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随着村民自治的深入推进,一些深层次矛盾也暴露出来,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两委关系、村委会选举、自治权的权利救济等方面。法律制度层面上的欠缺是造成这些现实问题的重要原因。对村民自治制度的法律缺陷进行健全和完善,才能依法规范村民自治制度以保护广大村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袁文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362-17363
文章以L村和X村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村委会候选人的产生方式为例,指出在村民委员会候选人确立方式上存在着行政权力与自治权之间的冲突,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路径,即在立法方面明确村民自治的内函与地位,行政部门应充分为村民自治创造空间,尝试无候选人选举等。  相似文献   

3.
《农家致富》2013,(16):54
【案例】某村有一栋已停用多年的村办厂房,村委会主任王某经村党小组长会议决定(未召开村民大会),以村委会的名义与邻村签订厂房买卖合同,后村民以房屋买卖合同无效诉诸法院。【评析】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相关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教育、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管理村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但对涉  相似文献   

4.
对村民自治权力进行必要的监督与制约,是保证村民自治权力运行不偏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村庄公共利益轨道的基本途径。现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条文规定较为模糊,该制度的实际运行效果与文本设计有所偏离。应当以村民自治内涵为基础,以权力划分与制衡为思路,构建"村权三分、支部监督、村财共审、规范公开"的村民自治权力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5.
在农村民主管理实践中,村委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关系常常纠结不清,带来了一系列亟待理顺的问题。 按照现有法律规定,村委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两个独立组织。根据《村委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我国农村实行的村民自治制度的主要组织载体。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东台市梁垛镇读者杭某来电:本村有一栋已停用多年的村办厂房,村委会主任王某经村党小组长会议决定,以村委会名义与邻村祝某签订房屋买卖合同。请问:村民能要求房屋买卖合同无效吗?答: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有关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教育、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管理村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但对涉及村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洪泽县三河镇读者郑某来电:本村制定一项打狗令的村规民约,明令打死不管,还要罚款。我家养的狗被村打狗小分队打死,我要求赔偿,打狗队以村规民约为由拒绝赔偿。请问:我能要求赔偿吗?答:村规民约内容不得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  相似文献   

8.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一部以实践为根基,以宪法为依据,以自治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法律。以村民自治为主旨的村民委员会制度,是当前村级公共事物管理体制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刘建发 《江西农业学报》2008,20(10):124-126
20多年中国村民自治在实践中业已充分展现其生命力,但在村民自治的法律救济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分析问题的同时,就如何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权的救济制度、保障村民自治权的实现、促进基层民主制度的建设针对性地提出了观点。  相似文献   

10.
据《第一财经日报》2月6日报道,2月4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广州白云区江高镇水沥村,与热情的村民亲切交流,详细察看村庄建设、耕地保护和农业生产情况,并与四邻八村的农民座谈。江高镇大田村村民谢永科在座谈时反映,有的地方村委会换届选举中,一些比较大的家族,还有"拳头比较硬"的人对村民选举有影响,不能把真正优秀的村民选进班子。对此,温家宝指出,村民自治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是农民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形式,也是农村管理的重要形式。我们一定要保障农民的选举权利,坚定不移地做好村  相似文献   

11.
村民自治章程是村民关于村域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管理的契约,是村民开展自治活动的直接依据。村民自治章程是一种准法规范,具有规范自治主体行为、约束国家行政权力、弥补国家法律不足的法治功用。村民自治章程在当代有着重要的价值,它创设了农村基层民主新的运作规则和程序;提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新的逻辑生长点;推动了农村基层民主文化与法治文化的融合;有助于当代美丽乡村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孙卫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5320-5323
以云南省临沧市为例,分析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边境地区的实践情况,指出要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中实现《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立法意图,必须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的法律制度,根据边境特点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创新政府对边境乡村社会管理中为村民自治保持足够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村民自治的内涵,分析了我国村民自治实践中存在的乡政府与村委会、党组织与村委会之间的矛盾冲突,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4.
社会转型时期,将社会组织纳入社会治理主体范畴已成为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民族地区社会组织凭借区域与文化的组织特性,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在基层具体公共事务、公共服务与产品、基层民主管理等基层社会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广泛的参与空间。但民族地区社会组织参与面临行政化倾向和管理体制缺陷、参与制度化缺失、参与动力不足等瓶颈。因此,从参与体制机制、制度规范、参与平台、激励扶持等方面设计民族地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路径就显得十分重要而紧迫。  相似文献   

15.
浅析影响农村和农民稳定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调查分析了目前巴彦淖尔市农村和农民存在的不稳定问题有:(1)利益分配的冲突和历史遗留问题;(2)农村用水收费的问题;(3)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解决对策为:(1)针对土地承包管理问题的对策是加强政策法律宣传教育,完善制度,合理合法解决纠纷;(2)农民用水负担问题的对策是增加管理科学性和准确性及服务意识,接受群众监督;(3)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问题的对策是提高领导干部的整体素质并在村级实行民主决策。  相似文献   

16.
美丽乡村建设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顶层设计,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都市郊区的美丽乡村的建设,更具有涵养城市生态环境、保障城市供应、承接城市资源和要素的重要意义。基于对北京市郊区密云县的蔡家洼村和古北口村进行的实地调研,总结了两地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认为农村基层组织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起着重要的自下而上的推动作用,是农村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并就利用农村基层组织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提出了政策建议,包括发挥乡村精英在基层组织中的核心作用,实行村民自治,推动内生型农民合作组织的形成等。  相似文献   

17.
村民理事会旨在协助村"两委"更好地解决村民"事难理,议难决"的问题,引领群众民主抉择,民主管理。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中,村民理事会已成为最直接有效的基层组织,是政府与农民沟通联系的最佳纽带,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月想  丁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770-19772
剖析了奉化市非农业生产专业村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是生产技术科技含量和标准化程度低;二是销售零散和销售渠道不固定;三是特色效益农作物抱团合作方式难;四是奉化市非农业生产专业村村委会服务不完善。为了帮助奉化市非农业生产专业村的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提高他们的整体收入,创办了一个新兴农村合作社:一方面,建立一个完善、科学的非农业生产专业村的合作社运行机制,具体包括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统帅和桥梁作用、充分发挥行政村能人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行政村村民的积极参与配合作用3个方面;另一方面,在当地各级政府指导下做好非农业生产专业村合作社的"三化建设",包括着重加强规范化建设、着重加强标准化建设、着重加强品牌化建设3个方面。探讨了建立奉化市非农业生产专业村合作社的关键:一是非农业生产专业村的基层干部要有很强的为人民服务意识;二是各级政府大力扶持合作社的建立运行。  相似文献   

19.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与保障。农村集体产权改革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涉及基层治理问题。本文不同于一般的农村产权与治权的理论或制度分析,而是在治理视角下,通过比较分析广东不同区域农村产权改革的具体实践、产权改革后的乡村治理景象与样态,得出 20 世纪 80 年代珠三角地区所推动的折股量化到人的产权股份制改革在无形中培养了一批高度组织化、利益联结紧密、谋求利益最大化的基层利益群体;弱化了集体经济组织和地方政府的经济统筹发展能力,削弱了基层治理权,使基层陷入治理危机。深入分析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广东清远市通过治权下移与产权单位保持一致,发挥作为产权最基础单元村民小组的力量,以激活村民小组与村民的治理主体性,实现内部自治,顺利化解了产权改革后的治理危机。因此,农村可以通过产权改革的手段改善基层治理,实现治理有效目标。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产权改革,应以提高基层组织力和治理能力为目标,通过夯实与运作集体产权实现治理有效。  相似文献   

20.
自“十三五”脱贫攻坚信号提出已5 年,随着各地政府的努力,人民生活日益富足,我国即将 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移民搬迁”村民的实际生活是什么样的呢?利用本次假期,我开展了为期十五天 的农村社会实践活动,本文为我深入到农村基层,对人民生活、文化程度、孤寡老人养老等问题进行实 地调查的调查分析,并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