P0.01)、3.37%(P0.05)、8.41%(P0.01);同0.51%组相比,0.48%组、0.57%组平均日采食量分别降低了11.57%、4.96%(P0.01);0.51%组试验猪血清尿素氮含量最低,血清总蛋白含量最高,在血清尿素氮含量及血清总蛋白含量方面,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其他方面,血清游离苏氨酸含量0.51%组显著高于0.48%组(P0.05),总氨基酸含量含0.51%组与0.54%组差异显著(P0.05),其余各处理组间均差异极显著(P0.01)。由试验结果结合回归分析,15~30 kg烟台黑生长猪可消化苏氨酸需要量为0.53%。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选用不同的保育及育肥猪舍,通过分别控制保育及育肥舍日清粪次数、猪只日龄及清粪方式设计了4组试验,分别探究保育舍日清粪次数、猪只日龄及育肥舍日清粪次数、清粪方式对猪舍内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对NH3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保育舍的日清粪次数对温湿度及有害气体浓度影响没有显著差异,增加育肥舍的日清粪次数可以显著降低舍内NH3浓度,而清粪次数过于频繁也使得舍内CO2浓度上升;随着猪的日龄增长,舍内的温湿度及有害气体浓度均有所增加;采用不同清粪方式的育肥舍中,水冲粪尿沟的育肥舍内NH3浓度显著低于只冲粪沟的猪舍。因此在猪舍的粪污管理中要注意及时清理粪尿沟,随着猪只日龄增加适当加强舍内通风,维持冬季猪舍良好的生长环境需求。  相似文献   

16.
试验研究不同饲养管理方式对保育猪饲料利用率及生长性能的影响。选择216头三元保育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头猪。A组保育猪饲养于普通漏缝板高架床中,B组保育猪饲养于楼房养猪舍内,C组保育猪饲养于发酵床中,试验期28 d。结果显示:C组保育猪的能量与蛋白利用率显著高于A组(P0.05);C组保育猪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A、B组(P0.05),C组保育猪料重比显著低于A、B组(P0.05);各组试验猪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 (IgA)和免疫球蛋白G (IgG)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C组保育猪血清中IgA和IgG含量最高,A组最低;C组保育猪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A、B组(P0.05),C组保育猪血清MDA含量最低。研究表明,土地资源稀缺、猪群健康情况较好时可以适时推广楼房养猪,但猪群面临健康问题时可使用发酵床养猪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北方寒冷地区冬季保温措施对育成猪生长性能及保温所耗成本的影响,试验采用温度实际测量法对发酵床舍、地热舍、热风暖气舍、挤缩板+保温棉+苇草舍内温度及室外温度及猪生产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地热舍内温度高,温度维持稳定,猪只生长速度快,患病率低,而且投入成本适中;挤缩板+保温棉+苇草舍保温性能良好,造价低,虽然雾水较多,但是保温性能良好;发酵床舍内温度低,虽然床上温度适宜猪只生长,但是时间过长舍内就会极度潮湿,并且需要定期进行人工清理,否则猪只没有地方躺卧,猪因为潮湿而生长缓慢,患病率高;热风暖气舍取暖费用稍高,并且温度起伏不定,猪只生长缓慢。说明挤缩板+保温棉+苇草舍与地热舍取暖费用适中,猪增重较快,成活率较高且患病较少,是北方寒冷地区冬季适宜采用的猪舍。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饲粮添加植酸酶和非淀粉多糖(NSP)酶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养分排泄量的影响。54头平均初始体重为(41.92±2.6)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1组为对照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为17.4%),2、3组为试验组,2组在1组基础上,饲粮粗蛋白质水平降至14.3%、总磷水平降低0.1个百分点,添加植酸酶;3组在2组基础上添加NSP酶,试验期38 d。试验结果表明,2组的平均日增重、料重比比1组分别提高7.64%和1.94%(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粪N浓度2、3组比1组分别降低18.58%、23.01%(P0.05);粪P浓度2、3组比1组分别降低40.23%、39.08%(P0.01)。由此可见,将常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降低3个百分点、总磷水平降低0.1个百分点,并添加植酸酶,能显著提高生长猪平均日增重,显著减少粪氮含量,极显著减少粪磷含量;在此基础上,继续添加NSP酶不影响生长猪生长性能和粪中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共开展两个试验,探讨饲粮类型和不添加维生素和微量矿物元素对猪肥育后期生长性能、胴体和肌肉品质、粪中微量矿物元素排泄的影响。在试验1中,选用128头平均体重(78.5±4.6)kg的肥育猪,根据体重和性别分成4组,每组4圈(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四组试验猪的试验处理为2×2因子设计,即两种类型(玉米-豆粕型和玉米-杂粕型)饲粮和添加或不添加维生素/微量矿物元素预混料。在试验2中,选用112头平均体重(90.3±6.3)kg的肥育猪,根据体重和性别分成4组,每组4圈(重复),每个重复7头猪。试验处理同试验1。结果显示,在79~110kg肥育期中(试验1),采食玉米-豆粕型饲粮的猪的增重速度和采食量显著高于采食玉米-杂粕型饲粮的猪(P<0.01或0.05)。在90~105kg肥育期中(试验2),采食玉米-豆粕型饲粮的猪的增重速度仍然高于采食玉米-杂粕型饲粮的猪(P<0.05)。但是,维生素和微量矿物元素添加与否对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类型和不添加维生素和微量矿物元素对胴体和肌肉品质均无显著影响(P>0.05)。粪中微量矿物元素含量不受饲粮类型的影响(P>0.05),但不添加维生素和微量矿物元素时,粪中铜、铁、锰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粪中锌含量也有降低的趋势(P>0.05)。对于生长性能、胴体和肌肉品质以及微量矿物元素排泄量,饲粮类型×维生素/微量矿物元素预混料的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在猪的肥育后期(最后约25~40d),在玉米-豆粕型和玉米-杂粕型饲粮中可不添加维生素和微量矿物元素,从而可降低饲料成本和减少微量矿物元素的排泄。  相似文献   

20.
为了评价漏缝地板-机械清粪(刮粪板)系统对羊舍小环境的改善效果,首先对羊舍进行改造,将羊舍内部的土坯平地(对照组)改造为高床,并铺设塑料漏缝地板、配备机械刮粪板(试验组)。分别在2013年7月(夏季)和2014年1月(冬季)连续两周对两类羊舍中的温度、相对湿度、氨气(NH3)、甲烷(CH4)、二氧化碳(CO2)浓度进行检测,并对漏缝地板清粪效果、刮粪板运行噪音及运行时山羊的行为变化进行评价。(1)夏、冬两季羊舍外界、对照组、试验组的温度分别为31.3℃、30.7℃、30.0℃和6.4℃、8.7℃、7.2℃。夏季外界与羊舍内温度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舍内温度差异不显著(P0.05)。冬季对照组和试验组舍内温度显著高于羊舍外温度(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差异不显著(P0.05);(2)夏、冬两季羊舍外界、对照组、试验组舍内相对湿度分别为85.0%、90.1%、88.6%和59.0%、80.4%、74.7%。夏季对照组湿度显著高于舍外(P0.05),试验组湿度与舍外基本一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冬季,对照组和试验组舍内湿度均显著高于舍外(P0.05),但试验组舍内湿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对照组、试验组舍内夏季风速分别为0.17m/s和0.11m/s,冬季风速分别为0.09m/s和0.05m/s。(4)夏季对照组和试验组舍内NH3、CH4和CO2的浓度分别为2.78、183.9、850.8mg/m3和1.58、110.2、640.1mg/m3;冬季对照组和试验组舍内NH3、CH4、CO2、浓度分别为5.76、289.8、2 673 mg/m3和3.54、227.5、1 758 mg/m3,夏、冬两季试验组舍内三种气体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表明,漏缝地板-机械清粪系统在山羊集约化养殖中可显著降低羊舍内有害气体浓度,改善养殖小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