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种用鸭茅锈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苜蓿锈病寄主范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爱萍  侯天爵 《中国草地》1999,(1):49-50,67
通过室内和田间人工接种苜蓿锈病病原物,观察苜蓉病的寄主范围。研究表明,苜蓿锈病的寄主除苜蓿属的植物外,扁蓿豆属的扁蓿豆、三叶草属的白三叶草、野火球等均是该病原锈菌的夏孢子的寄主,大戟属的乳浆大戟是苜蓿锈菌的转主寄主。扁蓿豆、罢火球是国内外未见报道的新寄主,乳浆大戟是国内尚未见报道的转主寄主。  相似文献   

3.
草地早熟禾锈病化学防治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地早熟禾成片草坪感染锈病后,立即刈割,然后用几种化学药剂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药剂三唑酮防治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桑赤锈病流行与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
锈病是危害鸭茅的主要病害之一,不仅严重影响鸭茅的饲草产量和品质,同时也是造成鸭茅在云南难以有效进行种子生产的重要原因之一。鸭茅锈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气温和降雨等气象因子关系密切。选择抗锈病品种是降低鸭茅锈病危害的有效手段,采用合理的混播组合、适时收获利用并结合化学防治可以有效降低锈病对鸭茅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通过室内和田间人工接种苜蓿锈病病原物,观察苜蓿锈病的寄主范围。研究表明,苜蓿锈病 的寄主除苜蓿属的植物外,扁蓿豆属的扁蓿豆、三叶草属的白三叶草、野火球等均是该病原 锈菌的夏孢子的寄主,大戟属的乳浆大戟是苜蓿锈菌的转主寄主。扁蓿豆、野火球是国内外未见报道的新寄主,乳浆大戟是国内尚未见报道的转主寄主。  相似文献   

7.
夏季桑赤锈病大面积流行原因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
<正> 桑赤锈病俗名金桑,为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芽、嫩叶、叶片、叶柄和新梢。此病前几年在我市极少见,但1990年来势快,发病面广,且发病时间长,4—6月上旬出现多次侵染,被害程度较严重。据各县测报站调查,海安县全县发病面约在10%左右;启东市定点调查田块株发病率为0—13.3%,非定点田块株发病率更高,启东市决心乡轼昌村十九组董雪强户2.5亩桑为害成灾,株发病率达100%,叶发病率在80%左右,其它各县也有不同程度的为害,已给蚕桑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现就该病发生特点及发病因素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9.
赵美琦  刘太勇 《草地学报》1997,5(4):311-313,304
播种前用播种量0.03%的粉锈宁纯药拌种,生长期间用0.105-0.150千克/公顷纯药进行叶面喷雾处理,结果可以有效地防治禾本科牧草锈病,且对出苗和生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赵美琦  刘太勇 《草地学报》1997,5(3):175-180
黑麦草冠锈病是由禾冠西柄锈菌所致,除危害黑麦草外还可侵染多种禾本科牧草。经1992-1994年系统调查,初步明确冠锈病的田间流行有明显的性变化,全年有两个发病高峰。在带宽寄主大量存在和雨量充沛多雾少日照的环境条件下,温度是影响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1.
桑赤锈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桑赤锈病发生情况1990年早春气温较高,桑叶生长比1989年提早10天左右。3月中下旬桑树赤锈病开始发生,到4月2~3日许多桑芽、嫩叶受到侵害,芽茎弯曲、叶片畸形卷缩。据重兆、长超两乡调查,株发病率达95%,条发病率40%,叶芽发病率达6.1%。5月7日菱湖镇新墩村调查,株、条发病率达100%,叶片发病率达41.4%。市区菱湖、双林、环城等区乡发病面积达6万亩。夏伐后,通过桑树采摘、剪伐、运输、(桑夷)沙等传播,发病面扩大到南浔,练市、织里、埭溪,发病面积达14万余亩,是历史上罕见的。  相似文献   

12.
13.
<正>桑赤锈病最早记载于我国北宋末代温革著《琐碎录》,称为金叶,此书距今约900多年;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称为金桑。现通常称桑赤锈病,也有称赤粉病、金桑、金吊叶、黄疸,是桑树常见芽、叶病  相似文献   

14.
15.
春伐桑夏季剪梢防治桑赤锈病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春伐桑在夏季不同时间进行剪梢处理,考察了其防治桑赤锈病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春伐桑在6月初剪梢后对防治赤锈病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根据多年调查,对我国北方地区部分县(旗)的苜蓿锈病发生及危害情况做了简单介绍。初步提出衡量病害危害轻重的病情指教与产量损失指标,介绍了推广抗病高产品种或材料;及时清除田间及附近的感病乳浆大戟等转主寄主;适时于开花前期进行刈割以及对不能及时刈割的种子田要适当喷药保护等几项防病措施。  相似文献   

17.
桑春孢锈菌(Aecidium mori Barclay)是引起广西桑赤锈病的主要病原菌。本研究以改良的PDA培养基为基础配方,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pH值和温度对该菌株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情况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改良的PDA培养基中,桑春孢锈菌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硝酸钠,最适pH值为7~8;致死温度为60℃经10 min。  相似文献   

18.
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 Bge.)是一种多年生毒草,青海省棘豆发生面积128.9×104hm2,危害面积94.96×104hm2,为主要危害种,占毒草危害面积的51.3%,黄花棘豆锈病对进行生物防治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夏季桑赤锈病暴发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桑赤锈病又称金桑、金叶,一般在适温多湿的条件下发病严重,当气温高于30℃或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0%时,发病程度受到抑制,或骤然停顿。我市地处太湖之滨,适宜桑赤锈病发生的气候条件是春季4-5月份,6月份因桑树夏伐无寄主发病,7月份开始气温回升快、空气相对湿度低,抑制了桑赤锈病的发生。因此,桑赤锈病是我市春季危害桑芽的主要病害之一。1999年初夏,我市遭受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给桑赤锈病创造了一个适宜的气候条件,6月下旬天气连降暴雨,7月初开始转为阴天,气温一直维持在20—25℃范围内,空气相…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