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给筛选和评价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提供多元化的分析方法,以黄淮南片试验中16个小麦新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用灰色关联度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其农艺性状、产量、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排序结果和产量排序结果大体上一致;生育期、饱满度、株高等指标与参考数列关联度最大,关系最紧密;相关性分析表明千粒重是关乎产量与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产量、品质均较好的3个小麦新品种(系),分别为‘轮选146’、‘安麦1350’、‘苑丰12’。这两种方法能够准确、全面地分析小麦新品种(系),为高产优质小麦的选育提供了多元化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适宜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复播种植的花生品种,在巴州地区复播种植6个花生品种,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10个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产量与各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综合评价中,各花生品种的等权关联度与加权关联度排列位次一致,排列位次为‘吉花4号’>‘四粒红’>‘DF05’>‘远杂9102’>‘DF06’>‘闽花6号’。‘吉花4号’综合性状评价优于对照‘四粒红’,适宜在新疆巴州地区复播条件下推广种植。而花生‘DF05’、‘远杂9102’、‘DF06’、‘闽花6号’的综合农艺性状劣于对照‘四粒红’,不建议推广种植。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出仁率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为巴州地区引进花生高产品种提供了材料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河南省麦套花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旨在了解河南省麦套花生育种现状和筛选适宜推广的花生品种。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27个参试花生品种的11个主要性状:主茎高、侧枝长、总分枝、结果枝、单株结果数、百果重、百仁重、出仁率、饱果率、单株生产力、荚果产量进行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灰色关联度分析能准确判断参试品种优劣,筛选出适宜推广的参试品种;加权关联度值更为真实反映品种的综合表现,19个参试品种的加权关联度值比对照‘豫花15号’大,占参试品种的70%以上,其中‘商花17号’加权关联度值和产量排名第一,表现最好。河南省麦套花生整体育种水平较高,‘商花17号’、‘洛花3016’、‘濮花43号’、‘远杂14号’综合性状和产量表现优良,最适宜在河南省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旨在了解河南省育种现状和筛选适宜推广的花生品种。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27个参试花生品种的11个主要性状:主茎高、侧枝长、总分枝、结果枝、单株结果数、百果重、百仁重、出仁率、饱果率、单株生产力、荚果产量进行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灰色关联度分析能准确判断参试品种优劣,筛选出适宜推广的参试品种;加权关联度值更为真实反映品种的综合表现,19个参试品种的加权关联度值比对照‘豫花15号’大,占参试品种的70%以上,其中‘商花17号’加权关联度值和产量排名第一,表现最好。河南省麦套花生整体育种水平较高,‘商花17号’、‘洛花3016’、‘濮花43号’、‘远杂14号’综合性状和产量表现优良,最适宜本省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近年来参试小麦品系品质状况并筛选优质品种,对2016—2018年参加国家冬麦区黄淮南片水地组品种区域试验的20个小麦新品系的5个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各指标与品质综合评价值的关联度(ri)和权重(rj)2年均表现为容重>湿面筋含量/吸水率>蛋白质含量>稳定时间。2017年5个品种综合评价值高于对照,2018年10个品种综合评价值高于对照。‘郑科麦136’连续2年综合评价值列首位。无论是否考虑各指标对品质影响的权重,‘漯麦26’品质2年间差异最小。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品质性状评价中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受评价指标较少、各指标赋权合理性的影响,有一些局限性。在品种应用时应根据最终用途进行细化评价,不同类型的品质参数应分别做灰色关联度分析,以保证分析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6.
研究旨在探讨小麦播种前土壤喷施微生物复合营养剂‘赛土丰’对小麦植株生长和产量提高的调控效应,以期为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提高产量调控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试验于2016—2017 年进行田间试验,试验品种‘郑麦379’,设置空白不施肥(处理1)、清水(处理2,常规施肥)、‘赛土丰’复合营养剂(处理3,常规施肥),于生长期调查株高、次生根、叶色、病虫害等农艺性状指标,于成熟期考察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各指标。结果表明:在小麦播种前土壤喷施‘赛土丰’微生物复合营养剂对小麦植株茎高、病虫害防御起一定的积极作用,尤其对小麦植株根的发育作用效果甚大。通过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一步分析发现,与处理2 叶面喷施清水相比,两试验地的喷施‘赛土丰’处理3 在成穗数、穗粒数上有所提高,但幅度不明显,然而在千粒重和产量上分别提高了13.09%、12.44%和4.67%、4.64%,提高幅度较为明显。综上说明,在冬小麦播种前土壤喷施‘赛土丰’微生物复合营养剂主要是通过提高小麦粒重来提高产量,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氨基酸多元叶面肥在甘蔗上的最佳施用方法及应用效果,采用氨基酸甘蔗浸种加喷施、氨基酸拌种加喷施等不同方法,在甘蔗上进行氨基酸多元叶面肥应用效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氨基酸多元叶面肥能够促进甘蔗生长,具有增产增糖增效的作用;各处理之间有一定的差异,以氨基酸浸种6h加苗期喷施3次(处理3)效果最显著,增产达到112.79t/hm2,比对照增加16.62%,增加收入4096元/hm2。综合分析,建议施用氨基酸多元叶面肥采用浸种与叶片喷施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沃达复合微生物有机肥含有复合微生物菌群、有机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本试验在适量减少基肥用量条件下,增施沃达复合微生物有机肥,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棉花增产10.03%。沃达复合微生物有机肥在棉花上做基肥施用,可以增加有益菌,促进棉花生长发育,改善棉花品质,提高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9.
葡萄霜霉病田间调查及防治效果试验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葡萄霜霉病是中国葡萄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为了该病害的防治,2012年笔者调查了北京地区30个不同葡萄品种霜霉病的田间发生情况,并对病情指数进行了差异显著性和聚类分析。结果发现:30个葡萄品种被划分为4类:第1类包括‘甲斐乙女’、87-1、‘京早晶’、‘黑奥林’、‘红富士’、‘奥迪亚无核’和‘红伊豆’,田间发病程度最重,病情指数为61.63~49.96;第2类包括‘茉莉’、‘贵妃玫瑰’、‘秋黑’、‘亚都蜜’、‘龙宝’、‘美人指’和‘红宝石无核’,发病程度较重,病情指数为44.91~28.56;第3类包括‘红双味’、‘玫瑰香’、‘里扎马特’、‘无核早红’、‘世纪无核’、‘亚历山大’和‘黄意大利’,发病程度中等,病情指数为23.86~12.64;第4类包括‘葡萄园皇后’、‘巨峰’、‘香妃’、‘魏可’、‘醉金香’、‘藤捻’、‘红脸无核’、‘夏黑’和‘黎明无核’,发病最轻,病情指数为10.47~3.78。调查结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些品种在生产上对霜霉病的抗性,为抗病品种的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另外,试验还在田间进行了6种农药对霜霉病防治效果的比较,结果发现它们对葡萄霜霉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代森锰锌、波尔多液和百菌清效果最好,可达87.23%~76.48%,它们可作为田间防治霜霉病的推荐药剂。关键词:葡萄霜霉病(Plasmopara viticola);品种;病情指数;药效  相似文献   

10.
为摸清甘薯不同品种、不同脱毒世代的生长特性、产量及品质差异,以‘遗字138’和‘京薯6号’的试管苗、原原种苗、原种苗、非脱毒苗为试验材料,进行病毒检测、增产效果、品质鉴定及成本效益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脱毒后,甘薯病毒发生率降低,世代数越小,病株率越低,病毒种类越少;脱毒后,苗床甘薯出苗量增加,植株健壮,大田甘薯地上营养生长旺盛,地下结薯数增加,商品薯率增加,但脱毒对甘薯内在品质影响不大。从产量和成本效益分析结果来看,‘遗字138’原种产量26288.4 kg/hm2,较非脱毒对照增产极显著(增产52.1%),增收13288.95元/hm2;‘京薯6号’原种产量11381.1 kg/hm2,较非脱毒对照增产显著(增产53.3%),增收2045.1元/hm2。鉴于‘遗字138’原种突出的增产增收效果,建议用‘遗字138’为主栽品种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红绿橙功能叶面肥在花生上的应用效果,在吉林松原、四平和内蒙古通辽进行田间试验,于花生收获干燥后进行生化品质测定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当地施用的其他叶面肥,喷施红绿橙叶面肥在不同试验点均有明显增产作用,增产荚果11.00%~36.46%;按商品花生计,净增收3 124.65~5 290.00元/hm2,投入产出比5.63~9.54;收获的花生种子的油酸、亚油酸、棕榈酸、脂肪、蛋白质和蔗糖含量,与施用其他叶面肥相比无显著差异;喷施红绿橙叶面肥后收获的花生种子发芽率达100%,极显著高于施用其他叶面肥。试验结果表明,红绿橙叶面肥不仅可用于原料花生生产,而且在种用花生生产上极具潜力,是一款值得在花生种植上推荐使用的肥料。  相似文献   

12.
灰色关联度对草莓品种的综合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准确地给12个草莓外引品种进行合适的定位,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其果品特性、产量、株高等9个性状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等权关联度评判各品种优劣地次序依次是‘超早’>‘宫本’>‘枥乙女’>‘托特母’>‘鬼怒甘’>‘红颜’>‘森格纳’>‘红珍珠’>‘法兰帝’>‘丰香’>‘美香莎’>‘甜查理’;结合消费者对草莓果品的选择和各方面的意见,赋予草莓不同性状的权重值后,加权关联度的排序依次是‘:枥乙女’>‘超早’>‘鬼怒甘’>‘宫本’>‘红颜’>‘托特母’>‘法兰帝’>‘红珍珠’>‘森格纳’>‘丰香’>‘美香莎’>‘甜查理’。2次排序结果表明‘,枥乙女’‘、超早’和‘宫本’具有一定的丰产性,综合性状表现较好,比较适宜在丽江高海拔山区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3.
探讨叶面喷施硒肥对‘阳光玫瑰’葡萄叶片、枝条、果实中的硒含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生产富硒‘阳光玫瑰’葡萄提供理论依据。以‘阳光玫瑰’葡萄为试材,选用氨基酸富硒肥为硒源,设置0、10、20、30、40、50 mg/L等6个硒质量浓度水平,于果实膨大期即落花后15 d喷施叶片,15 d后再喷施1次。结果表明,‘阳光玫瑰’葡萄叶片、枝条、果实中的硒含量随施硒浓度的提高而递增。叶面施硒可显著提高‘阳光玫瑰’葡萄果实中的可溶性固形物、蛋白质、维生素C、可溶性总糖含量,降低果实中可滴定酸含量。根据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得分由高到低为50 mg/L>40 mg/L>30 mg/L>20 mg/L>10 mg/L>0 mg/L。综合分析认为,避雨栽培富硒‘阳光玫瑰’葡萄时,于果实膨大期,在叶面喷施2次50 mg/L的氨基酸富硒肥‘,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含硒量及果实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4.
膏状叶面肥及液体钙对大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研制的三种膏状叶面肥和液体钙肥在大白菜上的产量效应和品质效应。结果表明,喷施大量元素类、腐殖酸类、氨基酸类膏状叶面肥和均比只喷清水的处理增产,增幅在4.3%~6.2%;喷施以硝酸钙为主成份的液体钙肥能够使大白菜增产10.5%。同时,喷施试验用叶面肥能够降低大白菜体内硝酸盐含量,喷施大量元素类膏状叶面肥和腐殖酸类膏状叶面肥两个处理较对照降低20%左右;腐殖酸类膏状叶面肥处理显著增加了大白菜Vc含量,增幅达25.2%;喷施液体钙肥降低硝酸盐含量15.1%、增加Vc含量23.8%。  相似文献   

15.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评价新疆17个引种花生品种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旨在为筛选适宜新疆栽培的花生品种提供依据。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关联度分析的方法,对引种17 个花生品种的11 个农艺性状:单株生物学产量、主茎高、总分枝数、第一侧枝长、有效枝长、茎粗、单株结果数、单株产量、百果重、百仁重及500 g 果数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关联度由大到小排序为:‘0215A’>‘豫花9327’>‘HZ-224’>‘潍花8 号’>‘开农37’>‘阜花11’>‘天府9 号’>‘海花1 号’>‘新会小粒’>‘潍花11 号’>‘白沙1016’>‘冀花4 号’>‘开农黑花生’>‘湛红2 号’>‘潍花12 号’>‘粤油四粒白’>‘远杂9307’。‘0215A’、‘豫花9327’、‘HZ-224’、‘潍花8 号’、‘开农37’品种综合性状优良,适宜在新疆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通过在红地球葡萄上应用赚实乳油进行白粉病的防治,结果表明,在红地球葡萄白粉病发生时期,喷施赚实乳油2 5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甘蔗应用氨基酸多元叶面肥效应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甘蔗上进行氨基酸多元叶面肥施用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氨基酸多元叶面肥能够促进甘蔗生长,具有增产增糖增效的作用;各处理之间有一定的差异,以氨基酸浸种6小时加苗期喷施3次效果最显著,增产达到112.79t/hm2,比对照增加16.62%,增加收入4096元/hm2。综合分析,建议施用氨基酸多元叶面肥采用浸种与叶片喷施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探究氨基酸复合微肥对甘蔗产量、品质及土壤残留有效态微量元素的影响,分别应用氨基酸复合微肥500倍稀释液浸种和拌种处理甘蔗种苗,甘蔗生长前期以喷施清水处理为对照,氨基酸复合微肥500倍稀释液进行叶面喷施与沟施。结果表明:氨基酸复合微肥能够促进甘蔗的生长,施用氨基酸复合微肥甘蔗出苗率与分蘖率显著高于对照。施用氨基酸复合微肥的增产增糖效果明显,喷施与沟施较对照分别增产甘蔗19.3%和8.5%,产糖量分别提高14.9%和10.6%。此外,施用氨基酸复合微肥对土壤有效Mn,有效Zn和有效B的供给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杂交水稻因利用杂种优势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被称为现代农业科学的主要成就之一。目前杂交粳稻存在产量竞争优势不强、生育期偏长,生态适应范围窄、稻米品质有待改善等问题。选育同时兼顾产量、生育期、品质等特性的新组合将有利于杂交粳稻的发展。‘申优26’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以BT型粳稻不育系‘申9A’和恢复系‘申恢26’配制的粳型三系杂交稻。2015-2016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10751.3 kg/hm^2,比对照‘花优14’增产7.5%,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069.5 kg/hm^2,增产2.6%。‘申优26’具有产量优势强、成熟期早、稻米品质优异、适宜种植范围广等优势,已于2017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审定编号为沪审稻2017001。适合在上海全郊区、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安徽省南部等地作为单季晚稻或早茬口双季晚稻种植。本研究介绍了其选育过程、品种特性以及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李洪辉 《种子世界》2021,(10):0102-0104
为了探明不同种类叶面肥在水稻上的增产效果, 安排在水稻孕穗期及齐穗期喷施水溶性硅钾肥、植物生长调节剂、氨基酸类叶面肥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适时喷施叶面肥可以增加绿叶面积,促进光合作用;降低空秕率,增加千粒重。其中喷施硅钾肥效果尤为明显,较对照增产率达 16.8%,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